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237章 士为知己者死

寒门国舅 第237章 士为知己者死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31

第237章 士为知己者死

张延龄进屋去拿东西了。

张峦略带歉意地对覃吉道:“我这孩子,平时就是喜欢做那些稀奇古怪之事,覃公公可莫要见怪。”

“嗯!?”

覃吉本还在打望张延龄离开的方向,闻言不由把目光收了回来。

心说,我怎敢对你们父子俩见怪呢?

不多时,张延龄捧着个木匣回来。

张峦瞥了眼问道:“带回来了?”

张延龄把木匣放到桌上,道:“就这还不够明显吗?”

覃吉急忙问道:“不知是何物?”

“哦,一点消遣之用。”

张延龄笑着问道,“覃公公还要打开来看看么?”

覃吉一听,顿时有些泄气。

毕竟是替女主人回娘家取东西,要是娘家人不肯给他看,他也不能上杆子查阅,如此会破坏主仆间的尊卑贵贱规则,显得他不守本分。

但他却真的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

要是什么奇淫技巧之物,含有禁品成分,那他覃吉是否“助纣为虐”尚属其次,能否过宫禁审查那一关都难说。

张峦看了看儿子,又看看覃吉,最后咽了口唾沫,眼巴巴地望向锦盒,似乎也想知道里面是什么。

张延龄笑道:“覃公公一定是担心,这里面有诸如望远镜、香皂之类的东西,宫门检查时,被人察觉后告知梁芳,对张家和太子都不利吧?”

“啊?”

覃吉一怔,随即明白过来,这是张延龄给他找台阶下呢,当即无奈点头,“是有这一层顾虑。”

张峦立即出言招呼:“打开打开,别给覃公公找麻烦。”

张延龄笑了笑,信手把木匣盖掀开。

其实里面就三样东西,准确说只是两本书和一面银镜。

“这个……”

覃吉看过后一脸不解。

张延龄介绍道:“此物乃是镜子,平时拿在手上,方便轻巧,若是置身在阳光下,这镜子的效果跟铜镜相当,但要是在光线昏暗的地方,镜子就会清晰许多,甚至用纤毫毕现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覃吉惊讶地道:“莫非跟太子妃娘娘送给太后的那面小圆镜类似……”

“均出自同一匠造大师之手。”

张延龄解释。

“啧啧,难怪,难怪。”

覃吉感慨道,“其实太子妃娘娘应该也只有那一面圆镜,最后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太后,彰显了太子和太子妃娘娘的孝心,您现在再送一面入宫,想来必可……让太子妃娘娘心中宽慰不少。”

张延龄笑道:“没事,回头这边还会请人再造,早日做到宫中各位娘娘人人有份。”

覃吉听到这儿,笑了笑也就不再说什么,转而看向那两本书。

张延龄道:“姐姐识字,现在既然在宫里无所事事,那不妨看看闲书,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想来也是可以的吧?”

“啊?这似乎不太好……”

覃吉显然是不支持读闲书那类人。

“覃公公莫非是担心,这书要是落到我姐姐手里,难免会被太子看到?到时会影响太子课业?”

张延龄笑着问道。

覃吉深以为然地点头:“小公子,您既然明白,倒显得老朽多嘴了。”

“其实在我看来,若无闲书可读的情况下,太子或许会沾染上别的什么坏毛病,反倒不如……”

说到这儿话就断了,意思却很明显,你家太子平常不读闲书,天天跟我姐姐腻歪在一起,小两口毫无节制地一宿接着一宿折腾,你认为就是好事?以太子那小身板,经得起夜夜征伐,挥霍无度?

覃吉一琢磨,道理还挺正。

就算不读闲书,也会沉迷逸乐,以太子羸弱的身体,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垮掉……且就怕太子对夫妻间那点事上瘾后,将来登基,先来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再来个后宫佳丽三千……恐怕没几年就……

“什么书啊?”

覃吉转了思维后,眼界立马就开阔许多。

张延龄介绍道:“哦,两本,一本名叫《西游记》,一本姐姐或不喜欢看,太子平时倒可以翻阅一下,对他未来执政或有一定启迪,名叫《儒林外史》。”

覃吉问道:“这两本书,为何老朽从未听闻过?”

张峦在旁笑道:“莫说覃公公未曾听闻,我读书几十载,也是闻所未闻……儿啊,你这是从何处淘换来的书?可知平常时候,书是不能随随便便拿到宫里去的,因为很可能是**。”

凡是你这个“大学究”都没看过的书,一定就是**,是吧?

张延龄耐心解释:“这两部书,前一本《西游记》,是给姐姐看的,乃说女娲娘娘补天后剩下的某一块石头里蹦出个石猴,它先是占山为王,后四处寻师学艺,得大神通后被天庭收编,却不耐寂寞,反出天庭,被玉帝派兵征缴。

“猴子粗鄙,大闹天宫,所向披靡,结果被玉帝请来的如来佛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协助东土高僧西天取经终成正果的故事。”

“这个……”

覃吉想了想,对张峦道,“想来是关于唐代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取经的传奇演绎,宣扬佛法的书应该不算**吧!”

张峦点了点头,又问:“那……那个什么外史呢?”

“这是一本官场醒世恒言,说的是那些为官者的生态,诸如他们考取功名,为官一方,为了当官不择手段;有的人为考取功名,把自己给整疯的故事。一篇篇说的全是如今官场积弊,只是把很多事给具象化了……呃,大致说来,就是以编造出来的人物和故事,书写官场百态。”

张延龄大致总结了一下。虽然《儒林外史》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但写的却是明朝的故事,连官场规则等也都是参考明朝的,放在当下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当然这种警示不是给市井百姓看的,而是给上位者参考用的。

张峦听完儿子的讲述,马上对覃吉道:“这本总算**了吧?”

“这……”

覃吉仔细想了想,还是摇头,“若是民间或官场流传这种书,或有些不妥,但要是给太子看一下的话,就算不得**了。”

张峦很好奇,这写官场生态的,我听着都惊心动魄,说不定哪一点写得不好就涉及到朝廷昏暗了,你居然觉得能拿给太子看?

你个老太监……很双标啊。

张延龄笑道:“爹,太子乃大明储君,肩负大明兴衰重任,让他了解大明官场运行规则,甚至洞悉一些常人难见的东西,难道不好吗?”

张峦道:“喂喂喂,吾儿,你才几岁?你当过官吗?你知道真正的官场是怎样的?你居然想拿这书去教太子?咱……就算有本事,也不能用在不合适的地方啊,术业有专攻知道不?”

张延龄耸耸肩道:“谁说这书是我写的?”

“那是谁写的?”

张峦问道。

张延龄道:“保密。”

“……”

张峦翻了个白眼,懒得搭理儿子。

旁边的覃吉看了则大为吃惊,问道:“张大人,您不知这书是何人所写?难道……”

张峦连忙解释:“覃公公可千万不要误会,这书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甚至延龄他拿出来前,我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也是……”

覃吉感觉自己好生尴尬。

他心想,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们家好像是你儿子比你牛逼,且比你强得多。

之前本以为你可能是在故意装糊涂,让你儿子出来打头阵,这样显得事事均与你无关,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牵连。

我一直以为你是装糊涂的高手,但现在看来……

你根本就不是什么装糊涂,而是真糊涂,糊涂到连你儿子的万分之一都不及。

这也太过离奇了吧!

覃吉问道:“没旁的了么?”

“没了。”

张延龄笑道,“就这几件东西拿到宫里去,应该不会给太子和咱张家带来什么麻烦吧?”

“不会,不会!”

覃吉笑道:“两本闲书和一块镜子罢了,哪里会有什么麻烦?如此甚好……只是不如再……”

张延龄主动接茬:“带这么点东西入宫,会显得覃公公来我府上动机不纯,徒引人怀疑是吧?好在我娘之前让下人准备了几口不大不小的箱子,里面盛放了一些家姐以前用过的东西,此番请一并带回去吧。”

“哎呀,您看,您看……还是你们准备得周全,都不用老朽提出来,就都……呵呵。”

覃吉很欣慰。

来了张家府上,那真就是跟聪明人说话,连题都不用点,人家就知道该怎么做,甚至还把路子什么的都提前给他铺好了。

要是要是他只带了这么个木匣离开张府,被梁芳知道后,不怀疑他在这里密谋什么才有鬼。

现在情况就好多了,带着若干太子妃在娘家闺房中的物品回宫,有心人只要问过宫门口负责把守的禁卫,就一目了然,自然也不会有诸多猜忌了。

……

……

覃吉离开,本不用张家人相送,因为他的确觉得自己当不起。

但张家人实在是太热情了。

尤其是张峦。

可能是平时张峦没有什么官场应酬,难得来个看起来有几分权势,且在太子女婿身边做事的人,自然是要多热情有多热情了,当然他如此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巴结。

但偏偏他要绷面子,不能掉价,所以全程都表现得很别扭。

覃吉则认为,张家人对自己那是真的好。

对自己好也就算了,对太子……那更是有情有义,肝胆相照,这种人才是自己喜欢结交的对象……

正所谓,我对别人掏心掏肺,自然也希望别人对我无微不至,真诚以待。

以至于他在走的时候,当着张峦的面,小声嘟哝了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啊。”

张峦没听清,但也没多问。

等在府门口把人送走后,张峦才转过头问道:“儿子,你听到他说什么了吗?”

“爹你距离他那么近,都没听清楚,竟让我来说?难道爹最近你耳背?”

张延龄虽然没听清,但从覃吉的口型判断出了个大概,有些事却没必要说给张峦听,因为这会让张峦尾巴翘到天上去。

张峦骂道:“臭小子,现在长本事了,是吧?官场的事瞎掺和也就算了,现在连杂书都写上了?

“说吧,那书是从哪儿来的?为何不先给你爹我把把关?”

张延龄露出孩子般天真笑容,道:“回头一定给爹你看看,不过现在我肚子饿了,先吃饭……嘿,娘做饭可真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