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109章 第一〇六章 军器局也会发奖金

第109章 第一〇六章 军器局也会发奖金

第109章 第一〇六章 军器局也会发奖金

地处城郊的好处在兵器测评场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应天兵工厂的测评区域大得没边,一望无垠。

王桓安伸手指了指,颇为自豪地介绍道:“那边有三十里长的炮测地块,除非是三寸半及以上野炮的最大射程,咱们这儿啥都能测。”

即使是三十式112㎜加农炮,最大射程也达到了17.5㎞,更不要说最大射程达到25㎞的试制三六式144㎜加农炮了。

一辆卡车运来了两具发射筒、十发火箭弹、四块大约15㎜厚、2.25㎡的镍锰钢板。

几名职员一齐搬下了那沉重的钢板,然后在测评区域的钢架上将之摆好,接着快步跑了回来。

兵工厂造的火箭筒样品很粗糙,主体就一根无缝钢管,握把、肩托都是钢制,焊接,整体被喷涂了一层土黄色的漆。

火箭弹主体、引信、推进药筒三者是分装的,周长风俯身看了看,随即拿起引信插进了火箭弹主体底部;最后把推进药筒也插进主体底部,因为有预制螺纹,所以旋转两圈即紧固。

“对了,有惯性保险不?”

“有,你的草图没画,不过咱们加上了,目前临时用的是迫击炮弹引信。”

王桓安等人为之配用的丙字一号引信,这其实是一种通常用于迫击炮弹的小型引信,拔掉保险丝之后,突然加速时便会解锁其惯性保险。

但它本质上是弹头引信,而这型火箭弹却应该使用弹底引信,不过目前只是临时试验一下,哑弹率高一点也无伤大雅,以后再单独开发专用引信就行。

拔掉那根保险丝,然后将火箭弹插进发射筒,整支武器就处于待发状态了。

“暂时没设计握把保险,以后会加上的。然后这个电发火机构在外地估计不靠谱,必然通不过军器局验收,肯定也要换。”

电发火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电池短路发热引燃推进药,但电池这玩意在寒带和热带不靠谱。

王桓安和几名职员都退到了两边,然后跳进了半人深的壕沟中,依托着沙包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标靶。

80g黑火药作为推进药,以45°角发射最多能达到近一百米,不过在这个距离弹头几乎就是在乱飞了,落点偏差很大,比较稳定的最佳射程大约是五、六十米。

“要不换个人来试射?”

“不用,你们把发射筒整这么厚,怕什么?”

发射筒承受的膛压很低,只需要管壁很薄的无缝钢管即可,然而现在的试制火箭筒的发射筒却又厚又重。

周长风将发射筒上方的对向折叠瞄具给扳立了起来,然后回头确认了一下后方有无障碍物以防尾焰烧伤。

瞄准前方标靶、扣下扳机!

电流短路,推进药筒旋即被引燃,黑火药瞬间爆燃,尾焰向后喷吐而出,弹头主体也被推了出去。

“砰!”

弹头突然受此加速度,惯性保险解锁;而在飞离发射筒之后,主体尾部的四片折叠尾翼展开,弹头以一道弧线飞向目标靶板。

然后…然后就没了?!

爆炸没有发生、轰响没有传来。

周长风依稀听到了一声“哐”,那是弹头与镍锰钢板相撞时的声音。

“正常,哑火了。”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的王桓安回头大喊道:“处理哑弹!”

语毕,他招呼大家都缩进壕沟中,保持隐蔽。

这时候,不远处传来了一声枪响,然后是第二声,“砰—砰—轰!”

早有准备的一名兵工厂职员在几十米开外的一个掩体中用战防枪发射穿甲弹燃烧弹,干脆利落地诱爆了那发哑弹。

然后有几人走过去检查了一下,确认无误后再把标靶给重新扶正。

“现在用的引信确实不靠谱,之后专门为它设计个弹底引信就好了。”王桓安不以为意。

周长风随后又重新组装了一发弹头,然后再次瞄准发射。

“砰——轰!”

火光迸发、烟尘飞扬,这一发成功引爆。

待烟尘散去之后,几人便从边上走出了壕沟,上前检查。

“半寸的钢板对它来说不值一提,就跟筷子捅豆腐似的。”

“确实。”

“感觉如何?”

“发射筒太笨重了,你们是随便挑的钢管么?管壁可以再薄一点吧?”

王桓安点点头,“是的,当时随便在库房里挑的一批粗细合适的。”

周长风回想了一下,“还有,肩托的位置有点靠后,再往前移一点比较好。”

虽然存在不少瑕疵和毛病,但这玩意作为试验样品还是差强人意的。

等经过军器局评估以后,还会重新改良,接着试生产一小批下发给部队,再采纳士兵们的反馈进一步改良。

无论如何,它让大明步兵单位拥有了猎杀世界上任何装甲载具的能力,但前提是在五十米的距离以内。

射程是五十米而非五米,实战中贯穿装甲的能力是五十毫米的而非十五毫米,这可谓相当亮眼。

王桓安带着周长风来到了一间库房,然后指着旁边放着的一块厚厚的装甲板,上边赫然可见爆炸留下的烧灼痕迹。

以及…一个拇指粗细的、深深的孔洞。

周长风摸了摸那个孔洞,回头说道:“换谁也抵挡不了这种诱惑吧?”

“不识货的也进不了军器局。”王桓安忽然想到了什么,又转口道:“说起来,按规矩,采纳之后军器局还得给伱发一笔奖金,估摸着最少也有五千圆。”

噢,对哦,搞发明搞设计也不是白干活的,这么说来,岂不是还能申请专利了?

说真的,周长风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现在一提起来,他莫名其妙就想到了一个老梗——斯通纳有m16的专利,成了千万富翁,而aK47的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却连机票都买不起。

他记得后世的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15万、一等奖是30万、特等奖好像是150万?

而王桓安所说的五千圆相当于后世的二十几万,而且还是至少,说不定会更多。

非常凑巧的是,当周长风离开兵工厂返回驻地之后,小李告诉他先前有大都督府的文员送来了一封信。

啊哈?有事打电话就行啊,什么事需要书面交流?

有点纳闷的周长风走近桌子,将之拆开以后却发现这里边哪是什么信纸,是一张五千圆的定额支票。

合着这就是沈瑜那家伙所谓的“特别津贴”是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