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大国工匠 > 第507章 技术研讨

四合院:大国工匠 第507章 技术研讨

作者:夜雨揽轻风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7:21

第507章 技术研讨

第507章 技术研讨

在和工业部沟通完成之后,次日姜辰又带着尤凤霞去秘书处岳泽鑫。

除了给秘书处汇报之外,更多的是给秘书处表达自己的决心。

搭建光刻机产业链的决心,以及使用尤凤霞的决心。

结果自然不意外,工业部同意在光刻机产业链未正式立项的情况下,让姜辰提前展开一些准备工作。

当然也建议姜辰不要大规模的影响到工厂层面,毕竟这个产业链也有不通过的可能。

对于尤凤霞的使用,自然更不会有意见。

回到种工院,温婉给尤凤霞办理了入职,她也就正式成为种工院的一员。

直到工牌带在身上,尤凤霞都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

从李光复那里知道消息开始,短短几天时间,她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几天之前,她还是一个无业在家的投机倒把人员,出身满是污点,不说被人嫌弃吧,至少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愿用正眼看她。

但现在,她已经是全国工人最想进入的种工院一员,正儿八经的正式工人,人人都羡慕的对象。

此时她终于明白了一句话: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虽然她现在还没嫁,甚至将来也不能真正的嫁。

但姜辰能够带给她的东西,整个种花家99%的家庭是做不到的。

在正式入职之后,她开始恶补专业知识。

这是她最大的弱点。

她要趁光刻机项目组正式成立之前,恶补所有知识。

不求知其所以然,但至少要知其然。

这样将来统筹渠道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和人沟通,以及把控整体进度。

时间过得充实,且快。

一个月后,秘书处和工业部终于下达联合通知,同意光刻机产业链的搭建。

另外还有一份绝密文件,同意光刻世界计划的实行。

同时,姜辰被窥测的感觉也彻底消失。

看来,是上面最终达成了一致,选择信任姜辰,利用他的能力来谋求发展。

得到通知之后,姜辰立刻拉上洛雪、柳月、尤凤霞和李光复,开始搭建光刻机项目组。

项目组首先面向全国征调顶尖工人、光学专家、材料专家、雕刻专家等各行业顶级人才。

或许他们的能力无法直接参与到光刻机的制作,但他们的经验,将对这个过程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雕刻专家。

实际上光刻机的蚀刻和现实中的雕刻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长期从事雕刻工作,但他们的平面描绘经验和空间理解能力,将给光刻机的研制带来帮助。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是将这个团队的基本构架完成。

然后,姜辰又用了一周的时间,讲解光刻机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最后,姜辰直接提出了步进扫描光刻技术和浸润式光刻技术,用以增加精度和减少光的折射。

在完成理论之后,大家开始坐下来进行光刻机的理论探讨。

包括它的形状、部件、衔接等。

一边探讨,万里一边绘图。

最开始的光刻机,大家都想得很简单。

说直白点,和一个照相机差不多。

最终就是把在相片纸上呈现,变成了在光刻胶上蚀刻。

因此绘制出来的光刻机结构草图,那是相当的简单啊。

对此姜辰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提示。

而是让大家就每一个环节进行更加细致的探讨。

比如光源。

用自然光肯定是不行的。

蚀刻效果不好,各种光之间的波长差距大,但凡经过物镜一折射,不用想都知道光刻胶上面肯定是一团乱麻。那么采用单一光源,才是干扰最少得选择。

那么选择什么光源呢?

当然是光源的波长越短越好。

因为波长越短,蚀刻越精确,同时电路的集成性越高。

紫光,无疑是常见光线中波长最短的光,是最佳的选择。

还有没有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光呢?

有,紫外线。

紫外线波长范围大约为5nm-400nm,而紫光波长在380-450nm之间,紫外线明显要短得多。

极紫外线!

在姜辰的引导下,极紫外线最终成了光源的最佳选择。

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开始。

有人提出,在三万度高温下,锡会转化为离子体状态,从而发出极紫外光。

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束!

激光束通过特殊的真空密封光束管,聚焦到微小的锡滴上,可将其加热至超过3万度高温。

问题又来了,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束怎么获得,三万度高温又需要什么器具来承载?

每一个方案的诞生,就会有无数新的问题出现。

这就是一个反推的过程。

然后将这些问题一一找到解决方案,这就是研发的过程。

当从理论上解决了技术问题,就要开始发展技术,进入实操,这就是落地的过程。

讨论非常的激烈,在数天的探讨之后,大家终于把想象得到的问题,都初步探讨出了解决方案。

新的问题有出现了。

即便通过以上方法获得了极紫外线,但并不是纯粹的极紫外线。

又要用什么方法来获得单一的极紫外线了?

新的探讨在此展开。

采用高低折射率材料交替制备的多层膜结构,来分离出极紫外线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理论加计算,可以得出大致的方向。

具体的结果,就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陶坛完这个问题大家才发现,单单极紫外线的获取这一点的复杂程度,就远远超过了之前大家初次探讨画出来的草图。

二者,还只是光刻机中最为简单的技术。

直到此时,大家才知道要研制出这个东西来,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给众人打了个板之后,姜辰便让大家按照这个流程,继续对剩下的技术进行探讨和细分。

直到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位。

当然这些技术,现在种花家的工业基础和布局,根本都无法完成光刻机的制作。

不管是光源、光学系统、物镜、掩模、晶圆台,还是曝光系统和对焦系统,没有一个是能够搞定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探讨的结果来进行逐级反推。

要达成这些技术,需要哪些产业的支持。

这些产业又需要什么技术,才能达成支持所需的要求。

甚至有的探讨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他还需要在真正实验室制作的过程中,继续的调整和改善。

一开始,他并没有堵光刻机的精度提出具体的要求。

不管多少精度,先制作出一台来。

大家有了经验,才能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提升光刻机的精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