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81章 额外急救员;陆战旅编制草案

第281章 额外急救员;陆战旅编制草案

周长风悠悠道:“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搁这也是适用的。”

“但我总觉着它有些怪。”上士沉吟道:“呃…怎么讲呢?就是有些…抖,怕是太轻了。”

倒不是他故意找茬,而是这就是事实。

那名军械员翻看了一下技术指标小册子,指着其中一页说道:“空枪重七斤二两,这可比三四式轻了足足两斤。”

冲压工艺制成的机匣本质上是把薄钢板在模具中挤成型,与之相比,铣削工艺则是把一整个钢块慢慢切、刨、削成型。

除了结构设计以外,两种加工方式也势必会让机匣出现明显的重量差异,铣削工艺制成的旧式冲锋枪会显得敦实厚重许多。

mP18冲锋枪重4㎏、m1a1冲锋枪更是重达4.8㎏;而应用冲压工艺的新式冲锋枪则普遍要轻很多,斯登mkII空枪仅重2.95㎏、PPs-43为3.36㎏。

重量的减轻对于发射9㎜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冲锋枪可能表现不太明显,但是在使用威猛的明制9.620㎜手枪弹的这支试制冲锋枪上却十分显著。

从设计上也能看出恒光公司的两位年轻设计者也尝试改善这一情况——前方护木下有小握把、枪口处有上部开口的防跳器。

就实际手感来说,周长风认为的确有明显变化,但远远称不上糟糕。

只是对于用惯了稳重的三四式冲锋枪的士兵们来说,改用这玩意无疑会很不适应。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别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出价最低的承包商制造的”,军部和谘政院的老爷们可不会在乎所谓的手感和习惯。

只要性能达标,符合军队的实际需求,那就捡便宜的来,价格越低越好。

可以预见的是,快则今年、迟则明年,大明就要开始快速扩军了,物美价廉的新式冲锋枪几乎不可能被冷落。

即便一开始带着偏见认定它粗制滥造不堪用,但只要实际测评一下就会真香了。

“总之,射击体验还是不错的,总体上不比三四式逊色。你们这两天做一下故障率测试和泥浆污染测试,记录以后交过来。”

“是。”

接下来,这两支冲锋枪将接受比较粗放的可靠性测试,即在正常情况下连续发射一万发子弹,记录故障次数,以及被泥浆浸没污染以后再连射一万发,从而评估其在战场环境下的可靠性。

之所以称其粗放,是因为在驻地靶场的测试终究比不了军器局那边严谨且专业的测试,但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当夜,满载陆战一团的军列到达了江北火车站。

南京初夏的夜晚介于清凉与燥热之间,官兵们在原地露宿了一宿,次日早晨再乘船渡江重回阔别了几个月的江心洲驻地,可惜有些人永远回不来了。

在厚厚的两沓花名册上副本,被划上红圈的是阵亡或不治的、被划上黑圈的是伤残退役的,其实原本还有不少意为“正在疗伤”的蓝圈,但迄今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伤员们痊愈了。

在直面抵抗军的进攻作战中,陆战一团的战斗烈度算是最高的,遭受的伤亡也比较大。

而且不同于前年的德马吉之战,此战的对手日本人缺乏重武器,因而在明军士兵们的致伤类型中,子弹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因伤致死的比例也更大。

在一般情况下,同样是被击中,步枪的致死率大约为30%-35%、机枪的致死率大约为50%-60%、身管火炮(炮弹破片)的致死率大约为20%-25%。

“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除了对手的武器装备情况这一因素以外,江宁等一众军医还认为己方的战伤救护存在疏漏。

明军在师(旅)级别的单位设有较为完备的野战医院和转运单位;团级单位设有能进行高级包扎和初级手术的医护所,还有转运与担架单位。

对伤员的急救与转运共有三个梯次——最开始是士兵们自救、互救,以及医护兵的野战急救;接下来是转运到团级的医护所,进行更充分的包扎或是简单手术;之后,伤势更重的伤员会被送去野战医院进行手术抢救,普通伤员则转运去后方养伤。

这种阶梯式战伤急救体系实际上是欧战期间才逐渐被杀的昏天黑地的欧洲人总结出来的,欧战初期的列强军队的救护体系十分落后,众多伤员得不到合理的救护而殒命。

这个体系被明军认定是有意义的,于是就照葫芦画瓢的应用了。

白嫖他人的经验教训何其轻松!

但经过这几次战斗,陆战一团的军医们普遍抱怨一线官兵们对伤员的急救非常之草率,强烈要求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诸如未正确绑系止血带、伤处包扎的过松或过紧、将暴露于体外的内脏直接塞回体内的情况很多,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和麻烦。

“前线交战那么激烈,子弹嗖嗖的飞,是人都会紧张,一慌就要手忙脚乱,想完全按平常操练时那样标准是不可能的。”薛灿不以为意地说道。

“哪能这样轻描淡写?”江宁一听就恼火了,“明明就是练少了,救护部分才占大纲多少一点?如果能练熟,乱也乱不到哪去!”

正在整理资料的赵寒枫随口道:“多练杀人技才是要务吧……现今这练习救护的时间也不算少,个把月下来累计能练二、三日了。”

“你这呆指挥部看地图的哪知一线实情?现在的状况就是不够格,伱觉得行,我觉得不行。”

“……”赵寒枫性子好,索性不吱声了。

任何行业都有痛点,比如说参谋人员就很讨厌其他人说自己是呆在后方看地图的。

虽然明军的等级制度森严,下级见上级是要规规矩矩地立正行礼问候的,但军医着实特殊,这是行业的天生优越性,别说当众回怼赵寒枫了,就算是直接吐槽周某人,后者也只会一笑而过。

“咳咳,”有些无奈的周长风干咳了两下,打圆场道:“好了好了,他们比较注重战术技能嘛。救护的问题我知道了,其实我倒觉得现在医护兵的数量偏低,一队才三人,平均一个人要应付一个排。”

“各国也都差不多是这个数……”一旁的朱立铄嘀咕道。

周长风瞪了他一眼,“现在是在解决问题,不是否定问题。”

吃瓜看戏到现在的姚良川这才开口,“那便增设一员,两员也行。”

“我考虑这样调整,”周长风望着窗外思索了几秒,开口道:“除了增加队一级的专业医护兵数量之外,每个班都要挑一人出来额外接受更多的急救培训。”

“挑人?不是新增吧?”

“对,只是挑个人兼职,不占编制。”

实战中的队形往往非常稀疏,即使是一个步兵排也可能分散在上百米的战线上,医护兵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到伤员身旁需要耗费的时间太久。

几分钟就能决定生死,争分夺秒是鲜血凝成的要领,因而在班一级拥有自己的半专业急救者的确有必要性。

普通士兵只接受过最基本的自救、互救训练,而专业的医护兵则要到队一级才有固定编制,期间存在不小的空白。

后世美军会在步兵班之中挑选一人接受额外的急救培训,成为战斗救生员(batLifesaver),将步兵连的战斗者与救护者的比例由20∶1提升至10∶1。

与医护兵不同,战斗救生员的首要任务是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其次才是进行野战急救。

谢万诚颔首道:“我觉着行,实战中医护兵的活太繁重了,多些人分担一下有利无弊。”

旁边的薛灿一本正经地说:“咱均座大人说什么都对。反正每个班都肯定有技战术本事差的,刚巧让他们多学学救人,也算人尽其用了。”

周长风摆摆手,嫌弃道:“拍马屁倒是很积极,滚蛋!”

“钧座”这个源自古代的尊称现如今也有泛滥的趋势,从前一般只用于师(旅)级的高级军官,这两年渐渐的开始下移了。

不过他知道,自己差不多也要顺理成章的晋升了。

和平时期军衔每三年升一级的惯例在如今扩军在即的背景下已经开始松动了,对于军人而言,战争时期无愧于“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之言。

受战火熏陶与磨砺的官兵们会飞也似的晋升,但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会有愈来愈多的人逝去。

历史上直至三五年,隆美尔都只是一个中校,但随即就开始坐火箭一般的晋升——三七年升上校、三九年升少将、四一年升中将、四二年升上将……

周长风很清楚大明海军现在编组的团级陆战单位只是暂时性的,它不伦不类的规模恰好出于“团”和“旅”之间,本质上是旅级陆战单位的试验品。

在今年年初,许瞻洺在电话中就已经说的很明确了——兵部军制局已经把陆战旅的编制草拟完毕,只要谘政院批准扩军法案,海军就要迫不及待地扩充两栖作战力量了。

前几天许瞻洺晋升中将,荣登一品大员之列,但是并未差遣实职。

在料理完了私事以后,周长风便上门道贺去了。

毕竟当年还是他亲自把自己从禁军那边挖走的,也算半个领入门的前辈。投其所好,他特地斥巨资采买了几瓶年份较久的茅台与绵竹大曲。

“恭喜前辈官居一品。”

“哦?你小子可是稀客中的稀客啊。”

对于周某人的道贺,许瞻洺多少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这个既心大又不喜官场做派的年轻人不会私下登门造访。

中将对应的是从一品,这已经是大明和平时期的最高军衔了,上将和大将军唯有战时才会授予,从设立迄今还未曾有人有此殊荣。

“……现在可没实职让我做,算是赋闲在家。”许瞻洺戴上了老花镜,捧起了一本书。

虽然许瞻洺在京城的官邸不大也不奢华,但作为朝廷大员,要说清廉如水那是不可能的,或多或少有些私产。

“等战争开始,前辈就有的忙了。”周长风说道。

神色如常的许瞻洺唏嘘道:“你说的对,所以趁着这些时日好好休息,陪陪夫人游山玩水。这仗一开打啊,没个三五年消停不了。”

见周长风伫立得笔直,他指着旁边的椅子说:“别那么拘谨,坐。”

“其实我蛮好奇之后的大战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

“反正朝廷会尽量等欧战那边打起来,但如果等不到……国内有些人忍不住,那恐怕就要从咱们这边开始了。”许瞻洺随口回道。

“率先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啧…不好。”

“朝政之下是利益,经济问题决定政治。此次平定倭国之后,不少人怨声载道——本就没多少油水,又被欧洲人临走前带了些,接管以后压根捞不着多少,比开始的估值少了一半多。”

二人就现在的朝政详谈了许久,一杯茶水下肚,虽然解了口渴,但周长风却因这话题越发忧虑了。

虽然大明的各种小毛病一大堆,但暂时影响不了大局,真正严重的是如今皇帝身体状况欠佳,进而引申出许多大问题。

尽管没人把话挑明,但大家都感觉不太妙——主要是皇太子的性格不太受军部的喜欢,大明宪政会内部的混乱、冗杂、低效也让许多勋贵和将领不满。

“暂且不谈那些。”许瞻洺轻舒了一口气,将一个厚厚的皮质旧本子翻开到中间,拿出了夹着的一页纸,说道:“军制局小改后的陆战旅编制,看看吧。”

周长风将先前的顾虑抛之脑后,然后仔细看了起来。

本部——旅部、卫戍队、宪兵队、通讯队;

勤务支援单位——辎重营、野战医院(营级)、炊事队、邮政所、兽医所、修械所;

战斗支援单位——山炮团、战防炮营、防空炮营、工兵营、防化营;

战斗单位——两个步兵团、一个两栖战车营。

其中山炮团分为两个十八门制营,装备18门112㎜榴弹炮和18门80㎜榴弹炮;战防炮营拟装备18门新型48㎜反坦克炮,而非如今25.6㎜的“小水管”。

步兵团除了一系列勤务单位之外,主体是三个步兵营和重迫击炮营,装备18门128㎜重型迫击炮;另有步兵炮、战防炮、防空炮各一个队。

不出所料,又是海军特色的大编制单位。

少顷,嘴角不禁上扬的周长风才感慨道:“这…火力倒是很充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