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362章 高跳低开;空降天兵!

第362章 高跳低开;空降天兵!

为了确保能在夜色中分辨位置之所在,每一名仪鸾司官兵都在右小腿处用胶带绑了一个手电筒。

中高空跳伞以后就开伞虽然比较安全,但更易偏离预定地点,被风一吹就可能偏上几里远。

所以仪鸾司官兵们非常冒险地使用了高跳低开的伞降方式,现今又没有自动开伞器,一切全凭手动,假如迟钝一点就可能活活摔死。

落地以后果不其然出现了意外——有人因为主伞开启失败而被迫使用应急副伞,但当时高度仅剩不足百米,他还没来得及完全减速就已触地,于是左腿骨折。

“做个夹板绑好,然后收拾一下。”蔡治琛抬手看了眼手表。

众人匆忙砍了两根粗树枝,将之当作简易夹板来固定他的腿,然后把他藏到了一个隐蔽处。

这时候,几名身着灰色的壳牌石油公司员工制服的男子也小跑而来,前边警戒的士兵立即将枪对准了他们。

“止步!别过来!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对上了暗号,那几人才被放行靠过来——他们便是之前利用灯光指示落点的内应。

其中一人是应聘成功的督府情报处特工,另两人则是他发展的线人。

钟百泉是至昌三十五年时奉命而来的,与他同期而来的其余几人都已经被捕——

虽然南洋地区在大明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已经被渗透得跟筛子一样,然而在荷兰人这两年竭尽所能的反间谍打击下也损失不小。

“都没问题吧?车子备好没?”蔡治琛一边翻开笔记本一边问道。

“三辆,刚好能装下你们。”

“荷军开始准备破坏了没?”

钟百泉摇摇头,“还没,原本定的是昨日会派些工兵来的,不过又被搁置了。”

大明方面的努力显然很有效,荷兰人打算再观望两天,先不急于准备破坏工作。

一行人随即出发,兵分两路。

第四作战队第一分队前往计划中的空降场,摆放指示标志,其余的三十多人则直接渗透炼油厂。

储油库和采油井优先确保哪个完好?自然是后者,这就是鱼和渔的区别。

但尴尬的是处在中间地位的炼油厂——说它重要吧,它没有采油井重要;说它不重要吧,原油也没法直接使用。

巴厘巴板油田出产的芳香烃基原油倒是可以直接使用,但会损坏锅炉,而且易挥发易燃爆,大凤号装甲航母就是因此而死。

仪鸾司官兵们来到了城郊油田和城区相连的公路旁,而钟百泉则跟那两名线人蹬自行车去了几公里外的一个汽车修理厂。

这儿有另一名特工潜伏,他在此的伪装身份是汽车工程师,这几辆壳牌公司的卡车被钟百泉动手脚故意损坏了一些部件,然后被送到这儿来修。

几人随后便开着三辆卡车过来,将隐蔽在原野间的官兵们接上了车。

驻防油田的是荷兰王家东印杜陆军第3师第8团,此外还有一个独立轻型防空连和一个装甲车小队。

因为自信于明军不敢空袭油田设施,所以这个防空连可以视作配属给这个步兵团的,装甲车小队亦是如此。

站岗放哨的几名哨兵都是招募的当地土著,现在都是睡眼惺忪、好像站都站不稳的样子,直到汽车驶近才勉强打起精神;两名荷兰士官更加放肆,直接在岗亭中睡着了。

钟百泉随手扔出了一包香烟,那几名哨兵便凑在一起将之瓜分,压根不理睬这几辆卡车。

在安然通过以后,藏匿其中的仪鸾司官兵们才松了口气,给手中的枪把保险给拨上。

作为指挥官的核心就在于时刻保持冷静、迅速权衡利弊做出果决的判断。

作为此次空降突袭行动的先导,仪鸾司显然不可能独立包圆整件事,他们的任务就是搅乱、迟滞荷印军,为后续的明军伞兵主力争取时间。

蔡治琛原本的打算是在荷印军营地随意布置一些地雷,然后放几把火,己方则在远处乱开枪。如此一来,这帮子乌合之众恐怕要好一段时间才能弄清形势。

然而在途经停车场时,那一排排的卡车和装甲车却让他眼前一亮。

蓦地,他想到了周某人曾经在巴达维亚的所作所为。

要不要大胆效仿一下?

根据印象中的情报,蔡治琛知道荷印军现在装备的装甲车主要是马蒙mkIII型,另外还有荷兰人使用卡车底盘自行改造的简易装甲车。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蔡治琛侧首侧首问道:“这些装甲车是哪类的?看着很粗糙。”

“荷人火烧眉毛等不及,因地就简拿着卡车改造的,六公厘薄钢板。”

这个装甲车小队共有四辆车,每辆车的外壳均由一块块倾斜钢板焊接而成,简洁而硬朗,看着还挺像模像样的;配备一挺刘易斯轻机枪,还有载员能力。

不过在权衡过后,蔡治琛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他做出了决断,“下车!准备布雷!”

如果己方伞兵部队无法按时到达,那这些装甲车反倒成了束缚仪鸾司的玩意,还是布完雷就走人更为稳当。

阔剑地雷被正式定型为三八式防步兵定向地雷,而s型地雷也仿制定型为三九式防步兵弹跳地雷,并大量生产。

然而因为明军时至今日一直处在进攻姿态,而且南洋地区的英联邦军队和荷印军都没有夜袭反击的习惯,所以这些优秀的地雷一直没有大放光彩的机会。

仪鸾司将两种地雷交错着布置在各种通路和营房的旁边,有人还精心布置了连环雷——绊索除了用于引发定向地雷,还与两枚跳雷相连。

太阳这时候已经跃出了地平线,周围天色大亮。

三辆卡车大摇大摆的离开了驻地,径直驶向那一座座采油井所在的地方。

仪鸾司官兵们在半途中下车,隐蔽于一处起伏地的反斜面,一边监视一边耐心等待。

在此期间不断有壳牌石油公司的员工途经,他们要去上班了,有人蹬着自行车、有人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还有人搭乘运送零部件的卡车顺风车。

可这时候,第8步兵团的驻地居然还没什么动静?

平民员工比军队士兵起得还要早,而且这是在战争时期,不得不说这真是举世难见的奇观。

在旧港城区东北方向的一处防空阵地上,一台防空听音器正停放于此,四个方形大喇叭斜指向天空。

刚刚换班的监听兵突然听到了异样——是……飞机引擎声?而且为数众多?

第六轻轰炸支队的21架三六式轰炸机和14架三七式俯冲轰炸机在8架战斗机的护航下径直扑来。 在机场周围巡逻的3架荷印军陆航的P-36战斗机勇敢地前往迎击,但转眼间就遭到了明军护航战斗机的围攻。

因为这场遭遇战比较仓促,几架P-36战斗机都没有工夫抢占高度优势,荷军飞行员们只能展开近距离缠斗。

机场上有战斗机正在尝试紧急升空,而那些荷印军士兵则在快步奔向各自的战位,随后那些厄利孔20㎜高射炮与勃朗宁12.7㎜高射机枪才接二连三的开火。

荷印军装备有不少美制武器,比如m2hB的前身——勃朗宁m7921型水冷重机枪就被荷印军安装于卡车上,作为低配版自行防空火力。

迎着稀疏的防空火力,轰炸机编队安然飞掠机场上空,一枚枚航弹从投弹舱中脱离,摇晃着飘落而下。

上百枚航弹转眼间把整座机场化作一片火海,充斥着滚滚烟尘。

一架P-36战斗机差一点就有足够的速度起飞,然而却在最后关头被一枚250㎏航弹爆炸的巨大冲击波给掀翻了。

跑道边上停机坪的五、六架P-36也被炸毁在原地,成为四分五裂的碎片。

一部分俯冲轰炸机没有投弹,它们组成两个三机编队向西北方向的守军驻地飞去。

一名仪鸾司少尉拿出了反光镜,反射阳光去照射那些轰炸机,飞行员们被来自地面的光线晃到,一下子就注意到了他们。

随后,仪鸾司官兵们连续发射了三发红色信号弹,并使用64㎜迫击炮向守军驻地打了两发烟幕弹。

两个品字形编队径直扑向荷印第8步兵团所在地,那儿的士兵们不可避免的要倒血霉。

“敌方轰炸机!寻找掩护!”

“走走走!离开这里!”

“惠特尼中尉在哪里?带你的人去操纵高射炮!”

本来急匆匆逃离营房寻找掩护躲避空袭,结果一出门就被各种地雷和诡雷炸得鬼哭狼嚎。

横飞的预制破片在人群中掀起血雨腥风,一枚跳雷就能给拥挤的士兵们造成可怖的伤亡。

紧接着,俯冲轰炸机们呼啸而来,一个猛子扎向大地,期间使用机枪猛烈扫射,直到最后关头才拉起,距离地面最近时可能只有几层楼高。

虽然仪鸾司官兵们在之前的渗透中没有余暇布置太多的地雷,但也足够给惊慌失措的荷印军造成极大麻烦。

防空连代理指挥官惠特尼中尉好不容易才带着一帮子灰头土脸的士兵抵达阵地,然后就得与嚣张的明军俯冲轰炸机对抗。

没有统一指挥射击的几门厄利孔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实在难以对俯冲轰炸机构成威胁,尤其是荷印军高射炮兵们压根没有经历过几次射击训练。

他们偶尔能接受的打靶训练只有两种,一是射击放飞的气球,二是由慢悠悠的双翼机拖拽的靶机。

显然,“课后习题”和“实际考试”的境况有着天壤之别。

在留下了一片狼借以后,明军机群从容离开。

这时候,庞大的运输机编队也飞临了目的地。

“来了来了,我靠这帮家伙慢了快半刻钟!”

起先分开行动的那十来名仪鸾司官兵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带队的中尉掏出了火柴,取出三根捏在一起擦燃,然后随手一扔。

地上摆放的五米见方的十字形木柴已经浇上了汽油,呼的一下就燃烧了起来。

众人有的站、有的坐、有的躺,兴致勃勃地望着天空中密集的机群。

数十秒后,密密麻麻的小黑点从机群中“流”出,随即绽放成一朵朵蒲公英。

也就几个呼吸的工夫,只见整片蓝天都仿佛被洁白的伞花所覆盖,可谓遮天蔽日。

有一名下士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伸手在衣服内里的口袋中掏了掏,拿出一个小小的间谍相机,对准天空把这壮观的一幕定格于胶片之上。

伞兵一团的一营和重火器营乘坐53架运输机实施伞降;二营乘坐运输机拖拽的滑翔机实施机降;三营仍在定洋堡空军基地待命,之后作为第二波次入场增援。

这是针对苏木达喇旧港油田的行动;而在同一时间的婆罗洲巴厘巴板,伞兵二团也在执行一样的任务。

如此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是前所未有的,规模比德军对挪威的行动还要大。

在半途中,两架运输机因为机械故障不得不返航;之后又有一架滑翔机由于拖拽钢索崩断而提前进入了无动力滑翔状态,万幸没有坠海,而是迫降于距离旧港三百里之遥的占碑。

但这些意外情况无法左右大局,见状,因刚刚的空袭而灰头土脸的荷印军第8团团长伯纳特中校大惊失色。

“可恶!这些该死的中国人欺骗了我们!我们需要支援!”

加紧赶工列装的腿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些小玩意让从天而降的明军伞兵们立即就能拿起武器参加战斗。

密集的空降难以保证秩序,落地以后很可能身边都不是自己班排的人,这就很容易乱套。

为此,大明空军的伞兵部队在平时采取抽签吃饭的独特模式——

每十天抽签一次,这样随机分配饭桌,每次同桌吃饭的都是其它班排的人。时间一久,大家就都陆续认识了。

“那个坡是个好地方,你们过去,哎,带机枪那俩人也去;然后伱们几个去东北边……”

军官们在指挥着附近的任何士兵去布置阵地,现在一切以军衔高低为大。

原野间,一支二十多人的荷印军巡逻队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惊惧的他们被劈头盖脸的子弹撂倒,又或是被枪榴弹炸得血肉横飞。

明军伞兵们以枪榴弹和三三式轻机枪和压制这些敌军,然后分散跃进,一步步紧逼,不留喘息之机。

“哒哒哒哒——”

“砰!砰!”

荷印军巡逻队被这犀利的围攻打得喘不过气,压根无力招架。

几枚手榴弹被甩了过来,轰然爆炸,七荤八素的残兵们随即就被一拥而上的伞兵们乱枪打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