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21章 空投奇葩事;不告状不舒服

第221章 空投奇葩事;不告状不舒服

第221章 空投奇葩事;不告状不舒服

当目视观察到机群正在接近时,早就做好了准备的人们便点燃了一个个装着木头的半截油桶。

火焰窜起,黑烟直冲云霄,领队的一架三五式鱼雷轰炸机随即抖了抖机翼,转而修正航向,然后缓缓下降高度。

为了最大化利用全国各地的运力,救援灾区的空投物资被集中在了开封府和浮山府,前者由空军负责、后者由海军负责。

首批物资来自于从浮山海军基地起飞的第二雷击支队第四队,这是一支鱼雷轰炸机单位。

平日里训练在海上辩识方向、以严格要求投掷鱼雷的飞行员们这一次扔下的却是一个个空投箱。

很快,天空中就绽放开了一个个白色的圆形降落伞,如若缓缓飘落的大号蒲公英。

“这精度不行啊,三分之二都落远了,临时客串终究比不了专业的。”周长风挥了挥手,令道:“按之前的预案来,组织人手去回收,防止被哄抢。”

每架三五式鱼雷轰炸机可以携带900㎏的弹药,通常情况下是挂载一枚448㎜航空鱼雷,而现在则是挂载四个200㎏圆筒形空投箱。

四十几架双发鱼雷机以四个梯次的编队先后飞过,由于飞行高度不过三百米,所以地面上的视觉效果可谓相当震撼,非常振奋人心。

一时间,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从城区中传出。

经过这两天的雷霆手段,曹州城区的秩序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残存的一些盗匪要么识相的解散、要么灰溜溜的躲藏了起来,再不敢胡作非为了。

“傻比吧?简直乱弹琴!”

周长风兴致勃勃的前来查看空投的救灾物资,前几箱还算好,结果第五箱里边的东西让他满头黑线。

厚实的棉袄和棉裤?

还是那种用于寒带地区的、装四斤棉花的大棉袄子!

在秦岭淮河以南,棉袄用一斤棉花就能御寒;再往北些,但在山海关以内,两斤到三斤即可;只有从沈阳开始继续往北才需要四斤棉花的大棉袄子。

如今可是八月份,白天二十几度、晚上也有十几度,虽然前两天因为连日阴雨而有些寒凉,但这送大棉袄子过来是什么操作?

真担心灾民着凉,送些薄毯子就够了啊,同样的重量能多运好几倍的数量,空投一千件棉袄棉裤简直是离谱。

除此之外,让人无力吐槽的还有许多箱罐头缺少搭配的开罐器、折叠式行军床、乳胶小雨伞等等。

没开罐器,咋打开这坚固得从三楼扔下来都不会破损的铁罐头?

笨重且占空间的行军床有什么用?换成食物和药品不行吗?

乳胶小雨伞,这……周长风想破脑袋都没想明白运这玩意干嘛。

倍感无语的他禁不住跺脚道:“我之后一定要去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能一拍脑袋想出把这些东西给运来!”

一旁的高森柏宽慰道:“这还算好的,至少是实打实的,以往赈济时总会有人借机消帐,很容易便能抹掉过往倒卖的物什。”

“哎,净出些奇葩事。”罗符也叹了口气,感慨道:“平时看不出,只有要紧关头才是最考验官府机能的。这回空投是浮山海军基地那边一手操办的,同样出岔子……”

“合格的政府是有自纠错机制的,出幺蛾子倒不算什么,关键还是看能不能及时处理。”周长风很郁闷地用小刀戳了戳那坚固的铁罐头,结果只出现了几个凹痕。

回想古今中外的历史,走下坡路的国家总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奇葩事,只能说现实往往比故事更为魔幻,对于大明的现况,周长风觉得自己已经算做足了心理准备。

毕竟有些时候真的就是在比烂,美国核潜艇钢材数据造假、英国核潜艇女军官拍那啥视频、英国空军用迫击炮搞别出心裁的“欢迎”仪式等等,许多事情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

尽管有不少鸡肋和离谱的玩意,但随着几轮空投物资的到来,曹州所短缺的药品终于得到了足够的补充。

肉罐头和糖果这些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则大大改善了市民们的生活。

在这等境况下,还有什么比摄入肉类和糖分更让身心愉悦与满足的呢?

在原先的几家民办医馆和官办大医院的基础上,城区一共组建了三处临时医务站,受伤的人被及时转运,集中救治和看护。

这下真成“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了。

从商店废墟中挖出来的、还没坏的留声机被各方分配了一下。夜幕降临以后,在悠扬音乐的伴奏下,许多会乐器的男男女女拿着身边能用的一切乐器弹奏了起来。

琵琶、二胡、小提琴等等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又还是在残垣断壁之上,倒是给人以别样的感触。

人们自发的苦中作乐让周长风颇为欣慰,他搬了个板凳到指挥处的帐篷外,点着了一根烟独自坐着。

望着黑幕上遍布的璀璨繁星,思绪万千的他很快就走神了。

“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过我总觉着老天爷给我国朝降的灾祸太多了,古往今来,一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是常态。”说着,罗符也搬着板凳坐到了周长风的旁边。

被打断了思绪的后者沉默了几秒,幽幽道:“天灾没法避免。至于遭受的苦难,其实…算少的。”

他深呼吸了一下,调转话题道:“话说,南洋地区又湿又热,风冷的引擎在那里更容易过热吧,这方面你们有考虑到吗?”

罗符正在纳闷周长风刚刚所谓的“苦难算少的”,现在闻听这相隔十万八千里的问题,不禁怔了两秒。

他想了想,答道:“有得必有失,风冷结构简单、维护保养容易,性能的确会逊色些。南洋…譬如爪哇之地,夏季白日气温都是三十度有余,汽车在中午、下午连续行驶容易过热而故障,所以建议避免一天中较热的时候行驶。”

周长风“嗯”了一声,“那还好,勤务可靠性也很重要。”

从八月四日起,局面稳定以后的曹州便开始一天天的好转了。

巡逻的治安分队也越发严格,每天排队发放食物的时候,都有人怀着侥幸心理来重复排队。这种行为若是没被发现还好,一旦被识破,很快就会被用绳子捆在旁边的柱子上,示众一天一夜。

在救援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时,时常能挖到已经死亡的市民,同样有人财迷心窍,偷偷把一些尸体手腕上的手表给据为己有。有些被抓获以后枪毙的窃贼,将其袖子往上一撸,整只胳膊上戴着六、七只手表。

不人道就不人道吧,乱世只能用重典。

八月九日,多路来援的军队抵达了西边的东明县和东南边的定陶县,距曹州不过几十里。

八月十一日,日暮西山之时,陆军第四〇步兵师斥候营的一个排在坎坷的原野中跋涉了一个下午,成功来到了面目全非的曹州城区。

翌日早晨,一个营又一个营接二连三的抵达,师属工兵营一路走一路修缮残破的官道,供后续运载给养的车马队伍通过。

“职部奉命于十二日抵达曹州,克期须至。”一名少校向周长风抱拳道:“周长官,交接吧。”

后者长舒了一口气,“好,忙活了十几天,总算可以休息了。”

“去哪休息?待会应该会有联络机降落,您待会可以顺路搭着……”

“我啊,当然是回监狱休养。”

八月十二日注定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红鹰军团正式退出战斗,开始撤离西班牙。

国际旅虽然尚未接到明确指示,但恐怕也留不了多长时间了。

国民军与共和军双方历时一个多月前的战略决战最终以互有得失的平局落下帷幕,但各国的军事观察员和情报部门都认为后者实际上已经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这场决战中,哪怕不考虑国际旅,共和军也有四个战斗经验较为丰富的师遭受重创,其余参战的十几个师和旅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德国人用了大半年时间帮助整训的部队就这样被不明智的浪费掉了,除去人员损失以外,武器装备的缺口也迅速扩大。黄金白银消耗殆尽,大明中止了后续的军械交易,德社倒是半卖半送的把尚未完结的军械给交付齐全,但之后也不再接受其它形式的购买了。

同样是在八月十二日,东洋舰队的龙朔号战列舰在三艘驱逐舰、一艘给油船、一艘给粮船的陪同下拔锚起航,离开杭州海军基地启程前往万里之外的英伦三岛。

随舰的还有皇帝钦差的参加英王加冕仪式的礼部右侍郎和鸿胪寺少卿,以及赠予的各种礼品。

由于曹州地震的缘故,海军处在前几天暂停了离港的准备工作,这几天才恢复,所以大明海军参加阅舰式的这支舰队比预定启航时间晚了三天,因而只得在航程中加快速度了。

“整一个月未见,欢迎归来啊周长官。”

在栖霞监狱的大门口,亲自来迎的典狱长袁槐一见面就笑着拱手道。

欢迎回监狱?周长风闻言差点没给他一脚。

途经大堂的时候,他瞥见角落里摆着一个台秤,便顺路去称了一下,结果发现自己竟成一百三十一斤了。

自己一个多月前入狱时不时还有一百三十六斤嘛,这减肥效果还挺明显的。

“身在一线同甘共苦,定然辛劳。”袁槐啧啧感叹了一句,然后命令道:“咱们也得上心些,这几日给周长官开小灶,好好补补。”

旁边的几人当即应了,声称要专程去采购些上好的里脊和蹄膀来,保证十日之内让周长风长胖五斤。

回归牢狱生活倒是没怎么影响周长风的心态,之前就在写的战斗经验总结报告和建议书目前只把草稿给写完了,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除此之外他还惦记着曹州救灾时的种种事情,尤其是那两个坐飞机着陆以后转悠一圈就走的谘政院议员和分巡道道员。

见周长风专门写文书吐槽这俩人和空投物资的奇葩事,沐煜禁不住劝道:“犯不着吧?这不是没事找事嘛,这么较真很得罪人的。”

“我这是就事论事,那俩人恶心了别人还不能告状?”周长风轻轻抖了抖钢笔,“那个议员我打听过了,开拓急进党的,这些家伙不怎么受人待见,之后应该会有其他人跟着声讨,问题不大。”

这是大明最大的右、极右的党派,近些年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因,阶级矛盾不可避免的加剧,开拓急进党的论调受到了大明许多人的追捧,而国人会、农工盟会、共和党等等党派则一直在联合打压之。

“至于那个分巡道道员,妈的,作为监察官员连自己都管不好,还指望管别人?赶紧麻溜混蛋。”

见他态度坚决,沐煜也不好再劝。

周长风倒是多留了个心眼,给朱泠婧打了个电话请示。

饶是后者今天心情不错,得知以后也非常无语,合着你都回监狱了还不能老实些?能少折腾就少折腾啊。

不过,考虑到这事本身也算正当,再加上皇帝和皇太子都认为极右势力增长的苗头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多方面的打压也算合乎圣意,她也没有表示反对。

“……措辞可以夸大些,但不可牵扯他人,明白否?”

“清楚。”周长风答应得很爽快。

话筒对面的朱泠婧踌躇了好几秒,最后还是没忍住,她吐槽道:“我知道你无意哗众取宠,但伱就不能消停些日子么?”

同样有些无奈的周长风被噎住了,须臾以后才答道:“但是,殿下,我也不想高调啊,只能说在大明的大环境下,实打实干正事就会显得高调……”

“你且好自为之。嗯…字面意思。”

实际上大明权贵们对于近些年如火如荼的极右势力并不怎么感冒,大家普遍认为这些家伙就是一群怂恿人心的骗子,但又无法否认他们确实可以转移一定的矛盾,对于维护统治是有利的。

所以皇帝和皇太子一直在慎重对待之,将其维持在具备影响力但又不至于失控的程度。

好了,过渡剧情收尾了,两万多字应该不算多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