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143章 第一四〇章 古典与现代医学之别

第143章 第一四〇章 古典与现代医学之别

第143章 第一四〇章 古典与现代医学之别

在性格上,当朝的一家子都不喜拖沓,朱泠婧亦是如此,因此在返回府邸之后就立刻开始准备起来了。

她的兄弟姐妹不多,除了皇太子朱立锲之外,就只有一个才将弱冠之年的弟弟了,而今学业都尚未结束,而且朱泠婧觉得这家伙不靠谱,不像是能担大事的。

相比之下,还是自己更适合这方面,前不久才收到了学位证书的她对此可谓信心满满。

翌日,皇帝的旨意终于下达——钦差她即刻前往九江府,总管湖口、瑞昌、黄梅、星子、彭泽、德安、都昌七县之疫病管控;而原本拟订作为总管此事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现在转而被命“佐之”。

后者名曰方葆,当天下午他就携带者一系列卷宗和奏章的副本赶来了公主府。

“殿下,这是各方境况与进展的报告,以湖口与彭泽两县最为严重……”

“这些是瑞、黄、星、德四县的染疾人数统计……”

“还有,武汉与长沙二府,以及京中拨发的药品累计与转运情况……”

正厅之中,方葆将一大堆卷宗呈递给了朱泠婧,后者随手拿起一份浏览了起来。

急性病症的比例竟然超过了15%?病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骇人。

这些报告越看越心惊,她微微蹙眉,随即抬眸沉声道:“如此看来,境况比预想得还要恶劣,必须严肃处之。”

面色同样凝重的方葆点点头,回道:“这十来年的防控还是卓有成效的,因而让官吏军民人等放松了警惕,可病原并未根除,此番大规模染病算是卷土重来了!”

朱泠婧阖眼了几秒,思索了一番,“事不宜迟,既然旨意已下,那便尽早出发,我等以钦差身份到场,也好稳定人心。”

方葆拱手行礼,“殿下所言极是。”

“来人,准备出行,若是可以,那便明早启程。”

“是。”

好歹是认真学习过现代医学的人,朱泠婧的成绩和知识储备也许不值得吹嘘,但合格却是没问题的。

而且她也对目前的境况有清楚的认知——由于经济发展的偏差,大明的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不佳,人畜粪便随意处置,而且农村百姓们的卫生意识较差,同时缺乏医疗资源。

就致病理论上来说,血吸虫卵一般随粪便排入水中,卵内的“毛蚴”会钻入“钉螺”里边发育成尾蚴,随后离开钉螺再次进入水中。“尾蚴”可以钻入动物或人的皮肤,在内部一边发育一边移动,典型流程是先进入静脉随血液经过心脏到达肺部,接着进入腹部静脉发育为成虫,并大量产卵,卵会在静脉中来到肝脏或肠子,卵成熟后会钻过肠子粘膜,于是随粪便排出体外。由此周而复始。

就几十年来的经验积累,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一个看似巧合的情况——血吸虫病的泛滥区域恰好与钉螺的分布区域是重合的。

金陵医务大学和太医院的联合团队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推论,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证明钉螺是中间宿主。

也就是说,只要解决了钉螺,就可以真正灭绝这种可怖的疫病?

然而想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大江南北这么多江河湖泊以及溪流与湿地,钉螺到处都是,怎么可能灭得干净?

“治标容易,治本…难啊。”

已是月上树梢时分,她望着桌上摊开的几本书发出感叹。

房间外,刚获悉了最新消息的苏依依快步走了过来,半途中遇到了一名端着餐盘的侍女。

她顺手将之接过,示意自己顺路送进去就行。

“殿下,太子传话让您乘他的列车去,无须介意。”说着,苏依依将那盛放有湿毛巾和切成瓣的橙子的餐盘放在了桌子上。

朱泠婧伸了个懒腰,随口道:“好,记得道个谢。”

她不喜欢坐飞机,因为前几年某次遇上了雷暴天气,外边电闪雷鸣的,飞机上下颠簸得可吓人了,搞得跟快坠机了似的。

自那以后,心有余悸的她就再也不坐飞机了,算是因之留下了心理阴影。

由于明早就要启程,所以朱泠婧并未熬夜,等到亥时过半的时候,她便沐浴更衣上床就寝了。

第二天,早晨。

太阳刚跃出地平线没多久,一列流线型的高速蒸汽列车拉着汽笛离开了江北火车站,拖着长长的黑烟向西边驶去。

除了标准编组之外,列车还很少见的额外挂载了十节满载各种药品的闷罐车,毕竟作为皇太子的座车,平时怎么可能拿它拉货嘛。

就医学方面来讲,如今大明的医学是正儿八经的现代医学,而且是相对自主的、以传统中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医学。

将西医与现代医学划等号是非常有误导性的,只能说因为后世的现代医学是欧洲人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往往将之混为一谈,把西医认定为现代医学。

然而古典医学岂能和现代医学相提并论?

传统西医是操作是什么?放血、截肢、给病人喝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剂,这显然是和现代医学有本质区别的。

传统中医相对靠谱一些,而且并不像许多人印象中的那样只能诊治内科。

缝合创口、剖腹手术、鼻饲治疗等等外科名词看似和中医不沾边,但实际上早在隋唐时期就有应用;即使是腹部肠道创伤或颈部气管的缝合手术同样有明文记载。

但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中医逐渐由“外治”与“内外兼治”转向单纯的“内治”,中医外科由此没落。

虽然历史上有许多建树,但古典医学终究是无法和科学的、有众多技术加持的现代医学相提并论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一次,对于泛滥的疫情,通晓医学的“钦差大臣”朱泠婧可谓是志在必得。

自古以来“外行领导内行”是常态,大明也不例外,工部官员调去户部任职、礼部官员调去兵部任职这都不少见,事实上这是是驭下之术的一种体现。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关键时刻,终究是内行领导内行才是最高效的。

从前些天到现在,朱泠婧已经将目前疫区的各种情况了解了个七七八八,其中藏于表面之下的利益以及利害关系也都初步捋清了。

但这些毕竟只是纸面上的,实际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只有去了才知道。

目光复杂的朱泠婧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景物,又一次的陷入了深思,她在权衡各方利弊,以及如何进退有度的将此事处置得当。

这几天加更,所以待会零点还有两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