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175章 李约瑟难题

后明余晖 第175章 李约瑟难题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28:07

第175章 李约瑟难题

第175章 李约瑟难题

订婚、也就是定亲,中国如此之大,天南海北的习俗也各不相同。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处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身份的婚姻习俗相差得就更大了。

可能内地某州县的某个村子还在延用着完全古典的成亲流程,媒人说媒、父母撮合等等;也可能上海、广州、应天等府已经有人在潇洒的进行自由恋爱了。

离开兵部衙门、返回江心洲驻地以后,周长风考虑了一会,便召集了几名已经结过婚的军官,向他们咨询一下这个问题。

原以为团长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想不到竟然是为了这个?

“聘礼要送些什么?除了彩礼钱之外,还得要啥?一些金饰品?”

周长风对方面确实没什么了解,只记得什么三金、五金了,比如金手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

“我当时没送啥贵重玩意,就是梳子、镜子之类的小东西,唯一贵重的就是镯子了。”二营长陈珉如是回道。

“我妻子娘家那边就比较讲面子了,几样金饰品都有。”参谋长赵寒枫回忆了一下,“你要是拿不定主意,不妨就都备上。”

朱立铄更是笑呵呵地打趣道:“哎嘛,真要讲场面的话,还送什么饰品呀,直接整上几根金条,保管谁见了都得拱手感叹。”

周长风闻言就瞪了他一眼,挥手比划着说道:“我买了金条就哐哐给你脑袋砸两下。”

在场的几人都笑了。

须臾,神色自若的姚良川悠悠道:“我觉着吧,若是你不拘礼节、随性一些的话,压根无需在乎这个,伱心诚就行了。”

笑话,人家又不是傻子,你这妥妥的潜力股,就算两手空空去提亲,人家父母照样答应。

“这话在理,咱们团长什么人啊,谁敢说他不是我大明的优秀才俊,我第一个削他!”谢万诚说着还拍了拍胸口。

“我觉着吧,最重要的是…团长你得先把房子备好。”一直默然不语的范启瑾忽然开口了。

嘶!有道理啊,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一众军官都颇为尴尬,大家扯东拉西了半天,把这个最重要的东西给落下了。

周长风想起自己之前与夏筱诗她爹见面时,还特地谈及了房子的事,后者的意见是不如买市区的,虽然贵些、小些,但是生活上更方便。

“行吧,那我要抓紧时间准备起来了,时间太赶了,大家散了吧,各忙各的去。”

笑吟吟的朱立铄伸了个懒腰,“我的周老弟终于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操心了,可喜可贺啊。”

“我这个年纪对于官职来说很年轻,但在人生上却已经不小了。”周长风无奈道。

除了房子的事以外,问了一圈也没什么建设性意见,而且也没闲工夫专门打听这个了,于是他便索性来个大杂烩。

我全都给整上,这总该可以吧?

临行前,周长风审阅好了剿匪行动中伤亡官兵的名册以后,他拿出自己的方形大章,蘸上印泥以后认真地敲上了红章。

料理好了需要处理的公事以后,他便前往码头乘船离开了江心洲。

朱泠婧给的那巨额支票不宜轻易动用,要是他现在去市区一掷千金买了一座豪华大院,那也太引人注目了,怕不是第二天沈瑜就要上门来请他喝茶了。

用可以,得拆分、拆散,一点点用。

周长风本打算在校门口等放学,然后带上夏筱诗一起去挑房子,不过百无聊赖的他心生好奇,想进去溜达一圈,校门口的警卫自然不好拒绝。

这儿的教学楼是三层的,校园环境很不错,池塘、楼阁、水榭无所不有。

在教学楼的走廊中漫步时,身旁便是一间间大教室,里边或是老师在讲课、或是学生在回答问题。

他的脚步停在了十一年级文科三班的教室门口,里边正上着的历史课内容吸引到了他。

大致就是东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差异,然后有名学生起身向老师提问,为何西欧是先行建立起现代科学体系的?

老师自然答不上来。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及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建立起现代科学体系或发生工业革命?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也是后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也许究其原因是极难的,但是罗列具体的差距例子却很容易。

代数学完成于西元1572年,隆庆年间;

开普勒定律完成于西元1609年,万历年间;

斯涅尔定律完成于西元1621年,万历年间;

解析几何完成于西元1637年,崇祯年间。

欧洲人大约在明朝后期的时候完成了自然科学的奠基,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东西方差距已经出现了,但是并未大量体现出来。

在这个时间段,欧洲人的科学已经领先,但是技术上仍然落后于中国,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滞后性。

典型例子就是火炮,明朝的各类火炮虽然历史悠久,在十五世纪堪称先进,但是到了十七世纪却已然落后。

譬如在设计上,圆筒似的将军炮整个炮身都是均匀厚度的,有许多冗余死重;而红夷炮则呈纺锤形,后厚前薄,该厚的厚、该薄的薄,构型相当合理。

而决定火炮设计的关键因素就是“模数”,即炮身厚度与口径之比,以及身管长度与口径之比。欧洲人总结出了各种火炮最理想的设计区间,由此诞生的火炮构型优良,炮身各处承受应力均衡。

《火攻挈要》中就有「西洋铸造大铳,长短大小厚薄尺量之制着实慎重……必依一定真传比照度数推例」的记载。

然而在铸造技术上,此时的欧洲人尚无法掌握铸铁火炮,葡萄牙人乃至还在广东雇佣中国工匠出国帮助他们铸造火炮。

但显而易见的是,技术上的优势很快就会被超越。

没有科学体系,仅靠全天下工匠自发进行的技术积累和改进,松散且低效。

反观欧洲,冶金技术开始基于对化学元素的认知而不断改进、机械制造则借助数学和物理来设计。

不过,科学体系的建立本质上就是相当稀奇的,全世界如此多的文明,最终也只有欧洲孕育出来了科学。

所以这其实无需遗憾,真正应该懊恼的是中国没能早早引入自然科学体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