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337章 风花雪月和锦绣前程

寒门国舅 第337章 风花雪月和锦绣前程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43

第337章 风花雪月和锦绣前程

第二天。

张峦真就跑去万安府上送贡品了,顺带还送去了两面镜子,其中一面是本身搭售的,另外一面则是他“赠送”给万安的。

不为别的,万安怎么说也是翰林体系官员之首,张峦作为其下属,自然想巴结一下自己的顶头上司,趁着这次登门顺便捎带了一点私人礼物。

回到家后,他挂着一脸满足的笑容,翘着二郎腿坐在正堂的太师椅上,哼着小调,显得很是开心。

闻讯而来的张鹤龄问道:“爹,你这是出门捡到钱了?”

张峦扁扁嘴道:“傻崽子,为父今天去到万阁老府上,这比捡到钱都要开心。我这是出门遇贵人啊。”

“咋的,这个万阁老有啥特别的吗?至于这么高兴?”

张鹤龄一脸不解,随即把目光落到旁边的弟弟身上。

张延龄笑了笑,道:“看来那位万阁老,对爹您笑脸相迎,礼遇有加,让爹觉得自己成了万阁老的自己人,以后甚至能靠万阁老,帮爹您在朝中无往而不利呢?”

张峦笑道:“吾儿懂我啊。”

张鹤龄皱眉不已,问道:“爹,凭啥我是傻崽子,二弟就是吾儿?你做人公平点行不行?”

“切!”

张峦以前还有心思骂大儿子,现在心情好,也懒得骂了。

张延龄道:“爹,讲讲呗?到底咋样了?”

张峦这才把二郎腿放下,端坐在那儿,一脸神秘之色:“跟你们说啊,今天我去万阁老府上,相谈甚欢,他还单独设宴款待我,酒桌上,他竟让他的小妾出来迎接,还跳舞助兴,那叫一个……”

“啧啧,爹,伱把人家小妾怎么了?”

张鹤龄听到这里,满脑子不堪的画面,便忍不住想八卦一下,问一下个中细节。

张峦抓起茶碗盖子就朝大儿子头上扔了过去。

但久经考验的张鹤龄,现在对父亲的举动非常警惕,反应那叫一个迅速,直接躲过,然后茶碗盖子就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娘的,连点眼力劲儿都没有,为父在跟你弟弟说话呢!哼,要是再打岔,我把你舌头割了!”

张峦发了一通火,又换上笑容,对张延龄道,“那万阁老的小妾真叫一个花容月貌,腰肢那叫一个纤细,扭动起来简直柔若无骨,回眸一笑更让人心砰砰直跳。跳完舞,万安当着我的面,把镜子转送给她,她还对我行礼感谢呢。”

“哈哈。”

张延龄笑着说道,“爹,别怪大哥他打岔,连我都想问问,您跟万安的小妾怎么了?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吗?”

张鹤龄一脸憋屈的神色,却用感激的眼神看了弟弟一眼。

好似在说,还是老弟你懂我。

这才是我们少年人应该关注的话题,我们不就是喜欢听点儿风花雪月的事情吗?有必要喊打喊杀?

“后来嘛……”

张峦想了想,摇头道,“后来那小妾给我添了酒,待我喝下肚,她就回内院去了,后边再也没见到。”

“切。”

张延龄不屑地道,“我还以为万安跟李孜省一样,直接给您来个……”

张峦一脸紧张往屋门处瞅上一眼,确定妻子没站在那边后,这才压低声音道:“你个混小子,可别乱说话。为父跟李孜省他……也没什么嘛。”

张延龄道:“爹,您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万安跟您说什么了?”

张峦思忖了一下,此时他满脑子都是万安那貌美而风姿绰约的小妾,似乎万安跟他谈的事比之这桩艳遇全都不值一提。

“也就是闲话吧。”

张峦总结了一下,随后道,“没几句有用的话,加上我喝了点儿酒,不记得他说过什么了……当时并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张鹤龄笑道:“老二,你看咱爹,出门光惦记人家的小妾了。爹啊,你别这么瞪我,我说你是个实在人,要是我去了,看到个大美女冲我抛媚眼,我也会神魂颠倒,时刻惦记在心里的。”

“你也惦记?”

张峦皱眉。

张延龄提醒道:“爹,大哥年岁不小了,再加上最近在外面闯荡,人变得成熟了不少,要是爹有机会的话,可以给大哥寻摸个联姻的好对象,或许是该准备一下大哥的婚事了。”

“哦。”

张峦点了点头,冲着张鹤龄道,“也是,要是再不给你说媒,只怕你小子在外面光给我惹事了。呃?我说到哪儿了?”

张延龄道:“万安就没问问您,您跟李孜省的关系?”

张峦摇头道:“没有。”

“哦,那他就没说,以后遇到什么事,您可以去找他?再或是在您面前提到邵妃母子什么的?”

张延龄再问。

“他跟我提邵妃母子作甚?”张峦道,“至于有事找他,这种场面话,他肯定还是会讲的。只是……”

“只是什么?”

张延龄尽量让张峦回忆一些相对有用的东西。

张峦道:“似乎……他跟我提到了邓常恩……当时我还在想,他是不是为了跟李孜省斗,所以就跟李孜省的死对头邓常恩搞到一块儿去了?不过他也就随口一提,后面就没再说了……”

“嗯。”

张延龄点头,“还有呢?”

张峦无奈道:“当时喝了酒,我心思又不在这上面,他也没说几句正经话,我哪儿记得那么清楚?

“儿啊,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张延龄道:“可能是我多虑了吧……我觉得内阁的人对太子并不太上心,或者说,他们对于太子储君之位的稳固,并不在意,甚至有可能做出一些……拆台之举。”

“拆台?”

张峦诧异地问道,“不至于吧?东宫讲官也是翰林院的人,难道馆阁上下心思不一致吗?”

张鹤龄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插话道:“爹,瞧你这话说的,上面和下面的想法,怎可能会一致呢?要我是下面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当上老大。只要当了老大,一切都好说。”

“滚!”

张峦骂道。

张延龄道:“爹,大哥之言,话糙理不糙,如今翰苑出身的官员,上下立场早就泾渭分明了。

“以东宫讲官为首的中层,他们力挺太子,为的是将来太子登基后,能将成化朝一众奸佞给铲除,恢复朝廷的清明。而他们眼中的奸佞中,就包括李孜省、邓常恩,还有如今内阁那两位尸位素餐的阁老。”

张峦道:“我是太子的岳父,我肯定坚决站在太子一边。万阁老要是不支持太子,拉拢我作甚?”

张延龄摇头道:“先前太子有了一定的威望,多亏爹您在背后相帮,这事其实万安心里也很清楚。要是他把你收拢过去,能让你不为太子做事,或是你做事前先为他知晓,让他有机会阻止,那就等于是断了太子立威的机会,不就达到他的目的了吗?”

“那他是想阻断我做事的门路,一心给太子找麻烦,是吧?”

张峦这会儿终于听明白了,却先翻了个白眼道,“那他真是猪油蒙了心,找错对象了!断我有个屁用啊?直接断你不更有用?谁让先前诸多是非,你才是始作俑者呢?”

……

……

端敬殿。

日落西山,夕阳的余晖挥洒大地,朱祐樘散学归来,在院子里见到张玗后,他往摆放在那儿的椅子上一坐,手脚摊开,慵懒地道:“玗儿,我累了。”

张玗把手上的话本放下来,不解地问道:“你是生病了吗?为什么平常不累,现在就累了?”

在张玗看来,丈夫看起来身子骨很孱弱,却是个钢铁战士,尤其是在学习这方面,那股钻研刻苦的劲头,可比自家那个不靠谱的老爹强多了。

甚至张玗也在想,要是老父亲有丈夫读书这韧性,估计早就考中举人,带领张家人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也不至于要靠她联姻来换取功名利禄。

朱祐樘笑了笑,道:“以前不累,是因为你不在,就算咬牙我也得坚持住。但现在有了你,不知怎的,一见到你的面我就倦了。”

张玗俏脸一红,骂道:“没正经。”

“我没说别的啊。”

朱祐樘一脸冤枉之色,道,“是不是玗儿你误会了我话里的意思了?”

张玗白了他一眼,随即手落在旁边几案上随便放着的一封信上,提醒道:“这是家父托蒋琮送到宫里来的。”

“有事吗?”

朱祐樘脸色立即变得郑重起来。

一旦老岳父主动联系他,一般都是有大事发生,虽然跟岳父接触不多,却让他深刻感受到,这个岳父是有真本事的。

张玗道:“我还没看呢,只是听蒋琮说,家父最近在家里替皇宫这边卖贡品,为此还去见了什么人。具体是谁,我没记下来……你先看看吧。”

“哦。”

朱祐樘拿起信,拆封后展开,仔细看完,脸色没什么变化。

张玗问道:“要紧吗?”

朱祐樘摇头道:“我也不知道,令尊在信上提到了通州,涉及漕运等事。我也不是很明白,来日趁着文华殿听课时,我跟他私底下谈谈。”

“为什么看不懂?”

张玗有些嗔怪的意思。

我父亲冒着被你爹猜忌的风险,给你写信,结果送到你跟前,你却说看不懂?

简直辜负我父亲一片心意啊!

朱祐樘道:“不信你看啊。”

张玗拿起信函,展开信纸后仔细端详一番,前后通读两遍,最后也无奈摇头:“怎么父亲他也开始学会打哑谜了?”

“老伴,把蒋琮给叫进来吧。”朱祐樘吩咐道。

等候在殿门前的覃吉,闻言走了过来,仔细听清楚说什么后,赶紧去叫蒋琮来。

……

……

转眼两刻钟过去,华灯初上。

饭菜已经准备好,东宫的饮食有些清淡,毕竟朱祐樘只是个太子,还不是皇帝,最近朱见深手头拮据,连同东宫这边的餐饮标准似乎都有所下降。

但基本上四菜一汤还是能保证的,只是荤腥少了很多。

用张玗的话说,这都不开斋,跟家里的饭菜没什么两样。

蒋琮立在旁,以恭敬聆听之状,等着朱祐樘训话,而坐在另一边的张玗则直接开吃,丝毫不避讳丈夫跟旁人说事,因为她也想听听,顺带帮丈夫参详一番。

“奴婢也不太明白张鸿胪之意,他大概只是说,这两年大明的漕运如何如何。当时奴婢也与他说了,这些事我不懂,但他……好似照本宣科一般,非要讲给我听,然后就把这封信,让奴婢转交给殿下。”

蒋琮毕竟不是什么治国良材。

他只是东宫常侍太监而已,目光短浅,反正他觉得张峦跟他说事就好似对牛弹琴一般。

“哦。”

朱祐樘听完后,没得到想要的答案,只能把目光转向妻子那边。

张玗放下碗筷问道:“家父就没跟你说,接下来咱这边应该做些什么吗?”

不明白什么意思不要紧,重点是要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哪怕是被蒙在鼓里,只要对太子有益就行,且张玗不觉得老父亲会坑害自己这对苦命鸳鸯……

毕竟小夫妻俩在宫里的日子过得也很逼仄,近乎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被人封闭在东宫这一亩三分地里。

蒋琮想了想,认真摇头。

朱祐樘道:“玗儿,你说多奇怪啊?令尊突然给我写这么一封信,又跟我说了一些我看不懂的事情,又不告诉我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是意有所指吗?”

张玗道:“那太子就先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吧。我想到了合适的时候,这信上的内容,一定能帮到你。”

“嗯。”

朱祐樘想了想,点头道,“也可能是岳父知道某件事将要发生,提前跟我通气,比如说父皇要考校我,再或是文华殿听事时,会涉及到这方面内容,让我多留心些。我明白了,我要先把这信上的内容熟记下来,最好能全背出来。”

蒋琮道:“太子殿下,其实……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朱祐樘摆摆手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这里没你的事了。”

……

……

翌日,正好是五月二十六,乃朱祐樘文华殿视事的日子。

当天司礼监没有派人来,只是内阁次辅刘吉与礼部右侍郎倪岳在场,而朱祐樘这边甚至连覃吉都没带在身边,孤零零一个坐在那儿倾听。

外面侍从都立得很远。

“刘阁老,最近朝中无大事发生,是吗?好像没先前那么打紧了,经常都不见人。”朱祐樘听了一会儿,眼看刘吉敷衍完准备要走,不由出言询问。

刘吉心说,还不是因为陛下最近根本就没提过你听朝不听朝?

或者说,当初就是你父皇随口一说,最初我们还很重视,结果搞了一圈下来,皇帝好像压根儿都不记得有这回事,那我们还重视你作甚?

哼,靠你的东宫讲官过日子去!

离我们这些阁臣远点儿!

刘吉以老狐狸般礼貌性的笑容回道:“太子说对了,最近朝中并无大事发生。”

朱祐樘点头道:“风调雨顺是好事啊……朝中我有些情况不太明白,能问问刘阁老你吗?”

刘吉嘲讽地问道:“怎么了?这些问题,太子无法从东宫讲官那边得到答案吗?”

“是的。”

朱祐樘一脸认真地说道,“我平时所学都是经义文章,学的是经史子集里边的内容,并不涉及时政,有时候先生是会给我出几道时务策的题目,但也基本都是浅尝即止,并未太过深入。”

刘吉笑道:“既如此,我想那些讲官是知道分寸的,他们不能说的,臣也不好明着回答。”

说白了,就是不想搭理你。

朱祐樘显得有些着急:“可有些话藏在心中,不吐不快,就问一个问题行吗?”

刘吉看了看将要离开的倪岳,心里有些不耐烦,却还是点头道:“那太子问吧,尽快说,臣要是知晓的就回答了,若是不清楚就无从回答。”

“好。”

朱祐樘道,“我想知道,这两年大明的漕运有出过问题吗?”

“什么?”

刘吉被整得很懵逼,眨了眨眼睛,好奇地问道,“太子作何有此问?”

朱祐樘一脸苦涩笑容,道:“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会这么问,大概是……刘阁老只需告诉我,漕运是否出过问题就行。这很难吗?”

刘吉道:“漕运……没什么大问题吧。”

连刘吉自己都不太确定。

太子难道想要跟历任大明皇帝一样,突然抽一阵风,让人严查大明某一项弊政,并以此来展开一场惊天大案,让朝堂上下不安宁?

刘吉不由在想,就算有问题又怎样?

你太子还管得着不成?

“那……通州仓呢?”

朱祐樘又问,“我说的是粮仓。”

刘吉脸色明显有些不自然了,思忖了好一会儿才道:“经太子这一说,臣突然想起来了,去年年中过后,朝廷彻查过运河沿岸水仓,边关粮草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太子不必为此费心。”

“哦。”

朱祐樘点点头。

没问题……但我岳父却非要跟我提一嘴,我还以为你们内阁会在我听事的时候,把这件事提出来呢。

结果没提不说,我问你们,你们还说没问题。

难道是我的错觉?

这次仅仅是我岳父在那儿故弄玄虚,故意跟我提了个无关痛痒的问题,让我多关注大明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