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63章 第二六章 改组武装力量;册封仪式

第263章 第二六章 改组武装力量;册封仪式

实际上军部对此也存在分歧,但是他们的分歧在于另一方面,即应当征发南洋地方土著还是征发朝鲜、日本的民众?

正如《战争论》所言,战争中的大量时间是没有战斗行为的。

作为复杂的集合体,战争时期双方交火、进攻、防御行动其实只占了少量时间,军队的主要时间其实都在做着行军、巡逻、侦察、反侦察、站岗、挖掩体、埋地雷、布置障碍物、装卸货物、运送物资之类的无聊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军队都要有大量辎重人员随同的缘故,尤其是布置障碍物、挖掩体、运送物资,十分耗费体力和时间,让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形机器”们来干这种活实在是浪费。

优先让士兵们休息、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让他们最大化发挥本事。

可那些费时费力的活总归要有人来干,所以古代也好、近代也罢,打起仗来肯定是需要征发大量民夫的。

故而,比起“是否武装倭**队”,大明军部更在意的是到时候要从朝鲜和东瀛列岛征发民夫的问题。

让阁臣和各派人士颇为意外的是,皇帝一反常态地在这种“不算顶级国是”的事情方面明确表态——

“暂不考虑大规模武装倭军,改编事宜参照《设想/平定倭国后/军队改组/疏》,不可使之装备野战重炮,少许重炮须局限于岸防炮台。”

“国事”和“国是”是两个词汇,后者特指重大政策,并非通假字,比如光绪帝的《定国是诏》。

所谓的《设想平定倭国后军队改组疏》是四年前由两名大都督府官员联合上奏的,它被作为大明执行对日防务力量改编策略的参考模板。

其计划在维持地方藩镇存在的分封制的前提下,倭国中央组建四个师团和四个旅团,均为轻步兵单位。

它们的炮兵单位为12门制,师团所属的炮兵联队只装备12门105㎜级别榴弹炮和24门75㎜级别榴弹炮;旅团的炮兵大队仅装备12门75㎜级别榴弹炮。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独立工兵大队、两个独立骑兵大队、四个独立高射炮兵大队。

这些兵马总计十万之众,构成倭国中央的陆上防御力量。

海军除现有的一些破烂老旧的玩意之外,组建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包括:四十艘小型鱼雷艇、六到八艘300吨级别的小型潜艇、二十艘猎潜艇、十艘布雷艇、十艘扫雷艇。

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岸防单位,部署在重要水道和港口,操纵岸防炮或岸防鱼雷。

至于航空兵力量,则是典型的防御性航空兵,规模拟为四百架战斗机、一百架俯冲轰炸机、一百架鱼雷机、四十架轻型双发轰炸机。

而出于平衡之道,地方藩镇亦规划有各自的独立武装,按照每县一个联队进行征募编组,同样为轻步兵单位。

日本人的“县”比较大,属于一级行政区划,总共有四十余个。

这些部队直接听命于各个地方藩镇,承担基本防御和预备役人员训练的任务。

同时因为四十几个联队的总兵力可达十四万之多,在相互牵制的同时能防止倭国中央和藩镇们的军力失衡。

本身宪政会就认同此奏疏所述的改编策略,大部分阁臣也都觉得这样处置更好。

能有更充裕的时间考验日本人的顺从程度,完全没必要现在就急不可耐地使之扩军。

到时候真有需求的话,再扩军又不是来不及,随便训练三、四个月,再花十天半个月演习一次就能开拔了,这种训练程度用于后方治安维稳也够用。

现在既然皇帝也明确表态,那就依此招办。

一事既定一事又至,眼下让阁臣们纠结的是德国人还在不厌其烦地要求对贸易的事情展开谈判。

文华殿中,几名中书舍人拿来了一叠文件,然后依次摆放在了长桌上。

余慎华扫视了一下旁边的仨人,开口道:“德国方面还是期望能恢复从前的贸易规模,他们提议经由中间商交易来规避签订的协议要求。”

“经手第三方?谁?”李光远疑惑道。

不同于历史上,而今的德社在外交上更为孤立,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虽然依旧对其存在贸易联系,但却很顺从于英国的指示。

铁矿石倒还好,毕竟钢铁也是必不可少的民用资源,不能将之划作战略资源。但要是经由它们进行稀有金属贸易,几乎不可避免会被英国方面察觉。

所以李光远默认这些北欧国家不可能会大着胆子成为中间商。

至于其它国家,不是受英国势力影响就是受法国势力影响。在殖民体系尚未瓦解的如今,不属于列强、但又能独立自主的国家实在是难觅。

“他们提议的是土耳其,也不知实情如何。”

“哦,这倒是…兴许可行,他们大抵是已经私下与之洽谈过了。”

“恐怕是的。”

若有所思的李光远盯着杯盏,微微颔首道:“好,我觉着可以考虑,明日例会的时候再研讨一二吧。”

对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德国人是真的干着急。

就这国际局势愈演愈烈的境况,欧亚大陆上的国家都在备战,囤积战略资源、组织军事演习、拟订作战计划等等。为了捍卫▇▇主义的胜利果实,德、匈、捷亦在积极备战。

历史上德国不仅能从中国购买到钨砂,坐拥西欧最多钨矿的葡萄牙也大量向轴心与同盟双方出口,两头赚钱。

但如今却不一样,葡萄牙人的态度比较消极,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英法两国的严令以外,去年西班牙内战时,葡萄牙志愿军被红鹰军团重创也是一大原因。

所以德国人现在着实缺乏稀有金属资源的进口渠道,明人为了占据东瀛列岛来巩固自身势力范围而与英法签订协议,其中法国人不遗余力地坑了德国人一手,直接导致明人削减了贸易量。

于是乎,德国方面要尽可能恢复一定的贸易量,否则且不论穿甲弹了,那些轧制装甲钢和机床刀头的生产品质都要下滑。

而大明现在对多轴车床、压力机、航空发动机也存在需求,虽然已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前二者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确有必要再加购一批。

至于航空发动机,德国人的星形风冷发动机技术水平也不咋地,容克、奔驰、宝马三大发动机生产商都以液冷发动机为核心,只有宝马和一个叫布拉莫的小公司有关于星形发动机的经验,而且技术来源也是美国的普-惠和英国的布里斯托。

尽管大明的航空发动机以星形发动机为主,但鉴于只走一条路并不妥当,军器局和空军考虑再引入一型液冷发动机,并顺着走下去。

三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风和日丽,皇居东边的二重桥前聚满了各色人等。

原本册封仪式是要在昨天举行的,但是天公不作美,天气阴沉,所以推迟到了今天。

虽然本质上是政治活动,但一些明军将领也参与了这次仪式,周长风和沐煜二人在下了车以后,好不容易才穿过了人满为患的外围。

后者左顾右盼了一下,评价道:“跟紫禁城相比,这倭国皇居看着要清新、自然许多,紫禁城那红彤彤的格外威武宏大。”

“风格差异,而且这里比较小。”周长风指着前方的坂下门说道:“东京皇居的前身是德川幕府将军所在的江户城,之后天皇将宫廷从京都迁到了这里。”

这时候,其他几名军官、各国使馆的外交官和一些精挑细选出来的记者也准备入内。

一行人穿过了那座名叫“二重桥”的双拱桥,经由二重门进入了皇居。

在步行了一阵子以后来到了正殿之前,准备前往松之阁。白色的墙、茶色的柱、绿色的顶,这典型的日式风格与中式风格可以用貌合神离来形容,深受唐朝文化影响而逐渐演变而来的日式风格对于现如今的明人来说就是“熟悉而又奇怪”。

随同钦差册封使者而来的还有一些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吏,在他们的指导和安排下,这里的一切装饰和席位都已经布置完毕。

根据他们的要求,前来参与仪式的明军军官们都未穿着礼服,而是穿着常服,腰间依规制还须挂着佩刀。

在各国外交官和记者们的眼中,这样子的装束就是在显露胜利者的姿态、炫耀宗主国的武威。

席位的设置很是讲究,分设东西北三处,北方的位置是空出来的,因为其此刻代表着大明皇帝的上位。

记者们则分布在三个角落,西南、西北、东北,从多角度拍照摄影来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仪式。

悠扬的乐声中,使者缓缓从侍从手中接过两道圣旨,然后将之打开。

待这一曲毕,天皇跪听使者宣读敕书。

「皇帝敕谕日本国王雍仁:朕惟天下诸事宜以平和为上,海内外日月照临之地自成一体,乂定中华之余亦不可使薄邻邦。朕仰荷天休,恭承民命……」

也不知是不是这位钦差使者故意为之,周长风总觉得他宣读敕书的语速比正常情况来的要慢上那么一点。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他抬手瞥了一眼手表,好像不足千字的敕书都已经念了将近五分钟?

轻微是“咔嚓”声从旁边传来,那是摄影机已经用完了一卷胶片,正在切换新的一卷。

「……钦哉,故谕,遵照毋忤。」

就这样,雍仁好不容易宣读好了敕书,还需伏身高呼“臣遵旨”。

敕书是用于告诫臣民的文书,等于说是在训话,在这之后才是宣读册封用的制书。

「万民眷命皇帝,制曰:……昔年万历,皇祖渥恩,为弭兵戈之祸,龟钮印章,赐尔东瀛之地……今我师发扶桑,虽有寥寥抗拒,上下可称恭顺,朕亦不靳怀柔。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

就这样,雍仁面朝应天府所在的西方三叩首、山呼万岁,最后才双手接过制书和金质的大印以后后,将二者推举过了头顶,这才努力保持着平衡缓缓起身。

要是在众目睽睽和摄影机的录像下不慎失衡摔倒,那可就丢大人了。

除去圣旨和大印之外,还附带有全套的国王形制的蟒服。

王也分郡王和亲王,琉球国王就是郡王级别的,朝鲜国王比较特殊,虽为郡王但形制等级与亲王相当;安南国王则为亲王级别。

可以说参与这场册封仪式让周长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看着对方规规矩矩在公开录像下跪着听训话,这所给人的畅快之感非同寻常。得亏大明作为二元君宪制国家比较特殊,否则换个政体,今天至多只能看到对方鞠躬了。

仪式告终以后还有一顿宴席,这是藩属国款待宗主国遣使册封之后的必备流程,菜肴也都是当地上佳美食。

然而,由于维新以后推行西化,日本宫廷早都改用西餐招待外宾了,又因为三十几年来一直处于英国势力影响下,便一直维持着。

显然,鸿胪寺和礼部官吏们并不同意。

平时吃西餐穿西服倒没什么,但册封后的宴席是宗藩体系的部分体现,自然应避免掺和西方习俗。

于是折腾了许久,宴席由东京酒店首席大厨亲自上阵,铁扇虾、烟熏三文鱼、腌黄瓜、蒸鲍鱼、鸡蛋羹等等菜肴品相倒是不错。

事实上有人还考虑加一道河豚刺身,不过考虑到存在风险——虽然概率小,但如果真吃死人了,到时候……

所以再被大骂一通以后,鲜嫩爽滑的河豚刺身这道菜的建议就被当场否决了。

“对了,周兄你晓得不?”沐煜拿筷子夹了一块鲍鱼,说道:“退入中部崇山峻岭里边的一些抵抗军残部可没消亡,航空侦察表明好像有疑似他们的人活动。”

“是吗?”正在给小杯盏倒清酒的周长风随口道:“坚持抵抗,时不时骚扰一下的话还蛮麻烦的,剿抚并用吧,对付这些小股的抵抗组织,特种部队很适合。”

“什么特种部队?”沐煜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纳闷道:“工兵、辎重兵?你是不是口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