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刚登基,成了美帝群主 > 第211章 金陵巨变!魏国公震惊!李东阳

第211章 金陵巨变!魏国公震惊!李东阳

第211章 金陵巨变!魏国公震惊!李东阳:陛下竟然要实行两京两阁制!

“不是吧?”

“兴王是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等于,我们此前在宝钞市场上损失那么多钱,罪魁祸首是兴王?”

“还有搞出来这不伦不类的总统府,东施效颦仿效内阁,也都是兴王总统的主意吗?”

“可……可大明银行成立的时候,陛下不是出现了吗?”

“还有这些天的皇陵祭祖,也没有看到陛下被胁迫的样子啊?”

“怎么我听说,大朝会上,是陛下让兴王总统当曹操?兴王只是奉旨当曹操?”

江东门码头。

随着一艘艘货船抵达,新来金陵的百姓、客商们,直接也是被这一连串震撼的消息给震麻了,接着,也连忙提出他们的疑问。

“呵呵,这你们就太看表面了!”

“难道又要来一场靖难之役!”

坐船终于抵达的金陵的魏国公徐俌人也麻了。

“现在你们自己看看,金陵有兵荒马乱的征兆吗?反而更加繁华了!”

“还有……他也宣布,要扩建孝陵!更是要招几十万民夫!这次不是走徭役流程,兴王他也直接给一贯宝钞一个月,也还能领到一百斤粮食!”

“可现在陛下南狩!除了重要朝会能被兴王允许抛头露面之外,其他时间全都被囚禁在孝陵当中!”

“先前的解释,还是孝顺……可现在……”

“他们老朱家……也动不动喜欢把失势的人弄往孝陵!当年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奎知道吧……就直接被太宗陛下打发到凤阳祖陵,守了一辈子的墓!”

“那自然是……英宗当年北狩的时候,好歹能吹吹风见见太阳!”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前几次大朝会,兴王、黄宝副总统他们……都是赞名不拜、剑履上殿……”

“陛下好好的不呆在京城,跑这里来干什么?”

“哈哈,瞧瞧伱们慌什么?”

“这战事,岂不是又要起了!”

“那……那怎么办……我们南方和北方打仗,不一定赢啊!”

“现在!他都宣布,直接扩军十万!每人每月二两银子,还有一百斤粮食!”

“这……这……还是这样!”

“我觉得!接下来反而是我们南方的机会!”

自然就有很多懂哥自发当自来水,给他们一点点剖析朱佑杬当曹操篡位的可能性。

“但兴王,他虽然远在湖北,可早已经经营金陵很多年了!”

这些强有力的证据一出,顿时就让所有人紧张了。

“历朝历代有喜欢动不动往坟墓跑的皇帝吗?”

“陛下来金陵快三个月了,起码有两个月呆在孝陵!”

“他岂不是比英宗还不如?!”

朱佑杬终于是背负了一切。

“他有钱有粮!怎么会输!”

“兴王总统他不像是曹操!他有钱!他通过宝钞市场赚了至少千万白银……”

“不是吧?”

“这些东西,你们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这次大朝会后,他们更是得到了加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等等赏赐!”

“最重要的,兴王陛下也是老四啊!老四造反,天经地义!”

但随即他很快发现,情况虽然紧急……

“还有……陛下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娃娃,你觉得,金陵炒宝钞,还有以祭祖的名义,把全国所有藩王都叫来,会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娃娃想出来的吗?”

“当年曹操胁迫汉献帝的时候,不也还对汉献帝行君臣之礼?各种政令,照样也是汉献帝下的啊。”

“这岂不是一下子就送上门给兴王当傀儡吗?”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证据了吧!我家三舅姥爷隔壁家的小舅子就是孝陵卫!”

“王莽标配!曹操标配!司马懿等等的标配!”

“陛下到金陵,有什么?就几个太监而已!”

“汉献帝当年被曹操胁迫的时候,也只是十几岁来着吧!”

一番详细了解后,百姓商人们全都慌了,感觉被战争阴霾笼罩,金陵不安全,纷纷更是有些麻木和慌乱。

但码头这边秩序良好,各司其职,看不到一点兵荒马乱的样子。

“大明还不到东汉末年的情况吧……”

“我们南方怎么会输!”

“相反我们漕运直接一断,北方就无钱无粮!”

“更何况……兴王还得到了魏国公府的全力支持!魏国公府,不用我说了吧!我们大明战神徐达后人!”

“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在我们南方这边……北方拿什么跟我们斗!”

“大家安安心心各司其职吧,反正他们老朱家,打来打去,无非就换个皇帝而已,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靖难之役,打仗的也只是北方,不会波及到我们这边的!”

“大家就安心做事发财吧!”

徐俌人再次麻了,哪怕他发现这个说书人散布的这些消息,很有条理性,不是一般的百姓。

可他一下子被魏国公府的全力支持搞懵了。

“你说什么?魏国公府也被兴王胁迫了?”

他直接三步作两步,挤入人群,一下子抓住了那人的领口,想要知道魏国公府具体在这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魏国公——府……可能不是被胁迫哦!”

“不然,兴王也不会放心让徐奎山征兵和亲自领兵十万……”

那人瞳孔一缩,似乎认出了徐俌,只是话头一转,没有暴露,而是再次说出了一个令徐俌眼前一黑的噩耗。

千算万算,紧赶慢赶……他就是担心魏国公府卷入这场争端。

却没有想到,还是迟了。

“慢着……不对!”

“要是兴王真的当了曹操!老二他给的消息……”

徐俌也自然意识到,眼前这人也认出他了,顿时灵光一闪,再次结合徐奎山走他们自家这条线给的消息。

“你……这是银子!我们找个地方,你速速把金陵这些天的情况和我好好说说如何?”

徐俌当场掏出银子,然后二话不说就抓着这人去到旁边。

“说,你是什么人?锦衣卫,还是西厂?”

无人注意后,他直接面色不善的看着这人。

“国公,小的不是锦衣卫,也不是西厂……而是云卫!”

这人尴尬的看着徐俌,吐出了令徐俌陌生的一个机构。

“云卫,这……这又是哪个部门?”徐俌心头闪过了一缕不安。

“咳咳……国公,您……您回一趟家,找一下娘娘……可能就明白了吧。”

云卫,自然是徐云妙掌管的新型情报系统,主管金融稳定的护卫。

朱厚照已经在有意拆分权力过大的锦衣卫了。

云卫在关键地方散布消息,也自然是维护金陵的秩序。

“娘娘?什么娘娘?”徐俌心头咯噔一跳。

“徐,徐云妙娘娘。”

这云卫说出这名字后,便是趁着徐俌不注意,一下子溜掉。

云妙!娘娘!

徐俌人直接呆傻在原地好几分钟,这个冲击比他知道朱佑杬当曹操还要巨大,比他知道现在大明已经开始内战的震撼还要大。

好在,他毕竟是见多识广……这些天也被震撼够了。

只是呆立几分钟,就回过神来。

他没有第一时间回家,反而直接顺着消息,直接去了金陵城外的征兵处……看到了排着长龙报名当兵的队伍。

徐奎山,赫然在列。

已经在操练一些士兵了。

这些士兵,手里拿着不是刀枪了。

而是……烧火棍!火绳枪!没有弹药的火神枪。

他没有去打扰,反而趁机也逛了一下金陵,也看到在紫金山那边,有许多民夫也报名参与修建孝陵的工程,队伍比城外报名当兵的还要多。

他也见到了现身孝陵的【曹操】朱佑杬。

朱佑杬还亲自安排召集民工。

有这样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么?

同时,城内各处,他也发现了有很多说话条理清晰,假扮说书先生的云卫,将码头的那一套说辞,不断传播,重复。

因此。

金陵虽然置身风暴中心,可在这三管齐下的作用下。

金陵百姓除了多了一些谈资,和平常都没有两样。

这情况,显然是极其不对劲的。

徐俌又去了米铺,询问粮食的价格……发现粮食的价格,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降价了不少。

同时,百姓买卖交易,也不用现银了,而是直接用永乐宝钞。

这里,他也早就发现了。

被征兵成功,徐奎山他们直接先发一个月宝钞和粮食。

同时,修建孝陵召集的民工,也宣布用宝钞进行日结。

他就离开金陵两三个月,可这一次这下回来,他发现都好像不认识金陵了一般。

差不多逛到了傍晚,他才终于回到魏国公府。

“春梅,昨日孝陵招工发放了多少永乐宝钞,这个数据,待会儿拿给我。”

“夏荷,昨日兵部领了多少永乐宝钞……”

回到魏国公府,徐俌都发现,多出了许多陌生女人,他的管家之类的都不见了。

倒是有下人认出了他,他没有让人伸张。

反而顺着忙碌的人群,最终在徐云妙这边的院子,发现忙碌的徐云妙正在有条不紊的安排。

“嗯……爹!你回来了?”

终于,忙碌的徐云妙抽空扫了一眼,发现了徐俌。

“云妙,你们……你们在干什么?”

徐俌张了张嘴,问了出来。

“爹……我现在没空和您细说,您先去议事堂等我,差不多一个时辰吧。”

“那谁,冬梅,带我爹去议事堂。”

然而,徐云妙都没有理他,反而还像是对待外人一样,还安排其他人招待他。

徐俌脑门之上出现了一排问号,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走错门,这还是不是魏国公府了。

……

皇宫,御书房。

“陛下,我实在是不理解,您为何要把这事情越弄越大?”

“这样真的会造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对百姓是一场灾难,不知又要造成多少百姓的死亡。”

朝会结束,李东阳等到了傍晚,也才得到朱厚照的召见。

时隔几个月了,师徒两人终于有正式单独见面的机会。

为此,朱厚照都直接先安排了其他更加紧急事情,在御书房弄好一桌子菜,款待李东阳。

“老师,你也饿了吧,先吃,先别急一上来就质问朕吧。等朕,先补充一下,填一下肚子再说。”

朱厚照没有回答,而是埋头干饭。

今天他真的是日理万机,把八部的人都见了,都安排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几乎没有停歇的,没办法,安排一些事情,也很累的。

李东阳却没有胃口,不过看着朱厚照不顾形象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也发现——

朱厚照真的是变了,不在特意端着了。

哪怕他先前也教过朱厚照用餐礼仪,但朱厚照来到金陵之后,似乎都把那一切抛之脑后了。

他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现在,他看不出朱厚照在想什么了。

“老师你真的不吃点什么吗?”

一番补充后,朱厚照能量得到了补充,一边吃,也一边说。

“陛下,臣没有胃口。”李东阳摇头。

“那朕就不管你了……”

朱厚照也不介意,一边吃一边说:“老师,知道朕为什么现在才单独召见你吗?”

“不知。”

李东阳摇头。

“其实我之前,遇到一些问题,倒是真的想要得到老师的指点,不过,后来我发现,路是自己走的,自己不走,就不知道这条路上的磕磕绊绊,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

朱厚照开始闲聊,李东阳听着。

“而老师,你知道吗?在京城,朕甚至不能确定自己走哪条路,不能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反而是需要你们指引,你们的确做的很好,为朕规划了一条很好的路,甚至为了怕朕跌倒,还提前提醒朕,那有石头,还会提前帮朕把石头清理掉。”

“你们,对朕真的很好。”

朱厚照擦了擦嘴,真诚的看着李东阳:“父皇选你们当顾命大臣,也确实英明,也确实全都为朕好。”

这是要盖棺定论了吗?

李东阳听出了朱厚照话中其他意思。

这可能也是对刘健、谢迁、以及他最终的评价。

好,确实是好。

但,不是皇帝想要的。

皇帝长大了,想要自己走自己想要的路,不需要别人去搀扶,不需要别人去指导了。

“陛下您,确实已经不需要我们了。”

看着朱厚照如此真诚的样子,李东阳忍不住感慨,有点欣慰,也有些难受,他们的确老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路了。

“不!老师,你又错了!”

朱厚照摇头,纠正了李东阳的说法,转到了正题:“我还是需要你们,正如我让你组建大明议会,专门对金陵总统府进行监督,你懂监督的意思吧。”

“就是……你们这个大明议会,完全是对朕负责的第三方,相当于锦衣卫、西厂之外的另外一个机构。只是你们的权责,是监督金陵总统府一系列宰执大明的工作。他们工作做不到位,或者有任何偏差,朕需要你们进行提醒,弹劾。”

“嗯?”李东阳还是露出了疑惑:“陛下,这不是和督察院、锦衣卫职能重合了吗?”

李东阳自然懂,感觉朱厚照这个大明议会没有必要。

“不不不,老师,你不懂!”

朱厚照再次纠正:“我再举个例子吧,就以金陵当下四年的工作为例。”

“接下来的四年,我需要金陵总统府做到以下事情:一、军事上。第一个阶段是打赢北方。第二个阶段是打赢蒙古入侵。第三个阶段是收回故土。第四个阶段是彻底消灭北方威胁。”

“慢着!四年?陛下你要借此机会,消灭北方威胁?”李东阳这才才理解朱厚照的离谱战略,直接震住了。

“老师,这之后再说。你先听我说完你们大明议会工作职责。”

朱厚照没有解释,再次拉回话题:“军事上,算是这四年的工作。第二个工作就是民生上。他们需要在接下来的四年之中,重新建设好北方,恢复北方的民生,甚至有可能,重新分配北方的土地。”

李东阳压下震惊,一听这个,他似乎感觉到朱厚照让他利用的这大明议会的真正用意了。

“第三件事,下西洋!四年之中,假定朕需要他们下西洋达到十次。”

“第四件事,经略倭国!四年之中,朕需要他们经略倭国,让倭国为我们提供粮食、矿产等达到一定数量。”

“第五件事,兴修铁路。四年修建一段一千里的铁路这样……”

“第六件事,税收!当前我大明税收为一年两千万两……四年内,朕需要让他们用正常手段把大明的税收增加到三千万两,纯白银,不要那些实物充数了。”

“反正差不多都是这些大事要事……”

“你们大明议会所要监督的,就是朕给他们布置下的这关系于大明真正强盛的大事要事。他们如果在这其中打了折扣。那么,总统府或者内阁,便是集体乞骸骨吧。南方内阁不行,那么,朕就换北方内阁来继续干这些大事!”

“当然,到时候如果换成北方内阁来干事,南方内阁便是直接进入大明议会,继续对北方内阁进行监督!”

朱厚照终于也算袒露摊牌了两阁制,到了现在,他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

“慢着!陛下,你这是要实行两京两阁制!”

“这……这怎么可能!?”

“这……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设计!”

“这样的话……那,那,那大明……不,这样的大明,岂不是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楚国之类的,因为战争威胁,要变得更加强大。”

“可,我们大明,已经足够强大了啊!”

“也不是王朝末期群雄争霸的时期……”

“在这样的话,伤害的还是百姓啊!”

李东阳是彻彻底底被震撼到了,而且也一下子理解两京两阁制的作用之下,在这些具体事务指标上,大明真的会越来越强大。

这种模式,一时间差点没有找到例子,可很快就感觉这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也是王朝末年天下诸侯争霸的发展模式。

这种设计,也不算前无古人,前所未有。

华夏这片土地,到了诸侯争霸的时候,都会自动启动这种内卷模式。

而在李东阳眼里,大明其实已经不需要了。

已经不需要这种以军事争霸为先的发展模式,大明都打遍天下无敌手了,这种内卷模式下来,大明要强大成什么样子。

同样……百姓要被压榨成什么样子!

这注定是观念上的差距。

这个想法,基本上和朱厚照此前的想法相同。

“老师,你觉得我们大明真的很强大了?”

朱厚照也算预料到李东阳会这样说,反而反问。

“不是吗?陛下……虽然有蒙古的威胁,但我们,的确已经够强大了的。”李东阳也反问,甚至也知道蒙古各部会有一点威胁。

“不,老师……朕想要的大明强大,不是这样子的。”

朱厚照也庆幸开阔了视野:“我举个例子吧,你觉得我们大明强大……”

“但……能不能够做到,让全天下大明六到十六岁的儿童,都接受教育?我们大明免费给他们提供读书的学费、粮食。”

“陛下,不能。”

李东阳没想到朱厚照还能转到这上面来,很是苦涩道:“这样的程度,甚至大宋、大唐、大汉也做不到。”

“所以……我们大明能称得上强大?”

朱厚照再次举例:“老师,你觉得……让我们大明百姓,吃上朕面前的这些菜……不,哪怕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我们当前大明,能做到吗?”

还真的是越来越离谱了,李东阳没想到朱厚照安排吃饭都有深意。

“不能!”

“绝对不可能!”

他很干脆的摇头,同时他也陌生无比的看着朱厚照,没想到朱厚照竟然变成了这样。

“所以!朕想要的大明就是这样的强大!能让儿童免费读书!能让大明所有百姓都能吃上朕能够吃到的这御膳的百分之一,甚至争取不让一个人饿死!”

“那老师觉得!我们的大明……距离这样,还有多大的差距?”

李东阳沉默了,这一下不论朱厚照话真话假,他感受到了朱厚照伟大的宏图志向。

他也逐渐理解了……朱厚照说的,这一条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一条大明从未设想过的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