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集成电路
第496章 集成电路
在最初的惊惧之后,姜辰逐渐静下心来。
穿越这种事情,尤其是魂穿,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证据的。
甚至他都有些怀疑,这个年代大家的认知里,有没有穿越这个概念。
既然已经明白其中要害,姜辰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冒然做出改变,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反而可能会露出更多破绽。
最多就是以后做事稍微收敛一点,尤其不能露出半点二心。
至于安全部门的监视,就由他去吧。
就当是安全部门再次启动了对他的保护。
估计也持续不了太久,毕竟姜辰的工作,接触的机密太多。
长期监视反而是个大麻烦,万一泄密了谁也说不清楚。
而且也容易引起姜辰的反感。
不管他现在是什么身份,但为种花家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估计过两天找不到线索,监视就会撤掉。
或者说,找到线索了,也胡撤掉。
要是真因为这件事把姜辰惹叛逆了,以后出工不出力,这损失可太大了。
管他黑猫白猫,能拿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等到姜辰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似乎之前的那些事情,并没有发生过一般。
出了办公室,姜辰来到了互联网项目组。
这里的各项研究,都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队人,正在研究光纤的可行性。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玻璃厂根本制作不出光纤所需的纤芯和包层。
石英玻璃这玩意不难。
难得是加工工艺,那么细的同心玻璃体,以现在的技术着实有些为难他们。
这个同心玻璃体的直径,一般要求在2-50微米,包层的直径在125微米。
也就启明机床能够达到这个精度。
但现在启明机床的第一批配套产品送去了装备部,暂时还轮不到他们。
以他们现在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
这件事只有等待。
不过他们的研究也没有停下。
他们和玻璃厂已经沟通好,先制造出大直径的光纤,进行前期实验。
等设备到位之后,再制作较细的光纤。
大直径的光纤,同样能够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损耗还要小一些。
其他的问题,则玻璃厂和种工院双方的研究员,正在共同逐一解决。
姜辰到的小组,是集成电路的研究小组。
这也是除了装备部之外,唯一拿到启明机床配套设备的部门。
因为集成电路的研究,是计算机微型化的关键。
时机上集成电路的生产,要在光刻机生产出来之后才能算是真正的步入正轨。
但现在用高精度机床制作出来的产品,也能用。
尤其是现在功能单一的情况下,电路板上需要雕刻的电路并不多,所以5微米精度的机床够用。
后面功能足够复杂,精度要求提高之后,就需要光刻机的支持了。
这个要去提升的过程,也就是光刻机精度从低到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哪一方的进度提升出现了滞后,姜辰就会出手干预,以保证大致上的一致性。
这个过程中,光刻机产业链也会同步跟进发展。同理,光刻机的数千产业链,也不是要求一步到位的。
而是随着光刻机精度的提升,要求的提高,逐步规划和布置的。
集成电路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这倒也为姜辰省了不少事。
去年,美丽国的基尔制造了第一块单一电路的集成电路,并在42年后因为这个发明获得诺贝尔奖。
今年年初,诺伊斯在硅片上加上一层氧化硅绝缘层,也成功研制出了集成电路,并从此奠定了以氧化硅为底板的现代集成电路基础。
其实集成电路的原理非常简单。
就是把多个电子元件,互连或者独立镶嵌在一个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使之成为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把现有的线路元件缩小无数倍,然后镶嵌在晶片上。
它的最核心作用,就是让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
这原理虽然简单,但第一个想到这个方法的人,一定是一个天才。
一般原理比较简单的高科技产品,其科技含量往往就是工业基础的体现。
要是在之前,种花家自然只有甘拜下风的份。
但是现在,最尖端最精密的机床在种花家,并且领先世界二十年开始全面布局光刻机产业链。
或许其他方面的工业基础依然薄弱,但单就精度这块,咱们可以谁都不服。
虽然很多东西,不是单单靠高精度机床就能完成,可集成电路是另外,它最核心的就是精度。
精度越高,它越精确,越小,集成度越高。
种工院,费尽千方百计搞来一块硅晶集成电路,给大家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过到现在,这块集成电路早已经被分尸研究了。
现在,他们正在启明机床的支持下,试制集成电路。
由于这个时代计算机的功能还非常单一,集成电路也不复杂,集成度不高,制作难度偏低。
估计很快,他们就能拿出第一版的试制集成电路。
这一进度,让小组中的原计算机研究人员兴奋不已。
他们之前就是研究计算机制造的,当然知道这集成电路,能够给计算机带来多大的变化。
按照他们的估计,拥有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其体积和重量至少能够缩小数十倍。
也就是由原来的30吨,降低到1吨左右。
这对姜辰来说,依然是庞然大物。
但对他们来说,已经瘦得像妈妈严重外出打工吃了苦头的孩子。
而且姜辰还说过,这只是最初的版本。
等新的制造工具出来之后,不但中央处理器的体积能够再次缩小,并且以更小的体积,容纳更多体积极其微小但功能强大的单元。
让计算机的重量只有十余斤,但功能更多更强大。
本来一开始他们不是很相信的。
但随着这个集成电路初见端倪,他们发现一切皆有可能。
说不定真的能够实现姜辰所说的目标。
如果能够实现计算机微型化,那会改变很多行业。
然后他们才想起姜辰说的“计算机能改变世界”,这不是假大空的口号,而是真的有可能。
只是在这之前,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
尤其是现在的国情,就算真的完成了这套体系的研发,也没有它发芽的土壤。
姜辰来的时候,有工程师正在用三钢机床配套机械制作小型电路。
很是专注。
姜辰倒也没有打搅,而是悄无声息的站在了他的身后,运起鹰眼看他的制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