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360章 荷兰人的应对;徒劳的努力

第360章 荷兰人的应对;徒劳的努力

三月二十一日,爪哇岛,芝拉扎。

地处南洋,这儿的天气已经堪称炎热,昼间温度可达30c之多。

一艘名叫复活节天使的美国货轮正在缓缓泊入码头,码头上稀稀松松的站着许多人。

穿着短袖短裤的地方土著码头工人在懒懒散散的准备去卸货,而那些身着制服的荷印军陆航军官们则聚在一旁棚子的阴凉下。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荷兰人开始逐渐认真、慎重的考虑起远东殖民地的防务问题,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聚焦于荷属东印杜的精华——爪哇岛。

尽管南洋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但爪哇岛却集中了大约七成的人口和多数制造加工业,主要防御力量也肯定部署于此。

而巴达维亚和泗水这两座港城又都处于爪哇岛的北部,一旦假想敌控制了北部海域,那么爪哇岛岂不等同于被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因此荷兰人将注意力放到了南部港城芝拉扎,并开始着手大力建设它。

原先的芝拉扎仿佛与世隔绝,静谧而偏僻,只是偶尔会有商船来这里补给淡水和煤炭。

港城甚至没有汇入爪哇岛主要铁路线路,也几乎没有维修能力,只能提供最小限度的保养。

通过坑蒙拐骗一样的半忽悠半强迫操作,大量的爪哇土著投入了建设工作。芝拉扎新建了四座150㎜岸防炮台,并增加了航行灯、浮标、起重机和大量的配套设施。

就在前些天,一座1500吨级和一座4000吨级浮船坞被从巴达维亚拖拽过来,从而使这儿拥有一定的船只维修能力。

“喔,我们的战斗机终于到了,它们应该可以对付中国人的飞机。”

“只有两架成品,其它的都是零件,我们必须尽快把它们组装好。”

“火车站的平板车准备好了吗?”

几名荷印军陆航军官对刚刚运抵的战斗机寄予厚望,希望这些飞机能够帮助保卫殖民地。

虽然美国方面现在并未表态,不过其已经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狡猾战争贩子的形象。

二十天前,这一批次共30架cw-21战斗机还在旧金山火车站悠哉悠哉地卸货,火烧眉毛的荷兰人希望尽快交货,美国人便立刻答应了这个请求。

于是联邦政府指令一路开绿灯,这些战斗机在仅仅一天半以后就装上了货轮,拔锚起航,过程堪称飞速。

接下来,两架成品战斗机会直接交付战斗机中队,其余零件状态的战斗机也会被运去万隆的荷印军飞机修理厂进行组装。

荷属东印杜殖民地当局紧接着又继续下订单,追购了42架cw-21和15架B-18轰炸机。

cw-21战斗机是去年由寇蒂斯公司自行研发的一种轻型全金属战斗机,装备一台850匹马力的莱特旋风星形发动机。

一无装甲防护、二无自封油箱,所以空重轻得只有1380㎏,并由此拥有在低空时高达23m/s的爬升率,创下了记录,其最大平飞速度也有500㎞/h。

它的机动能力非常优秀,可是缺少基本的防护措施,火力也比较单薄,因此美国陆航并不中意这种昵称“恶魔”的轻型战斗机。

cw-21叫作恶魔完全是徒有其名,它脆若瓷器,甚至可能比零式战斗机还要薄弱。

这一天稍晚些的时候,KVIII号潜艇也慢慢驶入了港口,在一艘驳船的引导下停到了自己的泊位。

荷兰王家海军和荷属东印杜殖民地海军是相互独立的,不过战时前者理所应当的可以管理后者。

长期以来,驻扎于远东地区的荷兰海军部队都苦于兵员短缺,一些舰艇因为匮乏足够人手而不得不被封存。

为了增加防务力量,荷兰人绞尽脑汁的搜罗堪用的兵员,包括但不限于训练文化水平较高的爪哇人、重金招募外国的退役水兵等等。

KVIII号潜艇在解除封存状态后经过检修,被派往巽他海峡进行稳定性航行测试,然后来到芝拉扎准备交付海军作战单位。

格尔德少校奉命就任这艘潜艇的指挥官,他不敢怠慢,连夜飞赴芝拉扎。

这艘十九年前入役的潜艇人员定额31人,然而直到现在格尔德少校手下一共仅有东拼西凑来的22人,而那十几名驾驶潜艇进行航行测试的又是泗水海军基地的人,在签字交接以后他们便乘火车离开了。

海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是于明日早上八点起航,先向东南再向东北,在望加锡海峡和苏拉威西海之间进行战斗巡逻。

经过一下午的努力,格尔德几乎跑断了腿、说烂了嘴皮,总算又从殖民地海军单位讨要来了六个水兵,勉强凑够了足够的人手。

虽然这些人甚至都是第一次进入潜艇,但眼下能找到水兵就已经感谢上帝了。

为了能尽快把这些虾兵蟹将团结在一起——哪怕是最肤浅的酒肉兄弟,格尔德也是煞费苦心。

他将他们带去了芝拉扎最大的酒吧,还自掏腰包叫来了一帮子女伎和舞女。

“万岁!”

“呜呼!我们一定会好好教训那些中国人的!”

“为了尼德兰!”

这样的做法显然违反荷兰皇家海军的规定,毕竟没人能指望一帮子醉醺醺的水兵们的嘴巴会密不透风。

但在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凝聚人心二者之间,格尔德选择了后者。

平心而论,他其实也不喜欢这种做法,可现在别无选择,否则一盘散沙指不定在半途中就起内讧了。

觥筹交错、莺莺燕燕嬉笑**,尔后又各寻地方欢愉半宿。

在这样的状况下,这样一群临时拼凑的水兵好像真的初步融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团体?

“……燃油加注完成;鱼雷装载完成,一共十枚;食品是两个月份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请在两天内吃完。”

“两天?”

次日早晨,军需官正在向格尔德少校交代补给情况。

后者吃惊于新鲜蔬果的保存时间竟这么短,他以前在本土时,潜艇出海以后新鲜蔬果大概能保存一星期。

那名中尉耸了耸肩,然后递上了交接文件,“少校先生,别忘了这可不是北海。”

格尔德掏出钢笔在上边签下了名字,然后回头看向松垮随意的水兵们,心情复杂地说:“伙计们,出发。”

迎着东升的朝阳,这艘老旧的潜艇就这样在一群东拼西凑的水兵们的操纵下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

碧波万顷,晨曦让大海泛着晶莹的光芒。

由于一部分补给物资迟到,而且恰逢卡里马塔海峡的天气情况不佳,明军稍稍推迟了血痹行动的发起时间。

偏生要与老天爷作对通常没什么好下场,在耐心等到三月二十四日万事俱备以后,信心满满、士气高涨的大明陆海空三军才正式发起行动。当然,同时行动的可不只是他们。

随着明军开始动手,兰芳国防军也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静坐战争,开始主动出击。

此前,他们就一直呆在边境线筑垒地域中与对面的英荷两军对峙。

从三发起飞的空军猛烈轰炸了英军阵地,四个国防军步兵营先后投入战斗,兵锋直指沙捞越的古晋。

荷属东印杜陆军航空队(mL-KnIL)和荷兰王家海军航空队(mLD)的侦察机这些天的活动非常频繁,总是在黎明和傍晚时光顾樟宜海军基地和松柏港。

大明、兰芳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先后拦截、追杀了其中一部分,但其余的漏网之鱼无疑还是成功把航空侦察的照片送了回去。

即使在雷达技术比较成熟的大战后期,及时发现敌方飞机并引导己方飞机去截击也时常出现疏漏,更别提现在了。

3月24日11:19,能见度优良,蔚蓝的天空中仅有寥寥几朵浮云。

隶属于荷军海航第四小队的一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发现了遥远天海交接之处的异样——那儿有一连串的小黑点。

领航员端起望远镜仔细观察西北方向,然后伸手指着说:“我看到了一些船只,很可能是中国人的舰队。”

这架飞机缓缓转向,在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来到了那支不明舰队的右后方。

只见数十艘战舰和运输船正向着东南方向匀速航行,后者油煤混烧锅炉排放的灰黑色烟柱斜向着直冲云霄,各船只悬挂的红色旗帜一眼即可辨明。

飞行员尽可能驾驶飞机借助云朵隐蔽,其余人则对照着舰型识别手册迅速辨析那些船只的型号。

这一天11:47,驻防达拉根荷印军指挥部收到了来自这架卡特琳娜的电讯,所有人都瞬间紧张起来。

「发现中国舰队,大约20艘运输船。战斗舰船为7艘驱逐舰、3艘轻型巡洋舰、1艘重型巡洋舰。坐标北纬8°2',东经117°3',航向125,航速13节。」

这支舰队不是别人,正是负责夺取达拉根油田的分遣舰队,他们搭载着陆战二旅和伞兵二团。

达拉根并不在空降突袭的计划范围内,巴厘巴板才是伞兵二团的目标,但他们会把达拉根作为空降出发地。

当地荷印军陆航随即派出了手头上全部可用的轰炸机,9架B-10轰炸机迅速挂载航弹,然后一架接一架呼啸着起飞。

美国马丁公司设计制造的B-10是三十年代初的产物,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了“快速轰炸机”的概念——只要我的轰炸机比你的战斗机飞得还快,那我就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颇有些轰炸机无敌论的味道,B-10就是这个概念下的产物。值得一提的是,B-10轰炸机在原定历史上也曾经被中国购买,传单“轰炸”日本的就是其中两架。

然而这些轰炸机现在实在难以对明军舰队构成威胁,水平轰炸的命中率低得感人。

黑灰色烟团不断绽放于机群的后方,爆炸的冲击波让飞机上下震颤,破片在全金属机身上划出一道道口子。

海面上的明军战舰向天空中来袭的荷印军轰炸机射出无数炮弹,蔚蓝的天空似乎都被那些黑烟团所污染了。

荷兰飞行员显然没有大胆无畏的精神,他们在九百米高度快速飞掠明军舰队,匆匆扔下了挂载的航弹以后就加速远离。

一枚枚航弹落水爆炸,溅起此起彼伏的洁白水柱,但无一命中。

不过,这轮无效的空袭取得了一个间接战果——平遥号驱逐舰的一名军医中尉被爆炸惊得没站稳,脑袋磕在桌子上血流满面,被缝了几针。

第二天中午,分遣舰队迫近达拉根。

在这期间舰队又先后遭到了三轮空袭,但似乎连上帝都不庇佑荷兰人——总共有两枚航弹取得命中,第一枚只不过杀伤了寥寥几人,第二枚居然还是哑弹。

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KVIII号潜艇正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伏击机会。

“敌方舰队航向265,航速14节,长官,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目标?”

“当然是运输船。”

KVIII号经过三天两夜的快速航行,于凌晨抵达预定海域,随即收到海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他们寻机攻击明军舰队。

一艘艘战舰从潜艇前方驶过,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紧张不已,直到那些运输船即将进入交汇点。

“发射。”

“是,鱼雷发射。”

“下潜到最大深度。”

“如你所愿,长官。”

四枚450㎜热动力鱼雷接连冲出了发射管,向着远处快速驶去。

八百米的距离对于鱼雷来说需要近一分钟时间才能到达,热动力鱼雷明显的航迹又很难不被人发现。

“左舷!浪花!有鱼雷!”

“右舵打满!”

不过笨拙的运输船无法和灵活的战舰相提并论,船员们几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四枚鱼雷快速逼近。

“咚!咚!”

连续两下巨大的震动让船员和搭载的陆战二旅官兵们东倒西歪。

450㎜鱼雷的威力比舰用533㎜鱼雷要小些,若是同等吨位的战舰那或许不用担心沉没,但这艘运输船却坚持不下去了。

船长下令挂起了弃舰和求救的信号旗,随即让搭载的陆战队步兵们到甲板上去。

舰队立刻做出标准应对——分出一艘到刚刚方向鱼雷航迹的地方进行来回往复的搜索,其余船只则转为z字形机动。

驱逐舰投下的深水炸弹炸出高达几层楼的冲天水柱,蔚为壮观。

老旧的KVIII号躲藏在八十米深处,深水炸弹落水时的噗通声、缓缓下沉的哗啦声、爆炸时的巨大震动让所有人战战兢兢。

格尔德少校无疑是一名值得称道的合格军官,他做到了他力所能及的最好,但却无法扭转宏观上必然的颓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