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284章 办事的和背黑锅的

寒门国舅 第284章 办事的和背黑锅的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4 21:42:01

第284章 办事的和背黑锅的

转眼一个时辰过去。

舞台上的戏目已近尾声。

朱见深沉溺看戏中,不可自拔,李孜省则借口出恭,暂时离席。

等一炷香过去,李孜省回来时朱见深已不在,他好奇地四下张望一番,没见到朱见深的踪迹,却见覃昌朝自己走来。

“李仙师,您真乃神人也。”

覃昌带着一脸恭维之色,笑道,“陛下已回寝宫去了,人也带走了。”

“哦!?”

李孜省显得很好奇,“两出戏都结束了?”

覃昌摇头道:“只看了一场,确实精彩纷呈,连咱家都好奇,下一出戏到底是什么?”

李孜省看了看手上的节目单,这才道:“叫《女驸马》……也是出民间戏,讲的是知府之女为救夫离家出走,到京城后女扮男装应科举,高中状元被公主招为驸马,后又被皇帝收为义女,终于如愿以偿成就美满姻缘的故事。”

覃昌道:“光听起来就很过瘾……难怪陛下今天这么高兴,要知道宫里每年都会有新宫女送进宫来,姿色上佳的不在少数,但陛下从来正眼都不瞧一下,却是您这边,一点小小的花头就让陛下流连忘返。”

“覃公公言笑了。”

李孜省拱手道,“若是没什么事,我就先出宫去了。”

“别急啊,陛下没发话说您可以出宫……要不,随便找个地方对付一宿如何?”覃昌问道。

“这……也可。”

李孜省虽然觉得今天献礼的效果不错,但朱见深那边却没有对他给予什么实质的奖赏,最多嘴上夸奖几句,就觉得这礼送的没什么回报,住一晚明早起来看看有没有意外之喜也可。

覃昌突然问道:“李仙师,您怎突然就对户部事务感兴趣了呢?还提到边储事宜,这似乎不该是您过问的问题。”

“唉!”

李孜省叹道,“朝廷缺钱,这事儿谁都知道?为陛下着想并愿为陛下分忧者,谁不发愁?我也只是听说后想跟陛下提两句而已。”

“是吗?”

覃昌嘴角扯了扯,心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把争权逐利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覃公公,以后内府用银等事,或还要多仰仗您呢。”

李孜省突然笑着说道。

“你说什么?”

覃昌微微皱眉。

显然李孜省的话他没听懂。

就在此时,韦泰急匆匆过来:“覃公公,陛下传召您前去伴驾。”

“陛下……”

覃昌本想问,陛下不是已经回寝宫休息了吗?怎还要传召我?

“覃公公,您先请,我这边坐下来喝几口茶……嘿,先前陛下在,贫道茶点都没敢怎么碰,这会儿腹中正饥饿,就不打扰两位了。”

李孜省好似个没事人一样,走回先前自己的席位,坐下后慢慢吃起了东西。

……

……

覃昌跟韦泰往皇帝离开的方向走。

“到底怎么回事?”覃昌问道。

“我也不知道。”

韦泰道,“陛下传召,谁能随便过问?您面圣后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

覃昌面色谨慎,不由想起先前李孜省突然冒出来的话,大有一种麻烦即将临门的感觉。

走了不多远,就到了东六宫大门前。

今晚皇帝并没有回乾清宫,而是准备在东六宫这边过夜,此时朱见深还没进去,就站在宫门口,而先前被皇帝带过来的几名女戏子均已不在,似已被内侍带去准备了。

皇帝要临幸宫外的女子,不能随随便便找个地儿就胡天黑地,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覃昌猜想,或正因为如此,皇帝才有闲暇见他。

“陛下。”

覃昌急忙走了过去,看着正立在那儿好似欣赏风景的朱见深。

朱见深回过头来,吩咐道:“覃昌,有几万两银子,你去接收一下。”

“什么!?”

覃昌一脸茫然。

传召我来,只是为了让我去接收银子?

哪儿来的?

接收后又放在哪儿?

“具体的朕不想多说,问过李卿后你就知道了。”朱见深道,“尽早办,等办好后再来跟朕回禀,切不可为外人知晓。”

“是。”

覃昌心中诧异。

却见朱见深只是甩下几句话后,便带着一大群宦官和宫女往东六宫里走了进去,覃昌伫立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

……

……

“覃公公,陛下说什么了?”

韦泰过来时,就见到覃昌呆立在那儿,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覃昌回过头,见韦泰正用疑惑的目光打量自己,便开始介绍当下的情况:“陛下让咱家去跟李孜省接洽,说是要从他手里接收几万两银子。李孜省先前还跟咱家随口提了一嘴,说以后银子上的事要仰仗咱家,看来这是有何事乃咱家所不知的。”

韦泰凑上前,小声道:“东厂刚查到,这次张峦参劾传奉官的事结束后,那些空闲出来的官位又开始对外发售,听说有不少人去李孜省那儿活动,他收了不少银子……会不会跟这件事有关?”

“休要胡言乱语。”

覃昌厉声喝斥,“你可知晓自己在说什么?”

韦泰无奈道:“不然怎么解释,陛下明知有这回事,却不惩戒李孜省,还把纳新的差事又交给他?如今朝廷卖官鬻爵之事,都快是半公开的秘密了,这要是还说没什么关系,谁信啊?”

“呼……”

覃昌先是一怔,随即释然,因为韦泰这个说法一出来,好像很多事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韦泰继续道:“以前怀恩在的时候,听说他经常私底下劝谏陛下,事前还特地将咱们屏退,咱都不知是何事,还怪怀恩小题大做。现在看来,这种事其实一早就存在。

“你想啊,这些年李孜省被那么多人参劾,他的事陛下其实门清,但就是能做到屹立不倒,这不正好说明,他给陛下办的事,乃他人所不能做到的么?”

覃昌震惊地问道:“你是说,李孜省靠陛下的信任,明面上做一些卖官鬻爵之事,却将银子调到内府来了?”

“嗯。”

韦泰笃定地道,“且以我猜想,先前接收银子的人正是梁芳,毕竟负责花钱的也是他。”

“有可能。”

覃昌叹道,“万娘娘在的时候,谁的权势比得过梁芳?他花钱一向大手大脚,我们本以为他花的都是内府之前的存银,现在看来,宫里哪儿有那么多银子供他糟践?”

“可不是么?多半是李孜省通过敛财手段得来的,再经梁芳之手花出去……但现在梁芳失势,陛下就把此差事交到您手上。”韦泰道。覃昌叱道:“你以为这是什么好事吗?会遗臭万年的……这样,接收银子的事,你去办吧,咱家可不想脏了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你都知道这是会坏清名的坏差事,为啥要推给我呢?韦泰腹诽之余,无奈地道:“这种留下千古骂名之事,任谁都会逃避的,不是我不想帮您,实在是……咱可以找别人啊。”

“找谁?难道找回梁芳?”

覃昌神色不善。

你都跟我分析这么多,连前因后果猜得都**不离十了,我让你办事,你还继续这么推三阻四,看来你这个首席秉笔太监是不想当了。

韦泰道:“咱交给下面的人办,有些人他可不在意名声。比如说……”

“克恭?”

覃昌听此暗示后,马上就知道说的是谁。

萧敬。

因为萧敬是已倒台的提督东厂太监尚铭的人,尚铭失势被驱除出宫,导致他那一系的人都受到牵累,如今的萧敬在宫里就受尽排挤,虽然谁都知道他能力突出,也是最有资格补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人,但就是迟迟补不上去。

甚至萧敬已经不止一次提请,想要调离京师,去到别处当供奉太监,显然他自己也知道在京师几乎都快混不下去了。

韦泰点头:“克恭能力不错,之前咱们都想留下他,却没什么好借口。正好这种事印公和我谁都不想干,就交给他吧,这样就算以后东窗事发,陛下要找人出来背黑锅,也不会落到咱们头上。”

“嗯。”

覃昌微笑着点了点头,突然觉得,韦泰也不是那么令人厌恶了。

“那你去说吧。”

覃昌叮嘱道,“先不要对他透露太多,让他听命行事就可,待把银子收上来后,再告诉他是怎生回事。以后跟李孜省接洽的事,就交给他全权负责,咱们就算知晓前因后果,也装作不知。”

……

……

萧敬就这么莫名其妙当了背锅侠。

他自己还茫然无知,头一天晚上临时被韦泰叫过去,安排了差事,让他去跟李孜省对接,第二天一早由他送李孜省出宫,打道回府,顺带谈及接收银子之事。

萧敬也是个知情识趣之人,愣是对这笔银子的来历,一个字都不问。

宫门口。

李孜省笑道:“我怎么都没想到,竟是萧公公你来跟我讨要银子,我还以为覃公公会亲自来呢。”

萧敬以恭敬的姿态道:“覃公公忙于朝务,或没多余的时间,这种小事就让咱这些小的来办,也是合适的。”

“那……萧公公知道这银子是怎么回事吗?”

李孜省一心拉人下水。

我卖官得来的银子,你们说收就收,怎么连个跟我一起担责的人都没有?

真让人寒心哪!

此时的李孜省也看出来了,覃昌一点儿担当都没有,心里十分清楚,为什么现在覃昌占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却迟迟得不到皇帝的完全信任——这种人太过在意自身羽毛干净与否了。

萧敬摇头道:“在下不想多过问。”

“其实……还是该问一问的。”

李孜省幽幽叹道,“不过既然萧公公不想听,那就等下次再说吧。”

萧敬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可不是傻子,当知道要出来从李孜省手上接收银子,就知道这全都是赃银,至于具体怎么来的他全不关心,只想完成差事早点儿回去交差。

二人继续往马车那边走,李孜省突然驻足,侧头问道:“萧公公,我对如今内府之事不太熟悉,你能告诉我,如今内府营造之事谁在管啊?”

“这……”

萧敬皱眉不已,想了想才道,“在下也不太清楚,照理说应该是内官监负责打理。”

李孜省道:“可我为何听说,最近有关内府营造事务都被梁芳梁公公给包办了?”

萧敬笑道:“您或有不知,内府很多事其实都是御马监在牵头。”

李孜省微微颔首:“原来如此。这样很不好,把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很容易出问题。好,就这样吧,咱先去把事办了。”

……

……

京师,南郊。

张峦父子三人乘坐马车出得城来,顺着大道一路向南,好似踏春一般,慢慢悠悠,好不自在。

张家这个由四辆马车组成的车队,最后在一处山脚下停靠,父子三人下车后,在仆从的簇拥下往前边山腰处正在修建的佛寺走去。

张鹤龄早就被山上的热闹所吸引,带着常顺和两个家仆就往万和寺后面烧香祈福的人群跑去。

“年岁不大,别到处乱跑。要是被人当成市井泼皮,专门跑到山上来看大姑娘小媳妇就不好了。”

张峦提醒大儿子。

当天已是三月底,距离四月初八浴佛节已为期不远。

到佛寺烧香,到明朝中叶已是京师升斗小民必做的课目,哪怕很多人不信佛,在这一天都会搞一些跟佛家有关的祭拜活动。

张峦指着山上乌央乌央的人群,不屑一顾:“瞧瞧,这些都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看看为父,为人虔诚,从来不做那不敬鬼神之事,所以才会这般泰然自若,不紧不慢。”

张延龄笑道:“爹,不是因为娘信佛您才跟着信的吗?您还总在娘面前说什么信佛不好,跟我和大哥说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怎么今天在佛前还撒起谎来了?”

“你小子……除了拆台还会干嘛?”

张峦白了小儿子一眼,不再与之争论,避免白白受气。

随后张峦看了看四周环境,叹道:“这京城之地,就跟别处不一样,随便一个佛寺香火就这么旺盛。啧啧,看看人家这香火……一年进项不少啊,佛寺都这么大了还在修,要我是这寺庙的住持,肯定每年都给佛爷换金身。”

张延龄神神秘秘地问道:“爹,您知道这寺庙为什么香火这么旺盛吗?”

“为啥?”

张峦好奇地打量儿子。

张延龄笑道:“因为过去几年,太后曾几次来万和寺上香,而今年太后要上徽号,很可能浴佛节当天也会亲临此地,而普通百姓当天是没资格来烧香的,都想赶在前面沾沾贵气。”

张峦诧异地道:“你小子,知道的还不少啊。”

张延龄指了指正在修造的佛寺,道:“那边的建筑就是内府拨银子修的,内官监的人负责监工,工部也不时会派人来核查。光是给这么座寺庙稍微修缮一下,就花费两万两银子上下,可不便宜呢。”

“是吗?”

张峦皱眉不已,问道,“听说城里修个大宅,一千两以内就能搞定,修个佛寺,还只是几栋附属建筑,也没见多气派,就要两万两银子?要么怎么说还是皇帝有钱呢……”

张延龄笑道:“爹,其中门道您根本就不懂,这朝廷拨了两万两银子,负责修佛寺的人还从民间募集银子,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但听说响应的人可不在少数,而且上了一定数额后还可以被写在佛牒上,挂在万和寺后堂金身旁。”

“竟有这种好事?捐多少银子能挂名?”

张延龄道:“爹,您先别着急,这银子捐上去,大概率也被人中饱私囊,根本就不会用在修佛寺上……这么说吧,其实这佛寺修缮一下,四千两银子都用不了。”

“啥?”

张峦听到这儿,彻底迷茫了。

“爹,先不说别的,咱先进去看看,把烧香之事完成,回去后才好对娘有个交待。等回去后,我再跟您详细说明情况。”

张延龄好似故意卖关子,拉着老父亲进万和寺实地考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