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45章 互不侵犯;姐至京城

第245章 互不侵犯;姐至京城

相比起海峡对岸的百年冤家,高卢鸡现如今的国内状况还要更糟一些。

大萧条对于经济造成的严重打击时至今日也未能完全走出,破产的企业比比皆是、失业率居高不下。

困难的现状直接导致法国政治斗争加剧,左右各派争斗不休,激进运动也屡见不鲜。

这种境况下的法兰西共和国还要直面德社的军事威胁,仅凭那斥巨资构筑的坚固防线就知道他们对于德国人的恐惧。当然,骄傲的法国人打死也不会承认这一点。

二十年前的血腥欧战直接打没了一代年轻人,最终却收获寥寥,现如今的法国人只盼着能维持现状,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何况与大明交恶对于法国利益而言有坏无好,东瀛列岛上的那少许利益本就只是蚊子腿罢了,以之作为筹码,换得对德国的贸易限制在当下非常合理。

法国密使在临行之前被告知的最终底线其实已经算比较低了,除了留出至少6个月的时间供法国企业转移资产以外,主要的条件是要求大明削减对德国的橡胶、钨精矿贸易,底线分别是40%和65%,时限为10年。

不过,具体能谈到多少就看密使的本事了。

起先,法国密使试探性地提出了削减60%橡胶和90%钨精矿贸易量,但被大明密使当即拒绝了。

“这个要求太急切,有失诚信,至少也该履行完现有的合同。钨精矿的贸易收入对我国亦有相当意义,削减九成?这与完全断绝区别不大,都不能接受。”

“可是,先生,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签订的长期合同呢?”

“长期合同可以作废,但短期合同应该履行完全。”

“我们再谈谈削减比例吧,先生。”

“橡胶可以稍多些,但钨精矿至多减少两成。”大明密使断然说道。

“您说的‘多一些’,具体是多少?”法国密使显然清楚这种文字游戏,这种情况下谁先明说谁就处在下风,所以他将皮球抛了回去。

“大概百分之六十五。”

只多削减5%的橡胶,而钨精矿却要从90%变为20%???

“先生,我开始怀疑您的诚意了。”法国密使有些不满地说。

“我也这么认为。”一旁的英国密使吸了一口雪茄烟,附和道:“在贸易上抱以足够诚意,可以避免一场外交、经济,甚至军事上的冲突,这对中国非常值得。”

“大错,天朝疆界的安危岂能以商人思维来考量?东瀛相距我国本土不过一千二百明里,可谓门户之地,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但是先生,九州岛一直是贵国的殖民地。”法国密使如是反驳道。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有九州岛作为夹在中间的缓冲地,大可不必把话说的那么夸张,什么门户之地、什么为了安危可以不计代价。

“是宣慰司辖地和顺从的藩镇,不是所谓的殖民地。”大明密使先纠正了这一点,然后认真道:“九州岛在我们看来很小。你们都有航程超过三千明里的轰炸机,飞过大明海以后可就是苏松精华之地。”

三方密使都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角色,口头工夫皆非等闲,你一言我一语的谈判由此继续。

德国自然资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军事实力,石油、铜矿、钨矿、橡胶这四种资源都是战争机器不可或缺的,英法会同欧洲列国一直严格限制着德、匈、捷等国的资源进口,几乎只能勉强满足和平时期的使用。

显而易见,如果想进行战争就必须囤积资源,而这些资源的主要供应国却都屈从于英法的指示,比如荷兰对德国的橡胶和石油贸易一直处在很低的水平。

虽然为了多赚钱,荷兰人在暗地里会偷偷摸摸地多售出一些,但总量仍然过少。

故而,这些年对德橡胶贸易的大头完全由大明和安南所包揽;除此之外,满载着钨精矿、钼精矿、镍精矿的货船也同样源源不断地自海防和广州启航前往汉堡。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冶金行业的重要稀有金属可以左右战局,所以法国人巴不得从任何可行的角度压制德国人的力量。

因为大明密使表现得过于强硬和有恃无恐,英法两国密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暂停洽谈。

虽然他们展露的态度也很坚决,反复扬言为了本国利益绝不会做大让步,但实际上却生怕谈崩了。

谈崩的结果不言而喻,西方列国、或者说至少英法两国在日本的既有利益要打水漂了。

价值数目确实不多,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远大于价值本身。

首先,英法是不可能为此而开战的,而租界驻军是什么货色大家都心知肚明,其结果就是被轻松击败,然后灰溜溜地滚蛋。

如此一来,舆论会讥诮政府的无能、民众会质疑本国的实力、怀有野心的党派会趁机大肆鼓噪,这无疑会让本就失稳的政局雪上加霜。

这还只是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再考虑经济贸易上的间接影响,以及不可预测的恶性后果——大明一不做二不休,顺带着就直接进攻南洋地区……

那实在是太糟糕了!

于是英法两国密使从当天下午一直到午夜都在不断向本国发报,以征求意见。

在经过一天的斟酌以后,次日重新进行的洽谈就要顺利多了。

即使二位密使依旧是昨天的做派,但大明密使很容易就察觉到这俩人的底气要弱了两分,不免在心中暗嘲。

呵呵,这些西夷果真都是吃硬不吃软的家伙,不过尔尔。

但是为了照顾这两位密使的自尊心,大明密使也是看破不说破,并未出言讥诮,只是随口说了句“昔日强盛时有多辉煌,往后衰落时就有多狼狈”,就已经让敏感的二人面红耳赤了。

洽谈的结果也很快就拟订完毕,这份暂名为《关于在日势力与资产的转移协议》的文件被迅速发回了三国国内。

「第一,转移将在启元7938年3月1日开始;

第二,英国和法国从日本列岛上的各种转移行动应于同年6月1日之前完成,逾期则必须抛弃尚未转移的资产。不能破坏任何实物资产;

第三,大明应取消与德国的长期矿产出口合同,小于360天的短期合同可以履行完毕;

第四,对德国的钨、钼、镍精矿出口量应相比今年减少35%,橡胶的出口量应减少50%。这个限制时长为5年。

第五,大明应在2月1日之前与英国单独签订一份为期6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并公开声明。」

最终敲定的协议比英法两国预想的差得多——于英,互不侵犯条约只有短短六年,而不是起初希望的至少十年;于法,对德贸易削减量也比希望的要少很多,时间也只有五年。

这无疑让英法两国深感不爽,但眼下他们只能憋着。

毕竟大明要是掀桌子不谈了,最后是他俩吃亏更多。

但换个思路来想,本来就保不住的资产不仅有时间撤出大部分,而且还换来了少量于本国有利的事,这似乎也还好?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国内的官方通报将此事宣传为一场大大的外交胜利,但一些人则指出这最多也只能算皮洛士的胜利。

至于其它的,大明自然没有闲心和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挨个谈判,所以选择先和英法秘密洽谈。

现在,两个西方文明扛把子都妥协了,其余国家也随波逐流的答应了。

国内一团糟、自顾不暇的俄国人最为有趣,他们甚至没有余暇来撤出租界的资产,所以干脆明码标价以较低的价格将之出售。

驻军的武器装备也直接转手卖给了有意向的藩镇,步枪、轻机枪、重机枪、步兵炮、装甲车等等全部打包出售,交钱以后上门提货,童叟无欺。

倒是美国人表现得最为强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明私下去找了英法,而没叫上美国,这让一些自豪感强烈的政客极其不满——这些年来,我大美利坚为了变得伟大做了这么多努力,伱故意无视是吧?

此外的主要缘故则是美国仍然没有打算彻底放弃远东——野心尚在,哪怕菲律宾殖民地和日本租界的收益寥寥无几,却依旧在坚持。

文华殿中,几名阁臣也就此交换了一下看法。

李光远抚了抚白须,“这倒是有趣,美国人不乐意啊,到时候…打不打?”

“军事上不存在问题。”林羲其实不怎么在乎这一点,随口说了句废话。

“我倒是觉着完全可以留着,现如今其余诸国都将主动离去,撤出势力,之后仅剩美国一家。”余慎华不紧不慢地说道:“今后的变数势必不少,将其留着,任何争端都可充作借口,颇为方便。”

“老夫觉得蛮好,”李光远点了点头,沉吟道:“就是民间舆论得引导一二。它国皆走独留一家,容易让有心人借此妄言。”

“嗯,留着就留着吧,反正如今也尚无决心,以后视情况随时能解决。”林羲也不反对。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剩余的时间转瞬即逝。

至昌三十七年充满了荒谬和动乱,这是转折性的一年,由和平的坦原转向未知的深渊。

元旦之后不久,大明日月社通报了《中英互不侵犯条约》,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了大江南北人们茶余饭后的必聊话题。

与之相比,对德国的贸易量削减则被人们所忽视了。

一月二十日,巳时正刻。

一列来自武汉府的火车缓缓驶入了江北火车站,一队青年夫妇走下了其中一节二等车车厢,然后看着路牌、顺着人潮来到了离站的地方。

周长风已经于此等候了小半个时辰,他的目光在满满人潮中迅速跳跃着,可却一直没找到目标。

忽然,一声“长风”从右前方传来,让他一个激灵,扭头看去,只见一袭浅色袄裙的女子与其丈夫缓步走来过来。

身形娇小,眉毛如柳叶般尖细,就是她!

两年没见,周长风感觉面前的姐姐都和记忆中没什么变化,反倒是她觉得周某人的气度要比以往老成了一些。

“老成?不至于吧?”周长风指着自己疑惑道。

一副认真之色的周柔嘉又仔细打量了他,笃定道:“肯定有些不同。”

她身旁的大高个男子便是李书业,冀州人,如今在汉口县的一家民营食品公司当管事。

他拱手道:“先前火车在庐州府加煤水的时候耽搁了,晚了两刻钟,让内弟久等了。”

“不碍事,咱们走吧。”

从起初介意军车私用到现在差不多接受,周长风只用了大约小半年时间,虽然这是如今的常态,但他其实仍然有一点反感。

这么看来,夏筱诗提出购置一辆小轿车的想法十分有必要。

驾车乘坐轮渡过江,之后再七扭八拐了一阵,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周某人购置的那个小宅院。再过几天,这里就将是他与夏筱诗的新家了。

“这个选址极好,内弟和弟妹今后来回都很方便。”李书业打量了一下周围的陈设,赞许道:“装潢也颇为典雅嘛。”

“地段确实重要。”周长风耸了耸肩,随意道:“装潢嘛,我倒是不在意,小诗她比较讲究,由她咯。”

他的婚礼,周柔嘉自然是得到场的,而她既然来了,做丈夫的怎么说也得一同到来。

这是基本礼数,再说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周长风如今绝对算是发达了,如何能不捧场?

而周某人亦有他的想法,之前还特意确认自己这个姐夫会不会来。

“我去沏茶吧。”

“姐,舟车劳顿,我来就行了。”

一番推脱之后,沏茶的活还是被周柔嘉抢了去。

有些无奈的周长风坐回了太师椅上,然后笑着开口道:“姐夫,我这有个好事,你乐意不?”

接着,他简明扼要地陈述了一下投资恒光公司的事。

“……我不能和商事有关联,所以这个持股人就得由姐夫你来代任了。”

周长风选择李书业自有其道理,一是沾亲带故,二是这位姐夫为人处世甚是仗义豪爽,有求必应。

这样一个丈夫对于一个安稳过日子的小家庭来说可能不算好事,但周长风恰恰看中了这一点,认为他完全值得信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