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270章 卖官鬻爵,一本万利

寒门国舅 第270章 卖官鬻爵,一本万利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31

第270章 卖官鬻爵,一本万利

第270章 卖官鬻爵,一本万利

价格谈拢!

孙友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并表示将尽快去张府,跟张峦签订最后的协议。

随后张家兄弟便借口有事离开,留孙友在这里继续查看场地,以及跟老员工宋掌柜等人接洽……

宋掌柜从张家的伙计变成了孙家的,当然也给了他选择的余地,张延龄表示,欢迎宋掌柜随时跳槽,不过要先等三个月再说。

宋掌柜当然不想跟孙家过多地牵扯在一起,他当初接受高薪挖角,主要是看中张家的门楣,而跟着孙家他几乎没有丝毫前途可言。

“父亲,您花二百两银子,接收这么个铺子,实在让人看不懂。不就是个店面,一点不值钱的药材,再搭上几个干活的,就值这么多?他们的工钱还要你来开……本身这铺子又不是张家的,只是他们租赁回来的……”

孙程盈觉得自己人生观都被快父亲给颠覆了。

老父这是被人坑了还给人数钱呢。

张家随随便便租了个铺子回来干药铺行当,一转眼赔钱了,拍拍屁股把铺子盘给了孙家,孙家等于说不但要为张家收拾烂摊子,花了大把银子不说,回头还要承担被人继续报复和捣乱的风险。

孙友却看着偌大的铺子,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为父早就想在京师站稳脚跟,做点儿生意怎么了?你以为外地人在京师有那么容易立足的吗?”

孙程盈噘嘴:“父亲花二百两银子,就是为了能在京师立足?有这么贵么?”

“闺女啊,不是为父非要说你,你是没看清这里面隐藏的巨大价值。”

随着张家兄弟离去,孙友这下终于有闲暇为女儿解释了,他越看这铺子心里越满意,脸上的笑怎么都掩藏不住。

“这二百两银子,有七十两是张家租这铺子一年的租金。现在转手给我,我们有近一年的时间可用呢。”

孙友煞有介事地分析起来。

孙程盈皱眉:“剩下那一百三十两银子就全扔到沟里去了?”

孙友白了女儿一眼:“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你就不想想,张家的招牌价值几何?你以为我真的那么傻,非要在这里经营药材生意吗?

“错错错,我打算把这里好好改造一下,前面做点儿营生,后面改成旅店,专司接待兴济到京城来的客商,甚至是成为河间府客商的落脚地。”

“爹,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孙程盈蹙眉,她开始有些看不懂了。

孙友笑了笑,道:“人家晋商在京师有商馆,徽州商贾在京城也有徽商会馆,凭啥咱河间府客商到了京城就成了没根的浮萍,处处被人欺压一头?难道他们就不想联合起来,互相间多个帮衬和照应?”

孙程盈这才理解,原来父亲有大格局。

她不解地问道:“父亲您能帮衬他们?”

“哼,以前河间府在朝中,最大的官就是来瞻的从兄张岐,以及后来河间府的陈尚书,但他们都是昙花一现,且作为文官,从不屑于与民间商贾打交道。

“但是,来瞻不一样啊,他不是流官,乃未来皇后的父亲,作为外戚,必然会是累世勋贵,也就是说张家的富贵不知道要延续多少代……你看看万家如今的权势就该知道,将来的张家会怎样。”

孙友将他的大格局展现出来。

我要做的,可不是什么药铺生意,我要当河间府商贸总会会长,以后同乡来京城做生意,都要看我的脸色,走我的门路才行。

孙程盈道:“父亲,先不说您这设想太过遥远,就说真到那个时候,张家势力如日中天,他们会帮助咱?”

“孩子啊,做人做事呢,讲究个互利互惠。”

“很简单,乃因太子将来要上位的话,必然需要大把银子,而朝堂内外也需要有属于东宫的势力,关键时候能为太子发声。来瞻他高瞻远瞩,这时候就开始未雨绸缪了,让人钦佩不已。”

“……”

孙程盈瞬间无语。

她觉得,老父亲这是魔障了,想事情都不能说是偏激,而是一根筋,简直无语。

孙友续道:“张家再怎么努力,但在做生意方面有我们孙家在行吗?你看他两个儿子出来打理这药铺,没几天就黄了,这足以说明他们压根儿就不是做生意的料。”

孙程盈皱眉:“所以……爹准备以后做依附于张家的官商?”

“嘿,还真让你说对了,为父就是如此打算的。”

孙友眉开眼笑道,“只要有钱赚,能让孙家于京师立足,为父就算是给人当影子,做这个官商有何不可呢?”

“你……”

孙程盈简直被老父亲的逻辑给打败了。

“你可别瞧不起官商,你看看现在得势的巨商大贾,谁没有背景?做官的,很难亲自出来经营店铺,需要别人既顶在前面出钱出力,又要在背后为他们谋划,把他们手头的权力变成银子。

“而在此期间,官商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除了银子外,还有一定社会地位。就像你兄长,还有你弟弟,他们都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乡贤的名头,甚至有机会进国子监读书,将来甚至可以当官。”

孙友有他的打算。

做官商赚钱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想让自己一大家子得到张家的庇佑,甚至给儿孙谋得一官半职。

这时代做官不一定非走科举路线,想他孙友十八岁就考取秀才,结果蹉跎半生,现在四十多岁了科举上依然不得寸进,就知道考学做官有多难了。

“只要咱能给张家带来实打实的利益,他们就会给我们便利,河间府的商贾就会以我们马首是瞻,咱张家的子侄也有机会得到入朝为官的机会。为父说这些,你一个闺阁中的女子不懂,只有身在名利场上的男人才知道这世道想要往上爬有多不容易。”

孙友说到这儿,脸上带着感慨。

前三十年他一心科举,父母亲相继过世后接管家业,他不得不把重心放到了营商上,这半生奔波下来,他敏锐地意识到,只有背靠权贵才有机会站稳脚跟甚至往上爬,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回头就让人把这里收拾妥当,方便的话把周围的铺子也盘下来,扩大规模……这件事为父交给你去办,记得后院要尽量收拾得大气奢华些,要显示咱孙家的气派。

“最近河间府同乡频频登我孙家门,想通过我的关系巴结来瞻,等这里落成正好把他们一并请来,我再去邀来瞻出席,如此就算是顺利达成目的。以后河间府但凡是想走来瞻关系的,一律到这儿来谈事……”

孙友说到这儿,脸上带着几分欣慰,“女儿啊,到现在你还觉得这二百两花得不值吗?”

孙程盈除了继续保持沉默外,已没有别的选择。

……

……

紫禁城。

乾清宫,内殿。

朱见深正在这儿单独召对李孜省,甚至连覃昌和那些伺候的近侍都被打发到了外殿,不允许人旁听。

李孜省搬了张凳子,坐在皇帝榻前,低下头帮朱见深把面前的茶杯倒满。

“李卿,知道朕为何叫你来吗?”

朱见深以对自家人的口吻说道。

李孜省摇头:“臣不知,传话之人,也没说背后情由。”

朱见深笑道:“你能掐会算,不会自己推算一下?”

“臣不会随便测天机,更不会妄自揣测陛下您的心意……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臣可说不准。”

李孜省赶紧表明态度。

不要以为我真就是李大仙,能把一切事都看透,其实我除了测天机时表现出一定的神异外,其他时候是很无能的,请不要对我抱有戒备心理。

朱见深眯起眼,笑着道:“其实就算你测准了也没什么……朕有时候还是需要你推测天机的能耐。朕其实很想知道,未来这段时间,大明国运吉凶如何,唉!又不好对你明说,怕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

这话带有明显的暗示。

若是有不好的事情,你就别说出来,空让朕担心。

最好全说好听的,哄哄朕,让朕开心一下。李孜省只得拱手道:“那臣回去后就做推算,或需要些时日。”

“你倒是很诚实。”

朱见深笑着道,“这要是换了别人,估计很快就会给朕所谓的答案,但朕知道那些人都是在揣摩朕的心意,说一些欺瞒的话,其中实情很少很少。”

李孜省心想,是实情很少吗?

简直就是胡编乱造好不好?

正因为你信,才给了别人捏造的机会。

朱见深笑吟吟地看着李孜省:“今儿就这一件事……”

李孜省释然点头:“哦,那臣知晓了。臣这就告退。”

“欸,别着急嘛。”

朱见深赶紧叫住正要起身的李孜省。

李孜省刚刚抬起的屁股又落回到凳子上,继续低着头,恭听皇帝教诲。

“张峦参劾你的事,你该知晓了吧……不知你有何意见?”

朱见深问了一句,随即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太过笼统,于是概括了一下,“朕是问你,他参劾的确有其事吗?”

李孜省点头:“臣大致看过了,基本上……是属实的……”

“咳咳!”

朱见深猛烈咳嗽几声,随即紧皱眉头,质问道:“你做事怎么这么不小心?还能被外人知晓?你可知朕为何让覃昌他们出去吗?”

“臣知晓,陛下您是给臣留面子……臣知罪!”

李孜省说这话的时候非常淡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就没啥好追究的,真正有罪之人,这会儿正坐在他对面呢。

朱见深宽解道:“你替朕做事,朕怎会怪你呢?这些年来,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方式,你给宫里送来不少钱,可惜朕啥都没存下,花了个七七八八,甚至有时候还入不敷出呢。”

李孜省赶紧道:“臣会尽心尽力为陛下找钱……”

“你还记得朕当初跟你说的事情吗?”

朱见深问道。

“臣……不知是哪一件……”

李孜省想了想,恭敬回道。

朱见深笑了起来:“朕当时跟你说,只要有人愿意当官,你就举荐上来,收多少银子,你把其中大多数交过来就行……你把银子暗中交给了梁芳,由他进献,所以别人一直都不知道你是为朕赚钱的头号功臣。”

“是。”

李孜省躬身道,“陛下这一提醒,臣立即回忆起来了。多谢陛下的器重,委臣以重任!”

“朕还说过,如果有人参劾,你就把其中一些人名列出来,朕帮你将其裁撤掉,那些空出来的位子再找人补上……”

朱见深等于是把当初的计划和目标复述了一遍。

总的来说,我们卖官鬻爵,让人花钱买传奉官当,一定要做到有进有出。

这样才能一本万利,生生不息。

“臣明白。”

李孜省严肃地道,“这次的事,臣愿意担责,同时……臣也会想办法,把被参劾的人给裁撤掉,换一批新人上来。”

此时的李孜省,显得很“善解人意”,知道借力打力,把张峦的力道用在自己身上,帮皇帝把银子赚到手。

朱见深欣慰地道:“这样一来,又要辛苦你了。”

“臣不辛苦。”

李孜省一边表态,一边为人开脱,“张峦参劾臣的理由,也是对的。”

“唉!你替朕背负了太多骂名,朕实在不知该怎么赏赐你……朕这几年把朝廷人事大权交给你,发现你并未营私,还给朝廷举荐了不少能臣……他人对你的误解,你别往心里去就行。”

朱见深居然难得地开解起臣子来。

李孜省一脸满足的笑容:“能为陛下您理解,乃臣莫大的荣幸。”

“好好好。”

朱见深连连颔首,用赞赏的目光看向李孜省,“朕会让人下旨,先褫夺你左侍郎名头,降为左通政,银台司的事仍旧交由你打理,吏部的用人也依然以你马首是瞻。如此名义上你受罚,其实现状并没有太多改变。”

“是。”

李孜省虽然也在乎虚名,但见皇帝为自己考虑周详,甚至对自己更加信任,便又觉得心满意足。

“记得把国运和朝事都给好好推算一番,朕等你的消息。”

朱见深到此时,才算是真正把事说完。

……

……

李孜省退下后,覃昌进来听候差遣。

朱见深从榻上起来,舒展了下腰身,随口道:“朕问过李卿,他也跟朕认错了。张峦检举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用铁证如山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这一局,算是李卿输了……”

听皇帝若无其事地说到这儿,覃昌瞬间感觉自己脑袋瓜不够用了。

难道不该是认罪吗?

卖官鬻爵多大的罪名啊,轻飘飘认错就完事了?

“朕觉得李卿做事是有些荒唐,不过到底心思纯良,或可从轻发落。”

随后朱见深便说出他之前做出的决定,“礼部左侍郎的官,先给李卿下了,暂时让他以左通政使的身份继续执掌通政使司,俸禄也不用减。让他多用心为朕办事即可。”

覃昌赶忙请示:“陛下说李仙师错了,那张峦那边……”

朱见深摇摇头:“朕那亲家,真是个不识趣的家伙,非要捅出这么大的娄子,搞得朝中人尽皆知,如此丑闻大大败坏了朝堂纲纪与法度,让世人耻笑。不过念在他有一颗忠义之心,这件事就不奖不罚了。”

这下彻底把覃昌整不会了。

心里不由琢磨,之前我还不相信张峦跟李孜省狼狈为奸,怎么现在我却觉得那俩货就是在唱双簧,相互打配合呢?

关键是,陛下这边也帮着擦屁股,难道此事的始作俑者乃当今陛下?

小丑到底是谁?

朱见深吩咐道:“这两天李卿要入宫的话,随时将他引来这儿来……朕接下来会有些忙碌,不过精神头比以前好了不少,倒不用你们操心。朝事你跟李卿商量着来,除非非办不可,不然的话就不必跟朕通禀了。”

覃昌为难道:“陛下,明天殿试就要举行,翰林院已呈上候选题目,您还没过目呢。”

殿试名义上是由皇帝出题,但实际上却是臣子编撰题目,具体执行单位就是翰林院。当然不能只编撰一题,需要有几道题目供皇帝挑选,而具体殿试考核内容就是一道类似于时务策的策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皇帝对圣贤事有一些感悟,借古喻今,再以此发出疑问,考校那些已通过会试的贡士。

朱见深摆摆手,不以为然道:“殿试嘛,有什么大不了的?随便抽一题,明天拿来考了即可。朕明儿就不亲临考场了,让万安他们替朕去主持。至于殿试阅卷官,让李卿帮朕选几个,陪同在那边就行。”

我们这群人以后见了李孜省,还能抬得起头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