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328章 贪腐事小 怠政事大;代号“北极光

第328章 贪腐事小 怠政事大;代号“北极光”

在周长风离开后,若有所思的朱泠婧盯着面前的书本走神了一会,然后伸手拿了根书签。

福州府大员们尝试交涉的做法在她看来实在是有些一厢情愿和天真,或许是朱士堰过往行为处事的风格让他们形成了惯性思维?

这些家伙打的算盘她基本上能猜得透透的。

时势不可同类而语,朱士堰在这方面从来都不愿当恶人,半个甲子以来,大明上下的廉政监察工作完全是由朝廷主导的。

丞相作为大明政策规划的关键,历任丞相的执政差异也致使这方面时紧时松。同时,老练的政客不可能真对自己人下狠手,故而即使是惩贪反腐最严厉的那一任丞相也难以服众,朝野间反对声和嘲讽声不绝于耳。

而喜欢用软刀子磨人的朱士堰一直以来都相对宽和,类比古代的话,大概也能争取到一个和宋仁宗相当的仁善宽容的美名。

所以同样的境况换作是他,福州府大员们的打算大概还真能成——毙几个替罪羊,余者重罚一大笔,再勒令辞官。

但可惜版本了啊。

事实证明跟不上版本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后知后觉是个不利于生存的坏习惯,显然有一些大明官吏在这方面的本领已经在安逸日子中渐渐退化了。

“少则一千五百万,多则四千万。”神色轻松的朱泠婧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喃喃自语道:“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倒不是觊觎钱财,而是她觉得这些顺带而来的收获非常可观。

朱泠婧实际上并不对贪**行径深恶痛绝,这只是诸多行径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罢了。

在她的认知和评判标准中,比起这个,怠政与懒政反倒更为严重。

此所谓“贪腐事小,怠政事大”也。

官府掌握与行使的权力无疑都很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官吏偷懒、敷衍、懈怠,权力无从应用,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其它势力取而代之。

什么族、教、黑等等,本就无孔不入,官府正常运作时都只能勉强抵御,一旦怠政,后果可想而知。

国家机器会由此迅速损坏,有名无实,行政与治理效率直线下降。

在这方面大明是吃过血亏的,“明实亡于万历”并非空穴来风。

明神宗因为客观与主观因素的怠政行为直接致使大明陷入半瘫痪状态,尽管他本人其实也会处理一些财政、军事上的事,但至关重要的人事任免却拖沓至极。

这使得朝廷和地方官府的许多职位长期缺人,本身明朝官吏规模就不似宋朝那样多,通常都处在刚好够用的水平,缺人之后想找人顶班代劳都难。

众所周知,后果是灾难性的。

至于俸禄,大明官员“著名”的微薄俸禄早在后明开创初期就有了大变,提高了许多。

时至今日大明官员薪资经过许多次上调,且不说最基础的养家糊口了,即使是过体面日子也足够,但距离丰厚优渥还有一定的距离。

曾经有不少人上疏建言可以尝试施行高薪养廉的策略,但是朝中大员们觉得效果与代价不成正比,故而理所应当的没有采纳,一切照旧。

返家之后的周长风心情不大好,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沈瑜的赌约基本上可以分胜负了。

尽管距离最终统计结果出来还早着,但有一点可以断定——这么多地方官吏,加起来不及一千万圆?瞧不起谁呢!

别说一艘揭阳级驱逐舰了,搞不好能凑出两艘、甚至三艘。

可恶!

晋升以后薪饷也一并增长,由之前的每月二百圆提升至二百五十圆。

一下子输掉这一大笔钱,赌徒心理万万沾不得啊!

“小赌怡情,哪有下这么大的赌注的?这下倒是让你那位狐朋狗友赚得钵满盆满了。”

夏筱诗搅和着碗中的面条,然后挑了一缕出来,几乎不出声响的就将之咽下了肚。

周长风无奈的耸了耸肩,“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嘛,觉得最多不过就是一个月的钱,但冷静以后……自然就后悔咯。”

桌对面的夏筱诗撇了撇嘴,“呵,先生你这口气倒不小,你平常在外面奔波,没闲暇操心家里的事,其实咱家开销可不小,每月都得花销近二百呢,真没多少余钱。”

谈起这个她越发不悦了,掰着手指一下下数道:“柴米油盐单价不贵,但加起来也不少,然后是衣装之类的,出行的车钱,给车加油也要钱,还有给林溪的薪酬……等以后孩子出生了,花销还得高一截。”

夏筱诗其实还挺好奇的,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能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会缺钱?

光是前来迎奉巴结的人送的礼都应该能堆成山!

听她这么罗列开销,周长风连连摆手,不以为意地说道:“只靠薪饷确实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不过我还有作为皇帝军事顾问的钱,而且还有那个啥的分红。”

这俩实际上才是大头,前者每个月高达五百圆,相当于准将的薪饷,这几个月下来其实已经累积了不少,只是一直在银行账户上并未取出罢了。

而将朱泠婧用于收买人心的那一大笔钱用于入股恒光公司也无疑是极明智的选择,当时她赠予的订婚礼金是九万九千元的巨款,其中大半用于投资入股恒光公司。

虽然基本目的是找个能随意帮忙制造实验性轻武器的地方,但随之而来的丰厚分红也十分可观。

规模扩大以后的恒光公司自然能揽下更多的订单,大赚特赚之后又能继续扩大,可以说把大明战备的红利吃得满满的。

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姐夫李书业也在恒光公司干得颇为起劲,即使不含他的薪资和少量分红,纯属于周某人的分红金额也多达上万圆。

而这还只是起始罢了,可以预见的是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枪厂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迅速膨胀。

听他讲述过后,夏筱诗眨了眨眼,惊讶道:“居然有这么多啊,那……少了区区两百圆似乎也不算什么了。”

不过她马上就补充道:“也不行,以后再不能这样了,不引以为戒的话只会越赌越大。”

“行行行,知道了,我又不好赌。”

随着福州一案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周长风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当时让他格外无语的伞兵装备上。

午饭过后,他便急匆匆地离了家,驾车直奔兵部而去。

也许有些人敢不把周某人当一回事,但他们再怎么样也不敢轻视“军机待诏”一职。

偏见也好、嫉妒也罢,见面之后照样得规规矩矩的。

“我前几天催过一次,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一到场,周长风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空军处负责此事的一名吏员呈递给了他一本装订好的小册子,很薄,也就几页纸。

“依您的要求,我们把从前搁置的设计又找出来了,降落伞的大小与强度问题也跟厂商交流过了,能改,但是得费些时间。”

“那就好。”

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空军处佥事开口道:“不过既然应用了这个新玩意,从前的三二式伞具就都不能用了,库存还有近十万套……”

“因小失大不可取。”周长风淡淡道。

“这倒也是。”

其实空军处的官吏们对此都有些不满,大家都觉得周某人这样武断的指示实在是有些不负责任。

连实际使用者的意见都不考虑,就这么直截粗暴的指示?这个家伙确实战绩不凡,但那也不是为所欲为的资本。

当时设计的腿袋在明军内部叫作“吊袋”,跳伞后装着武器的帆布袋子会吊在伞兵下边两米处,先于双腿触碰地面,这样可以最好的保持重心稳定。

但士兵们不买账,嫌弃它太笨重了,以不方便、易错过最佳跳伞时机、有妨碍正常开伞隐患等理由将之摒弃了。

也不知他们有没有想到如此一来,自己以后有可能要拿着手枪去冲击敌军阵地——因为装着武器的空投箱落在对面了。

或许是因为现在的局势越发紧张,没有人留意到这么一桩事,所以周某人武断的要求相当顺利的施行了。

原本只完成了试制,却沦为技术验证产品的试制三七式伞具现在被空军处下了八千套的订单,只是最早批次的交付时间大概都得等到明年了。

“第一批次能交付多少套?”

“大概两千套吧。”

“可以,到时候直接平均分,三个团都拿一点,然后熟悉一下,等后续批次一到货马上就能适应。”

那名佥事推了推眼镜,小声道:“只是……就怕那些将士不情愿……”

“呵,他们不会真拿打仗当小孩子过家家吧?那是要死人的。”周长风拍了拍桌子,然后叉着腰说:“千方百计达成目的才是第一要务,不论如何也比到时候到处找武器箱子强一百倍,按他们那个心态是要吃大亏的!”

也算是亡羊补牢,无意间发现的疏漏被雷厉风行的周长风三下五除二给堵上了。

在了却了本国的一个疏漏之后,他不可避免的就想到了在历史上因此吃了血亏的德国人。

要不要顺带提醒他们一下?

虽然周长风十分纠结,而且他觉得死板的德国人大概率不会做出改变。

人家死伤惨重之后都还是老样子,真的会听从一个外国人的建议吗?

与此同时,在位于中城区的德社驻大明公使馆……

安逸的日子无疑会让人颓废,克莉丝就觉得自己当初选择来到大明或许是个错误的决定。

鉴于德国人在烹饪美食上实在没什么天赋,在京师应天府的这些日子里她已经把琳琅满目的各色菜肴与小吃都尝试了遍。

而代价是自己足足胖了五公斤,从原本的五十八公斤增长到六十三公斤,若非身高较高所以胖得不明显,不然她真得郁闷死。

但这还仅仅只是南京一隅罢了,想要吃遍全中国,大概是要花半辈子才能达成的艰巨任务。

“伱的工作进展怎么样?中国人有其它举动吗?”担任首席武官的贾斯特斯-科勒少将例行公事地问道。

“还是像从前一样,没有发现明显的大规模行动。”克莉丝如实答复道。

由于外缉事厂的监视和限制,公使馆武官们的行动十分不便,所以她的工作基本局限于通过报纸、期刊、无线电新闻来获取信息,并从中筛选、总结出有用的情报。

“战争就要到来了,”说着,科勒望向了窗外,“恰好,那是很适合观赏北极光的时间。”

大英帝国内阁已经下达了指示,首相尼维尔在下定决心之后格外自信。

而英军中的鹰派人士更是表现得乐观无比,他们宣称:

「……登陆以后就能立刻得到一份大奖——不仅可以控制150万吨大量铁矿石,还能占领对海军有巨大价值的北欧港口。即使无法利用铁路,我们也能依靠港口站稳脚跟,斯堪的纳维亚人不存在抵抗的可能性,他们至少不会站在我们的对面。」

他们的乐观情绪也传染了联合远征军的将领们,有人沾沾自喜的吹嘘道:「我能预见到高大魁梧的苏格兰勇士在凌晨六点把刚醒来的挪威人震惊的样子……上帝站在我们这边。」

然而相比起查特菲尔德勋爵等人的信心满满,联合远征军最高指挥官麦克西少将却显得忧心忡忡。

首先,计划由他指挥的英国部队严重缺乏训练,法国部队的底细尚不清楚;而且由于冰冻和运力限制,大概需要花费两个礼拜的时间才能让部队和装备全部登陆。

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可供使用的公路,唯一交通线仅仅是一条铁路,还是单向的电气化铁路——不但运力有限,而且电力中断后就会瘫痪。

显然,风险实际上非常大,如果德国人的反应敏锐、行动果决,这次远征斯堪的纳维亚的行动就会以悲惨的失败收场。

但正米字旗政客们已经做出的决策,岂容一介武夫左右呢?

同时,德社内部也统一了意见,确定英法双方登陆挪、瑞两国伺机帮助沙俄维稳只是幌子而已。

最新截获的电报表明,大约十二艘英国潜艇将前往在北海,还有四艘正准备启程——这个数量两倍于平常,明显是危险信号。

柏林方面决定以最快速度完成作战计划的准备,并下达了“限期在1月15日之前完成准备”的命令。

行动代号:北极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