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大国工匠 > 第365章 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

第365章 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

第365章 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

不待两人再次发文,姜辰直接从布包里拿出了他之前写好的方案,放到桌子上:

“两位领导,这事我做的转炉修建和转炉炼钢的标准化方案,把我所能想到的情况,都写在了里面,非常详细。“

“转炉建设方面,大到转炉整体尺寸和结构,小到一块防火砖的大小材质和标准,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转炉炼钢方面,标准操作流程,人员配置和分工,以及遇到各类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和调整,都有明确的规定。”

“只要相关人员全部掌握了这两个方案中的内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那么转炉炼钢这事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们会在实验室留一部专门的电话,遇到了临时**件,直接和我们沟通解决。”

那肯定是可以的,太可以了。

周新建思虑片刻道:“我们工业部准备修建一个种花工业博物馆,把一些值得纪念的东西都放在里面。”

“你觉得这块有没有可能成为伱说的这个方式?”

“第一批,是专业负责转炉修建的人员,我建议从石景山炼钢厂抽调他们参与过建设的人员,他们专门从事转炉建设工作。”

要让后代知道种花家工业的发展史,知道在哪困难的年代,我们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姜辰道:“除了物质上的,最好还有精神上的鼓励,比如劳动模范。”

“而万里同志,原领导给他的评价是生性驽钝,顽固偏执,难堪大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罗云洋道:“这要是放到古代,就是帅才啊。”

周新建道:“放到现在也是帅才。”

“在姜辰到四九城之前,三钢集团还是只是三钢厂,柳月还是孤儿院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孤儿,洛雪还是一个刚刚毕业赋闲在家从未考虑过进入三钢集团的中专毕业生。”

至于什么参数、尺寸之类的,他之死粗略的看了看。

“不过我建议,在我们专业的修建团队到达之前,各厂家一定要按照清单,充分做好建设筹备工作,减少我们人员的时间浪费。”

周新建敲了敲桌子:“你这方法都才出来,我们上哪去找专业人员。”

“培训!”姜辰缓缓吐出两个字。

“初期的三十座转炉修建完成之后,这个团队也不要解散,负责现有转炉的维护和新增转炉的修建。”

周新建道:“罗老,你是组长,里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你操持,你先看吧。”

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就不胡乱发表意见。

周新建道:“好,那就这么定。”

姜辰道:“那当然最好了,被历史铭记,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姜辰点点头:“方案可以按照标准化去执行,但现在我们懂转炉炼钢的人,实在太少了。”

姜辰摆摆手:“这是分内的事情,转炉炼钢意义重大,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至于炼钢的话,还要刨出上官婉儿同志,她之前并没有参与到炼钢实验之中。”

“那么我们可以提前告诉他们,等到转炉修建工作告一段落,他们的某一个物品可能会被博物馆收纳,供后世敬仰。”

两人哈哈一笑。

周新建看着罗云洋:“你觉得呢?”

“看得出来,小姜做这个东西,是花了大心思的。”

“加上路上浪费的时间,一年之内三十座转炉就可以修建完毕,从时间上来说虽然稍微长了一些。”

“而且吕老师,他还是一个化学家,并不是专业出身。就靠我们几个搞这个推广,人员有点捉襟见肘。”

“比如这上面的示意图,都是万里同志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他们到了就修,质检完就走,减少时间浪费。”

“要是还有更加值得纪念的方式,那更好。”

罗云洋道:“你之前说到人手问题,展开讲讲。”

“两位领导请过目!”

“谁能想到,短短时间,都成了国之栋梁。所以,优秀的人是能够发现人才,并且帮助身边的人成才。”

“后续转炉使用寿命到了,还要负责及时的更新。”

之前工业部就来收走了相关东西,姜辰还不知道这些东西是要放进博物馆的。

“之前我看过,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修建一个转炉需要大概十天时间。如果当地能够派出人手进行协助,参与辅助修建,那么一个转炉修建的时间,能够缩短到七天甚至更短。”

“只是这批人一旦投入到建设工作中,可能就很少回家了,所以希望周老那边能够考虑一下,从工业部的角度给与更加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比如你培训的的全套手稿、第一台合格的三钢机床、实验室的第一块合金钢、实验室转炉第一炉炼制出来的钢铁等。”

“同时我们负责监督检查的同志,也要跟上,在他们修建完成之前随时监督,修建完成之后立刻展开质量检测。”

罗云洋也不客气,拿起方案翻看了一遍:“确实很详细,人员配置、物资需求都很明确,很详细。”

“这里比较懂转炉修建的,满打满算只有我、上官婉儿、苏昌明同志、吕月华老师几个人,另外一批炼钢厂的工人虽然参与了修建,但对于数据层面的东西掌握很少。”

他之死翻看了大致流程,初步了解自己需要怎么协调辅助。

周云阳看了看清晰明确的示意图,连他这个门外汉都能看懂,忍不住感叹道:

“贵工程处真是人才济济啊柳月同志、洛雪同志,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才。”

不过这么一个博物馆,确实有必要。

罗云洋点点头:“我觉得方案可以。”

“虽然我们有了标准化的流程,但还是需要人去监督,去指导。所以,我们需要更多专业的人员参与到推广之中。”

然后继续解释道:“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员来做。专业人员一共分为两批。”

“当然,这个方案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個三钢集团工程科的心血。”

周新建道:“人生啊,真是一个神器的东西。”

周新建道:“好,补贴的事情我来安排,反正不会让同志们白白辛苦,保障让他们满意。”

姜辰道:“两位领导,又扯远了。”

工业博物馆?

那可是真正让种花后代能够铭记的东西。

“但他们长期从事转炉修建工作,修建出来的转炉质量有保障,大大降低了风险。”

罗云洋问道:“好,建设的工作按照这个章程来,等会周老去和石景山的领导沟通沟通,让他做通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

“那么,关于炼钢呢?这个的技术含量,可比转炉建设要大多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