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4章 巨额稿酬!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4章 巨额稿酬!

作者:十月钱塘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5:47

第4章 巨额稿酬!

第4章 巨额稿酬!

“发表,自然不是问题,好作品就该公诸于世,天下共赏。”

李纪放下稿子,闭上眼睛平复心情,慢悠悠地表态道,“唯一需要考虑的地方在于,本文刊登后,如何应对可能产生的影响。”

“就像刚才那样,你为了这部作品,都在编辑室跟人吵架了。一旦小说面向大众,届时就会产生千千万万的不同意见。”

“那是他咎由自取。啥都不懂,还喜欢事事横插一杠,肆意批判。”

王潮垠一昂首,满不在乎道。

“你呀你,唉。”

李纪不禁莞尔一笑道,“你现在给我好好思考一个问题。”

“传统的军旅题材,喜欢把人物刻画成高大全。这一部小说则反其道而行之,不回避人性中的缺点。”

“而且,读者们看惯了大团圆,能接受这样梁三喜、靳开来,小BJ他们最后的牺牲吗?”

“所以说,必然有一些人会对内容感到不适应。尽管他们人数占比不高,却很能制造声浪、舆论,你打算怎么应对?”

在主编的问题面前,王潮垠陷入了沉吟。

小说内容一旦引起争议,受冲击的就不单是作品,还容易牵涉到作者本人。

轻则影响作者创作心态,重则导致作者一蹶不振,陷入自我怀疑。

遇到许跃新这样优秀的作者,自己得维护好他。

王潮垠下定决心道。

“我打算在小说出版时,附一篇编者评论,亮明立场表达支持。”

“如此一来,哪怕有争议,也是全部冲着我来,不会对作者产生干扰。”

王潮垠斩钉截铁道,“他是个小伙子,才二十出头,不能让他受到影响。”

“哦?你不怕?”

李纪饶有兴味道。

王潮垠粲然一笑,露出满口白牙:“不能保护好作者,我这编辑组长也算白当了。”

“好,编者评论写完后交给我修改,把我的名字也加上。”

李纪敛起笑容,淡淡发话道。

上级的表态出乎了王潮垠意料,他连忙摆摆手:“您……还是别了吧?有我就够了。”

“你还年轻,我一把老骨头,无所谓了。”

李纪沧桑的眼神中,透出睿智和坚定,“我们是立场办刊,何为立场?就是在重大关口,重大问题上敢于表态,不和稀泥更不骑墙。”

“改革的春风已然吹来,文学界不能落后,要潮头击水,奋勇争先。”

“而我们奋进的方式,就是不断发表立意新,内容新,被时代所呼唤的作品。”

“你看,《高山下的花环》一文,风格上明显不同于传统军旅文学,立意和内容上更是不回避尖锐问题。”

“它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比如跑关系,走后门,进行了无情揭露。”

“同时,作者还借文中角色之口,表达了自身的鲜明观点。”

“比如像靳开来这样有缺点的人,能否称其为英雄?文中给出的答案是完全可以。太阳都有黑子运动,有缺点的人当然也可以绽放光辉。”

“再比如赵蒙生的母亲,小说完整揭示了她从高尚堕落至卑劣,以及最终受到教育,幡然悔悟的全过程。”

“这给指明了改造当今社会上许多负面现象的方法。无论在现实中是否有效,至少是一种尝试。”

“就我从事文艺工作几十年的经验来看,《高山》一文不仅仅会给军旅题材带来变革,更是将给整个文艺界吹来一股新风。”

“我署名,不仅是为进一步保护作者,更是为亮明杂志社的立场,为刊物争取更多发展空间。你现在明白其中缘由了吗?”

“我懂了,您可真是一片苦心。”

听完李纪的一番话,王潮垠若有所悟,对于如何办刊有了更多心得。

自1977年发表《班主任》开始,人民文学在内容刊发上一向较为大胆,扮演了文艺界变革先锋的角色,在广大读者中受到热烈好评,打下了一片广阔市场。

锐意开拓,大胆创新,正是杂志社得以发展壮大的法宝。

上级领导们看在眼里,对人民文学很重视。这是王潮垠、李纪敢于给许跃新作品背书的底气。

“对于稿费,你怎么看?”

聊完对于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对后,李纪发问道。

“我个人意见是给他按最高标准算,千字7元。”

“请问您觉得多少合适?”

王潮垠请示道。

“我同意。一会拿着这个,去财务处领钱。”

李纪说罢拉开抽屉,从里头取出纸笔,唰唰唰写下一行字,盖上公章交给王潮垠。

王潮垠接过纸条,道一声您在这忙后退出办公室,快步走向财务处。

如果只是要求修改内容还好说,就怕认为思想立意有问题,直接给毙了。

许跃新会产生这种担心,是因为他刚才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山下的花环》原作是发表在1982年,而现在是1979年。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认识年年都有新变化,1979年时大众的心态、想法和1982年时有着巨大差别。

3年后读者能接受的东西,3年前可未必。更别提《高山》小说在1982年发表时,少部分人都感到难以接纳,强烈要求修改掉靳开来未能获得奖章的情节。

算了,越想越烦,不想了。

许跃新强制中止思绪,反正伸头缩头都是一刀嘛。

“春风同志,你的稿费。”

直到耳边传来王潮垠充满喜庆的声音,许跃新终于从恍惚中恢复过来。

发稿费了?

许跃新这下真是如闻仙乐耳暂明,精神都为之一振。

许跃新站起身循声望去,看见王潮垠手里拿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大号信封,步伐矫健地朝他走来。

“王组长,辛苦您了。”

许跃新迎上前,从王潮垠手里接过信封。

这沉甸甸的手感啊,真不错!

“我们决定对你按照千字7元的标准发放稿酬,信封里一共是651元6角8分,请当面点清。”

“稿费单也在里边。”

王潮垠脸上写着恭喜二字,笑呵呵地拍着许跃新肩膀道。

六百多块?

许跃新呼吸顿了一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1979年,京城职工平均工资才600块出头,这是花半个月功夫,就拿了别人一年的工资啊。

“别愣着啊,快数数。”

王潮垠对许跃新的反应见怪不怪,面带和善笑容道,这也是他近年以来发放过的最高单笔稿酬。

“好嘞。”

许跃新拆开信封,清点完毕确认一分不少,又在王潮垠要求下留了自家地址。

等到小说刊发时,人民文学会给他家寄一本样刊过去。

王潮垠记录下地址后,跟许跃新确认一遍,不忘进行嘱托:“下次有稿子,继续发给我。”

“成,有类似风格的稿子我再给您。”

许跃新给出承诺时,特地加了个限定。

倒不是跟王潮垠玩心眼子,而是人民文学本身风格偏向严肃,说白了就是正剧,对作品整体思想性有一定要求。

自己后边的一些创作,在选材上会和本次有差别,不一定适合发在人民文学上。

“那一言为定。”

王潮垠说道,一路把许跃新送下了楼。

离开166号大院后,许跃新把装有稿费的大信封放在布袋里,琢磨两下后叫了辆三轮车回家。

眼下回城知青越来越多,很多人工作得不到安置,加上个别人在农村时养成偷鸡摸狗的恶习,以至沦落成了佛爷。

要是坐公交车回家,保不齐半路上就叫人给掏了包,变成给佛爷打工。

就在许跃新乘上三轮车时,陈巧巧母亲周至凤已回到三室一厅的家中,聊起刚才的见闻。

“嘿,真是新鲜。许跃新都辞职半个月了,他妈居然不知道,还是我告诉她的。”

“要我说,这孩子真是不成器。挖煤再苦好歹是一份工作,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周至凤神色不以为然道,“眼下多少返城知青,打破头都找不着工作啊。听说有人只要包吃包住,哪怕不发工资也给干活。”

“妈,跃新救过我的命,品质也很好,我不许你这样说他。”

这时,卧室门被人从里边吱呀一声推开,一名身穿素白长裙,容貌清丽过人的少女走了出来,面带不悦道。

周至凤看到女儿,立刻春风满面:“巧巧,怎么把裙子穿上了啊?去见谁呢。”

陈巧巧是周至凤的骄傲,她之前高考时名列全京城第9名,顺利被燕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再加上陈巧巧出众的容貌,周至凤一直期待着她能嫁入社会地位更高的家庭,过上优裕的生活。

“去见跃新。前一阵没法给他写信,我得跟他当面解释清楚。”

陈巧巧走到门口穿上鞋,头也不回道。

去见许跃新?女儿明显是跟他处对象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