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382章 将材与帅材;准备啃硬骨头吧

第382章 将材与帅材;准备啃硬骨头吧

从去年开始,朱泠婧就时常纠结于周某人的未来发展,有点类似于上司对下属的栽培和铺路。

起先的时候,鉴于他似乎不喜欢交际,朱泠婧就想着干脆把他当成一员将材来发展,单纯专心于军事就行了。

不过目前却有所改变,在自己提醒、建议之后,他确实开始和权贵商贾们陆续开始了交际,而且人缘倒还可以。

这样的话,他好像也具备了帅材的必备能力。

元帅在古典意义中比将军要高一等,比如狄仁杰就曾任河北道行军元帅,即「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领将者,谓之帅也」之说。

到了这一步,想游离于政治之外就绝无可能了。

元帅一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荣耀之巅,因为封帅之人必须拥有服众的资历和能力,否则如何能够统领将军们呢?

同时也要能够和政界、商界的大佬打好关系,不然二者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使绊子、拖后腿。

不过朱士堰并不看好女儿的想法,他觉得周某人这种人不太好约束,不够可靠,称周某人“应是上将之选”,言下之意其实是不建议将之往元帅方面发展。

他的话说得有些隐晦,可能是觉得自己也可能看走眼。

或许朱泠婧没有领会到,也可能她刻意忽视了。

“好的陛下,督府参谋处这边随时可来,至于参谋大学…臣现在也不清楚,但按往常来说,上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了。”

“好。”

等电话那头先挂断,程翰才放下了话筒。

他的目光一动不动地落在桌上,心思却已经飘到了远处。

周某人的高升之路看来要有所变化了,但是…殊途同归。

当天晚上,周长风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了家中,今天他全身心的忙碌了一下午,因为说话过多以至于声音都有些嘶哑。

然而他一到家,就从妻子口中获悉了一个不太妙的消息。

“先生,先前宫中有电话打来,转述称陛下口谕,让你尽快去参谋大学报道。”夏筱诗的面色有些古怪,显然她也不明所以。

“参谋大学?”周长风这时候正在咕噜咕噜的畅饮着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冰凉的触感和气泡的刺激,实际是太畅快了。

和培养初级军官的四大武备学院不同,大明陆军参谋大学是负责培养、教育高级军事人才的地方,入学就读的“学生”最低也是少校。

一般来说,少校、中校会就读战役研究、军伍操练、后勤管理、参谋业务等等专业,他们将成为中高级的专业军官。

而上校、准将就不一样了,他们来这儿是学习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培养方向是作战指挥。

“……”周长风向妻子解释了一下参谋大学的相关事宜,然后无奈地吐槽道:“想不到到了这个地步还是得读书!”

简直是大好事,这家伙之后就可以留京了,暂时不用去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心情甚好的夏筱诗戏谑道:“哎呦,周克行你从前不是自诩学业优异么?怎么现在还厌学了?”

“读书还可以不代表我就喜欢读书啊。”说着,周长风伸手在她的腰间掐了一下。

“哎哎,但我可不一样,我可爱从前上学念书的日子了。”

平平无奇的拌嘴了几句,俩人的话题也随即回到了正事上。

“我打算等简简再大些,就送去父母那,平常这样呆在家里实在是太无趣了。先~生~”夏筱诗凑到了周长风身旁,言辞也有些撒娇的意味。

后者犹豫道:“他们平常也要工作,不方便的。”

“也是。那……咱们专门请个人来帮忙照顾,我到时候还要回去教书去。”

“行,随你。”周长风哑然失笑。

怪不得当年去夏家的时候,夏父夏母会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当初和夏筱诗相识的时候,他一开始就敏锐而准确的做出了判断——像她这种姑娘,很难嫁出去。

受过高等教育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想法,俗话说就是心思更花,很讲究。

这显然不符合传统价值观,门当户对的男性一下子就会将她排除——呵,老子何必找个不省心的老婆回来?

得亏周某人作为穿越者见识过二十一世纪的后现代思潮洗刷下的群魔乱舞,在他眼中,夏筱诗的秉性相对于后世女性而言简直不值一提。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俩倒是真的天造地设般合适。

要知道这个年代世界各国的已婚女性多半都是家庭主妇,女性的岗位本就不多,而且相应的权利也少。

历史上,英、美、德是在二十年代赋予女性选举权的,而法国直到四十年代才批准。

大战期间随着众多男性入伍服役,空缺的劳动岗位就不得不由女性来顶替,譬如美国就约有1200万女性受募到工厂工作,包括兵工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等等。

而在直面威胁的英国,战前基本只从事轻工业岗位工作的女性也陆续进入重工业岗位,并且为了满足战争需求,许多工厂不得不两班倒,在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的工厂往往一天要工作12小时,下班以后还要回家、排队抢购生活物资、洗衣做饭,有些人每天只能睡上4小时。

不同于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虚伪家伙,这些战争中的女性是通过自身勤勉才换取到尊重和权益的。

不过历史上西方的状况只能作为参考,而今大明的国情则完全不一样。

即使按照地方官府统计汇总上来的六亿九千万人口来计算,且把大明的动员效率放得很低,二十比一,也有多达三千四百万兵员。

庞大到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某种意义上惯坏了朝廷和民营企业,典型的例子就是“伱不干有的是人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把“人”的价值压低,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

和平时期的明军也很吹毛求疵,因为每年需征募的兵员就那么多,反倒是前去应征的人远多于需求。

太高的不要、太矮的不要、太瘦的不要、太胖的不要、太笨的不要、太聪明的也不要。

比较离谱的是大明海军某些单位甚至连容貌都要挑剔一二,属实是被惯坏了。

这两年的情况又有所改变,因为田亩公赎的政策加快推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几省有愈来愈多的佃农被从人身依附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山海关内人多地少,官府分给每户人家的田亩实际上真不多,一户人家也就几亩地、十几亩地,两个劳动力就能应付,但如今每户人家常有多个子女,这些人往往就会选择进城打工。

这样一来,虽然大明已经在大力扩军了,可劳动力却不减反增,压根不存在什么用工荒。

次日,黎明。

暮春时节的和缓微风吹拂到面庞上格外舒爽,灿烂的阳光让人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好了几分。

钟鼓楼地带是京城北城区的商业区,虽然远逊于南城区,可它却在金融方面占有着独特地位——鼓楼外大道的南段云集了众多集团企业总部,应天证券交易所也坐落于此。

为了在一开始就获悉开盘价,证交所门前已经站满了盯盘的市民。

他们特地早早赶来,打算等看到开盘价、分析股市走势以后再去各自的上班地点。

人们一边吃着早点一边议论着,这儿有种别样的“朝气蓬勃”。

“老弟啊,听哥一句劝,荣阳线缆必定有潜力,马上就要腾飞,这支黑马股得把握住啊。”一个看上去很懂行的中年人正在劝说身边的青年。

这时候,附近有人气吁吁地喊道:“简直胡扯!这破股阴跌了快一年。战前说一开战就会涨,结果呢,支棱了一下接着跌。然后又有家伙鼓吹说捷报来了就会大涨,可还是老样子半死不活!”

“的确,依我看,干脆就保守些,瞅准那几支白马股就行了,别妄想一朝暴富。”一名文雅的青年边擦眼镜边说道。

周长风带着林溪也来到了这儿,他是专程来审视股市的,以此来观察大明的经济情况。

二人便装出行,在茫茫多的人潮中毫不起眼。

望着应天证交所外边挂出的股票展示板,周长风接连默念了十几个,禁不住感叹这是妥妥的牛市。

虽然只有个别几支股票暴涨,但是其余许多股票都是稳定的小幅上涨,这算是比较健康的状态。

不错,至少到目前为止,这场战争有利无弊,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面对此情此景,林溪的心思也蓦地飞到了九霄云外。

悄悄背井离乡来到大明追寻新生活,她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现在却陡然间有些想家了。

家人的面孔、朋友的笑容、家乡的街道、来往的行人、常去的小店……一样样人和物的样子像幻灯片似的在眼前划过。

兰芳在此战过后暂无外界威胁,人们殚精竭虑建设国防数十年,如今应该可以松口气了吧?

一旁的周长风正在思索着未来局势,没有注意到林溪的神情和目光与往常有所不同。

“我要去皇城了,你回去吧。”

“是。”

自从大明展开对荷作战起,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联系就迅速变得更为紧密。

海上运输越发频繁,航线上隔三差五就能见到启航自旧金山的美国商船队。

它们满载着澳洲订购的机床和武器装备,用于扩建兵工厂、扩充军队。

仅仅是最近半个月,在悉尼靠港的商船就卸下了大约3万支步枪、4000支汤姆逊冲锋枪、1200支勃朗宁自动步枪、80门75㎜野战炮、54辆m2a4轻型坦克、32架P-36a战斗机。

可以预见的是,因为宗主国鞭长莫及,澳大利亚将在之后的几年里不可避免的深受美国影响。

另一方面,它会成为越发难啃的战略基地,国防力量日涨月增,如果不能尽快将之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仅仅对于大明来说是坏事,对于英国而言同样是糟糕的结果。

要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倒向了美国,那我大英帝国岂不是彻底丧失了在大洋洲的势力范围?

“听说没?英人这下也是阵脚乱了,想诚心谈判。”

“偌大的澳洲可是宝地,换谁都舍不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周长风刚走进督府参谋处就感觉到了其中轻松得意的氛围。

考虑到澳洲的重要战略地位,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军界、政界人士也有一部分人动摇了。

今天,他们终于松了口,抛弃了原先的坚决拒绝,有前提条件的勉强同意了攻略澳洲的打算。

他们的多数意见可以汇总为要求占据对美作战的战略优势——如果能够保证在战略上对美国占据优势地位,那么可以考虑调集大军进攻吕宋、澳洲。

然而美国有无与伦比的工业能力,又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舰队,很可能会在战争初期避免和大明海军交战,等占据压倒性兵力优势以后再主动出击。

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拿珍珠港做文章。

“难啃啊,实在是没法对付那些重型岸炮。”一名陆军上校无奈地摇了摇头。

“战列舰打不过岸炮,人家都给岸炮装在堡垒里边呢。海军那边准备量产的试制舰载轰炸机至多挂个一千公斤的穿甲航弹,但也只能钻透一公尺多厚的钢筋混凝土。”

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战略意义非凡的瓦胡岛有相当多的驻军。

本土没多少常备军的美国人却愣是在瓦胡岛部署了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骑兵团,虽然它们都处在缺编状态,但经过这几个月的补员,二者已经接近齐装满员了。

排除岸防炮兵和民兵不计,机动兵力就有近两万人,还有上百辆坦克。

另外,拜海军条约所赐,老旧战列舰被拆解,未完工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主炮也随之空闲,美国人就把这些空余的巨炮当作岸防炮布置在了瓦胡岛。

小小的瓦胡岛上拥有24门305㎜岸防炮、2门356㎜岸防炮、4门406㎜岸防炮、32门203㎜岸防炮,它们有的被布置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堡垒中,有的被安装在开放式环形炮台上。

这还只是现在的情况,历史上随着战争爆发,瓦胡岛的防御力量每年都在增强。

配图

周长风凝视着沙盘上的瓦胡岛,平静道:“总不可能一直轻松取胜,总归要啃硬骨头的,做好伤亡几万人的心理准备吧。”

有人苦笑道:“不是伤亡多少的问题,是伤亡以后能否攻下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