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30章 老许,你挖着狗头金了?

第30章 老许,你挖着狗头金了?

第30章 老许,你挖着狗头金了?

“还是交给你们年轻人决定吧,上头不是说了,要发扬民主么。”

李纪闭上眼摆摆手,拒绝王潮垠道。

王潮垠依旧坚持。

“您经历过的事情多,工作经验丰富。没有您指引方向,我们会无所适从。”

王潮垠言辞恳切道。

李纪架不住他的请求,想了想后作出指导。

“指引方向就不必了。我指定一个方向,你们照着评选,最后难免作品风格千篇一律。”

“我只推荐三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分别是刘欣武同志的《班主任》、占一个短篇小说名额。”

“《哥德巴赫猜想》,徐驰同志写的,对于树立科研人员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占一个报告文学名额。”

“还有一位嘛……”

李纪说到这和王潮垠对视一眼,露出会心的笑容。

“许跃新,《高山下的花环》。”

王潮垠抢在李纪前边,替他说出了想法。

“嗯,这篇必不可少。”

李纪用手指敲了敲桌子,着重强调道。

“对了,我有一个建议,中篇、短篇和报告文学各留下一个机动名额,留给今年剩下时间里刊发的佳作。”

王潮垠向李纪请示道。

对于王潮垠的意见,李纪稍作考虑,而后作出批示:“可以,这样办更为稳妥。”

稿子审核完毕,该商量的事商量妥当,王潮垠向李纪告辞,去财务处给许跃新办理稿酬汇款手续。

王潮垠忙活完回到编辑室,椅子还没坐热,门外传来仓库管理员的吆喝声:“春风是哪位编辑同志的作者?”

“他的读者来信太多了,快跟我去处理。”

“知道了,一会过去。”

王潮垠冲仓库管理员挥一下手道,稍作休息后下楼去了仓库,叫仓库管理员开门给他看看。

“喏王组长您看,这都是春风的读者给他写的信。”

门打开后,仓库管理员指着堆在角落的大麻袋,颇为无奈道,“不是我着急催您,实在没见过这么多信,太占地方了。”

王潮垠看着三只被塞得鼓鼓囊囊的大麻袋,感到颇为惊叹。

这一只麻袋中,得塞有多少封读者来信啊!

王潮垠从业二十年,未曾见过如此火爆的景象。

《高山》实在是太受读者欢迎了!

“我们把这些信给春风同志寄过去,劳驾你跟我一块,把它们搬到邮局。”

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后,王潮垠向仓库管理员说道,接着大步走向仓库深处,费力地扛起一包。

……

若干天后的早晨,青华大学教职工楼。

许跃新手持一份当天的人民日报,津津有味地看着。

他曾经接受的访谈,终于在今天见报了。

他和王潮垠、王朦还有李仁晨的对话,被印刷成整整齐齐的铅字,排列在报纸的文艺板块中。

放下报纸后,许跃新开始埋头背书,为后边的高考做准备。

1979年的高考时间定在七月初,是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三场考试。

许跃新正在复习政治课本中的哲学原理部分,它在目前高考政治中占比最高,且容易出现大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许跃新先读两遍,再背一遍,把知识一点一点地刻进脑海里,精神无比地专注。

直到日上三竿,许跃新才放下书本,下楼遛个弯,顺便看看有没有寄给自己的信。

教职工楼下,一间间临时建筑拔地而起,时不时有人从建筑的屋门进出。

其中讲究一些的由砖石砌成,剩下的就是对付着用木材搭成骨架,再覆上一层不透明的塑料膜了事。

知青大量回城,再加上添丁进口,不少人家的房子开始不够住了。

楼里大部分教职工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厅,夫妻俩生上三四个孩子,再加上老人,居住面积必然捉襟见肘。

家小地窄,不足回旋。遂有人带头在外边搭起了临建供子女居住,时至今日已蔚然成风。

当中的不少姑娘小伙跟许跃新认识,碰面时互相打了招呼。

在许跃新走到围墙边上时,一名胖乎乎的男青年从靠墙而建的小砖房里走出来,看见他立刻兴奋地跑上前:“老许,你也回来啦!”

“老王,你是啥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吱一声?”

许跃新迎上前去,激动地拍着胖青年肩膀道。

胖青年名叫王有乐,是许跃新发小,两人高中在同一个班级。

王有乐和许跃新同期下乡插的队,就是地点一南一北,许跃新在东北他在湖南。“我昨天晚上才回来,正打算去找你。”

王有乐满面笑容道,“怎样,我这临建还不错吧,砖墙瓦顶,不漏风不漏雨。”

“家里知道我要回来,提前搭的,我刚把被子搬到里边。”

王有乐父亲叫王勤,在青华大学当工程学研究员,家里房子面积挺宽敞,就是架不住人口多。

所以他们家得知王有乐要回来,就提前在围墙下下搭了间小屋。

“屋子是挺好的,坐北朝南光照充足。”

“你搁里头多晒晒太阳,补充点儿维生素,兴许还能再长高点”

许跃新朝发小的房子端详一会,予以肯定道。

王有乐没辜负父母起的名字,性格开朗乐天。其他住临建的教职工子弟或多或少有怨言,不少曾传进过许跃新耳朵,唯独他乐呵呵的。

“借你吉言,我纵向发展一些,就没那么显胖了。”

“对了老许,你是不是去上班?这个点妥妥迟到了吧?”

两人一起走到围墙外边时,王有乐问道。

“我早前在煤矿干,现在辞职了,搁家里呆着。”

许跃新摇头道,看到摞在信箱下的三只大麻袋。

“牛逼啊兄弟,人家为找份工作打破头,你还给辞了。”

王有乐很崇拜他的魄力,竖起大拇指道,接着左看看右看看,确定没人靠近后压低了声音,“你是不是在井里头挖着狗头金,发大财所以不干了?”

王有乐回城前跟父母沟通过工作的事,王勤向他说明过家里能提供的工作选项。

实验室勤杂工、校园环卫工、后勤搬运工……

反正都是些王有乐一看就头皮发麻的岗位。为此他最近一直在幻想,要是能发笔大财,不用去上班就好了。

一听到好友辞职在家,王有乐立刻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他身上,以为他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你搁这想啥呢,当心叫人听见把我举报了。”

许跃新哭笑不得道,“我是在家写小说。”

“写小说?那更牛逼啊。”

王有乐惊呼道,“我们知青点就有一个人,两年前写了5000字发表在报上,上头直接调他回城,把我们几个羡慕得唷。”

许跃新这时已和王有乐走到麻袋跟前,看清麻袋上贴的邮政面单,显示是人民文学转寄的读者来信,收信人是自己。

这个年代的读者,真是热情啊。

三大麻袋的读者来信,数量不得以千来计算。

许跃新感慨道,把面单全撕掉揣进兜里。

再打开信箱一看,里边还有两封自己的信。

一封是人民文学的,还有一封是尤佩玲的。

“老王,你要不忙就帮我扛个麻袋。”

许跃新收好信道,率先把两只大麻袋扛到肩上。

“成。”

王有乐也拎起一只麻袋,顿时龇牙咧嘴,“里头装的是啥,这么沉。”

有体格子在这,他在平常人里算是力气大的,也架不住麻袋的分量。

“你扛不动就算了,搁这给我看好,我待会下来再跑一趟。”

许跃新见状作出安排道。

“不,我能扛得动。前一阵听说要回城就没干活,今天一时不适应。”

王有乐不想当着发小的面丢人,咬咬牙坚持道。

两人扛着三大麻袋读者来信走向教职工楼,许跃新在前头越走越快,步伐稳稳当当。

王有乐在后边看得眼睛都直了。

自己背一袋都吭哧吭哧,这货扛着两袋照样健步如飞。

到底是吃啥长大的。

把读者来信运到家里后,许跃新拿出两瓶北冰洋汽水,还有麻花、水果糖等零食招待气喘吁吁的王有乐。

王有乐拿起一瓶汽水,咬开瓶盖后“吨吨吨”灌了起来,一直到汽水见底。

许跃新看他喝得一脸满足,又打开柜子给他拿了两瓶。

王有乐接过其中一瓶。

“真好喝,在农村根本见不着这玩意。”

王有乐咬开瓶盖,用手扇着风感慨道,“对了,我们班上要办同学聚会,日子定在后天。”

“咱俩到时候一块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