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374章 蠢得很别致

寒门国舅 第374章 蠢得很别致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43

第374章 蠢得很别致

朱祐樘又见到了张延龄,这次他是亲自到了张峦府上。

来到老丈人家,恰好老丈人不在,就由张延龄负责接待。

“太子殿下,进中堂说话吧。”

张延龄行礼。

昨天见面,一口一个姐夫,听起来很亲热,但也会显得没规矩。

这次因为不是在公开场合,少了遮掩身份作为借口,张延龄就变得彬彬有礼了。

朱祐樘道:“延龄,不用了,在这儿说话就行……咦,这里怎还有个屋子?”

显然朱祐樘没去拜访过别人家的四合院,不知道这种建筑的构造,见到大门之内二门外还有个前厅,非常好奇。

“太子殿下,这是平常人家待客的前厅。”

张延龄耐心向朱祐樘解释。

朱祐樘认真听着,仿佛这也是什么了不得的学问一般。

随后在朱祐樘坚持下,二人来到前厅叙话,至于跟朱祐樘一道前来的蒋琮和覃吉,都识趣地立在厅堂门外,没打算偷听二人叙话。

“延龄,我要先跟你道个歉。”

朱祐樘一上来便如此说道。

“啊?”

张延龄有些摸不着头脑,好奇问道:“殿下何以如此说?”

朱祐樘低下头,显得很惭愧:“昨日我与你会面,觉得你提到刘阁老和万阁老的情况,是对他二人恶意中伤,等今天一早,我知道户部左侍郎孙仁于昨夜暴毙,我就知道误会你了。”

“太子不用如此说。”

张延龄乐呵呵道,“就事论事而已,有些可能出现的状况只是我大致的猜测而已,做不得准,要正好说中了,也不能说就一定对。毕竟孙侍郎的死,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

朱祐樘道:“今日一早,父皇就召见我,跟我提及这件事。”

张延龄一听,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问道:“太子作何回答?”

“我实话实说了。”

朱祐樘道,“昨天我见过谁,以及我的真实想法,我都跟父皇提了。父皇问我有关孙仁之死的看法,我说……应该抚恤其家人,不宜再追究问责。”

张延龄道:“那太子可有提过我和家父跟你所说的内容?”

“父皇没问。”

朱祐樘摇摇头道。

张延龄一脸谨慎之色:“陛下这是在考校太子您临场应对,也在考校太子为人处世的城府。”

“是吗?”

朱祐樘不由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小舅子。

如果说跟刘健和谢迁说话都是他在主导,而现在他却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小舅子主见真的大,好像不用自己动脑子就能给他分析出来。

张延龄道:“陛下一早就传见,说明逮准太子当时尚不知有关孙仁之死讯息的时机,想看看太子的临场反应,同时也想知晓太子遇到这种事情时会做出如何应对,既能保持储君的威严,又能把案子继续查下去,同时不至于打草惊蛇……”

“好复杂啊。”

朱祐樘感慨道,“那我的回答有问题吗?”

张延龄摇头道:“不好说。”

朱祐樘会意,心道,这么说来我这小舅子水平到底也有限,不太可能会一次性就把所有事情看清楚。

张延龄随即做出补充:“这就需要太子离开干清宫后,有人及时出手帮太子一把。”

“什么?”

朱祐樘的心,瞬间被提了起来。

张延龄道:“陛下并没有问太子是否提前知晓有关孙仁涉案的情况,也没有问我和家父跟太子说过什么,那就说明,陛下在太子走后,会询问家父或者是李孜省……而家父卷入其中,本身身份又极为尴尬,所以陛下一定是问了李孜省。”

“这个……”

朱祐樘仔细回想一下,点头道,“还真是……我离开干清宫,走出去不远,回头看干清宫殿门时,发现韦大伴和令尊都出来了,但其中并没有见到李孜省,应该是被父皇留下来单独问话。

“延龄,你可真厉害,你说的就像是亲眼所见一般。”

“唉,这是人之常情,太子。”

张延龄道。

朱祐樘道:“你还是叫我姐夫吧,听起来更亲切些。”

张延龄摇头道:“君臣礼数不可废。”

“呵呵,跟你姐姐一样,平时也是称呼我为太子,我总跟她说,不需要这般生分,她却说,就怕叫别的顺嘴了,回头在人前也称呼出来,那会让人觉得她不懂规矩,所以……”

当朱祐樘提到妻子的时候,脸上带着一股幸福的笑容。

这让张延龄感受到,人家夫妻二人真是锦瑟和谐,人间模范夫妻典范。

朱祐樘再道:“你说父皇会问李孜省什么?”

张延龄道:“陛下一定会问李孜省,太子是否知晓孙仁涉案等事,若是李孜省说太子知晓的话,那在陛下心中会给太子加分不少。”

“什么是加分?”

朱祐樘问道。

“就是留下很好的印象,让陛下对太子刮目相看。”张延龄道。

朱祐樘追问:“为什么?”

张延龄道:“太子还记得我昨天说的话吗?对陛下而言,通州仓的案子不是太子如今能查得清的,让您来查,主要是对您进行一番历练,所以太子从一开始就不需要抱着把一切查清楚的信念看待此事。”

“是,我记起来了,当时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一心想要替父皇分忧。但现在看来……你说的……很可能才是正确的。”朱祐樘道。

张延龄点点头道:“现在就回到问题本质上……陛下知晓孙仁死去,还是在太子出宫后发生的事,肯定想知道,太子对此事如何应对。如果太子说要宽厚待人,明知孙仁乃案犯依然选择赦免,陛下对太子自然是刮目相看。”

“哦。”

朱祐樘听得一知半解。

张延龄道:“以我猜想,李孜省明白这一点,有很大可能会为太子说话。他会跟陛下说,太子对此完全知根知底。”

“可我……并没想那么多。”

朱祐樘道,“不过你倒也没说错,你和令尊事前都提醒过,我确实知晓内情。但我……并不是说从死人身上无法获取有效信息才放过孙仁,相反,我还跟刘先生和谢先生两位说,先从孙仁身上查起呢。”

张延龄笑了笑。

他这会儿算是明白了,朱祐樘可说是个刚飞出鸟笼的雏鸟,没心机不说,心眼儿还特别好。

导致身上带着的愚蠢都有股纯纯的清澈意味。

蠢得很别致。

张延龄并没有否定朱祐樘的做法,顺着其意道:“眼下太子可以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抽空去孙仁府上进行一番悼念。”

“啊?”

朱祐樘很惊讶。

张延龄笑道:“想来陛下如今对太子的城府存在疑虑,或许陛下觉得,太子只是误打误撞,才提出宽宏大量对待孙仁。所以接下来,太子要做的就是让陛下觉得……太子有心机,且能把事做好。”

“啊?我有什么心机?我……我只是想把事情查清楚,最好是找到亏空的源头。”朱祐樘道。

张延龄心想,这可比跟张老头说话费劲多了。

咱那个便宜老爹虽然也经常会问问题,但基本上不会说这么蠢的话。

感觉完全带不动啊!

张延龄道:“太子,您去孙仁府上吊唁,最发愁的人是谁?”

“谁?”

朱祐樘问道。

“当然是跟孙仁有关系的,尤其涉及通州仓亏空之人。”

张延龄循循善诱道,“太子去了孙仁府上,到时找机会与几个户部可能关系到此案的人见上一面,甚至不需要提到任何有关案情之事,就会让其他涉案人等阵脚大乱。”

朱祐樘问道:“我只是去凭吊一下,再见几个人,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吗?”

“嗯。”

张延龄点头道,“太子一定要记得,您是储君,您在宫外的一举一动,一定会被人留意到。”

朱祐樘道:“所以我来这里,也会被人关注吗?”

张延龄心想,你注意的焦点真另类啊!

咱理解问题,能不能学会抓重点?

“陛下自然知晓你前来,但万阁老他们却未必会。”张延龄道,“可要是太子亲自前去孙仁府上,改天全京师的人都会知晓。”

“哦。”

朱祐樘点了点头,似乎理解了。

但张延龄却知道,这个清纯的少年还是没参透。

张延龄再道:“太子去到孙府后,一定要拿出关怀其家人的模样,平易近人。另外不要与户部尚书李敏一起前去,太子最好单独前去拜访。”

“为何?”

朱祐樘问道。

“一切就是为了体现乃太子主动去见孙仁家人,而不是受他人指点。”张延龄道,“见过孙仁家人后,太子还要再去个地方。”

“哪里?”

朱祐樘再度瞪大双眼问道。

“去太仓。”

张延龄道。

朱祐樘闻言,脸上涌现几分惊喜之色,道:“我记得,谢先生也曾跟我说,要先从太仓着手。”

张延龄笑道:“看来谢翰林对此事,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还说什么了?”

“他说……”

朱祐樘随即有些郁闷道,“后来话就被刘先生给打断了,这件事也就没深入谈下去。”

张延龄道:“太仓跟通州仓,管理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一点,太仓就在天子脚下,就算有少许亏空,一定在可控范围之内。通州仓则在京师外,所有猫腻都出现在通州仓。”

“哦,因为父皇找人盯着太仓,所以那里就没事?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太仓?能查出什么来吗?”

朱祐樘如同个好奇宝宝一般问道。

“未必需要查到什么,太子只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姿态,让人知道太子在努力查案,那就足够了。”

张延龄笑着解释,随后就把话题引到了其他方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