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者大联盟 > 第190章 路途

穿越者大联盟 第190章 路途

作者:穿越者大联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21:07

第190章 路途

第190章 路途

因为无法知道确切月份,刘泽做主将再次穿越而来的时间定为新纪元元年八月十七日,这也是根据月圆月缺和气候综合考虑而定的,可能和真正的日历有点差别,但不会差得太多。

伴随着紧张的忙碌,时间转眼就到了过年时候,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分布于这两百多公里长宽平原上的各村皆派出三人代表前往新合肥市举行报告会,以给民众府提供最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之用。

平整的土路上还有些未化的积雪,这些是之前被俘虏的官军士兵所建,如蜘蛛网般从最边缘的乡直通新合肥,路上不断有行人经过。

吱悠悠的独轮车轴部摩擦发出轻响,身着灰布面棉衣的李坤用力推着车,顺着车辙印将里面的积雪压的更加紧实,独轮车上面两边各放一个藤框,上面盖着草盖,满满当当的。

沿路两边是新开垦的田地,裸露出来的黑褐色的土壤配着块块积雪,斑斑露露的很是显眼,李坤喘着粗气,哈出的水汽撞在他疾行中飘动须发上,凝结成一块块冰晶,他推车走路的时候仍然时不时的望着两侧的田野。

虽然两侧的景象让李坤逐渐习以为常,可在他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如此广袤的田地,并且自己名下也有同一份一模一样的,让他至今都如同做梦一般,他身后同样推车的两人也是类似情形。

这一行三人都是第一次离开居住了几个月的定居点,对着路两边的环境都很是好奇,变化太大了,他们几乎是当时穿越后最后出发一批人,相应的他们村也被划定在最远处的边界地方。

“老哥也去新合肥?”在岔路交口地方,滴滴哒哒一阵马蹄声中,另一三十来岁的汉子牵着马蹭到了李坤身边。

李坤看着问话的这人,穿着打扮是民众军士兵特有的灰黑色携行装具,口袋鼓鼓囊囊的,脖颈上系着条红领巾,牵着的白马上也斜挎着一个大行军包,另一侧是支步枪和腰刀,“是呀,老弟你这是从哪来?也去新合肥?”

那士兵倒是很健谈,连忙点点头道:“咱回去休假探亲几天,过年前还得赶回去嘞,就在东南的矿区。”

“俺们在东边最边口,那地方也有矿区,采铁矿的,都是官军俘虏在挖,最近倒是老有被释放的官军被分到俺们村,听说矿区都要被释放完了?要没人了?”

“是官军被释放完了,人倒是越来越多,都是红毛蛮,最近解放的。”士兵回道,他自己就是刚出击攻破了个红毛蛮村才休假的,现在他所在连队的出击半径越来越远,配属给他们的归化红毛蛮连队倒是增加到了两个连,都是完成归化教育的积极分子,只不过有近半都是半大的孩子。

“怪不得呢,俺就说着铁矿这么金贵,怎么能少了人手,那些红毛蛮咋样?听话不?”李坤好奇问道,他至今都没怎么接触过红毛蛮,在村子附近也都禁止红毛蛮出现,所以只能听民众军的老人们绘声绘色地讲那红毛蛮是多么矮小,多么地粗鲁,多么地愚蠢。

想到这儿,李坤不觉笑了出来,但看着对面士兵疑惑的眼神,他立马觉得这样不太好,于是止住了笑,顺了顺身上的衣袖,尴尬地看向别处。

士兵倒是没发觉他的心理活动,只一个劲地摇摇头道:“都是苦命人,道理讲通了也就听话了,不过难啊,现在成人归化营都划到咱们矿区了,每天一个时辰宣讲,然后劳动改造,可这一个时辰够个屁,话都说不利索。”

“咋回事?以前不是好好的吗?”李坤好奇道,他以前是洛川县的,住在洛川大营小半年,也是知道红毛蛮归化营的存在,还有那些归化士兵,就是不怕死。

“以前呀,那些红毛蛮最起码半天干活半天宣讲,现在用矿需求越来越大,都改了,说是着重培养少年红毛蛮,成年红毛蛮以工矿改造为主,你看看吧,最近补充到咱连队里的都是那些孩子,挖个壕沟都挖不动,慢的很。”

现在李坤明白这士兵的抱怨从何而来了,感情是因为工矿抢了他们的兵源了,想起自己的两个小孙子,还天天不好好读书,净糊操蛋了。

李坤想到这,连忙一拍大腿,兴奋地问道:“队伍上现在招少年兵了?俺两个孙子都十几岁了,中不?”

“哪跟哪呀,必须年满十八岁才能参军,那些少年红毛蛮不一样,他们跟你们不是一个系统的,他们归化连可没这玩意,只有咱们才有。”士兵拍了拍战马一侧的步枪道。

“不是说人类平等吗?”

士兵瞥了李坤一眼,轻笑道:“那是咱们人类平等,这些红毛蛮可不是人类,等到他们做出贡献了,才能被划归人类户籍嘞,哪能来个啥就平等了?人类哪里是那么好当的?啥人都来,那岂不是太廉价了?”

“也就只有之前在大明那面死伤立功的红毛蛮的子女才有机会,就这,还得等他们通过汉语等级考试,思想政治考试才能正式入人类户籍,现在呀,都还是红毛蛮的小本本呢。”士兵想起在归化连中已经入籍的班长排长级别的少年们,咋了咂嘴感叹道:“真是幸运啊,老哥伱可得催你孙子好好学习,他们下一代真是大有可为。”

李坤听他这话,有些云里雾里的,着实不大清楚,于是歪着头,好奇道:“怎么着?老弟有啥消息?”

“还能有啥消息,民众府下发通知你没看?着重培养年轻后备人才,咱们连的指导员才刚年满十九岁,升官快呀,看看俺,才是个班长,比不了比不了。”

士兵指着独轮车盖得严严实实的框问道:“这是啥?这么严实?”

“这两筐都是粪硝土,做火药的嘞,之前屯着的,主要数量太少,一直没送过去,这正好顺路,就一起带过去了。”

“听指导员说,这以后所有士兵都得换装元年步枪,就是硝石太少了,怕供应不上,这也多亏了各村都积硝田才好些,这天气冷了,就怕也不中。”

李坤点点头,这些存货还是之前未太寒的时候积累的,他们村建立的太晚了,啥都慢了一步,都没赶上来收购硝土的商队,等下一次商队来,还得十几天,干脆就趁着来市区带过来直接送到火药厂去,还能多换几个子。

现在每个村都是一样的情况,所有人刚开始来都是啥都没有,不管是骡马牲口、刀斧锯还是粮食冬衣,都是贷款来的,都等着提供皮毛、硝石等有价值物来偿还,还好地是免费分的,甚至有些多的种不过来,第一年为了赶时间都基本是刀耕火种,看着他都有些心疼,实在忙不过来。

李坤他家就有八口人,公婆俩加两对儿子儿媳,再带两个娃,实际的壮劳力只能算得上三个,还有比他家更惨的,邻居老张家九口子,有七个都是孩子,真是能生,最大的才十二岁,家里分了九百亩地,不得已请了农会里其他人帮着种,等到时候收获了,肯定还得分些给帮忙的人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就没剩多少了。

想到这,李坤叹了口气,自顾自地拍了拍胸脯后又好奇问道:“老弟,你家地能种的过来?”

“种不过来,今年就糊弄过去了,听指导员说这要是连续几年不伺候地,那以后肥力就得大减,都得减产。”

“啥?这可咋办?上次农业技术员在咱们村就住了一天,也没说这个呀。”

李坤着急得额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一大颗一大颗的,他一边伸手去擦一边盯着士兵,想从他嘴里得到点解决的方法来。

“别急,兴许那技术员也不知道,咱也是听指导员说的,头两年无所谓,只是再过两年恐怕得轮种,再有就是让归化的红毛蛮来帮忙才行,到时候给他们积分,也能尽早加入人籍,分到地过上好日子。”士兵砸吧嘴道:“还得多生孩子才行,这好机会可得抓住喽。”

两人谈到这话题也是不累了,相互笑笑,李坤道:“咱们司令也不小了,这次大婚,可得赶紧生娃才行。”

“啥?司令要大婚了?”李坤诧异道,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就是没听说。

“不知道了吧?俺也是听指导员说的,他回不来,特意让俺带了礼物来,不但司令要大婚,还有其他不少人嘞,说是集体婚礼。”

随着距离新合肥越来越近,路上赶路的行人也逐渐增加,有相熟的打个招呼,推着车的排成一条长队,如同一条长龙结伴而行。

牵着马的士兵陪着走了一阵,就打了个招呼骑着马先行一步,李坤也不寂寞,和同村的另外两人目不转睛的看着道路两侧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他们刚来这儿的时候可还没这些个东西,发展真是太快了,说一天一个样儿也不为过。

最先过去的是一个棱堡,就在道路不远处,还在路边设置了座小楼作为警卫点,不时有一队背着步枪的士兵巡逻路过,倒也不搭理路上的行人。

再往里就是座小城门,两侧的城墙都是原木制成,仅有三米多高,光秃秃连在一起,里面是两米来高的夯土,厚度约莫三米,看着很是简陋,远远比不上之前的西安城。

“叔,你看。”身后的侄子用嘴努努,李坤顺着那方向看去,沿着城内的街两旁都是一间间木屋,不过与住家不同,这些木屋前面都用棍插着个幡,上面有写食,也有些写着书坊,还有写着杂物,有的直接画着图案,豪华点的挂着木制的招牌,到处都是叫卖声。

李坤知道侄子的意思,因为他也饿了,听着肚子在咕咕叫,李坤抿了抿嘴说道,“咱们先把硝土送到火药厂卖了,换些钱再找个地方住下,寻些吃食。”

“别急,咱们还得在这过几天嘞,上头通知说咱们这次来的住宿免费,还有补贴,有你们逛得时候。”李坤看着两个侄子速度慢了下来,都不愿赶路了,只好奇地打量着各处,便有些不乐意道。

速度加快,三个人不多时就找到火药厂下辖的收购点,收购员查验硝土的质量后,当场计算后就将货款交给李坤,这货款其实就是一小摞纸币,之前穿越过来之时基本的商业活动还用着金银铜钱,但是这些宝贵的重金属还有更大的用处,所以发展进入正轨稳定了之后,首先各部队的津贴都以纸质货币形式发放,然后各工坊人员工资,民众府所有收购开支逐渐都改成纸币,而纸币也并不是随意乱发,而是直接与粮食价格储备挂钩,并又由遍布各地的供销社体系作为信用保障,所以民众府下辖区域也都慢慢适应了这种变化。

假币是不可能有的,因为之前占领西安后,造纸作坊等技术人员都已经被招募进民众府造纸厂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并没有被分配到普通村,而是被集中在新合肥了。

客栈内,接待李坤三人的是个满脸皱巴巴的老人家,像这种年老体衰不愿意远行的人,大部分都聚集在新合肥做些营生,他们的百亩土地只是理论上的存在,没有在村子里挂号的,是不会被实际分配土地的,相应的也会有其他物资保障方面的补偿。

老头颤颤巍巍的在前面引路,走到登记处后伸手道:“身份证。”

李坤三人连忙将身份证递了过去,这所谓的身份证就是一张折页纸,外皮印着地球图案,孤悬在中间后面背景繁星点点,内侧是表格,左侧记录着人名,外貌特征,户籍所在新合肥市XX乡XX保XX甲,右侧记录这颁发身份证时间,颁发员姓名,有效期截止期为XXXX。

现在的身份证基本是一年的有效期,住店过关都需要查验,但与路引完全不同,《大明律》规定:“若军民出百里之外不给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渡关津论。”,路引基本就是通行证,还需要写明记录申请人说明外出事由、目的地及所经关津名称,而民众府所发布的身份证仅仅只是个证明而已,与现代身份证别无二致。

老头核对完身份证,点点头,带着三人来到成排的木屋旁,指着其中一间道:“你们三个就住在这间,你们来的有些晚了,这几日可以先随便逛逛,三日后才能轮到接见你们。早晚两顿吃食在前面食堂,别误了时间,不然只能去外面饭馆吃了。”

“多谢老人家,这附近有啥好去处?咱们也是第一次来。”

老头看着作揖的李坤,点点头道:“随意逛逛,不少好地方,现在时候尚早,你们可以去河边码头看看,听说那里运来一头大鱼,骨架比人还大,可去看看新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