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267章 众矢之的(求月票)

寒门国舅 第267章 众矢之的(求月票)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31

第267章 众矢之的(求月票)

第267章 众矢之的(求月票)

王家兄弟吃完宴席,在自家马车搭载下回到家中,正好碰到父亲王源在院子里指挥众工匠干活。

“父亲。”

本来王栏还在那儿兴奋地说着什么,见到王源他赶紧噤声,恭敬地上前行礼问候。

老王家虽然是武职出身,但对于家中子弟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一切都是按照书香门第的标准制定家法。

王源回头看着俩儿子,问道:“怎出去一天才回来?”

王桥道:“父亲息怒,我们之前一直跟张家两位公子待在一起。初时我们去了张氏药铺,看到有人闹事,说他们误诊,还说张氏药铺卖出去的药材以次充好,导致病患出了问题,随后药铺就被人砸了。”

“这种热闹你们也瞧?”

王源皱眉。

对于这件事的发生,王源并不觉得有多稀奇,甚至觉得,这是张家人不明白京师恶劣的政治环境,步子迈得太大所致。

就像王家现在就不会做这种事。

这都是多年吃亏吃出来的经验教训。

王桥道:“随后我们去了张府,见到了张家二公子,他对于自家药铺被砸好像并不介意,还请我们兄弟吃宴。”

“吃宴?药铺摊子都快被人给抹平了,他还有心思吃宴?你们吃了什么?”

王源问道。

“没有喝酒,但菜色异常丰富,少说花了一二两银子,席间我们还见到了他的兄长,张家长子张鹤龄。席间张二公子说想与我们一起开个书场,儿当时并未答应,只说回来请示家中长辈。”

王桥到底读过书,说事时能做到条理分明,丝毫不差。

王源脸色阴沉,小声嘀咕道:“开药铺不成,还要开书场?这是想拉我们王家下水吗?”

“父亲,是出了什么事吗?”

王桥好奇地问道。

“嗯。那位张家老爷入朝为官,刚当上鸿胪寺卿没几天,就参劾朝中权势熏天的梁公公。今儿又传出风声,说他参劾了深得陛下器重、如今在朝堂上如日中天的银台司李侍郎,就如那丝毫不通官场的人一般,完全不顾后路。这会儿咱们王家实在不敢与他们家太过亲近,以免惹火上身。”

王源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

皇帝本来就不待见皇后娘家人,李孜省和梁芳却是有能力左右朝廷格局的权臣,是他招惹不起的擎天巨擘。

王桥谨慎地道:“父亲之前不是说,张家人跟那位李道长有着密切联系么?为什么……他竟会上疏参劾李道长呢?莫非其中有何隐情?”

“我上哪儿知道去?”

王源摇头道,“这两天你们就别去张家了,咱先避避风头,静观其变,也让我瞅瞅这究竟是怎生回事。”

老父亲下了命令,不允许两兄弟去找张家人。

王桥作为长子,必然会无条件遵从,但王栏却有自己的小心思,毕竟他跟张家兄弟年岁相仿,且跟张家兄弟俩都能说上话,就算是不学无术的张鹤龄,也给王栏一种强烈的亲切感,让他忍不住就想去找这两个“新朋友”玩。

“大兄,你觉得父亲是不是过于谨慎了?人家张家怎么说也是太子姻亲,两位兄弟的姐姐可是当今太子妃呢。我觉得他俩挺和善的,咱应该多跟他们相处才对。”

王栏还在兄长面前替张家说好话。

王桥瞥了一眼弟弟,嘲笑道:“怎么?人家一顿饭就把你给收买了?”

“没有没有,我就是觉得他们兄弟俩挺好的。”

王栏说话间带着几分羡慕,舔了舔嘴唇道,“不过……你看看人家,随便出手就是一顿酒席,咱出门才能带几文钱买个零嘴啥的解解馋,可人家呢?请顿酒席都不带眨眼的,人跟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王桥叹道:“他们的药铺肯定经营不下去了……蚀本还不自知,大概也就是他们年少无知,不明白怎么精打细算过日子吧。

“京城这地儿,不但寸土寸金,花钱的地方更多,他们的父亲刚入朝,需要打点的地方着实不少,就算有点家底,也经不起他们如此糟践。”

王栏问道:“大兄是说,他们家的人不知节俭,早晚会坐吃山空?”

王桥摇头:“我也说不好,但想来大致应该如此吧!”

显然王桥看不懂张家那俩小子的做法。

人家做生意失败了,就像没心没肺一样,安之若素不说,还跟他们兄弟俩谈笑风生,丝毫也不介意把经营失败拿出来说事。

感觉就像那门生意不是自家的一样,甚至可以说是盼着生意被搅黄,着实稀奇。

王栏笑道:“爹不是说了吗?他们家是有操守的,不然为什么他父亲才入朝就敢参劾当朝权贵呢?光凭这份气节,就绝非一般人能比。”

王桥无奈道:“二弟,你是不明白官场险恶,他父亲这么做是可以说有操守,但也可以说急功近利,哪有一上来就参劾当权者的?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我觉得他们家的官当不长久,以后肯定会跟我们一样,干啥都循规蹈矩。”

“哦。”

王栏笑了笑道,“跟我们一样也没什么不好,不过我始终觉得,爹做事太过小心谨慎了。现在咱就不如人家张氏兄弟过得恣意。”

“咦,你竟羡慕他们?”

“谁不羡慕啊,人家兄弟俩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看爹把我们管束的……大兄,你这是要出门吗?”

“嗯,我要陪你嫂子回一趟娘家。”

王桥说着就让人收拾东西。

目前王家在京师中地位不显,王源就经常让大儿子往丈母娘家跑,毕竟宜兴公主乃长公主出身,在皇室中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王栏笑道:“嫂子这么念家吗?那大兄你且自便吧,我去给娘上个香。”

……

……

张峦参劾李孜省之事,在朝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算朝中那些再自负,觉得一眼就能把张峦看透,觉得这位新晋鸿胪寺卿就是那种争名逐利、不学无术的外戚,觉得张峦是在投机取巧的官员……他们听说张峦参劾梁芳时,还觉得张峦是在替太子出头,可当张峦把李孜省也稍带上,大肆抨击,便觉得张峦不简单了。

事情很快发酵开来。

而在第二天,朱祐樘于文华殿听事时,就从首辅万安那儿得知了详情。

“万先生,您是说,我的岳父,鸿胪寺卿张峦先参劾了韦眷和梁芳,后又参劾李孜省,是吗?”

朱祐樘震惊之余,不由出言求证了一下。

因为他觉得,这件事很可能是以讹传讹。

就算他这种长居宫中,对朝事近乎一无所知之人,都知道梁芳和李孜省不好惹。

万安笑道:“回殿下,是这样的,您岳父把他二人都参劾了,据说还找到李孜省为非作歹的证据,呈交君前。由此看来,乃朝中某些人指使他这么做的,很可能跟你身边那些东宫讲官有关。”

不但未经调查就把事情给落实,还拼命往东宫人身上赖,万安很懂得说话技巧。

万安阿附李孜省,遇事时自然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李孜省一边。

而对翰林院那群东宫讲官,他丝毫不惧,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那些官员都是他的“下属”,同属于翰林体系,就算你们骂我“洗**相公”,也改变不了我是当朝首辅这一现实。

旁边的覃昌善意提醒:“万阁老,请慎言……张鸿胪此举或未必跟他人有关,可不能妄自揣度。”

“一点猜测而已。”

万安晒然道,“难道有事情还不能说么?哪里有堵人嘴巴的道理?不知太子对此有何看法?”

朱祐樘低下头,怯弱地道:“我……我不知道……”

覃昌眉头紧皱,目光迅即瞥向刘吉,干净无须的下巴稍微扬了扬,示意这个“弹棉花”的高手赶紧站出来说下一件事,免得把场面搞得太过尴尬。

毕竟当前太子只有听政权,而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万安此举分明是让太子下不来台。

这次文华殿视事一共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忙结束。

本来能给太子讲的朝事有很多,却被人为压制,基本上就没提几件正事,甚至都没有挑出重点,除了张峦参劾李孜省等权臣这一耸人听闻的大事件,剩下的基本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几人从文华殿出来,覃昌单独找万安说及此事:“万阁老,刚才您为何要那么说?到底想要作甚?”

万安笑道:“给太子讲朝事,这不是陛下吩咐下来的吗?”

“但你分明想挑起争端。”覃昌怒目而视,“张峦参劾梁芳和李孜省,乃是他个人行为,与东宫无关。你不该问太子的意见。”

万安继续一副轻松自在的神情:“没什么啊……我不过就是觉得,太子也该发表一下看法了,不然就在那儿听着,有何用处?大不了他说的,我们不照办就是。”

覃昌冷哼道:“你这分明是僭越!”

万安好奇地问道:“那覃公公,先前有关锦衣卫指挥使朱骥之事,为何又问了太子的意见,甚至还遵照太子的意思做了呢?”

二人瞬间有点剑拔弩张的意思。

“万阁老,说事情前,你最好把事实真相调查清楚再说……有关朱骥的处置,那是陛下亲自下的旨,几时有遵照太子之意办的情况出现?你要是有证据,大可跟陛下检举,咱家等你!”

覃昌已是怒火满盈,脸色极其难看。

“哈哈,那就是我疏忽大意了,当我没说,哈哈哈……”

万安一副笑面虎的模样,半点礼数都欠奉,直接就跟覃昌分道扬镳,自顾自去了。

……

……

这头万安与刘吉肩并肩,一起往内阁值房走。

内阁值房距离文华殿不远,都在皇宫东侧这一块区域。

刘吉委婉地建言:“万老,您何必与那位覃公公一般计较呢?他毕竟是司礼监掌印,咱还得倚仗他批红,实在没必要与其交恶!”

“我正是不与他计较才没有跟他把事挑得太明白。”

万安摆出一副我是首辅我怕谁的高傲姿态,晒然道,“论能耐,姓覃的给怀公公提鞋都不配,论受宠,陛下如今问策只问李仙长……现在有人参劾李仙长,我在太子面前说两句,有错吗?”

刘吉不解地道:“可在下总觉得,您好像在这件事上反应过激了。”

万安道:“我是实在气愤不过!李仙长对姓张的还不够照顾吗?就算给他授官乃是出自圣意,但也是李仙长安排落实的,谁知他上位后立即反咬一口,直接跟太子站一块儿去了,分明是敌我不分!”

刘吉道:“人家好歹是东宫老泰山,照顾女儿和女婿也无可厚非嘛。”

万安冷笑不已,道:“他就没想过,太子的位置很稳固吗?咱就不说别的,这两年陛下总提及太子昏聩无能,多番指责,指不定几时就又要推进易储大计呢……明明太子不行,他还非要往太子那边凑,说他不识好歹都算抬举他了。”

刘吉心中不屑,嘴上却道:“您是觉得张来瞻背叛了李侍郎,是吗?”

“我可没这么说。”

万安一脸得意道,“现在不过是把难题抛给了太子……事情他都知道了,肯定会很惶恐。以覃昌行事的小心谨慎,他敢不跟陛下提?我倒要看看,陛下对此持何态度。”

“哦!”

刘吉有些惊讶,这时他才恍悟,感慨道:“要不怎么说还是万老您高明呢?看起来你是在跟覃昌闹,但其实却是有意把事闹大,以期尽快传到陛下耳中,让陛下站出来为李侍郎撑腰,或许顺带还要教训一下太子!”

万安笑着道:“祐之,你几时也学会耍小聪明了?我有说过是这目的吗?我现在很想看东宫那群讲官有何反应!他们一致对外,宣称朝中奸佞当道,现在有人替他们出头,我倒要瞧瞧他们是否全都躲起来当缩头乌龟!”

……

……

覃昌和韦泰从文华殿回来,到了乾清宫外,就见李孜省正在那儿站着,似在等候朱见深召见。

“两位公公,这是从文华殿过来?”

李孜省笑着与二人打招呼。

覃昌疾步上前提醒:“李仙师,陛下此时并不在殿内。”

李孜省笑着道:“知道啊,我就是在这里候着,若是到中午时分依然等不到觐见陛下的机会,我就回去。”

覃昌心说,你心态可真好。

被人参劾了,现在闹得满城风雨,你却还能笑着跟我说话?

“覃公公,不知先前我献的那个药方,陛下可有……”

李孜省趁机问道。

旁边的韦泰笑道:“李大人,您在这里等着是候见陛下呢,还是想要见咱覃公公?您就是来问那药方的效果的是吧?”

“不不不!”

李孜省赶紧否认:“实情并非如此,我真就是等候觐见陛下。”

覃昌微微一笑道:“正因为您敬献的药方,陛下这几日才不经常在乾清宫……近来陛下经常往东六宫那边跑,夜不归宿,话说回来,您那药方还真是……颇有奇效呢。”

“是吗?”

李孜省脸上带着欣然之色。

张来瞻本事可真大,平平无奇几味药,凑一块儿居然有这么大的效果,真是匪夷所思。

覃昌点了点头,道:“先前太医院给陛下的病情诊断,说是陛下之病乃郁结所致,需因势利导主泄……”

“嘿嘿!”

李孜省适时插话:“这不正好应了吗?想来现在陛下烦恼尽去,不知道有多快活呢!如此我这个臣子也可以放心了!”

说完竟是一脸的满足。

“可是……陛下毕竟病体未愈,如此亏空龙体,会不会太过……”

覃昌也很为难,毕竟皇帝的病还没好彻底,刚有起色就跑去后宫胡天胡地,早忘了是谁说过跟万贵妃情比金坚,生死不渝,结果难过还没几天呢就原形毕露了。

李孜省先是一怔,随即叹道:“那现在,陛下的情形总归比前些日子好吧?”

覃昌想了想,不由重重点头,“这话倒没说错,想万娘娘刚薨逝时,陛下整日阴霾覆面,时时长吁短叹,偶尔还会泪流满面,如今看过话本,又得李仙师神药,陛下至少没有先前那么郁结,闷闷不乐了。”

李孜省欣慰地道:“这是好事啊……因势利导,想来用不了多久,陛下龙体就会痊愈,或许还能延年益寿呢。”

韦泰诧异地问道:“李大人,您进献的好像并非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李孜省悠然道:“看来世人对我还是有诸多误解,我这么做,其实都是为陛下龙体着想。至于方法是否得当,那就看日后世人如何评述了。”

“呵呵。”

韦泰一时间有些无语。

覃昌终于忍不住了,好奇地问道:“李仙师,还有件事,就是朝中有人参劾您……您该知晓吧?”

“知道啊,不就是张来瞻吗?哈哈,我与他算是老相识了,他参劾我,再正常不过,毕竟我在一些事上做得确实不够好,容易遭人诟病。”

李孜省一副我问心无愧,坦然面对一切质疑的高姿态。

覃昌笑道:“哎呀,您可真是有大将风范,不过张鸿胪参劾您的都是些贪赃枉法之事,且似乎还有一些……对您极其不利的地方,难道说……您就一点儿都不担心吗?”

“有什么好担心的?参劾我的人多了去了,来瞻他入朝不久,或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容易受人挑唆走极端,或者为了一点虚名而气血上头。没事的,他做了就做了,我不会怪责他,倒是他参劾梁芳和韦眷之事,东厂和锦衣卫可务必要好好查查。”

李孜省随即就摆明自己的态度。

参劾我没事,我挺得住。

料想你们现在也不敢查我。

但梁芳那儿,你们可要用点心,最好是一次性就把梁芳给扳倒,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用整日如芒刺背了。

“是该好好查查。”

覃昌皱眉思忖着什么,顺口道。

李孜省抬头看了看天色,摇头道:“既然今日在此很难得到觐见陛下的机会,那我就先回去了……两位公公你们忙,我不再多打扰,告辞!”

“咦?你这就走了?”

韦泰问道。

“嗨,都被人参劾了,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要是我再不用心做事,怕是连陛下都不会待见我那点毛病……来瞻此举算是让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醒我要一心为朝廷办事。两位公公,咱共勉吧!告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