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467章 争论

寒门国舅 第467章 争论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43

第467章 争论

早朝。

张峦显得特别疲惫。

昨夜去接收和清点近七万两白银,累得他够呛,以至于他现在都还没拿着钥匙去李孜省赠送的宅院赴约。

“都怪我儿,非说朝事重要,再重要能有我自己的事重要?”

张峦跟随臣班一起往奉天殿走的时候,心里抱怨个不停,不过随即就释然了。

“吾儿应该没有坑我……要是我不把李孜省交托的事办好,他也不会用那么大的礼来回馈我,好事也轮不到我头上来……嘿嘿……”

想到自己马上就会有一段舒心快乐的日子可过,他心中便激动无比。

此时同样走在臣班中的徐琼有意往张峦身边靠了靠,压低声音问道:“来瞻,为何没见到李部堂人影?”

因为徐琼是得到李孜省栽培入朝为侍郎,所以即便他再绷着,提到李孜省时,言语中也带着几分尊敬。

“不知道。”

张峦抬头看着前方队伍,若有所思道,“或许有事吧。”

心里却在琢磨。

李孜省莫非是故意不来?

让我自行发挥,若进退失据,表现不佳,或引发朝野反弹,如此好体现出朝中没了他不行?

虽然不能把人想得太坏,但李孜省这种人心眼儿实在太多了,要是没有吾儿在背后出谋划策,我与他相处一定会吃大亏。

……

……

奉天殿。

早朝现场。

当天天气不太好,众人进殿时,外面已经开始飘起了绵绵细雨。

早朝一开始,怀恩便说:“云层很厚,估计最近几日都会下雨,接下来一段时间朝会都将在奉天殿举行,而这里场地又相对有限,故暂时取消大朝会,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官员才可列席朝议。”

众人闻言皆都宽心。

毕竟早朝时经历风吹日晒不是什么好事,现在皇帝体谅,让大家在一个有瓦头遮挡的地方开会,算是一种变相的福利。

“有一件事。”

怀恩继续道,“需在早朝前说明。”

众大臣皆好奇地看向怀恩。

朝议还没正式开始呢,本来应该是大臣分品阶自上而下出列说事,就算皇帝要说话,也会提前打好招呼,由司礼监或是内阁找相应衙门的人,让他们在朝会上当众提出来,以此引出话头。

⊙Tтká n⊙c〇

正所谓一切都要有准备,朝议并不是随便议,总得讲礼仪、规矩。

但似乎新皇不太在意这些,像是把朝堂当成文华殿听课的场所般,有问题就直说,随时随地发言,很多时候并没有遵循固定的规矩。

本来这是文臣所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奈何成化末年皇帝辍朝时间太长,导致现在文臣根本就不敢有过分的追求。

再者说了,小皇帝在这件事上,并没有明显的过错。

朱祐樘朗声道:“怀大伴,让我来说吧。这件事……有关我岳父,他一早让人送进宫来一份奏疏,说是准备很久方才有此举。”

众人听后方知,原来是比起小皇帝来更加不懂规矩和体统的张峦在闹幺蛾子。

首辅万安走出臣班,恭敬请示:“请问陛下,不知是为何事?可是有何麻烦,需要臣等效劳?”

“不是。”

朱祐樘脸色带着几分欣然,却没笑,因为毕竟时值父丧期间,任何违背孝道的举动都是不合时宜的。

尤其在人前。

朱祐樘道:“是这样的,因为最近开销巨大,内库存银告罄,户部也调拨不出相应款项维持皇陵修造等事,虽然已从京营调拨大批兵士前去修筑,但用度方面还是捉襟见肘,许多工程都停了下来。”

在场大臣均面色羞惭。

大明朝已经穷到给先皇修个陵寝都抠抠搜搜的地步。

朱祐樘再道:“所以我岳父便自行筹措白银七万两,以备不时之需。”

在场大臣听到这儿,均是一脸茫然。

所有大臣都等着朝廷给他们发俸禄,一旦出现拖欠等情况,基本都会叫穷,说自己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更有甚者说自己已经饿得走不动道,又说自己没钱奉养家中老母等等,催着朝廷发钱。

现在居然有大臣主动拿出银子来,给朝廷填补窟窿?

等等。

张来瞻有七万两银子?

他哪儿来的?

万安听完皇帝的话后,也是一脸懵逼道,呆滞好一会儿才道:“陛……陛下,这七万两……可不是笔小数目啊。”

在场大臣均深表认同。

大明征收赋税,都是以粮食作为缴纳之物,就连西北边政赖以生存的盐引贩售,也是以粮食运到西北前线进行折换,等于说大明最暴利的行业,就是盐茶,朝廷基本上是看不到现钱的。

直到叶淇改粮开中前,大明国库收入一直都呈现入不敷出的状态,这也跟成化末年朝廷弊政太多有关。

奸臣当道,皇帝花销还大手大脚,从阁臣到尚书都是纸糊的,不办实事,那朝廷财政状况能好就怪了。

现在大明官员拖欠俸禄和俸米的情况非常严重,莫说是折色了,就算是本色的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都发不下来,有的甚至拖欠经年,直到致仕后,俸禄还在路上。

而如今一年间大明朝廷能收取的白银数量,已急降到一百五十万两以下,这种情况直到盐引折色法开启后,才大为好转。

当然折色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西北边境粮食调运变得困难,导致边政屯田荒驰,以至于后来朝廷需要用更大的代价往西北之地运送军粮。

朱祐樘道:“朕已问过怀大伴,他说,工部报上来的开销,茂陵修建大概需要白银两万两,这笔银子足够了。”

众大臣听到后都不由一阵汗颜。

皇帝修个坟,花费银子两万两……

听起来不多,但其实这是在刨除人工的情况下。

毕竟人工用的是占役的京营士兵,京营兵的开销和伙食费都来自于朝廷拨款,等于是用朝廷的银子养一群人,为皇家干私活,就算这样,光是材料和一些杂项开销,就得两万两白银。

众人都觉得,皇帝死不起啊。

万安笑道:“回陛下,有张侍郎这样的能臣,真乃大明之福,臣等深感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话一出,在场多数人都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种话一般人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可人家万安是谁?

外号就是“万岁阁老”!

别的本事没有,奉承话那是张口就来,绝对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朱祐樘似乎并不吃他这一套,神色淡然道:“朕也觉得,这七万两银子,能为朕办不少事。朕已经吩咐下去了,除了修皇陵所用外,剩下的都调回户部,供国库调用。”

在场大臣又是大吃一惊。

以前的皇帝,想方设法从朝廷拿银子回去充实自家荷包,办私事。

现在这个皇帝,明明得到的是私人“捐赠”,却不想截留私用,居然将大头划拨给朝廷仓储?

徐溥走列道:“陛下,臣认为,这七万两白银,应该详细调查其来历,不能贸然使用。臣也想不明白,张侍郎他是从何得来如此大数目的一笔银子?若是不讲明白的话,恐怕是……”

万安打断徐溥的话,质问道:“怎么,有人向朝廷敬献一大笔银子,你竟想找人家麻烦?总不会是偷抢而来的吧?”

刘健适时出列,反驳万安道:“巨额财产来历不明,总是需要释疑的。”

张峦在众人瞩目下,从臣班中缓缓走了出来,一本正经地道:“臣乃自行募集所得。要说……这件事还得到通政使司的李尚书大力支持,其中所申报款项之来历,臣已经清楚列在奏疏中。”

“张侍郎,你刚入朝,难道不知这朝堂非儿戏之所?朝廷还能动用民间的银子不成?”

兵科都给事中张善吉走出来声援徐溥和刘健。

张峦打量过去,发现自己并不认识这人。

心里不由有些懊恼。

都参加过朝议好几回了,这些人他大多留意过,怎么还是有这么多人叫不出名字来呢?

徐琼跟着出列,反诘:“谁说这是民间的银子?居然给了朝廷,那就该为朝廷所用。敢问诸位,难道你们的俸禄不是来自于朝廷府库?而府库的钱粮不是来自于民间?”

“好了!”

朱祐樘一伸手,打断下面人的争论。

朱祐樘道:“岳父,朕本来也想跟你说,这银子要是你的,不必拿出来,毕竟朝廷无须他人帮补。”

张善吉不依不饶:“陛下,一介臣子,入朝不过半年,哪儿来这么大数目的银子?若不查个明白,实在令人心里难安……莫非有些人借助手里的权势,从中大肆敛财?”

众人心想,这质问真可谓掷地有声!

但为啥张峦那神色,竟好像事不关己一般?

难道是李孜省干的?

对啊。

张峦刚入朝,他哪儿有渠道搞来这么多银子?

那张善吉质问的对象,应该就是李孜省了……怪不得今天李某人会缺席,莫非他早就料到,会有人质问其银钱的来历?

但这么避而不见,能躲得过去吗?

众人带着一系列疑问,似乎都在等张峦自行解释。

张峦却好像个没事人一般,笑眯眯地说道:“陛下,这七万两白银,只是第一批,臣认为,应该还有更好的渠道,再募集一批……”

“你……”

这下顿时把张善吉给整无语了,他近乎是气急败坏道,“难道要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从民间榨取吗?”

张峦道:“唉!明说了吧,有些是小儿营商所得,有些则是自商贾处所募,有的则是李尚书找人托关系给筹集的,做这一切为的是什么?法无禁止即可行,只要来路干净,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万事皆可为。”

“你们……别争了。”

眼前的场面,让朱祐樘非常为难。

对他这个社恐来说,一群人在朝堂上争论不休,那种剑拔弩张的氛围,让他很是惧怕。

怀恩也看出场面不太对,立即上前道:“诸位臣僚,既然银子已送入宫中,且的确能派上用场,就无须在意其来历。

“当然,陛下也吩咐过了,这银子用度,会详细勘验,以保证每一两乃至每一文钱都将用在实处。同时……有关款项来历也会察明,到时自然会给诸位一个较为明确的答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