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26章 以物理为后盾的理论;对日设想

第226章 以物理为后盾的理论;对日设想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四号炮塔内的水兵们听到“Bang”的一声巨响,仿佛有人用榔头狠狠地砸了一下似的。

后舰桥的几名瞭望手被巨大的震动吓了一大跳,他们一开始还纳闷为什么这一轮礼炮的动静格外之大,是不是装填的时候放多了发射药包?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瞭望台上也溅了一些或黄或红的“油漆”。

由于整个编队百余艘战列舰、巡洋舰在开火,每艘船间隔数百米之遥,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龙朔号的小动作,只有少数人察觉到了四散飞溅的碎片落入海中溅起的水花。

待二十一响礼炮鸣放完毕之后,重新返回甲板的沙俄水兵们一下子就没了之前的笑容,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一片狼藉的后甲板不知所措。

“后甲板发生什么了?”

“呃…舰长阁下,我们遭到了中国人的攻击!”

随着阅舰式落幕,叶卡捷琳娜大帝号挂起了K字信号旗,要求通信交流,并开始向龙朔号打信号灯。

在返回朴茨茅斯的途中,两艘战列舰一直在使用灯语交流,互相指责个不停。

进入泊位以后,刚一停稳,龙朔号随舰的一个队的海军陆战队就立刻登上甲板做好准备,如果沙俄方面来上门报复,陆战队就去码头镇场子。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副舰长瓦连京中校集合了三百多名水兵,拿着棍棒、铁管、扳手,气势汹汹地下了船,直奔邻近泊位的龙朔号而来。

“还真敢上门理论?”陆战队队官一挥手,令道:“列队,把机枪抬过去架好!”

二百余水兵和一百多陆战队员同样拿着棍棒等在了码头上,五挺三三式轻机枪则依托着堆积的木箱和油桶架好了。

快步赶来的沙俄水兵们刚才还咄咄逼人,但是等靠近以后,那黑洞洞的机枪枪口似乎在无声的警告谁敢乱来就开枪一样。

瓦连京中校的气场一下子就弱了三分,暗骂这些契丹人竟然敢拿机枪来威慑己方。

“你们竟然敢在阅舰式上公然袭击我舰,这是对帝国的蔑视,我们已经向你国公使馆表示抗议,现在你们这些卑鄙的家伙必须道歉!”

龙朔号的监军傅涤是个素来高高在上的家伙,对谁都是一副司马脸,等身旁的翻译说完以后,他漫不经心地回道:“伱不妨先解释一下为何你舰烟囱会忽然冒黑烟呢,而且巧合的是,之前无风的时候不冒,正巧风起以后就冒了呢?”

这种缺德事自然是不能承认的,所以瓦连京一口咬定是锅炉出问题了,“你们误解了情况,因为当时我舰一个锅炉的过热器和烟箱发生故障,所以才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重油燃烧不完全的情况。”

“这样啊,”傅涤做出恍然大悟之神情,“你舰前几年才接受过现代化改造吧?怎么能在隆重的阅舰式上出现故障呢?你国的技术看来不怎么样,维护保养也不到位,素质堪忧啊。”

“这是污蔑…你在故意挑衅吗?”

“显然并没有,本人只是就事论事。”

对面的五挺机枪让气得不轻的瓦连京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他板着脸说道:“我代表舰长阁下要求你舰正式道歉,并赔偿三十万卢布。”

一旁的林寻真闻言就笑了,不禁嘀咕道:“炮塔刷的是金漆?还是甲板是金子做的?”

神色平静的傅涤煞有介事地回道:“我也代表本舰舰正要求你们赔礼道歉,国旗与军旗的价值不能以金钱衡量,你们得恳切的认错道歉。”

“这不可能!无耻,你们这些婊子养的!”

“连承认都不敢,到底谁无耻呢。”

“咋咋呼呼的,烦死人了。”林寻真拍了拍翻译的肩膀,然后轻蔑道:“你祖上是金帐汗国哪个王公贵族的婢女生的杂种?”

虽然林寻真的母亲是长崎人,但这并不妨碍他毫无心理负担的这样羞辱对方。

由于攻击力过于强大,瓦连京一怒之下就拔出了自己的配枪,身后的数百水兵也怒目而视。

但接下来,五挺三三式轻机枪齐刷刷的将枪口指向了他。

作为一名在战列舰上服役的海军军官,瓦连京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清晰、直观的感受过力量差距了,自己手中的m7933托卡列夫手枪相比之下是多么的孱弱。

上一次有这种感受,还是他在驱逐舰服役时,对比驱逐舰的102㎜炮和港口中停泊的战列舰的305㎜炮的时候。

又打嘴炮、僵持了约莫半刻钟以后,气场愈来愈弱的瓦连京喊道:“这是对俄罗斯和沙皇陛下的轻蔑,你们的皇帝不会放过你们的!”

在撂下这句话,他就带着那三百余水兵悻悻然离开了。

“西夷都一个样,识兵不识礼、吃硬不吃软。”傅涤轻松道,随即转身就走,“今晚吃火锅,算是庆贺了。”

差不多在同一时刻,伦敦……

吴原钦和乔梁二人刚返回丽兹大酒店,就收到了公使馆打来的电话。

获悉沙俄大使馆向大明公使馆发出外交抗议,他俩不明所以,急忙追问具体情况。

“抗议?这是何故?俄国人这是怎么了?”

这时候,龙朔号的军官们讨论以后发出的总结报告也姗姗来迟。

前方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号故意调整锅炉工作状态,使重油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来熏后边的龙朔号,致使舰桥玻璃沾满了油污,同时国旗和海军旗也被污染。

于是龙朔号的家伙们咽不下这口气,众人一合计,直接用染色弹把对方后甲板搞得乌七八糟?

闻讯之后,吴原钦面色阴晴不定、乔梁哭笑不得。

前者一甩袖子,微怒道:“小孩子把戏!在那等场合瞎搞!”

“木已成舟,动怒无益。”心态极佳的乔梁笑了笑,“至少还是懂分寸的,无人伤亡。”

吴原钦一瞪眼,“要是死人了那还了得?”

在两位钦差大臣看来,若是遇上对方故意挑事,当时不予理会、之后再借题发挥即可。

外交场合干这种不成熟的事只会把自己带到不利地位,俄国人敢没头没脑的干这种事实在是令人无语。

“俄人有恃无恐,或许也是借机向英人示好。”若有所思的乔梁在原地踱步了两圈,“前些日子他们不是还单方面上调了原油价格、加了关税么?”

“也是,不能丢份。”吴原钦沉声道:“如此看来,临场回击虽然莽撞,但也……不算什么了。”

就现在这局面,指不定哪天就开打了,谁还在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

乔梁不以为意地说:“俄人各派也是不休,局势混乱,去年他们镇压哈尔科夫大游行致使死伤四百有余,再这么闹腾搞不好又要有兵变或是政变了。”

“沙皇羸弱不堪,如此纷争下去势必生乱。军部认为俄人或许会故意生事来挑起争端,安西边军戒备至今。”

“这等境况就是看谁先沉不住气,不知俄人有没有足够的耐心。”

“显而易见,最恰当的时机是趁我国攻略南方诸地时。”面带疑虑之色的吴原钦望着窗外,“最好还是诱导俄人把精力放在其它地方,中亚的短期价值更划算。”

二十年前在彼得格勒爆发的革命可谓纷繁至极,作为典型的封建帝国,沙俄的内部矛盾尖锐而复杂,起义、暴动、示威、斗争连绵不绝。

这个决定俄罗斯命运的事件波澜起伏,与历史上大体相仿却又有关键差别。

前线绞肉机般的欧战吞噬了无数征召的士兵,许多工人也化作灰色牲口战死沙场。无产阶级队伍中混入了许多手工业从事者和小业主,他们的思想和立场自然不够坚定。

同时,大量参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安和左右摇摆,这就是典型的“软弱性”。

而沙俄资产阶级本来就和封建势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保皇派,只要求确立宪法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分享原本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不追求从根本上瓦解君主制。

更重要的是,在启元7917年的春末夏初,某位律师入境失败而不得不返回,这使得工人队伍的领导力量更为薄弱。

由此,种种因素导致他们最终在斗争中落了下风、遭到了疯狂反扑而落败。

不过,俄国人最终还是没有迎回让他们失望的尼古拉,而是选择拥立了当时不过十三岁的阿列克谢——显然,年幼的沙皇更好控制。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沙俄资产阶级几乎完全限制了沙皇的实权,残存的象征性权力同英国国王在一个级别。

有意思的是,二十年后的今天,一些沙俄政客和党派表现出惋惜之意,觉着当年有些畏手畏脚了。

都到了那个地步了,完全可以试着一步到位,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名存实亡,平庸的父子罢了。”

朱士堰对于尼古拉和阿列克谢的评价很低,所谓“好坏与否全凭同行衬托”,他自认为自己的权术比这对沙皇父子要高明许多,这也是他少有的自矜之处。

“这个动作很突兀啊,有损国家颜面。”不过朱士堰转念一想,这似乎也挺符合俄国人的粗线条行事作风?

龙朔号的临机决断让他有些忧虑。愤怒倒是谈不上,国之重器上的军国双旗岂能任人作践?

只是这些青壮年的军官们的行为实在是让人纠结——说他们有分寸吧,竟然以舰炮向对方开火;说他们没分寸吧,又是趁甲板无人时发射染色弹。

这种有恃无恐的骄纵、甚至说骄狂的风气在皇帝看来并不好,气盛的年轻人不仅会误事,而且容易被蛊惑、怂恿的。

“此事低调处理便是,不遮掩、不张扬。”他略作踌躇,命令道:“商议、决定行事的几员军官……口头训斥一二吧。”

不处罚就是在助长骄狂风气,但是处罚重了又会引人不满,可以说是两难了。

军队存在的价值无外乎守土安邦和开疆拓土,而渴望证明自身价值又是人之常情。

最近军部有人炒冷饭,把对日本的作战计划重新搬上了台面,声称如今正是难得的时机。

这个提议或许不对一些急功近利之人的胃口,但在皇帝看来却是更为稳妥的。

四分五裂、藩镇割据的日本被列强势力渗透得很严重,本州岛的许多藩镇都为英美法美意俄所扶持,少数藩镇也只能选择抱团取暖来勉强维持独立自主。

若不考虑政治,单纯从军事角度出发,军部认为东瀛列岛必须握在手里,以之作为拱卫大明的外围阵地,战略价值无与伦比。

同时,布置在那儿的海军基地、空军基地能够可观的拓展大明的兵力投送范围。

这个看法在大部分人看来都很有吸引力,因此几十年来发兵平定倭国的论调一直经久不衰。

但反对方认为维持现状其实也不错,整个倭国就是天朝与西方势力相接的缓冲区,双方只需要指使各自扶持的藩镇相互角力即可。

如此省去了亲自下场的麻烦,长远看来是很划算的,能省下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在这样多方各持己见的背景下,皇帝的想法倒是更侧重于政治方面的考量。

在真正的大战之前上一碟开胃小菜,平复许多人躁动难耐的心境、试试军队成色。

勋贵们、大企业家们正翘首以盼,等着借机发财,显然区区一个倭国是不可能填满他们的胃口的,但至少可以暂时遏止蠢蠢欲动的状态,这样就能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再挥师南洋。

否则,可能良机未至就按耐不住了。

军事上,把东瀛列岛打造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监视、防备整个北太平洋地区,这样今后在攻略南洋地区的时候便可更加的放心大胆。

至于外交上的顾虑倒是次要的,倭国被大明的势力范围笼罩这本来就是必然,驱逐那儿是西方势力是迟早的事,各国也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如今只是多赖着一天是一天。

发兵的话,恰好从去年开始大明就已经开始备战了,虽然只是很基础的少许准备,但也比仓促开战好得多。

斟酌之后,皇帝认为这个提议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的,于是传谕内阁,要求就此事召开高级会议,会同军部一起讨论,而非只是文官们自己琢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