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545章 最大的问题

寒门国舅 第545章 最大的问题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43

第545章 最大的问题

张峦出了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就马不停蹄去找小儿子张延龄说事。

这几天小儿子经常不回家,张峦就按照约定,去熟悉的地方找,本来他是不屑于放下身段跑去见小儿子的,这样会显得他很丢人。

但谁知道小儿子对他而言是那么的不可或缺,许多问题积压在心头得不到解答,张峦就非常难受,连他最喜欢的男女之事都提不起兴趣,最后只能一次次厚着脸皮去找人,好像一时见不到小儿子,他便觉得日子没了盼头。

也就在张峦乘坐马车去见小儿子的路上,城南郊外的一个院子里,张延龄正在给徽州大贾秦昭秦掌柜演示新的赚钱项目,那就是利用他刚发明的手摇式织布机织布。

蒸汽织布机对这个时代来说,发明的难度还是稍微高了点儿,但经过张延龄改进后的织布机,已类似于后来大行其道的珍妮织布机,在织布效率上有了显著提升。

八枚铜制纺锤在秦昭眼前高速旋转,像一群永不疲倦的金色蜜蜂。张延龄用来演示的手指在纱锭间翻飞,将蓬松的棉条喂入贪婪的金属喉舌,原本需要八台纺车的工作,此刻正在这台四尺多宽的怪物腹中同时吞吐。

秦昭看得目眩神驰,咋舌道:“二公子,这东西用来生产布匹,确实挺有效率的,但……看起来操作很复杂的,普通人恐怕很难学会……真的有必要大费周章进行改进吗?”

“自然有其必要性!”

张延龄理所当然地道:“这样改进后能大大地节省人力,用更少的人,生产出更多的布匹,如此就可以把布匹价格打压下来,让普通百姓也有衣服穿,不挺好的吗?”

在张延龄看来,织布机的改进属于时代发展的必然。

他研究的这款珍妮织布机虽然不是蒸汽时代的产物,但因为其问世早,算是正式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一个飞梭对文明推进所带来的改变,是世人无法预料到的。

人活着不过就是为衣食住行,其中又以衣食最为重要。

人活在世上就要吃东西,温饱是起码的需求,后世在满清高高压统治下还能出现康乾盛世,更多是得益于地理大发现,从美洲传来的玉米、红薯的大面积栽种和推广,让老百姓能有个起码的温饱。改开后生产力大爆发,粮食产量出现爆发式增涨,得得益于化肥和农药的运用。

在这个暂时没有高产作物的时代,土地产出有限,而人口又不断膨胀。要确保老百姓不饿肚子,除了开疆拓土扩大耕地面积外,就只能通过贸易想办法,从南方安南、暹罗等地运来大米,满足百姓所需,这就需要花费大量银钱。

而穿衣这件事,其关键就是织布。

以往织布需要耗费的人力太多,而产出又太少,导致一般人一辈子也不见得有几件衣服穿,这就大大限制了布帛以及其延伸出的成衣的流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大明即将迎来小冰河期,人们对于衣物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要是在冰天雪地的天气里多一件衣物御寒,不知道要多存活多少人。

而张延龄,就是为了改变这一切而出现在这个时代的。

秦昭苦笑着道:“就算是节省了人手,但要大规模生产布匹,还是需要海量的人手,请问上哪儿招那么多人呢?”

“男子需要做农活或者干搬、抬等体力活,用以养家糊口,这个社会对他们的使用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相反女子则大部分几乎都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说到各地去招募女工,应该会很困难,是吧?”

张延龄笑着道:“秦当家,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招募女工的确很难。”

秦昭道,“如今咱大明的社会风气还很保守,一般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不可能出来做工的,就算是有女人想做这活计,也都是想把原材料和机器带回家中自己做,您能接受各家自行其是吗?

“还有……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织布之人鱼龙混杂,不受控制,远不如集中在一起干活有效率,在质量上也能得充分保证。”

张延龄微笑着点头:“秦当家说得很好,所以咱应该单独设立个工坊,其间从管理到工人都是女子,如此才方便更多的女子抛却顾虑,进工坊做活。但在没有推广开来的情况下,直接上项目,就算是再开明的地方,比如江南的松江等地,也不太可能会有人响应。”

秦昭笑道:“这也是妾身所想。要是您的新织布机,证明的确能对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让世人看到其蕴藏的巨大利益,宣传出去了,肯定会有人效仿。但初期,您这……怕是难以推进。”

张延龄微笑着点头:“所以我的确很为难……有了好东西,却没办法拿出去实际应用,之前那些努力不就做了无用功吗?”

“二公子,您应该是那种走一步看十步的人,这一切,事前您不会没想到吧?”秦昭好奇地问道。

张延龄颔首:“我的确是想到了一个解决之法,但颇费周章,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达成。”

“什么?您的意思是……能找来人手?”

秦昭一脸震惊。

都告诉你了,你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法找来足够的工人,更别说是让他们专心给你织布了。

如果你连这个难题都能解决的话,那活该让你这个外戚赚钱。

张延龄叹息道:“陛下最近要开河工,促成黄河改道,这消息你知道吗?”

“是有听闻。”

秦昭道,“据说还是令尊提出来的方案,听说已经拿到内阁去审议了,回头就会拿到朝会上去说。”

“呵……这事儿连你都知道了?看来的确是有人不太安分,又在到处宣扬外戚乱政,听说最近京师国子监监生谈论朝事,几乎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也不知他们从哪儿得来的消息,导致朝中大事小情都会从他们口中传播出来,就连京师的市井百姓都知晓了……哼,这也太没分寸感了。”

张延龄对于书生议政这件事,本身并不反感。

毕竟他前世作为医科大的博士生,也算是个书生。

奈何今生成为上位者后,作为既得利益者,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没事就被人拿来公开议论,甚至是被人指指点点,心里终归还是会有疙瘩的。

尤其张延龄还知道,国子监监生对黄河河工事的议论,全部都趋于负面,根本不是在提供意见或是监督,而纯粹是以保守的观点试图阻止工程上马。

随着舆论发酵,会给黄河河工项目的推进,带来很大的阻力。

秦昭眨了眨眼睛,问道:“所以……您现在需要赚钱,赚大把的钱,为黄河河工筹备钱粮,是吗?”

“算是吧。”

张延龄不由莞尔一笑,道,“这也就是我说的,或许我能找到解决办法,也就是说能有途径找来人手。”

“从哪儿找?”

这下秦昭越发好奇了。

张延龄笑问:“秦当家,你知道大明有多少太监宫女?还有多少为官府服务的罪眷,教坊司乐籍,以及搞不清楚定位却身不由己的女人吗?”

“啊?”

秦昭一时间大为惊诧。

不用张延龄点得太透彻,其实话说到这里,她已经大致明白了张延龄的意思。

既然张延龄已经成功改进了织布机,那就必须得集中人手,以便大规模成体系进行织布,目的是为朝廷筹措钱粮,那人手当然也应该由朝廷来提供。

本身朝廷并无多余的人手,但要说服务于皇室的内廷体系嘛……那能参与织布的女人可就太多了。

秦昭迟疑道:“禁宫内苑的女子,多有自己的差事,真的能腾出手来做这个?”

张延龄感慨道:“秦当家或有不知,其实大明内廷体系,早已经臃肿不堪……宫女太监占用的钱粮很多很多,创造的价值却少之又少,还因为是个铁饭碗,至今仍有穷苦人家打小就把孩子送到宫里,且每年还会有以战俘等名义加入其中的宫人,这些人全都不得不从内库拨付资金养活。

“以前他们没什么能力赚钱,空有庞杂的人手却只能枯等内廷放出钱粮养活,现在让他们自给自足,不是挺好的吗?

“放心吧,如此这般施为,大概率会形成良性发展,天下人看到这种织布机带来的巨大效益,或许会群起效仿,推广也就容易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