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1章 《高山下的花环》

第1章 《高山下的花环》

第1章 《高山下的花环》

“吴姐,你家跃新在矿上干得好好的,怎么辞职了呀?”

“啥!这孩子辞职了?你从哪听到的呀?”

“巧巧回家跟我说的。她说跃新打算全心搞创作,赚稿费。”

“哎……这孩子,真是不省心!他还跟我说是请假了,我回家得好好问问他。”

春末时分,京城朝阳菜市场,两位穿着得体的中年妇人买完菜走在回家路上。

其中,被称作吴姐的妇人听说儿子辞去工作后,立即大惊失色,恨不得生出翅膀,立即飞回家问清是怎么回事。

……

此刻,HD区五道口,青华大学教职工宿舍楼下。

许跃新拎着装有信封的布袋,大步流星朝围墙外走去。

信封内是他潜心创作半个月的文稿,题为《高山下的花环》。许跃新打算把它寄给《人民文学》,好赚取第一笔稿费。

作为穿越者,许跃新太想赚钱了。

前世,许跃新是一位全职作者,每天高强度更新两万字,最后身体顶不住高强度劳动,在一个深夜昏了过去。

等到恢复意识时,他已经成为在东北插队的同名知青。

许跃新当时正躺在床上,眼刚睁开,就有一名如花似玉的女知青凑到跟前,眼泪汪汪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不停地嘘寒问暖。

在女知青温热软糯的道谢声,以及旁人的惊喜声中,许跃新回想起事情经过。

生产队组织捕鱼,全公社最漂亮的女知青陈巧巧在清理渔网时不慎落水。

原身跳进水中把陈巧巧救上来,自己却被水呛得陷入昏迷,直到如今醒来。

呼……也不知道原身是不是穿成了现代的自己。

如果是那样,他还挺幸运的。毕竟自己身为年代文作者,拥有一群说话好听,富有而慷慨的读者。

感叹那小子运气好的同时,许跃新开始了在1978年的生活。

原身是京城知青,参加两届高考均以落榜告终,被他救下的陈巧巧则已金榜题名,录取到燕京大学即将入学。

在许跃新醒来后,陈巧巧变成了他的小尾巴,没事就找他说话,两人间很快变得无话不谈。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段时间后,陈巧巧搭上回京火车,临走前依依不舍地向许跃新表示以后一定要保持联系。

站台上,许跃新看着陈巧巧白里透红,富有古典美的脸蛋,还有清水般灵动的眸子,终究是难以忍住,想要做些什么。

结果,还没等他下手,陈巧巧主动A了上来。

“相信我,我一定不会忘记你的。”

陈巧巧张开双臂死死搂住许跃新,呜呜哭着说道。

许跃新给整不会了,足足用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反手抱住陈巧巧衬衫下的纤腰:“别怕,我们一年内肯定能团聚。”

许跃新说这话时,想的是通过高考回城。没成想半年后他爸恢复工作,直接把他给调回来了。

听说许跃新回城,陈巧巧和父母携礼物登门许家,向他表达感谢,两家父母由此认识。

不久,许跃新根据知青返城政策安排,进入京西煤矿当工人。

煤矿距离燕京大学很远,许跃新和陈巧巧写信联系了一段时间。结果几次书信往来后,陈巧巧那头开始不回信,就像蒸发了一样。

害,人家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跟自个一煤矿工人间,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哪怕最初因为救命之恩,两人间走得近了些,时间一长还是得各奔东西。

作为活过一世的人,许跃新对此倒是看得很开,没有过多难受,只是有些感慨,脑海中时不时闪过陈巧巧那张明眸皓齿的脸蛋。

说实在的,许跃新自己也不喜欢这份煤矿工人的工作。

呆在矿上,每天不是下井就是检修,许跃新就算身强体壮吃得了这个苦,时间也被占光了,哪还有功夫干别的。

作为穿越者,许跃新总不能挖一辈子煤。要知道他在回城前,就已经开始默默制定发财计划。

而发财第一步,就是辞掉煤矿工作,腾出时间和精力好干别的。

许跃新在给陈巧巧的信中透露过辞职意向,并于数天之前付诸实施。

辞职后,许跃新回到家里开始创作,对父母只说是请假休息一段时间。

在自己写作出成绩前,不能让他俩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自己丢掉铁饭碗,从事常人眼中缺少保障的文学创作。

至于为什么是写作,而不是别的活计比如做生意,则是因为眼下写作的性价比很高。

1977年,国家恢复稿酬制度,发表一部数千字的短篇小说,至少能赚到普通职工半个月的工资。

优秀的作者,不仅收入丰厚,且能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广泛的名誉,以及无数迷妹。

许跃新不仅想要钱,还想要名声,所以选择了创作这条道路。

信封里这部《高山下的花环》,是许跃新打算用来投石问路的作品。

目前祖国南疆的入境作战刚结束,大众注意力还集中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上,正是发表这部作品的好时机。

当然,考虑到原作是前线访谈形式发表,而许跃新自己没有去过边境一线,所以他在创作时针对这一点进行过修改,以免后边被人问到。

走出家属楼下的围墙,许跃新站在邮筒前,拿起信封准备扔进去。

这时,他感到一丝犹豫。

确定要邮寄吗?

平邮的速度很慢,哪怕是市内邮递,一来一回间也得花上一个月。

再考虑到作品未必能被录用,后边可能还得转投,时间就更加难以控制。

倒不是许跃新对作品质量没自信,《高山下的花环》作为一代经典,水平无需多言。

问题是再好的作品,都有可能不对编辑胃口。像陆遥、陈中实等人的作品,都曾屡遭退稿。

还得考虑到内容审核。《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一些情节桥段,可能会叫编辑觉得不适合公开发表,这也得考虑在内。

想来想去,许跃新最后把信封收回布袋,决定亲自去《人民文学》一趟,把作品交到编辑手中。

成的话就发表,不成就再换一家,来个痛快的。

搞钱也好,出名也罢,两件事都宜快不宜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