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98章 直达天听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98章 直达天听

作者:十月钱塘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5:47

第98章 直达天听

“而关于活动纪律,我有五点要强调。”

在学生们的注视下,杜润升缓缓说道,“第一,调研工作宜细不宜粗,各项数字务求细致。以调查粮食亩产为例,要精确到两。”

“第二,分析要讲求严谨。你们都是科班出身,要学会用专业知识分析现象,而不能仅凭着日常生活中的直觉和经验。”

“第三,不干涉地方工作。无论我们从主观上觉得做得是对还是错,都不能进行评论,更不能插手。了解、记录,分析就好。”

“第四,注意和当地老乡的相处方式。当地政府已经帮大家付过膳宿费,你们有空时可以帮老乡干干活,但要避免经济上的交易,以免产生纠纷说不清。”

“第五,在调研报告中,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发表意见。可以大胆建言,但立场不能出偏差。”

杜润升只用短短几句话,就清楚明白地说明了所有要求。

许跃新等人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会遵守要求,积极投入调研。

经过两天两天两夜的行程,调研队伍到达徽州。

此时的徽州尚未改名为黄山,还是一个农业地区。

根据接待他们的当地农高官介绍,徽州和安徽省其他地区一样,已全面完成包产到户。

目前当地的老大难,是一些存在分割困难的集体资产,比如山林、果园。

人民公社时代,生产队会派专人照看这些地方,产出部分归公家,部分平分给社员。

包产到户后,人民公社进入解散倒计时,山林、果园的遂陷入无人看管的状态,产出大幅下降。

地方上对如何处理这类资产很头疼,本来的香饽饽成为烫手山芋。

许跃新、杜润升等人听到这里,对后边的重点调研方向已了然于胸。

在地委招待所吃了顿饭后,调研队伍按照目的地不同各奔东西。

许跃新和陈巧巧的小队乘公交车前往牛背公社,接着坐牛车抵达本次调研的最终目的地牛脊小队。

牛脊小队位于黄山脚下,地形崎岖植被茂盛,甚至牛车都难以进入。

调研队伍下牛车后穿过一条林间小道,最终才到达村落。

村落内的住房以茅草屋为主,社员们大多衣衫褴褛,眼神麻木,能看得出他们往日的生活非常贫穷。

小队早已得到上头派人前来调研的通知,把祠堂、队部等场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供队伍入住。

和小队长简单碰头后,大家决定所有男队员入住祠堂,女队员住在队部。

反正两者间离得并不远,同一队伍间真想跑去商量工作也很方便。

许跃新先把自己的行李放下,接着拿起数颗事先准备好的生姜,还有一罐红糖前往队部。

队部内,陈巧巧正在床上展铺盖,地上湿滢滢地结着一层水汽。

南方的冬天,突出的就是一个湿冷。

“你歇着吧,我给你铺。”

许跃新坐在床边道,“生姜和红糖收好,后边拿来给大家煮汤喝,能祛寒祛湿。”

“你想得真周全。”

“我现在就去煮吧。”

陈巧巧结果生姜和红糖道,感觉心头暖暖的。

这时旁边床上的女生说话了:“巧巧,你丈夫可真细心。”

另一位女生跟着感叹:“没错,我家那口子要是能有这样就好了。”

77,78两届大学生中很多入学前结过婚,陈巧巧在车上也告诉了同队成员自己已婚的事。

陈巧巧走开后,许跃新帮她收拾好铺盖,归置好行李,不一会她端着红糖姜汤回来了。

一屋人围坐到桌边分汤喝,喝完都觉得身上热乎乎的,不再感到湿冷。

当其他女生去洗碗时,许跃新和陈巧巧走到队部外,谈起家里的事情。

“好几天没跟我姐联系了。”

陈巧巧充满思念道,“也不知道她这两天过得怎样。”

“问题不大。我在公社时给她发了份电报。”

“过两天有时间,去看她的回电。”

许跃新比陈巧巧更记挂大姨子,早在火车上就想好了后边怎么和她联系。

“还是你想得周到。”

陈巧巧挽住许跃新胳膊道,“对于这次调研,你有啥想法不?”

“目前还没,得看完再说。”

许跃新老老实实道,他牢记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第二天一早,许跃新所在的调研队就以两人一组,走到田间地头展开工作。

经济专业的队员们负责向社员们询问最近的粮食产量,经济收支等指标,进行数据记录和简单分析。

这几届的大学生大多都有插队经历,问题问得很朴实,能切中要害。

屠光召的精力则放在基层金融普惠上,他问一名经营锻铁作坊的村民,如果能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他会不会扩大目前的生产规模。

除此以外,一名农业专业的队员正在收集土壤标本,水利专业的在查看当地小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情况。

许跃新作为中文系,主要职责就是文字记录,虽然他觉得这活换个其他专业的也能干。

学生们负责收集资料,杜润升在旁边听着,有时点点头,有时会纠正大家提问的方式、角度。

许跃新闷头吭哧吭哧地写,忠实扮演着记录员角色。

“怎样,听完有什么感触?”

杜润升站在他身旁,微笑着问道。“成绩喜人,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具体点。”

“包产到户提升了粮食产量,有效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除此以外,如果能再采取一些措施,也许就能让农民富裕起来。”

“你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抓好基层农技站工作,推广科学种田,指导农民进行种植。副业方面可以进一步,跳出目前自给自足的循环。”

“继续。”

“就拿副业中的养殖来说。目前大部分社员的养殖模式是用自家打下的米糠,割的猪草养猪。”

“因为饲料不足,每家每户基本只能养一头猪,连自己吃都不够。”

“我看粮站是不是可以建立起面向农村的专项米糠、麦麸销售渠道,把价格放得低一点,让农民获得廉价饲料来源,扩大养殖规模?”

“粮站家大业大,一点米糠麦麸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却能帮农民的大忙,帮他们改善生活,走向富裕。”

“往大了说,这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村发展。”

许跃新边记边说道。

“嗯,讲得不错。”

“有举一反三的意识。”

杜润升颔首道,“后边有想法及时和我说。”

“队里的调研报告就交给你了。”

这么重要的任务,就交给自己了?

要知道,这篇报告可是能上达天听的。

“好,我争取在这边整几篇初步材料出来。”

许跃新结束记录合上笔记本,按捺住兴奋道。

接下来的几天,小队主要精力放在对农户生产、生活的调研上。

等忙完个体这边,大家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集体资产上。

这也是大家初到地委招待所时,即了解到的农村工作难点。

后续十几天中,许跃新和队友们在杜润升带领下,每天翻山越岭,调查生产队果园、树林的运行情况,了解当前状况的成因。

大家起早贪黑,每天白天外出调研,晚上回来写总结,没有一个人是闲下来的。

在这点上,许跃新特别地佩服杜润升。他已经年近七十,还以身作则带着大家往山上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什么叫大家风范,什么叫国士无双。

临走的那天晚上,大家整理好关于集体资产的所有调研笔记,召开队内会议展开研讨。

研讨的目标,是形成最终调查报告,经杜润升审阅修改后送到海里,供领导层决策。

“矛盾是很明显的。在生产队无法像以前一样派人召开的情况下,集体果园、树林便迅速地走向衰败。”

“而山地的陡峭地形,导致其难以像平地一样进行分割,进而无法完成集体资产确权,更无法交给农户个体进行经营。”

“难啊!”

易刚眉头紧锁道。

在场众人神情严肃,他们明白这绝不只是一村一地面临的难题。

“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农民的腰包就能鼓起来。”

杜润升沉吟道。

许跃新点头赞同,和大家一起进入思考中。

正如杜老所说,如果能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那么无数农民将因此受益。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命题!

祠堂中,大家都在苦思冥想,时不时有人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逐渐成熟的方案出现在许跃新脑海中。

他环顾周围一圈,见没有人想发言,于是就开口了。

“各位,我先抛砖引玉。”

“老许你有办法了?快说。”

易刚催促道,大家一齐将目光投向许跃新。

“依我看,未必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实物分割,只进行股权分割也行。”

“按照每家的人口,直接在果园、树林的总资产中给他划定一个比例。”

“接着把各村集体资产集中到一起,成立集体公司进行运营。”

“公司决策权归各乡代表所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内不设立专门从事果园、树林管理的脱产岗位,而由基层农技站人员兼职管理,每年视收益向他们发放津贴。”

“农技人员有技术,相信他们能干好。”

“此外,这还能解决基层农技站运行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请杜老和各位同学斧正。”

说到这,许跃新看向在场众人。

他明显感觉到,当自己说完这番话时,现场的空气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