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41章 文坛群星,璀璨相聚(继续求追读)

第41章 文坛群星,璀璨相聚(继续求追读)

“好,我等你完成集子里的其他小说。”

“一会我去财务处,让他们把《高山》加印的钱寄给你,你记得去邮局领取。”

“哈,总共1800元整。”

王潮垠用恭喜的语气对许跃新说道。

这是人民文学复刊以来,发放过的最高单笔稿酬。王潮垠为他的作者能取得如此成就感到高兴。

许跃新情绪也很高昂,这1800块让他的存款翻了一番都不止。

“我最近有其他事要忙,不过我会抽出时间,尽快补完集子。”

许跃新信心满满道,“到时候一写好,就给您投过来。”

“嗯,静候佳作。”

王潮垠语气爽朗道,“对了,我想再过几天和健功他们聚聚,你要不要一起吃顿饭?”

“具体什么时候?”

“五天后吧。你要有空,就等我下班后,在这院门口碰头。”

“成,那咱们不见不散。”

“好不见不散。”

和王潮垠约好聚会时间后,许跃新坐车回到五道口,回家学习了一会。

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案头上的书被他越看越薄。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认真备战,那些之前考上大学后逐步模糊的知识,在许跃新脑海中被不断唤醒。

看了一段时间书后,许跃新放下课本,拿出稿纸写起了小说,用于和《牧马人》的后续搭配。

……

到了约定的日子,许跃新在家里留个纸条,让母亲不用做自己的饭,接着把自行车搬下楼,骑车前往人民文学。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是把自行车搬进屋里过夜,重要资产必须放在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许跃新体格大劲儿也大,搬个自行车无所谓。

换作老同志,或者女同志就比较吃力了。教职工楼内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或是身材娇小的女教师,吃力地扛着二八大杠往楼上走,上一层歇一会儿。

碰到这种情况,许跃新一般会搭把手。因为大家都是老邻居,这些人还是许强的同事。

傍晚,天边的火烧云映红了半座京城。

晚霞之下,路两边的街道热闹而富有生气,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像是在宣示下班后自由时间的到来。

“西瓜,庞各庄的西瓜,又大又甜,五分钱一斤又沙又甜!”

“处理货!国有大工厂的处理花布,六角一尺,不需要布票!”

“广州运来的电子表,140元一块!买两块打折!”

包产到户的风还未吹到京城农村,饶是如此,胆大的生产队已悄悄扩大自留地面积。卖瓜农民摊位上的西瓜数量,显然不是规定的三分自留地能种出来的。

国有大厂也借着处理货、尾货等名义,在计划经济紧闭的大门上,偷偷敲开了一道小缝,出售不需要票证即可购买的商品,就是价格比正常贵一些。

至于电子表……

许跃新听到报价时有点哭笑不得,这是个电子表比机械表还贵的年代。

等到90年代国内初级制造业迅猛发展时,这一局面就会迅速得到扭转。

迎着凉爽的晚风,许跃新蹬着自行车穿过许多条大街小巷,抵达朝内166号。

院子门口,王潮垠正扶着自行车在等他。

看到许跃新后,王潮垠隔着老远就跟他打招呼:“走,离这两公里,有个吃饭的好地方,我带你过去。”

“是啥好地方?”

许跃新朝他挥挥手,骑到近前后问道。

目前还没到下班的点,王潮垠肯定是翘班了。

这年头当编辑就是好,只要能收上来稿子,就能享受到高度自由的工作时间。

“一家个体户开的饭馆,味道不错。”“我们以前经常在那聚。”

王潮垠说着骑上自行车,沿着朝内大街往前驶去。

许跃新紧紧跟上,和他一块骑出朝内大街后,进入小巷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间没有门牌的小院跟前停下。

小院的门敞开着,两边墙根下整整齐齐码着劈柴、煤球,上边全盖着防雨的油布,旁边摆有水缸、鸡笼,养着鸡和手臂长的大鱼。

院子中间,空着一条可供三四人并行的道路,屋顶上竖着明显改装过的大烟囱,隔着墙可以听见厨房的炒菜声。

春风刚刚吹来,许多个体户就是在这样的民房内展开营业。因为街面上的房子都是公家的,负责人往往对个体户抱有成见,不愿租给他们。

“就这儿了。”

王潮垠下了自行车,推车走进院子,朝屋里吆喝,“哥们,一共四位。”

不难看得出,他和这家饭店的经营者很熟。

“哎,一共四位是吧?您里边请。”

话音刚落,门口就迎出一位笑容满面的中年女服务员,态度比国营饭店热情多了。

“老王,我们在这。”

这时,里头传来陈健功的声音,“老许他来没有?”

敢情他先到了。

“我在这。”

许跃新回应道,捷足先登走进屋子。

从外边看,这只是一间普通的平房,进入之后才发现里头别有洞天。

整间房子被改建成了餐厅,十来张桌子在内部整整齐齐地排开,食客们围坐在桌边吃饭、天南海北地侃大山。

陈健功就坐在一处靠墙的桌子边,身旁坐着一位身材瘦弱的陌生男青年,看样子年龄约在20上下。

看到许跃新和王潮垠走过来,男青年冲他们点了点头:“我和陈大哥刚到。”

“这位是刘振云,燕京大学中文系的,目前大二。”

王潮垠为双方介绍道,“这位是我们人民文学的知名作家,许跃新。”

“振云同学你好。”

“许大哥您好。”

刘振云目前还没有发表作品,一听到许跃新是文坛前辈,立即主动起身握手。

许跃新和他有力地握了手,实际上有些哭笑不得。

真论起来,他其实比刘振云还小一岁。

真是沾了进入行业早的光,得到个大哥的名头。

这时,老板娘递上菜单,许跃新点了道葱爆羊肉,王潮垠点了道水煮鱼片,陈健功要了个西红柿鸡蛋汤。

刘振云一开始不肯点,说自己跟着大家吃就行,经过劝说才点了道凉拌黄瓜。

点完菜,一行人侃了起来,刘振云作为桌上唯一尚未发表过知名作品的人,话相对少一些。

直到大家谈兴渐浓,刘振云开口的次数才逐渐增多,加入桌上的话题。

“王组长,你们杂志社刊登的《高山下的花环》最近影响力很大,我们老师上课都在用这部小说作案例。”

刘振云兴致勃勃地说道,“请问您认识这本书的作者吗?”

他话刚一出口,陈健功就在旁边旁边憋起了笑。

“哈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作者就是你的许大哥。”

王潮垠开口笑道,“你要是对《高山》感兴趣,可以向他讨教。”

大名鼎鼎的作者春风,原来就是自己眼前的这位同龄人?

刘振云震惊之余,眼中流露出兴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