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68章 最高奖项!(求追读,章末有彩蛋!)

第68章 最高奖项!(求追读,章末有彩蛋!)

他们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这次颁奖典礼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

“短篇小说一等奖:《班主任》,获奖作家:刘欣武!”

台上,王潮垠高声宣布道。

刘欣武从观众席走向舞台,路上不忘向大家挥手致意。

接着,是二等奖、三等奖。

“老许的《牧马人》呢?”

刘振云见获奖名单念完都没有许跃新的名字,有点急了,“写得那么好,为什么没有入选?”

“也许是因为他拿过一等奖了?”

陈健功揣测道,也在为许跃新鸣不平,“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种规则设置不大合理。”

“可能是发表得太晚。”

许跃新对此早有预期,他淡定地嗑着瓜子,安慰两位好友道,“《牧马人》刊登时都六月了。”

“总归是可惜。”

陈健功不无遗憾道。

台上,王潮垠仍手持麦克风激情洋溢,没有一点步入尾声的意思:“各位作家、来宾朋友们,本次颁奖典礼的报告文学、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均已颁奖完毕。”

“接下来将进行的,是最后一项,人民文学奖颁奖仪式!”

礼堂内所有人的心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了。

以杂志社命名的奖项,还被放在了最后时刻,含金量可想而知!

“打破小说体裁之分评奖,挺有意思。”

王朦和身旁的李纪小声交谈道,“更加令人瞩目了。”

“嗯,当时潮垠向我汇报,我认为应该设立一个在所有奖项之上的大奖。”

李纪历经沧桑的脸上,露出神秘微笑道,“看看是谁获奖吧。”

话音刚落下,上边的王潮垠开始将声音提到最高,为大家揭晓谜底:“我宣布,首届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为:《牧马人》,获奖作家:许跃新!”

“下边,有请我们的许跃新同志登台领奖!”

台下的观众们顿时热闹起来。

“我看过许跃新的《牧马人》。这个人民文学奖,他拿得实至名归!”

“一手中篇小说一等奖,一手人民文学奖,真是才高八斗。”

“才20岁就能有这样的成就,了不起!”

此起彼伏的推崇声中,观众们接二连三地鼓起掌,向许跃新投来佩服的眼神。

“老许,奖是你的!”

陈健功饱含激动地推了推许跃新道。

“嗯嗯,听到了。”

许跃新扔下手中的一把瓜子,拍拍衬衫和裤子,离开座位大步走向舞台。

拿大奖了。

许跃新深呼一口气,感觉头顶的灯光从未像这一刻一般灿烂。

待会该说些什么好?

登台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获奖感言。

等他上台后,王潮垠手持麦克风,声情并茂地向他进行祝贺:“许跃新同志,恭喜你再次登上我们的领奖台,将桂冠拿到手中。”

“人民文学奖是我们社内打破作品体裁限制,在所有类型作品中选拔而出的奖项。请问你在拿到这一珍贵奖项后,内心有什么感觉?”

说完,王潮垠把麦克风交到他手中。

“激动和感触。”

“人民文学奖是对我作品的极高认可,为此我感到很激动。”“感触,则是因为我在这祖国迎来巨变的两三年间,结合自己的种种见闻,曾不止一次思考过知识分子的命运、价值观和人生道路选择。每次思考都令我有所收获。”

“特别是刚才《牧马人》获颁人民文学奖后,这些收获就汇集到一起,变成了感触。”

许跃新缓缓说道。

他清楚看到前排的文学界大拿们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想从他接下来的话语中寻找到什么的姿态。

很明显,他们平时肯定也思考过自己所说的问题,很可能还对此有困惑。

许跃新身旁,王潮垠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那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触吗?”

王潮垠稍作停顿,从短暂的思考中回过神后,向许跃新问道。

“我的感触就是,进入新时代,知识分子能做的越来越多。而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是立足根植于脚下的这片土地。”

“《牧马人》中许灵均最终作出的选择,就是这一感触的投射。”

许跃新声音平和,慢条斯理道,“许灵均在被摘帽后,得以重返教坛,将自己的知识在高原上传播。”

“为能够将这一份事业进行下去,让知识的种子不断开花结果,他选择拒绝花花世界诱惑,继续坚守在祖国边陲的三尺讲台上。”

“可以想见,如果他选择远赴重洋,前往国外,那么大洋彼岸不过多出一个平庸的商人。而他选择留下,国家就会多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当然,教书育人只是知识分子众多选择的一种。除此以外,投身文化事业、科研事业,或是进入商品经济的海洋中奋力搏杀都是很好的出路。”

“前提是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上。因为这里尚是一张白纸,有充分的空间供我们作为。”

许跃新的一番话令全场陷入安静,每一位听众都在努力咀嚼,思考他说的话。

包括王潮垠也在静静地思考着,努力品味许跃新话里包含的意蕴。

扎根土地、投身商品经济、一片白纸……

许跃新说出的这些字眼,令他们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和思想洗礼。

“恭喜你,先拿一等奖,又拿了个最终的大奖。”

“讲得也很不错,看得出你很热爱思考。”

茅顿微微笑道,把人民文学奖的奖状、获奖证书递到许跃新眼前,“知识分子的确可以投身进商品经济,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

去年大会上,伟人提出了商品经济这个词。目前也的确有一些胆子大的响应号召,开始干个体户,办小加工厂。

不过,知识分子们目前投身进商品经济的还很少,绝大部分还在公家单位上班。

在这种环境下,茅顿认为许跃新的想法很富有预见性,也很大胆。

“茅老过奖。就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文学不必排斥商业,两者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许跃新坦诚道。

越是往后,文学和市场间的关联就越发密不可分。后世的很多成功作家,如郑渊节等人,往往也是成功的商人。

旁边,王潮垠等二人对话完毕,再次打开麦克风:“在座的各位朋友,让我们再次用掌声,祝贺本次人民文学奖得主,及中篇小说一等奖得主许跃新同志!”

话音未落,哗啦啦的掌声,赞叹声已在礼堂内响起。

……

颁奖仪式结束后,许跃新所在的位置被围得水泄不通,想和他打招呼、结识的文艺界人士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许跃新有点应接不暇,只看得到一张又一张脸在自己面前晃,根本记不清谁是谁。

还好有王朦、陈健功和刘振云三人在,帮他在人群中打开一条通道,冲出了礼堂。

“老王,我们上回说的那件事,有解决机会了。”

朝内166号,院落的一角,许跃新充满斗志地向王朦说道。

王朦心思动了一下,眼中浮现浓厚的兴趣:“怎么个解决法?”

“去找茅老。”

许跃新语气果决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