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28章 出狱首日;战争计划之一

第228章 出狱首日;战争计划之一

“天朗气清,呼…自由的感觉真好!”

早晨,栖霞监狱大门口,满脸轻松的周长风禁不住感叹了一句。

“为他人的自由而战,结果自己没了自由,这你就开心咯。”前来接他的夏筱诗吐槽道。

之前周长风尚在狱中,探视的时候讲这种话就太埋汰人了,但现在出来了就再无这一重顾虑。

“满意得很,于理于法都得受罚的。”周长风耸了耸肩,满不在乎地说:“何况也就最后几天比较无聊,之前一直觉得跟休假一样清闲。”

“嘴硬!”一袭淡蓝色衫裙的夏筱诗甩了一下袖子,撇嘴道:“若是在学校遇到这样的学生,我通常都是戒尺招呼。”

“哦,那你以后拿戒尺抽我吧。”周长风一副不以为意之色。

夏筱诗:???

这可是回归正常生活的第一天,肯定得小小的庆祝一下。

和谁呢?自然是跟未婚妻咯,反正已经这么久没回陆战一团了,再多晚一天也一样嘛。

纵使栖霞山是著名景点,但毕竟地处偏僻,二人随后等了许久了才搭上公交车。

在车上的时候,望着身旁夏筱诗的侧颜,周长风的思绪唰的一下就被扯远了,旋即就想到了婚事。

之前没想到能够减刑而提前出狱,但现在不一样了,干脆早早的了结一桩事吧!

公交车抵达了位于通济门的终点站,这儿算是进了市区,但北城区岂能与繁华的南城区相提并论?

在等车换乘的时候,组织好了言辞的周长风冷不零丁地开口问道:“我考虑好了,今年腊月或者明年正月结婚吧,到时候挑一个好日子。”

“啊?”惊喜来的太快太突兀,夏筱诗怔了几秒,然后眨眨眼,有些羞赧地点头表示同意。

“年关前后大家都休沐了,比较闲,否则如果是在平时,想出席婚礼还得请假。”

“嗯,有道理。”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公交车稳稳停在了南城区的太平路。

自古以来秦淮河两岸的街巷都繁华无比,时至今日亦是如此,南城区是大明京城最大的金融商贸区域。

在这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座摩天大楼,只要稍稍抬头,方能看到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摩天大楼和一座已经竣工的。

它们是近十年来紧跟世界上摩天大楼风潮的产物,已建成的那两座分别高303m和320m,而在建的那一座原本计划达到史无前例的400m,但是因为技术极限而被削减到385m。

如今世界第一的宝座为纽约帝国大厦的381m,当今新建伯雄心勃勃、希望夺下这个桂冠。

这座在建的摩天大楼的名字也是简单且直接,就叫“大明厦”,其由阳明集团投资80%,剩余的20%为新建伯以其三寸不烂之舌从工部商务司那儿要来的。

阳明集团是如今大明最大的实业公司之一,特色鲜明——专心于民生事物。

其主营轻工业、进出口贸易、科技研究,纺织、纸张、食品、家电、五金等等无所不包;重工业目前只局限于水泥、化肥、农药。

这个集团的前身是几十年前的“新建灰厂”,灰厂就是水泥厂,由上一代新建伯斥资成立,之后滚雪球似的愈来愈大,涉及的制造业也越来越多,然后更名为“阳明集团”。

这属于典型的官僚资本,或者说…国家资本。

这二者其实并非严谨的经济学概念,只是泛指依托权力和裙带关系的商业模式。

一中性一贬义,当一个商业集团还能代表、维护本国公民之利益时,可称作国家资本;反之,即为官僚资本。

常言爱逛街是女人的天性,夏筱诗完全符合这一点。

让周长风倍感惊惧的是她逛上大半天竟还能余留不少精力,仿佛在逛街时自动获得体力消耗-90%的Buff一般。

在一家有三层的大百货商场中,乐此不疲的夏筱诗对于每一间店铺都充满了兴致,边逛边盘算着各种家具的颜值与性价比。

“这个留声机好好看噢,啧…二十九圆。哎,主要是唱片还得另花钱。”

“小姐,唱片多买是会削价的哦,十张削一成、二十张削一成半。”

站在店铺门口的周长风瞟了一眼,那是一台镌刻着云雷纹和凤鸟纹的黑檀木质地的立式留声机,上半部分是留声机,下半部分是便于存放唱片的柜子。

哟,倒是挺有小资情调嘛。

他禁不住调侃了一句,“精致生活啊,你倒是蛮会过日子。”

夏筱诗闻言就问道:“先生是觉着贵了么?”

“没啊,我只是随口一说。”

“父亲自幼就教导说什么样的身份就过什么样的日子,本分安心便是,装穷叫苦和打肿脸充胖子都是不妥的。”

周长风:“……”

她一本正经地反问道:“伱我的薪资并不少,先生是不认同么?”

在夏筱诗的回击下,周长风还真无力辩驳,只得讪讪一笑了事。

哎,讨了个伶牙俐齿的老婆,这婚后生活恐怕不妙哦……

他在店铺外踱着步,走到了这层楼的边角。

因为这座商场建在丫字岔路之中,其平面形状像近似像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周长风走到的地方就是尖角处。

这里的窗户很高大,望外看去的视野也极佳,可以一览整个车水马龙的街道路口。

他上下左右打量了一下,自言自语道:“是个好地方…可惜了。”

“既然是好地方,又可惜什么?”夏筱诗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周长风“哦”了一声,随手往下指了指,回道:“这里视野非常好,在这里和斜对面的酒楼三层各布置一挺重机枪的话,可以有效封锁整个街道。”

离谱,这厮以往从未不解风情呀,这次是在故意开玩笑么?

不明所以的夏筱诗下意识地追问到:“那有何可惜的?”

“因为这个楼是砖混结构,不是框架结构,不宜作为坚固支撑点。”

“为什么呀?不都是钢筋水泥么。”

“砖混结构的外墙也要承力的,如果被破坏的话,整体性就失效了,实战中挨几发炮弹可能就会塌半边。”周长风转身抬手指向了上方的一根纵梁,“但框架结构只用梁和柱来承重,外墙只起围护作用,全拆掉也没事。”

夏筱诗不明觉厉——不懂,但是觉得很有道理。

“厉害,先生你怎么连这都知道?”

见她星星眼的神情,周长风干咳道:“不值一提,只是合格军官的基本修养。”

“嗯,我们走叭,这儿是京城,谁都打不进来的。”

“这不是一码事。”

虽然大清早的就出狱了,但因为从栖霞山到南城区花费了太久的时间,所以二人没逛多久便已是正午。

当他俩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寻找着中意的餐馆时,从京城各处乃至外地赶来的阁臣与高级将领们正在陆续进入文华殿。

在休息间稍作停留以后,他们便被引领着来到了最大的一号议事厅。

硕大的大方桌足足有两米宽,长度则容许面对面的摆下十把椅子,现在上边每一个位置前都整齐摆放好了茶杯和密封的文件。

在侍从们的安排下,一众大佬都陆续落座。

望着眼前被被印着红色“绝密”字样的牛皮纸密封的文件,有人侧首问道:“现在可以拆不?”

“您请便。”

此起彼伏的“嘶啦”声中,一封封文件被拆了开来,一道道探究的目光迅速浏览着上边的文字。

这时候,林羲与一名看着神采奕奕的瘦高中年人先后迈过门槛走了进来。

见状,议事厅内的十几人都不约而同地看了过去。

有人欣然道:“年中以后至今两个月没见着卫国公了,近来身体可还好?”

财政阁臣李光远笑道:“瞧他面色不就一清二楚了?老夫光是数十载的老山参就送了好些盒,自然好得很。”

作为如今大都督府的一把手,卫国公吴维焕同时还兼任卫戍指挥使司指挥使,但后者其实只算是挂名。

闻言,他不禁笑道:“好你个李明垠,你送的那些老参岂能胡吃乱补?”

缺啥补啥,乱补是要出事的,尤其是人参这种大补之物。

今年年初的时候,因为突发急性胰腺炎,吴维焕可谓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万幸最后还是被抢了回来,半年以来一直在休养。

随着两位关键人物到场,这次的会议就此开始。

浏览了各自手头的文件以后,在场的众人很快就明白了目的之所在——哦吼?皇帝确实在打倭国的主意了?

林羲扫视了一圈,缓缓开口介绍道:“诸位都看到了吧?这个‘甲字/四〇七/一号/改五’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至昌六年,时至今日已经陆续修订过五次了。”

外务阁臣余慎华有些惊讶地说:“你们那么早就已经在打主意了?”

“其实两百年前就有征倭方略哦。”林羲笑了笑,理所应当地回道:“基本的准备是必须的,这不过是百余战争计划中的一种罢了,同样是攻略倭国,为了应对不同情形就有好几种计划。”

明军对于战争计划的编号同样非常规范——“甲字”表示这属于进攻计划;“四〇七”为无实际含义的数字;“一号”指其中的一种情形;“改五”顾名思义是第几次修订。

一号表示没有外国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战争情形,除此之外还有考虑英国干预的二号、美国干预的三号等等。

“征伐倭国的事年隔三差五就有人提,皇上这回有兴趣了?”有人兴致盎然地笑道。

“自然与喜好无关,只是认为时机恰当而已。”从开始到现在都一言不发的丞相邹卓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先各自说说看吧。”

议事厅中安静得只有呼吸声和茶杯与杯盖碰撞的动静,十几位阁臣和高级将领都处在头脑风暴中。

忽然,一名陆军中将率先打破了安静。

“第一波次向四国岛投入四个陆军师和两个空军支队,第二波次向本州岛西部山口一带投入三个师和两个空军支队……恕我直言,这有逐次添油之嫌,太呆了,缺乏一招制敌的凌厉。”

“言过其实了,只能说这个计划比较稳妥。”另一名中将反驳道:“一招制敌说的太空洞。虽然倭国现在各藩独立,倭王的辖地有限,无人号令各方,但是指望击败几个藩镇以后其它藩镇就会乖乖的望风而降?这不现实。”

“军事上我觉着并无值得顾虑之处,本就是弹丸之地,还又藩镇割据,没有难度可言。”余慎华沉吟道:“重点还是在于英美的反应。”

“欧洲的境况同样不乐观,英人只有失心疯了才会干涉,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只会口头抗议。”

“我同意。所以,可能更需要担心的是美国。”

“美国同样没有任何可能干涉,退一万步讲,有心算无心,等他们顺便完成,日月旗早都插遍东瀛列岛了。”

将军们的意见都差不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自然是不愿意错过的。

见他们的看法一致,李光远开口道:“对此我们更需要斟酌的是进出口贸易,对倭国的征伐行动过于强硬,英、荷两国很可能会在经济上加以反制,美国予以反制的可能性次之。”

“这个看法太悲观了,不妥。”林羲微微摇头,“英人的政客同样精明,在这件事上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事先通气,暂时维系、保障其在倭国的既有利益。谈条件嘛,不寒碜。”

“相国你如何看?”余慎华看向了位居上席的邹卓昀。

神色平静的后者答道:

“不妨换位考虑一二,于英、美、荷而言,资源丰富的南洋诸岛才有足够的价值值得捍卫,一来攫取资源、二来充作前沿阵地。”

“至于远在天边的倭国,本身贫瘠,几无资源可言。时至今日已是食无味弃可惜之处,若是大明能容许他们体面的抽身,我想英人定然会认真考量的。”

“这是一重,另一重在于以之作为缓兵之计可以说有利无害,代价寥寥,如今局势日渐焦灼,英人难免心动签约保证互补相犯。嗯,我同陛下也就此谈论过,他认为两载左右就值得一试。”

短暂的沉默之后,议事厅中响起了一阵赞同声。

若有所思的李光远颔首道:“这样的话,趁早为好啊,商洽很费时间,咱们就不宜拖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