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25章 曾经我们充满诚挚,奋不顾身

第25章 曾经我们充满诚挚,奋不顾身

第25章 曾经我们充满诚挚,奋不顾身

贾金花被许跃新一番话说得心虚,试图颠倒黑白:“你先拿保温杯砸我,我才扔的墨水瓶!”

许跃新没理会贾金花,关厂长倒是从两人的对话中听出端倪。

“总之,是富贵先拿着暖瓶要砸人,而且你最早刁难过人家,对吧?”

关厂长指着地上碎成片片的瓶胆,向贾金花母子发问道。

贾金花低下头避而不答,刚被人搀扶起来的马富贵则露了怯,在小声念叨:“反正最后是他把我砸了……”

马富贵无法正面回答关厂长的问题,他刚才是在众目睽睽下拿起的暖瓶。

贾金花就不用提了。纺织厂内部的职工没少被她为难过。说她今天没刁难许跃新,在场的人都不会信。

看到母子二人的表现,关厂长确认下一点,至少在冲突起因,以及谁先用暖瓶砸人的问题上,贾金花母子俩隐瞒了事实。

而一处说谎,往往意味着处处说谎。

再结合贾金花母子俩平时为人,关厂长已经有了倾向。

围观的女工们在议论不休。

“外人跑到咱们厂打架,就该找派出所报案!”

“说话得凭良心,至少富贵拿热水瓶要砸他时,大伙都看见了……”

有人站在贾金花母子立场上说话,还有一些人忍不住道出真相。

“都干活去,还想不想完成这个月的生产任务啊!”

关厂长转过头呵斥众女工道。

女工们赶紧跑出档案室,很快室内只剩下关厂长和许跃新,以及贾金花母子俩。

“贾金花,你不用争是谁先扔的。”

关厂长用锐利的目光看向母子二人道,“我待会就去找人问,看他们是先听见墨水瓶碎了,还是先听到你喊疼。”

这间屋前后都是办公室,平时很安静,动静一大就能听见。

贾金花明白这一点,感到非常棘手。

走投无路下,贾金花试图用资历说服关厂长。

“厂长,隔壁未必听得真切。我一把岁数,在厂里干了多少年,至于骗您吗?”

贾金花两手一摊,颤动着脸上的横肉道,想把自己打造成眼泪汪汪的无辜受害者形象。

“这么怕别人去隔壁问,你是心里有鬼。”

许跃新直指核心道,不给贾金花半点挣扎的机会。

“行了,你们娘俩先去卫生院找大夫,我跟这位同志谈谈。”

关厂长挥挥手道,计划着该如何处理这场冲突。

很明显,是贾金花、马富贵母子俩理亏。

偏偏两人都很难缠,还有一些职工希望他能护住本厂的人。

由此来看,最好能叫许跃新作出一点让步,做到息事宁人。

“好的厂长……”

“领导,我们人不在您可得替我们主持公道……”

贾金花、马富贵嘴上唯唯诺诺,脚却像被水泥封住一样,不愿挪动半步。

“别磨蹭,卫生院快午休了。”

“走时把门带上。”

直到关厂长不耐烦地瞪了他们一眼,发出催促,母子二人才慢吞吞地走开。

“吱呀……”

等到档案室大门关上,关厂长将目光从二人身上收回,看向许跃新。

“同志,刚才我们问清楚了,是贾金花刁难你在先,后边又和她儿子先动的手。”

“只不过,你在我们厂里把职工打成这样,是不是也得给个交代?”

“否则闹大对你也不好。”

关厂长拧着眉头道,搞明白了为什么会觉得许跃新眼熟。

就在刚才他想起来,之前去街道开会时,看见了一个青年从轿车上下来。

那个青年不是别人,正是眼前这位。

“交代?我看应该给出交代的是他们。”

“我爸来调过多少次档案,每一次都被贾金花阻挠。”

“国家出台政策,为科研人员恢复待遇,她却借机吃拿卡要。”

“今天是她迟到的报应!”

“至于闹大?呵。有些事不上称没四两重,上称了一千斤也打不住。”

“你猜猜上头知道了有人不顾国家政策,为难科研工作者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许跃新义正言辞,寸土不让道。

关厂长听了无比头疼。

他半年前调到这里当厂长,听人提起过厂里曾有一位名叫许强的下放教授。

而今天,关厂长亲眼看见许跃新从轿车上下来。

能坐上轿车的人,家庭背景绝对不只是知识分子那么简单,只怕背后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

最要命的是道理还在他这边,他刚才的那些话着实令人无法反驳。

“我现在就可以把档案给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关厂长神色纠结道,“待会马金花他们回来,你给点医药费,行不行?”

“卫生院看病,不会收很多钱。”

“不行,这不是钱的问题。”

许跃新坚持道,“每一次正义向不义的让步,都意味着社会道德的大堤受到侵蚀,离坍塌更近一步。”

……

关厂长彻底无言以对。

看来,只有费力气安抚贾金花母子,以及一些职工了。

双方实力层级差得太大,不存在一丝和稀泥的可能。

而且惠群纺织厂不是什么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一旦惹怒对方,报复将接踵而至。

“我给你拿档案,你快点走吧。”

关厂长心情烦闷道,“院里要是有人问你怎么处理的,你别跟他们说。”

……

一会功夫后,许跃新拿着关厂长给自己找出的档案,大步流星地走进院子中,在职工们充满猜测的注目下踏出惠群纺织厂。

打车,去青华大学找父亲。

许跃新走下出租车时,正赶上中午休息时间,校园内尽是三三两两的大学生。

途径一处草坪时,许跃新看到很多大学生坐在上边,膝盖上放着书籍刻苦攻读。

经历过失去的岁月,大家都在用夜以继日的加倍努力,为自己,为国家抢回时间,向世界的潮头进发。

还有人兴致勃勃国家、社会上的大事。

“安徽有个小岗村在搞分田单干,把粮食产量给提上来了,你们听说过这事没有?”

“听说了,上面还没有对此进行表态,大家都在猜他们后续会不会倒霉。”

“让广大群众吃饱饭,才是最大的道理!”

……

“咱们在前线打了大胜仗,据说军队打算在边境地区展开轮战,消耗敌人的实力。”

“消耗着就对了。我们有10亿人口,他们只有5000万人,最后只会是他们被耗死。”

“没错。《高山下的花环》不是说了吗,他们收到过咱们两百亿援助。两百个亿啊!养出个仇人!”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许跃新对这份青春激扬的氛围产生了向往。

自己,是不是该着手准备高考了?

许跃新从一张张年轻昂扬的面孔前路过,在化工系教员休息室找到了许强。

休息室陈设很简单,水泥地大白墙,两张简陋的木床,还有数条凳子。

许跃新找过来时,许强正躺在床上打盹。

听到推开门的动静,许强侧过头一看,发现是儿子后从床上起身。“爸,你看这是什么。”

许跃新将档案袋呈到父亲面前,语气激动道。

“终于……拿回来了。”

许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哆哆嗦嗦地接过档案袋,泪花充盈了眼眶。

一五计划时的意气风发、写下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那篇文章时,农场劳动的岁月……

十年啊,人生有几个十年。

人生中无数个瞬间拼合在一起,酸甜苦辣齐涌上心头,一向情绪平稳的许强,竟落下豆大的泪珠,滴滴答答打在档案袋上。

直到意识到儿子就在面前,许强才赶紧抬手拭干泪珠,露出关心的神情:“儿子,好样的。”

“他们为难你没有,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麻烦?”

“顺利得很,没遇到什么事。”

许跃新不想让父亲担心,撒下善意的谎言道,“爸你哭吧没事,这里没别人。”

“不不,我不该哭。”

许强继续不断擦着眼泪,努力让自己笑起来道,“有你这么好的儿子,给我解决问题,我该高兴。”

“我们马上去党委办,把档案交给他们。”

说完,他和许跃新一起以最快速度走出化工系,赶往党委办。

两人赶到党委办时,工作人员们正在吃午饭、休息。

党委办面积很宽敞,内部摆着日常办公的桌椅,陈设比教员休息室稍微讲究一些,养有数盆绿植。

最靠里的工位上,一位中年男人看到许跃新、许强过来,抬头跟他们打招呼:“老许,这是你儿子啊?都比你高了。”

“叔叔您好。”

“哎,你好你好。”

许跃新和中年男人打招呼道。

“他高中时就比我高了。”

许强走上前把档案袋放到中年男人跟前,用手拍拍袋子表面:“老顾,你们要的档案。”

“我儿子给我拿回来了!”

说完,许强高兴地拍拍许跃新肩膀,脸上说不出的骄傲。

“小伙子,办事得力啊。”

“替你爸解决了心头大患。”

顾秉邻知道许强当初取档案时遇到的困难,对许跃新的办事能力赞不绝口道,“老许在这等着,我马上就去找人给你办平返手续。”

……

当晚,许跃新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父亲一起回到位于教职工楼的家中。

书包里是按照二级教授标准,给许强补发的工资。

“老吴,学校给我恢复职称待遇了。”

一进家门,许强就迫不及待地朝厨房喊道。

许跃新把书包放在饭桌上,打开拉链露出里边的大团结。

吴燕正在厨房做饭,听到消息顿时喜上眉梢,扔下锅铲穿着围裙跑了出来,快步赶到桌边。

“真的吗?跃新把档案要到了?”

吴燕神情激动道,不敢相信这一天真的来了。

“那还能有假?”

许强说着抓住书包,把开口对准吴燕,“瞧,这是补发的工资。”

吴燕看到满满一书包的钞票,高兴得眉头扬了起来:“好,实在是太好了。从今往后,咱家日子能宽裕些了。”

许强最初恢复讲师职称时补发过一次工资,数量远没有今天的多,后来大多拿去接济农村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了,导致两人手中积蓄很少。

因为夫妻二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当年属于集全家之力供一个人读书,他们成才后得回报家人。

欢声笑语中,吴燕拎起书包,从里头点出一叠钞票,放到许跃新前边的桌面上:“都谈对象了,手里得拿点钱才行。”

许强听到了面色大喜:“儿子谈对象了啊?好啊,长成大人了。”

“啊,妈你都知道了?”

许跃新有点搞不懂了,自己明明没跟母亲提过陈巧巧。

“有一回巧巧在家门口等你,叫门卫大爷看见,他后来告诉我了。”

吴燕揭示谜底道,把钱往许跃新眼皮子底下推了推,“快拿着吧。你爸能平返,里头有你一份功劳。”

“行,那我不客气了。”

许跃新见母亲坚持,只好答应道,把厚厚的钞票拿到手里。

“今天不知道老许能恢复职称,没买什么好菜,晚上将就着吃一顿。明天把小立他们两口子叫过来,一起吃顿好的。”

吴燕说完走进厨房,没一会里边重新传来炒菜的声音。

……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兴奋地交谈。

这时,吴燕从口袋里拿出两封信,交给许跃新:“今天晚上我回家,在邮箱跟前看见有你的信,就拿了回来。”

“刚才太高兴忘了跟你讲。”

许跃新拿起信,看到一封的寄信人是王潮垠,另一封信的落款是迷路知青,上边附有王潮垠的署名备注。

“跃新,这是一名《高山》读者写的信。他是个知青,借着探亲假机会赶到BJ,把信交给我,委托送给你。”

专程来京城,就为了保证把信送到自己手中。

许跃新感受到这位读者的诚意,心情有些感动。

“爸,妈,我先回屋去。”

许跃新说完带着信和母亲给的钱回到屋里,先把钱点清放进抽屉,接着先拆开王潮垠的信。

一行行劲瘦张扬的字体跃入许跃新眼帘。

信中大概意思是《高山下的花环》出版事项正在推进中,预计一个月内付梓投入销售。

信的末尾,王潮垠还委婉地问了许跃新目前有没有创作灵感,什么时候有空一起聊聊。

原来是约稿的。

许跃新知道最后的内容才是重点,笑了笑后把王潮垠的书信放下,去拆第二封信。

看到寄信人使用的名称时,许跃新就意识到内容可能比较消极。

打开一看,里边的文字的确令人动容。

写信人是一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早逝的知青。

插队到农村后,他响应政策号召,主动把户口迁到农村,没日没夜地积极劳动,努力表现,希望能把农村建设起来。

有一次发生洪水,他为抢救集体财产,还奋不顾身跳进了湍急的河流中。

公社因此把他树立为积极投身农村建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榜样,多次对他进行表彰。

谁知后来其他人陆续通过高考回城,享受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而他,反倒成了所有人眼里的傻子,一些人开始在背地里嘲笑他,其中甚至包括他曾经帮助过的村民。

不仅如此,插队期间父亲病重时,他由于大雪封山,未能回家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等到母亲去世时,这位知青又由于消息传递不及时,未能送她最后一程。

重重打击下,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怀疑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不是一个笑话,几度想要轻生。

他写这封信给许跃新,就是希望能得到解疑答惑。他坚信能写出《高山》这样小说的人,必定拥有深邃的思想,能点拨开他心灵的迷津。

“也是个可怜人啊。”

看完信的最后一个字,许跃新不禁自言自语道。

在这个时代,像信中知青这样曾经充满诚挚奋不顾身,后面又经历幻灭的人……

有很多。

他们年少时崇高,长大后迷茫,有一些甚至走向了自暴自弃,自我毁灭的路途。

不如,就用作品来浇灌他们枯涸的心灵。

许跃新放下信,作出了决定。

他打开抽屉,取出陈艺雪送的派克金笔,拿出一叠稿纸,开始在上边奋笔疾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