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23章 第二二〇章 不听不听顽固不化;假

第223章 第二二〇章 不听不听顽固不化;假戏

“吃亏少?”那位小老头少将摸了摸白须,评价道:“若是这般想,倒是有避重就轻之嫌哦。”

“这其实算顾头不顾尾。”旁边的一名上校半嘲笑地说,他就是应天陆军兵工厂的督办丁鸿。

“前辈可能言过其实了,”神色如常的周长风不慌不忙地说:“依我在乌斯藏之战和西班牙内战的实战经验来看,步枪和轻机枪有百分之八十的情况下是射击二百米内的敌人,呃…如果把距离放远到三百米,那就占比超过九十了。”

“那其余的一成呢?”

“超过三百米,枪支射击精度会大大下降,此时不应该依赖普通枪支,该轮到迫击炮和重机枪发挥威力了。”

这时,有个老者推门而入,众人循声看去,居然是南安侯庞令启。

在场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见过指挥同知。”

虽然尊称爵位更显正式,不过众所周知庞令启在军事上没才华却努力、在政治上不努力却天赋异禀。越是缺什么就越喜欢什么,大家自然也都投其所好,称呼军职比爵位更加讨喜。

仍然精神奕奕的庞令启扫视了一下房间中的众人,然后将目光落在了周长风身上,“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前准备自然越充分越好,囊括、考虑的越是周全,打起仗来的胜算越大。”

这不是扯淡嘛,合着还真成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了?

“但…前辈,这不是一码事啊,如果能两全其美肯定最好,问题是现在的技术条件达不到,所以必须要有取舍。”周长风继续侃侃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要提升中近距离步兵分队的火力,相对应的肯定要舍弃些什么。”

“但这要舍弃的未免太多了,采用全新的子弹和枪支所涉及到的军工生产的调改幅度不可谓不大。”丁鸿如是道。

他沉吟了两秒,继续说:

“以我厂为例,不倒班,二十三厘步机弹年产量有两万万发,月产二十一式步枪二万四千支、三三式轻机枪七百挺。”

“生产线一改,调整一月、试产半月、测试一月,最快也要两个半月,在那之后的产能大概只有现今一半,要花上一年才能恢复到如今。”

“何况你所谓的新式步枪是半自动,其工时和成本可比寻常栓动步枪要大多了,造一支二一式步枪不过十四个工时、九十圆,这半自动的新枪,怕是要翻三倍。”

“如今这世界局势…说不准何时战火就要烧起来了,我国朝要扩军和预备军械,主要产能是万万不能有变动的。”

去年,谘政院通过了一个基本战备法案,大明陆军扩编了四个甲等步兵师和一个野战重炮旅,海军额外获得了一亿两千万圆,空军扩编了歼击和轻轰炸支队各一个。

而今年势必还要进一步增加,军部从年初便开始在四处游说了,据称从六月份开始谘政院的议员们就已经在扯皮,迄今已经有三个月之久了。

显然,比起大规模装备过于超前的新东西,陆军更倾向于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普通装备,如此来武装尽可能多的部队。

优先填满战线,其次囤积备份,在那以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做更进一步的尝试,这是保守至上的大明陆军的观点。

太平洋对岸的美国虽然同样保守,不过区别在于他们并非受制于产能有限,而是纯粹固执僵化,乃至会有一些返璞归真的神奇操作。

于是周长风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历史上的情况——

大战结束之后对主力步枪进行换代时,美国人坚定的选择了发射全威力弹药的m14自动步枪,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实战效能不佳,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操控,饱受人们诟病,与更为合理的、发射中间威力弹药的aK47相比要逊色得多。

对于这位应天兵工厂的一把手的质疑,周长风迅速斟酌了答复的措辞。

他正色道:“我明白您的顾虑,但我认为不该一竿子打死,发射小威力步枪弹的半自动步枪的确贵,但应该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而且,这种步枪弹完全可以与现用子弹同口径,修改生产线能够节约大量时间和资源。”

现在世界各国所用的全威力步枪弹指大都是无烟火药时代后定型的第二代步枪弹,弹头由圆头变成了尖头,另有一些细节完善。

全威力步枪弹的枪口动能指标普遍很高,德制7.92㎜步机弹约为3700J、美制7.62㎜步机弹约为3800J,即使是较弱的日制6.5㎜步机弹也超过2600J。

这些弹药的尺寸大,数量一多就会显得笨重,一发毛瑟7.92㎜重尖弹约为27g,一百发就是2.7㎏,再加上桥夹,基本上都能达到3㎏。

相应的,为了发射这些威猛的弹药,枪支也又大又重,早期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等自动武器只有在依托掩体、布置好两脚架以后才宜进行连射。

在战间期,有些人已经意识到敌我双方步兵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超过400m,在大部分情况下,传统全威力弹药的威力很显然是过剩的,完全可以对射程和威力进行适当削减,只要满足400m的交战需求即可。

然而毫无疑问顽固的保守势力在许多时候都是占上风的,这种超前的理念难以说服各国的陆军老爷们。

因而历史上直至大战落幕,各国依旧装备着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只有德国人引领潮流装备了stg44突击步枪和7.9233㎜Kurz步枪弹,摘下了“世界首大规模实战运用的中间威力弹药和突击步枪”的双重桂冠。

而且德国人起初也是意见不一的,stg44差点夭折,被迫伪装成冲锋枪、以mP43的武器编号进行量产,直至前线官兵陆续发来好评,这才逆转了人们的态度。

大战之后,俄国人紧随潮流列装了7.6239㎜m43型步枪弹,以及sKs和aK47;而美国人则继续固执己见,列装了仍然算全威力步枪弹的7.6251㎜naTo弹,乃至强制要求西方各国统一装备。

“依我看啊,这个构想姑且暂时搁置,前景变幻无常,此刻容不得大改,今后若是有余暇再考虑吧。”庞令启如此拍板道。

不过考虑到这样的否定容易挫伤年轻人的热情,他又追加了一句,“能有这般超常的想法自然是极好的,值得肯定,不过究竟适用于否还要考虑诸多因素。”

虽然将领们对于中间威力弹药的态度都是一边倒的反对,但他们却对定向地雷和跳雷非常感兴趣。

尚在改进中的定向地雷少说还要小半年才能出成果,跳雷虽然才刚刚开始研究,不过因为有周长风从西班牙顺回来的一个实物,拆解仿制倒是要容易很多。

片刻的工夫,众人就已经在讨论是将之交由现有的某个工厂量产,还是择地单独设厂了。

由于周长风的这一份报告基本以武器装备为主,战术只是点缀,所以这场面见交流会很快就结束了。

可以说陆军大佬们的态度并未打击到周长风,他本来就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要是大明陆军真敢说改就大刀阔斧的改,那反倒是怪事。

但是山不转水转,陆军不乐意,这不还有海军和空军吗?

陆军宁可不占便宜也不愿意吃亏,但说不准其它两个军种的大佬们喜欢以小亏换大便宜。

于是当天下午在返回栖霞监狱以后,他就提笔写了两封差不多的信,分别发往海军处和空军处。

中间威力弹药的优越性是无可否认的,不仅能增加弹药携行量,而且枪支的设计也会因之更加轻便。

如今主流的、发射全威力弹药的轻机枪普遍有10㎏之重,zB-26约10.6㎏、DP-28约10.7㎏,但若是改为发射中间威力弹药,设计合理的轻机枪可以做到7㎏的空枪重量。

节约出来的3㎏无疑可以让士兵轻松许多,反之,也能在负重相同的情况下多带约二百发子弹。

这个优势在周长风看来是非占不可的。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实战经验还不足以扭转顽固的陆军将领们的看法,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以后前线的反馈了。

九月上旬的最后一天,曹州大地震的后续赈济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当天,一艘名曰“欧若拉”的万吨货轮停靠在了扬州南边的码头上。

经过半个月的航行,这艘被莱特公司雇来运载资料和零件的货轮安然抵达了目的地,莱特公司履行合同的效率快得让明人诧异。

中升公司的几十名职员和雇工早已等候在了码头上,起重机和卡车也准备就绪。

由几十个箱子装着的十万页技术图纸、散装的一百台发动机零件、十七名工程师和技工,这些都是生产许可证和技术转让的合同中谈妥的。

为首的男子约莫三十岁出头,举手投足间给人以优雅之感,他用英语笑着说道:“欢迎到来,我是公司派来接待你们的姚朝文,之后的任何生活事宜都由我负责。”

这一股子伦敦腔让生产指导团队的首席工程师海顿-威尔逊愣了一下,“那我们先去住处吧。”

作为大忽悠计划中的一环,接待这些美国人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吴正仁、也就是皇太子东宫的詹事,他在深思熟虑以后将这个工作交给了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又在英美法三国游历过几年的姚朝文。

这方面的事自然得让内行人来干,要是露馅了可就尴尬了。

不同于工科,姚朝文这一类去欧洲学习政治经济等文科的人从来都只是为了更好的和西方人打交道而已,熟悉风土人情才是要务。

在安顿好了以后,海顿提出要先去看看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情况,于是第二天,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就在中升公司职工们的带领下来到了扬州西南郊区的一个占地几平方公里之大的工坊。

秋日早晨的气温还是相当怡人的,不冷不热,阳光明媚。

“这片工业园是一个月前才竣工的,我们计划布置两条生产线。”下了轿车以后,姚朝文指着窗外说道:“那边是总装车间的厂房,这里是二号镗削车间。”

尽管起先只打算搞一个空壳公司来忽悠美国人,但是搞着搞着,人们忽然感觉殚精竭虑弄得那么认真,等忽悠到了发动机生产许可以后就弃之不用似乎有些太浪费了。

因而有人提议干脆更进一步,把这个空壳的民营飞机公司升格为货真价实的飞机部件制造公司。

鉴于大明在西班牙内战中发了一笔意外之财,抽取其中一部分用作战备投资完全合理,皇太子与各方人等商讨以后批准了这个提议。

于是乎,假戏真做了。

钢框架结构的厂房宽大明亮,走进去以后反而会有一种奇怪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海顿带着欣赏的目光环顾四周,叉着腰说道:“看上去真的很不错,你们的机器已经布置好了吗?”

“还有一部分精密机床没有到货,但是基本生产线的布置已经开始了。”姚朝文选择了如实回答。

一行人穿梭在琳琅满目的机器之间,来来往往有不少工人正在搬运、安装、吆喝。

众人不时指问一下旁边的机器,询问一些关键的技术指标,以此来初步判断能不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这些是燕京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出产的六角转塔车床,主轴孔120毫米,十二级调速,转速区间每分钟10圈到1000圈,主电机功率4300瓦……”

“那是天华机器公司的半自动龙门铣床,横梁行程600毫米,铣头功率5000瓦,转速区间每分钟45圈到600圈,标准刀盘直径200毫米……”

“那边就是锻压车间了,计划中的千吨水压机没有运来,现在这几台是100吨油压机和300吨水压机。这个300吨模锻水压机是汉诺威机械工程公司的产品,许多工厂都在用,性能很不错,公称力300吨,定出力6吨,压制速度每秒20毫米……”

见状,一名工程师幽幽道:“我记得我们公司e3车间还有几台三十年前的英国货……”

要说机器有多先进吧,美国人自然是不屑的,又不是造不出来。但眼前的这些机器却几乎都是出厂未久的崭新东西,这就很让人羡慕了。

老厂有老厂的底蕴、新厂有新厂的优势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