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一九八五 > 第一零四五章 得陇望蜀

我的一九八五 第一零四五章 得陇望蜀

作者:解剖老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59:35

第一零四五章 得陇望蜀

gca董事会已决定放弃生产1um制程工艺的光刻机,生产6英寸晶圆、8英寸晶圆的光刻机,集中力量同nikon竞争高端光刻机市场,gca今后为晶圆厂生产800nm制程工艺的半导体生产线,可以搭配bsec生产的1um制程工艺的光刻机。

这是bsec生产6英寸晶圆和1um制程工艺光刻机的良机,一旦搭上gca这辆快速行驶的列车,bsec的订单就有了保障,就能实现盈利,拿到在沪交所上市的指标,公司将步入良性循环。

不会为了bsec早日上市融资而指示魏建国做假账。

bsec和gca的关联交易也要按照美国法律和市场规则办事。

虽然atic是gca的第一大股东,但也要严格按照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桉》、《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等,不然就有股东向sec投诉。

手背手心都是肉,重生者不可能为了bsec的利益而牺牲pgca和gca的利益,最后被sec处罚。

华人首富不差钱,违法违规的事情坚决不碰!

一晃离二年的期限只剩下不到四个月,魏建国原计划bsec提前半年研制成功1um制程工艺的光刻机的愿望早已落空,孙健迟迟没有得到好消息,不担心是假的。

“孙健,你去忙吧!”

自从出现绑j未遂桉后,刘悦就知道孙健担忧她和家人的安全,孙健走后,她就和毕晓云住在星火花园,一起上下班,出门购物有保镖陪伴。

京城。

“魏总,公司什么时候能生产6英寸晶圆和1um制程工艺的生产线?”

得陇望蜀!

孙健按照承诺,奖励全体员工4个月的基本工资,另外按照贡献,重奖研发组五十万元。

不负众望,皆大欢喜。

“董事长,除了光刻机、掩膜版、光刻机热处理工艺和光刻机软件控制技术能达到生产6英寸晶圆和1um制程工艺生产线的要求外,但晶圆、蚀刻机、离子注入机和光刻胶还不能满足要求,如今凭公司的技术设备和材料,还不能生产一套6英寸晶圆和1um制程工艺的半导体生产线。”

“魏总,我还是心急了!”

嘿嘿……

当初承诺二年内,公司研制成功1英寸晶圆和1um制程工艺的光刻机,pgca将按照市场价订购5台;四年内,研制成功一条6英寸晶圆和1um制程工艺的半导体生产线,就从淘宝控股公司持有的bsec的股份中拿出200万股,按照贡献大小,赠给管理层和技术团队。

由于国内光刻机产业走下坡路,半导体制造相关的配套产业跟不上,巴t协定没有取消前,西方国家禁止向国内出口最先进的光刻机制造技术和半导体生产线。

九三年三月,孙健受命重组三家有关光刻机、半导体制造和研发的生产厂及科研院所,成立了bsec,投入巨资,成立了光刻机半导体研究院、光刻机公司、硅片公司、光刻胶公司、光学精密仪器公司、刻蚀机公司、离子注入机公司、掩膜版公司、芯片封装公司和芯片检测公司,试图打通半导体生产线的全产业链,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半导体产业是一项技术复杂、涉及面广、投资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在国家层面上才能建立起来。

世界最高端的人才用高薪也请不到!

世界分工协作,科学无国界是句笑话。

国内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一旦bsec实现盈利,拿到上市指标,就在沪交所上市融资,高薪招聘全球人才,积累技术实力,慢慢的追赶,从量变到质变,生产中高端光刻机。

“董事长,作为与光刻机配套的光刻胶、光刻气体、光掩膜版等半导体材料和涂胶显影设备等,公司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旦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半导体材料和涂胶显影设备,光刻机制程工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sec一晃成立近二年,公司中高层前年已经大调整,像夏季常教授、杨鸿涛教授、郭兴程研究员、李广均研究员、钱富强副研究员、邓中海副研究员和张国伟副研究员等一大批有能力有闯劲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通过引进和竞聘,走上了光刻机半导体研究院的中高层岗位。

去年底,215五项有关光源、镜头、激光器、光刻机工作台等工作组件,光刻胶、光刻气体、光掩膜板、单晶硅制造、刻蚀、薄膜沉积设备等半导体材料和涂胶显影设备等技术攻关项目已经通过专家组验收合格,转入申请公司发明专利和生产阶段。

中k院、华清、燕大、哈工大、国科大、华中大学、沪海硅片制造厂、冰城光源材料厂、金城激光器制造厂和金城金属气体厂等三十九家科研院所和公司,联合开发197项有关单晶硅、光源材料、激光器材料和光刻气体等技术攻关项目,也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合格,按照技术联合攻关合同,bsec提供研发资金,生产厂家提供技术和设备,各享有50%的公司发明专利,等拿到公司发明专利后,同生产厂家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互利共赢。

“魏总,公司生产的6英寸晶圆和1um制程工艺的光刻机市场定价多少?”

“董事长,我们打算卖2000万元。”

“魏总,我代表pgca,按照2000万元的市场价,预定5台,六月份交货。”

啪啪……

投资10亿美元,占地1000亩的pgca半导体公司园区第一期工程,从去年四月八日破土动工,中方总经理李昌杰坐镇指挥,经过顺圆地产集团700多名员工10个多月的施工,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一条8英寸晶圆和500nm制程工艺的半导体生产线已经到厂,工程师正在安装设备和调试,计划四月十五日试生产。

pgca中方副总经理张宏海去年带着招聘的300名电子、通讯和半导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和中专生,在gca培训了六个月,回到了国内,帮助gca的工程师安装设备,熟悉生产线。

四十六岁的半导体高级工程师张宏海是前建华机械厂副厂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