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215章 找着缝就钻(求订阅)

寒门国舅 第215章 找着缝就钻(求订阅)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31

第215章 找着缝就钻(求订阅)

梁芳府邸。

因为邓常恩要帮梁芳造望远镜,他也获准可以经常来访,并开始发挥他神棍的特征,试图通过梁芳作为与皇帝沟通的桥梁,帮他实现一些之前没法实现的政治抱负,其中最重要一条,那就是帮他献丹。

邓常恩这次就拿来了“改进”后的丹药,为了彰显此丹药有效,他还特意找来了赵玉芝为他背书,这次便是他是与赵玉芝一起来的。

梁芳瞪着邓常恩,冷声喝问:“明日乃东宫大婚的日子,这个节骨眼儿上,你这仙丹是进献给陛下,还是太子?”

邓常恩听出梁芳语气中带有极大的不满,赶紧辩解:“公公,这您还用得着问吗?自然是献给陛下。

“此丹可说是浓缩了天地日月之精华,乃是用十几种仙草精心炼制而成,平常人服下后可以延年益寿,像陛下这样有紫气庇佑的圣人更是可以长生不老。”

“有你说的那么邪乎?你自己为何不去敬献,而要找咱家?”

梁芳显然也觉得这件事不靠谱。

邓常恩无奈地叹道:“怪只怪在推测天机等事上,邓某人落了下乘,以至于陛下对贫道失去了信任,明明有好丹,却怎么也呈不上去。”

“是吗?”

梁芳一脸冷笑,道,“咱家面前,你最好实话实说,否则咱家绝对不会将来历不明的丹药随随便便呈递上去,若出了事情,任何人都承担不起……咱家还想多活两天呢。”

邓常恩一看,原来连病急乱投医的梁芳都这么不好糊弄。

那先前李孜省和万安都不肯帮他献药,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这是……

都对他不放心啊。

邓常恩解释道:“实不相瞒,先前贫道曾去找过那位李仙师和万阁老,谁知李仙师他当面便回绝了,至于万阁老那边,拿到丹药后先是承诺说会转呈陛下,后来不知怎的却退了回来,连个理由都没给。”

“嗯!?”

梁芳脸上带着些许不解,诧异地问道,“万安收了你的药,又给你退回来了?”

“是啊,这件事无论如何贫道都想不明白……他既然要推辞,完全可以从一开始便拒绝,为何平添那多枝节?当然,也可能是受李仙师挑唆,事后反悔吧!现在谁都不给贫道向陛下献孝心的机会,无奈之下,只能来找梁公公您了……”

邓常恩说到这里,一脸委屈的样子。

你看我这儿有绝世好药,却谁都不认可,我能不憋屈吗?

旁边一直竖耳倾听的韦兴都忍不了了,呛声道:“感情你邓仙师找不到人献药,才来寻梁公公?若此乃好事,为何一开始就没想过咱这边?”

邓常恩苦着脸道:“贫道最初是不想打搅梁公公的清静。可现在……唉!”

梁芳本来很着恼,但听了邓常恩如此一番“肺腑之言”,不知怎的,却突然释然了。

想想也有一定道理。

如果邓常恩退路很多,还有很多方法邀宠的话,那自己根本就信不过这货。

反倒是现在,双方有了利益共通点……甚至还加上赵玉芝等一系列君前失宠的道士,这才显得这次结盟尤为重要。

梁芳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陛下先前罹患重病在身,却不知是靠何仙丹妙药治愈的?”

邓常恩反问:“先前不是有传言,说陛下不过是心病吗?”

韦兴讥笑道:“心病若那么好医治的话,还要你们这些方士作甚?邓仙师,难道说你连最近宫里发生何事都不知晓?”

“的确不知。”

邓常恩更加憋屈了,一张皱巴巴的脸上满是痛苦与不甘。

梁芳对此回答却很满意,点头道:“有传言说,陛下让那位李仙师给测了一下天机,知晓龙体并无大碍后,陛下便神奇地不药而愈了。”

“啊?真如此夸张?”

连韦兴都忍不住大为惊叹,瞠目道:“李孜省的谶言,竟有如此神奇功效?”

邓常恩和赵玉芝则显得很纳闷。

特意试探我们?

梁芳有意把话引回正题,道:“丹药之事先且放下,帮咱家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才是正理。若是望远镜能够顺利造出来,到时候这仙丹便一并呈递上去。若是造不出,咱家人头落地,万事皆休,这药呈递与否并无多少差别。”

邓常恩支支吾吾道:“公公,贫道认为,这仙丹或可作为后手之选……”

韦兴不悦道:“邓仙师,你这话就不对了,感情你不是专心造琉璃替代黄山云母,而是想拿你的丹药做替代品?陛下现在跟梁公公索要的是望远镜,而不是什么仙丹,你不要搞错先后顺序了。”

见梁芳一双凶目看向自己,邓常恩急忙拍着胸脯表态:“明白,明白。仙丹之所以会送来,主要是让梁公心里有个数。琉璃正在研制中,现在光是负责烧琉璃的就有十几名能工巧匠,这两天一定会有结果。”

……

……

李孜省府宅。

李孜省忙碌了一整天,朝中应付六部衙门到各寺司官员,散班后又与人饮了许多酒,回家时整个人都醉醺醺的。

书房门口,他一边用湿布擦脸,一边听取庞顷的汇报。

“……邓常恩最近几日与梁芳走得很近,据说他在找人烧制琉璃。从内线那儿听闻,他是想帮梁公公以琉璃替代传说中的黄山云母,以此造出望远镜,帮助梁公公渡过难关……”

李孜省刚换了一块热水浸过的布,闻言突然停下手上的动作,侧过头奇怪地问道:“琉璃?什么琉璃?”

庞顷解释道:“据说邓常恩发现,组成望远镜的重要部件,即造镜片所需的黄山云母,与琉璃的材质很像,二者或有关联。”

李孜省愤而将手上湿布丢在地上,气呼呼道:“怎哪儿都有他?他到底是咱道门中人,还是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怎么连造琉璃他都懂?”

“道爷,邓常恩几斤几两,您知晓,但陛下和朝中人对此并不了解。”庞顷一脸认真地说道,“只有揭破他的鬼把戏,才能让人知道他根本就是在坑蒙拐骗。”

旁边马上有人过来把地上的湿布捡起,连同盆子一起端走。

李孜省冷声道:“这厮不是想跟梁公公捆绑在一起吗?那明日陛下召见时,我就成全他一把,让陛下也知道他拥有的大神通,哼……”

庞顷一听,暗笑不止。

“但……邓常恩说琉璃和黄山云母材质相似,有没有这回事?你调查清楚了吗?”李孜省还是有些不放心。“没人说得清,其实连那玩意儿的来历,到现在也未查实。道爷先前不是说这事可能与张鸿胪有关吗?要不……找他来问问?”

庞顷其实也是为此事而来。

琉璃是否能替代黄山云母,当下大概只有张峦一人知晓。

当然这是李孜省分析出来的,张峦可没在任何场合承认过这件事与之有关联。

李孜省认真思索了一下,终归还是摇了摇头,道:“别叫来了,明天就是东宫大婚的日子,所有人都在关注张家人的一举一动,我可不想惹上麻烦……你趁着夜色,亲自去张府走一趟,寻个答案,也方便我明日入宫时跟陛下提及。”

“是。”

庞顷俯身领命而去。

……

……

这一天张家门前的街道可谓热闹非凡。

皇太子妃的亲迎仪仗,已经接连准备一段时间了,来日就是检验最终成果的日子,从外面宽阔的街道,再到里面的弄巷,全都布置得花团锦簇。

张家才搬到京师不久,照理说连找个像样的落脚点都难,如今却已然拥有不错的宅院,由此似乎印证了东宫岳丈家拥有一定实力,外人看了自会掂量一番。

负责为太子准备婚礼的官员觉得,这次的筹备工作无比顺利,至少亲迎之地是在天子脚下,且街道的宽度和周边人文环境,很适合完成规模宏大的仪程,不至于让史家抓到什么把柄。

这条街上居住的豪门大户,以及临街商铺,都很愿意配合朝廷完成布置,有的还自掏腰包做了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比如沿街张灯结彩,门前悬挂彩旗,树上结长条彩稠等等,不一而足……

目的就是为了沾个喜气。

庞顷来到张家外面的街道时,感觉耳目一新。

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但街上到处都挂着红灯笼,还有五颜六色的各种布置,看起来花哨至极。

“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教坊司呢。”

庞顷忍不住发出感慨。

大明的京师,大概只有教坊司所在街道才会有这般热闹的夜生活。

……

……

庞顷到底有着雄厚的背景,即便是在太子妃成婚前夜,还是能见到太子妃的父亲。

只是会面的地方不是张府罢了。

连庞顷自己都知道现在登门会很碍眼,非常容易就被人发现并报出去,到时或就被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所知晓,给东家惹来大麻烦,所以他识趣地派人去张府知会一声,约在外边见面叙话。

好在张峦府上看门的锦衣卫很懂行,没有阻拦就放行。

张峦出来时,既带着当军师使用的张延龄,后面还跟着充作保镖的覃云。

覃云此时脸色有些失落。

毕竟这已是他所领差事的最后一天,待来日太子妃入宫后,他的任务就算是正式结束了,东宫太子妃府上再无须锦衣卫看门,他也该回去履行本职工作。

但在张家的这些日子,他充分感受到了“岁月的熏陶和洗礼”,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被张家人深刻影响了,一点都不想返回锦衣卫当差。

惦念不舍!

“庞先生。”

距离张府两条街的一处茶寮门口,张峦笑着跟庞顷行礼。

茶寮掌柜一眼就认出张峦,惊喜地打招呼:“这不是太子殿下的老泰山吗?眼看就到大喜的日子,您老怎还有闲工夫出门来?”

张峦笑道:“来贵地会见个客人,店家您有礼了。”

“说得太生分了,您老能来小店,实在是蓬荜生辉……小六啊,快给上最好的茶叶,太子老泰山来了,咱家沾上龙气了。”

掌柜惊喜地冲着后堂吩咐。

张峦急忙劝阻:“不用太麻烦,正常茶水就好。”

“要的,要的。小人就不打扰二位谈话了,茶水马上就送上来,稍候!”掌柜很识趣,先避开这一桌,免得被张峦觉得他碍眼。

等人退下后,庞顷才发出感慨:“张先生待人可真够和善的,走到哪儿都如此受人尊敬,令人佩服不已。好了,我说正事了,此番前来,乃为李公之事……可否借一步说话?”

庞顷明显对覃云不怎么放心,这话分明是意有所指。

那边覃云也很识相,自行走出茶寮门外,把桌前的位置留给了庞顷和张峦。

张延龄跟着覃云一起出来。

“二公子,庞大管家找令尊所为何事?”覃云好奇地问道。

张延龄笑着摇了摇头:“不知道,不是我不说,而是真的猜不透……最近覃百户你没见过令伯父吗?”

覃云摇摇头,随即自惭道:“伯父位高权重,并非人人可见,且在下……也不太想常去拜访。”

“怎么了?”

张延龄问道。

覃云感慨道:“深宅大院,勾心斗角,下边人可没想象中那么和善,除非是伯父找我去,不然我绝对不会主动登门。”

此话一出,张延龄就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覃云肯定在覃昌府中受了气。

其实很好理解,想必覃云在锦衣卫中混得也不咋样,别人以为他有个内相伯父撑腰,风光无限,但其实覃昌真正执掌司礼监大权也就是在怀恩走后,在这之前覃昌地位并没有多显赫,他的侄子自然不会得到太多的便利。

虽然上位锦衣卫百户,但覃云捞钱的机会并不多,给家中长辈的孝敬肯定也几乎没有。光领赏却不上贡,自然不怎么受覃府下人待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