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248章 撞枪口上

寒门国舅 第248章 撞枪口上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31

第248章 撞枪口上

乾清宫。

朱见深一上午什么都没干,就在那儿看书。

最初他看得很入神,但随之而来就是精神不济,有时也需要起身稍微调整一下,不过还没等走几步就又坐回去继续看,就这样一直从早晨看到中午,到吃午饭前,手头的书稿又要看完了。

“唉!写尽了官场百态啊。”

朱见深感慨地说了一句,瞅见旁边覃昌还侍立在那儿,似乎想与人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朕从来都不知,这当官竟有如此多门道,甚至朕都忍不住想知道,这书上所写的人物,究竟是以现实中何人为参照?写的是前朝事,还是本朝事……看起来科举等,一切都是本朝发生的,却又隐约透露出并非本朝……”

覃昌笑道:“陛下,那不过是话本中编撰出来的内容,不必当真。或许写这种书的本就是读书人中郁郁不得志的存在,所以才会寄于笔刀来抨击官场。”

“是吗?”

朱见深似乎不太接受覃昌这种说法。

覃昌话音刚落,随即双手往前一递,一个装订整齐的线装书便放到了朱见深面前。

朱见深略带惊喜地问道:“你从民间搜集来的?”

“不是。”

覃昌面带欣慰笑容,道,“乃是太子特意差遣人送来的……这不东宫已无多少存稿,太子便差遣覃吉出宫去找寻。覃吉终不负太子所托,自宫外带了这册书回来……

“这次太子拜托那写书人尽量把字迹书写得工整些,还用上了一些断句的符号,如此便不用太子再行整理了,可以直接交给陛下观览。”

“这……”

朱见深听到这儿,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笑着嘉许:“如此兴师动众,太子真是有心啊。”

说着,朱见深拿起书册,翻看了几页,发现并不是从头撰写的,皱着眉头道:“好像衔接不上啊,中间有缺页吗?”

覃昌又拿出几页散稿,道:“这是太子等人头晌誊录下来的内容。”

朱见深点点头,面露不忍之色,问道:“太子这两天都没歇息好吧?”

“是啊。”

覃昌予以肯定的回答后便讲述他了解到的情况,“听说连同太子妃和覃吉等人,都是日夜忙碌,不敢合眼,就怕耽误了陛下御览。”

“嗯。”

朱见深欣慰地道,“这孩子,别的不怎么样,但孝义方面绝对是天下难寻……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会伪装,也不会为自己找借口,该是怎样就怎样,不像有些人表里不一。”

要是换作以前,无论太子做什么,在您这里都是得不到认可的。

“有没有问他,这书稿是何人所写?会不会有人……邀天之功,本是某人呕心沥血之作,却被其说成是他在民间找来的?”

朱祐樘问了一句。

覃昌微微苦笑。

咱这位陛下似乎很熟悉梁芳等人的套路,在望远镜等事情上不就是如此吗?

“怎么,不敢说吗?”

朱见深见覃昌不答,很不满意,“先前梁芳敬献的那批香皂,朕让人分给内宫嫔妃,反应上来的就是不如太子所献的那批。就这样还说是他的功劳……真是……唉!”

覃昌笑道:“应该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虽然太子未让覃吉明言,但以奴婢所知,书稿乃太子妃之父所写。”

“是吗?”

朱见深一听,不由好奇地问道,“朕依稀记得,太子妃之父之前是个监生?”

“是,年已过不惑,迟迟未能考中举人,或因此才写了这话本。”覃昌笑道。

朱见深开怀一笑,道:“难怪朕问你这话本内容,你说是郁郁不得志的书生所写……想那张监生,嫁女儿之前科举上频频碰壁,四十多岁了才靠一身医术得官府赏识入国子监读书,他所写的官场,可信度也就没那么高了。”

覃昌欲言又止:“不过……”

“不过什么?”

朱见深好奇地问道。

“以奴婢所知,张氏一门曾出过辽东巡抚,在兴济之地官宦世家中颇有名望,连之前兵部尚书陈钺与他们家纠葛都很深。”

覃昌补充道。

“哦。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也对,这书中所写的官场百态,或真能映照到其家。”朱见深好似随波逐流般,竟又从另外一个方向进行分析。

朱见深笑着问道:“不知那张监生,如今是何官职?”

“回陛下,乃鸿胪寺卿,并未授以实缺。”覃昌道。

朱见深道:“回头让李孜省斟酌斟酌,看看放他个什么官缺,让他真正有机会在官场历练历练,如此写出来的东西,不就更有说服力了吗?”

覃昌为难道:“陛下,对他来讲……这官,不好授啊。”

“嗯!?”

朱见深先是一愣,随即想了想,点头道,“也是啊,他已有了正四品的官秩,若授个级别低的难以履职,授个高一些的又难服众。高不成低不就……算了算了,这事朕不想多费脑筋,让李卿去费神吧。告诉他朕的意思,他自会替朕办好。”

说完,朱见深已有些不耐烦,故意看了看殿外,又看看覃昌,仿佛是在示意对方的存在已打扰到他看书,要是识趣点就该自行退下。

覃昌却恍若未见,躬身道:“陛下,该用午膳了……是否用过膳后再看呢?”

“这……也行。”

朱见深本要拒绝说他想继续看书,但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发出咕咕的叫声,不由莞尔,笑道,“行,正好利用吃饭的时间休息一下……说起来,精神头比以往确实有明显不足,连一上午手不释卷都做不到。”

覃昌笑着扶朱见深起来,宽慰道:“陛下或许是长久不这么坐着才会如此……随着躬体康复,陛下的精神只会越来越好。哦对了,陛下,覃吉过来时提到,太子那儿还有另外一本书,名曰《西游记》,记录的是神话传说,不知是否要呈过来?”

朱见深笑道:“有就送来,朕看看无妨,若是不好看的话,给他退回去便是。还要告诉太子,不能因这些话本而耽误课业。”

“奴婢也正要说此事……”

到这里,覃昌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原本准备埋藏心底的秘密倒出。

朱见深见覃昌一脸为难,不由皱眉问道:“可是有事?”

覃昌赶紧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道:“陛下,也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说是太子这两日在文华殿未用心治学,私藏闲书熬更守夜看闲书不说,每日课上也都分心他顾。如今被人上疏,说是……请陛下规范太子行为。”

“哦?”朱见深拿过来一看,却是张善吉上奏,说是恳请圣天子规劝太子,其实就跟参劾太子差不多。

朱见深看完后一脸恼火之色:“这些科道言官管天管地,还管到东宫去了?真是好大的胆子!”

覃昌道:“奴婢也觉得,他们分明是借机生事。太子明明是日夜不休为陛下您誊录话本,用心纯孝,实乃感天动地之举。”

此时韦泰正好拿了份奏疏进来,听到覃昌这话,瞬间瞪大了眼睛,显然非常惊讶。

要论墙头草,还是你覃公公技高一筹。

你以前何时这般拍过太子的马屁?

朱见深怒道:“遣锦衣卫逮问,究竟是何人在背后煽风点火!他不是说东宫有人告诉他的吗?朕就想问问,到底谁喜欢把太子的事拿到宫外去胡言乱语!”

“是。”

覃昌一听就知道自己政治投机成功。

谁让人家太子真的是一心帮皇帝抄书?

只能说你张善吉正好撞枪口上,活该你倒霉!

韦泰见皇帝正在气头上,已经本能打算退缩,择日再报。

朱见深侧过头,瞪着韦泰喝问:“何事?”

覃昌赶紧给韦泰使眼色,意思是不好的事现在最好别提,莫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说!”

朱见深又喝问一声。

韦泰低头看着已捏在手上的奏疏,心知哪怕撞枪口上,现在也没法退缩了,当即禀报:“回陛下,礼部右侍郎倪岳上奏,请以太子于文华殿视朝,以安朝中百官之心,辅弼圣主。”

朱见深闻言,一把抓过那份奏疏,只是草草地看了几眼,就直接丢到地上。

朱见深本已打算去吃午饭,但又被眼前这份奏疏给气着了,重新坐回椅子上,喉头发出嗡嗡低吟,似乎随时都要杀人一般。

就在覃昌和韦泰以为皇帝又要拿倪岳撒气时,朱见深却问:“是否在朝中臣工看来,朕就是个无道昏君?”

这个问题太过犀利,覃昌和韦泰一听赶紧“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覃昌带着哭腔道:“回陛下,您乃圣明之主,无可置疑啊!”

朱见深微微摇头,苦笑道:“圣君应每日视朝,风雨无阻,冬夏无辍,朝中每件事的朱批都应由朕亲笔来写,四海内每件事都应做到了然于胸,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总之,朕勤政爱民,也受万民爱戴。”

这下连覃昌都无言以对了。

圣明的帝王的确应该做到这些,但问题是,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能做到?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本朝太祖太宗?

能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大概就算圣明了吧?

“你们说说看,前脚刚有人参劾太子荒怠课业,迅即便有人上奏要以太子文华殿视朝,这二者有何联系?”

朱见深又认真问道。

覃昌诚惶诚恐:“奴婢不知。”

“朕看你知晓,只是故意不说罢了。”

朱见深道,“若皇儿并非在给朕写书稿,那朕必定会盛怒。再有人请以其文华殿视朝,朕必定会震怒,愤而将太子禁足,或再提易储之事。”

覃昌和韦泰心里都有些吃惊。

看来咱这个皇帝不好糊弄啊,连这么隐蔽的狠辣手段都轻而易举分析出来。

“也就是说,张善吉跟倪岳,本身就是一伙的?”朱见深问道。

覃昌仍旧跪在地上,毕恭毕敬地道:“以奴婢所知,他们之间并无深交。”

“是啊。”

朱见深道,“科道言官严禁与朝官往来密切,除公务外不得有私下接触。但为何,他们的上奏,却如此巧合,就像是时刻盯着朕的软肋,故意触朕的逆鳞?意欲何为啊?”

又是个送命题。

覃昌和韦泰自然都不敢接话。

朱见深道:“最近,朕的确是因为身体抱恙,未能视朝,对朝事的处置未免有些松懈了。但朕不是让内阁、司礼监,再到李卿那边,帮朕着紧办理吗?六部少了朕的约束,就不会办事了?”

覃昌道:“陛下染恙,臣僚都很理解,如今朝中事井井有条,未出任何偏差,大明各地也都风调雨顺,眼看又是一个丰收年。”

“嗯。”

朱见深听到这种拍马屁的话,颇为满意。

韦泰尽力找补,道:“陛下,一些小人之言,您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朱见深冷冷一笑,问道:“一个礼部侍郎,正三品大员,能算是小人?那倪岳如今还兼着日讲官吗?”

“未有。”

韦泰摇头道,“前年就卸任了东宫讲官,许久未曾入过宫,更未到过东宫或是文华殿,也不知他为何会上奏。”

朱见深嗤笑道:“这么说来,朕应该嘉奖他这种无私为朝廷的赤胆忠心啰?”

覃昌和韦泰都不敢接话。

皇帝这会儿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他们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万一说错了或许会引来一阵狂风暴雨,还不如静待下文。

“着令。”

朱见深吩咐道,“每旬逢三六九,以太子于文华殿内视事,朝中事皆可对其言明,不得有所隐瞒。另……让倪岳兼日讲官,他不是喜欢请太子问事吗?让他亲自去讲,旁听,朕倒要看看他能讲出什么门道!”

“是。”

覃昌听到这儿,心里在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