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75章 侨汇券!(求订阅!)

第75章 侨汇券!(求订阅!)

表面上,他仍维持着镇静,认认真真地点完钱,接着向叶添荣提出要求:“对了叶生,你这里有侨汇券吧?我要跟你换5000块。”

“有的有的,尽管换好了。”

套间内,叶添荣起身打开抽屉,从里边取出一沓淡绿色的票证,交给许跃新。

许跃新付给他5000块现金,把侨汇券放进书包里,打车赶回家中。

“回来啦?”

此时陈巧巧正坐在桌边吃饭,看到许跃新进门站起身,打算给他盛一碗饭。

“巧巧,看这是什么!”

许跃新快步走到桌边,当着媳妇的面,滋啦一声打开书包拉链!

陈巧巧被书包内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里边装着一摞摞的大团结,堆在一起数不清究竟有多少。

好多钱,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多……

巨大冲击下,陈巧巧感到一阵眩晕。

“从哪……来的这么多钱。”

陈巧巧心脏砰砰乱跳,捂着心口问道。

“《高山下的花环》要在香江出版了,这是版税。”

许跃新晃了两下书包,揽住媳妇的香肩道,“总共两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块。”

两万六千多……

陈巧巧再次受惊了。

她和她的身边人,还从未以万为单位计量过金钱。

“你可千万别对外说。”

惊喜之下,陈巧巧小声叮嘱道,“我怕不安全。”

“放心,就你和我知道,后边也许会告诉爸妈。”

许跃新在陈巧巧额头上亲了一口道,“明天不是周五吗?咱们去买些东西。”

“嗯!”

陈巧巧乖巧地点点头,温柔地靠在许跃新肩膀上,整个人都被巨大的幸福包围了。

26666块……

骤然变富的快乐,令陈巧巧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快乐。

嗯!自家丈夫真是太厉害了!

第二天,许跃新背上挎包,和陈巧巧一早前往西单,吃了顿羊肉汤作为早饭。

饭后,许跃新骑车载着她直奔东长安街,最后在使馆区附近的友谊商店门口停下。

“进去看看。”

下车后,许跃新对陈巧巧说道。

“啊?我们买不了这里边的东西吧?”

陈巧巧疑惑道。

友谊商店是专门面向外国人、侨胞,以及一定级别领导的商店。普通人手里没有外汇、侨汇券,在里边根本无法购物。

“怎么就不能买?”

许跃新微微一笑道,拉着仍在茫然中的陈巧巧,信步进入商店。

刚进友谊商店,陈巧巧就被里边的琳琅满目的商品震住了。

瑞士梅花牌手表、进口收录机、彩色电视机……

还有许多她从未听说过名字,不知道是什么功能的电器。

每一样都价格高昂,且注明必须凭外汇、侨汇券,或是专门的供应证购买。

陈巧巧被店内商品吸引得目不暇接,而许跃新也对这里销售的东西感到很满意。

就产品类型、档次而言,这里大概相当于国内90年代末的水平,比外边大路货更能满足他的需求。

几经比较、挑选后,许跃新认为应该优先满足自身娱乐需求。

“同志你好,买一台21寸彩色电视机。”

许跃新在一处柜台前停下,向女营业员说道。

这里的女营业员都经过精心挑选。人人画着淡妆,身上打扮精致到了每一根头发丝,颜值比后世奢侈品的柜姐还要高许多。

她们对于顾客的称呼、态度,也和普通商店的女营业员大不相同。

“先生您好,请问您是用外汇,还是用侨汇券呢?”

女营业员面露微笑,态度温柔可亲地问道。

“用侨汇券,”

许跃新取下挎包,打开扣子道。

陈巧巧的目光被挎包内装的东西吸引住了。

她看到里边除了数摞大团结外,还装有一叠叠从未见过的绿色票证。

“好的,一共是2000元,请问您需要帮忙送到家吗?”

“嗯,给我送到科源社区。”

“好,我们这就给您安排师傅运输。保修时间是三年,需要时凭发票即可维修。”

对话间,女营业员从许跃新手中接过侨汇券,麻利地点清、给他开好发票。

陈巧巧在一旁看得呆了。

整整2000块啊,够普通人十几年的生活费了!

自家丈夫这么轻松地就掏了出来,还是难得的侨汇券。

这一刻,许跃新在陈巧巧眼中显得无比地潇洒,无比地帅气。

很快,两名搬运师傅帮他们把电视机搬到外边,送上一辆黄色面包车。

这种面包车在80年代末的京城很常见,坊间人称黄面的,不过眼下还不多。

送到地方后,师傅还帮他们搬上了楼,接上电线完成调试。

这年头还没有有线电视网络,电视机是通过头顶的天线接受模拟信号,因此接上就能看。

“祝您使用愉快,欢迎下次光临。”

临走时,师傅礼貌地说道。

直到此刻,陈巧巧仍如同在梦中一般。

她头一次认识到,钱,不仅仅是可以用来购买商品那么简单,还可以换来完全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好漂亮的电视。”

师傅们走后,陈巧巧打量着柜子上全新的21寸进口彩电,发出感叹道。

“来,看会儿节目。”

许跃新往椅子上一坐道,拿起遥控器打开开关。

彩色的画面瞬间出现在屏幕上。

“我想,把这个买猴儿的意义……”

“跟它的这个重要性,来给大家谈一谈。”

马三力和捧哏正在台上绘声绘色地表演《买猴儿》。

陈巧巧有生以来头一次在屏幕上看到彩色的画面,整个人目不转睛。

许跃新也津津有味地看着,感觉有这台彩色点时候生活质量一下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两人在电视机跟前坐了一个下午,直到傍晚父母回家。

“电视?是你买的吗?”

许强一进门,就颇感意外地问道。

“还是带彩的。”

吴燕同样惊诧地凑到电视机跟前,用手抚摸着外壳道,“这么大得多少寸啊?得花不少钱吧?”

“21寸的。价格不贵,也就两千块。”

许跃新轻描淡写道,不忘提醒母亲,“还有妈你让一下,挡着画面了。”

“2000还叫不多。”

吴燕讶然道,“孩子口气越来越大了嗷。”

“肯定是写小说挣大钱了。”

许强新奇地盯着画面,笑着说道。

“是挣了些。”许跃新说道,“所以想着买台电视机,改善咱家的娱乐生活。”

“还是太贵了。”

吴燕在被彩色画面吸引的同时,摇了摇头道,“下回要花钱之前,多跟巧巧商量,她肯定不会支持你大手大脚。”

“哦哦……”

陈巧巧看得全神贯注,根本不知道婆婆在说什么,只是听见有人提起自己名字就随意地答应了两声。

许跃新拍拍身旁的椅子:“妈,您就甭说了。您现在不也是看得眼都不眨一下吗?”

“再说了,钱是王八蛋,没了再去赚,真犯不上心疼。”

“臭小子,都学会跟妈顶嘴了。”

吴燕哭笑不得道。

实话实说,她也发自内心地觉得这带彩的电视就是不一样,看着比黑白的舒服多了。

儿子长大了啊,自己和丈夫都跟在他后边沾光了。

吴燕在许跃新身边坐下时感慨道。

当晚,许家人吃得很简单,因为大伙都被彩色电视机彻底俘获了,没人愿意费功夫去做饭。

……

第二天一早,许跃新打着哈欠起床,发现枕边空空如也。

而外边客厅,正传来电视机的声音。

许跃新穿上衣服出去一看,好嘛,连同妹妹许嫣然在内,全家正围坐在一起,高度集中地盯着电视,甚至没人关注到他。

许跃新本打算静悄悄地离开,这时吴燕注意到了动静。

“起来了啊?我去做早饭。”

吴燕看一眼许跃新后说道,起身时仍恋恋不忘地盯着电视画面。

“妈小心,别被板凳绊着。”

许跃新故意大声提醒道。

吴燕回过神往前一看,发现哪有什么板凳。

“好小子啊,敢拿妈开涮了。”

吴燕也被自己逗乐了,忍俊不禁道,“快洗脸刷牙去。”

“你早饭做慢一点,我下去一趟。”

许跃新叮嘱道,转身进了卫生间。

完成洗漱后,许跃新去楼下转了一圈,查找有无自己的信件。

他之前给《延河》、《沪上文艺》、《当代》、《十月》和鸭绿江这几份杂志写过信,表达出版合作意向。

不知道他们的信寄过来没有。

打开信箱一看,许跃新看到里头照旧是空空的。

也许就在这几天。

许跃新估计道。

接下来每一天早上,他都下楼查看信箱,最后等到了《当代》和《十月》的信件。

这两家都是京内的报刊,其中要数《当代》最为热情,是主编亲自给他回的信。

想来也是,《当代》六月才创刊,这时肯定很希望能获得优质内容资源。

许跃新收好信件,去电报房给两家发报,邀请他们过一阵来科源社区见面。

《延河》、《沪上文艺》和《鸭绿江》应该也回复了自己,只是离得远信件仍在路上。

如果能把这几家都谈成,那么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加上之前从叶添荣手中收到的钱,自己可以考虑关注起住房市场,寻找合适的目标了。

离开电报房时,许跃新心里想道。

联系完《当代》和《十月》,许跃新骑车前往文工团,他还记得自己和陈艺雪约定过今天见面。

当他赶到文工团时,看见陈艺雪正站在门口等着自己。

今天的陈艺雪身穿纯白色线衫,薄薄的衣物下两座峰峦高耸,下面是一条水蓝色磨砂长裙,配上高跟鞋气质格外地出众。

看到他过来,陈艺雪招了招手:“来得可真早。”

“你不是更早。”

许跃新停下自行车道。

“我也刚到没一会儿。走,咱们找个地方坐下说。”

陈艺雪莞尔一笑道,伴在许跃新身边一道往前走去。

“我们去这里。”

当走到华北机械总厂大门口时,陈艺雪停下脚步,指着里边对许跃新说道,“他们的工人俱乐部条件很好。”

“能进去?”

许跃新停下脚步道。

“能,我们文工团跟厂里有合作关系。”

陈艺雪说着走上前,看门的保卫干事果然让她进去了。

许跃新推着自行车跟在陈艺雪身旁,去停车棚锁好车后,和她一起往工厂深处走去。

崭新的红砖厂房,往外喷吐白色烟雾的巨型烟囱,车间内传出的隆隆机器响声……

偶尔经过的职工们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见彼此的声音。

一切都是那么地喧嚣,又富有活力。

直到两人走进俱乐部,周遭才安静下来,彷如步入了另一个世界。

工人俱乐部的外表呈现苏式建筑风格,看起来大概率是当年毛子援建的。

俱乐部内部铺着红色地毯,根据指示显示这里有台球室、电影院、阅读室和饮品室等一系列休闲娱乐场所。

这年头国营大厂和小厂的区别就在这,前者的配套福利好好上许多。据说个别条件特别好的厂,拧开水龙头里边放的不是自来水,而是货真价实的汽水。

许跃新和大姨子走到二楼的饮品室,发现里边的装修很好,迎面是一条木质大柜台,柜台外边贴墙放着柜子,里边摆满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

陈艺雪在柜台前花费六毛钱点了一瓶牛奶,接着征询许跃新的意见:“你还有没有什么想喝的?”

“来瓶啤酒吧。”

许跃新想了想后说道。

俱乐部是自助服务,付完钱两人自己去墙边的柜子里取出牛奶、啤酒,寻了张桌子坐下。

许跃新帮大姨子拧开牛奶盖子,把奶瓶还给她。

“我前天和厂里沟通过了。”

陈艺雪把吸管插进奶瓶里,平静地向许跃新说道,“就像你说的那样,保留职位不领薪金,从今往后独自出来闯荡。”

“恭喜,迈出了第一步。”

许跃新咬开啤酒瓶盖,把泛着白沫的酒瓶往桌上一墩道,“你打算玩一阵儿,还是直接开始打拼。”

“直接打拼。要是闲下来的话,我心里会发慌。”

陈艺雪毫不犹豫道,“你认为我出来后的第一首歌,应该选择什么风格?”

“军歌。今天是建国30周年,必定是主旋律歌曲的大年。”

许跃新为她分析道,说完站起身取来一只杯子,给自己倒上。

“我同意你说的。”

“咱们俩合作如何?你写我唱,五五分成。”

陈艺雪真诚地邀请道。

“这个,四六分成吧,我毕竟有个写书的主业。”

许跃新饮下一大口啤酒,作出谦让道,“钱是英雄胆,你刚出来,多挣一点心里也有底气。”

“谢谢你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到。”

“第一首歌四六分成,后边还是五五分吧。”

陈艺雪充满感激道,拿起啤酒瓶替他重新满上。

“后边再说。”

许跃新手里握着啤酒杯道,“我现在有一个点子,写下来给你看看。”

“没问题的话,咱们就唱这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