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400章 大虫迷彩?两难的选择

第400章 大虫迷彩?两难的选择

早在至昌三十一年的时候,明军在成都府附近的平原与丘陵之间进行过一次平平无奇的演习,旨在检验国防力量于复杂地形的作战水平。

在那场叫作“资阳会操”的演习中,一些陆军军官注意到士兵们的墨绿色衣装虽然与周围环境颜色相近,可远远的看去依旧比较明显,老练的观察者不难察觉异样。

这是因为常规环境中的事物几乎不可能出现大片大片的纯色,往往形状稀碎、颜色深浅各异。

尽管十几年来就陆续有人反馈过这一点,但直到这次才得到了官方认可——军部上层批准斥资研发能够加强野战伪装效果的衣装。

除了军事格致院主导的官方研发工作以外,几所大学同样接到了类似的任务,甚至一些民间艺术家也参与其中。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成都芙蓉大学,团队由美术学士(博士)黄淑琼率领,这个团队倾向于从大自然汲取灵感,围绕着仿生学概念进行研发。

他们的成果包括基于云豹的云豹迷彩、基于雪豹的雪豹迷彩、基于华南虎的大虫迷彩。

云豹与华南虎这两种猫科动物无疑是天生的猎手,它们均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亚热带、热带林区和山峦之间。

从活动地域来说,芙蓉大学这个团队选定的对象肯定是恰当的,南方明军的假想作战地域也正是这些地方。

雪豹较为特殊,它们分布于乌思藏和天山山脉等高原地区,灰白色皮毛和黑色斑点是极好的伪装色。

而乌思藏恰恰也是重点地域,所以雪豹迷彩专供当地边防单位使用。

同期,大明国立军事格致院则走的是另一条路子。

基于“肉眼更容易注意到规则的轮廓;反之,不规则的杂乱形状更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他们研发了许多种迷彩。

一是碎块迷彩,以青翠的草绿色为底色,点缀以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碎块,这些碎块有两种颜色,分别是黄绿的鹦鹉绿和深绿的墨绿色。

二是林荫迷彩,这种迷彩旨在模拟阳光透过树林照射在地上光影斑驳的样子,墨绿色的底色上遍布着土黄色和翠绿色的斑点,这些斑点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

事实上军事格致院也搞出来了“蓝精灵”,本打算专供海军陆战队使用。

这种迷彩是比较简单的条纹迷彩,以灰绿色为底色,辅以蓝灰色和灰白色的条纹——因为抢滩登陆时所处的环境是在海边,研发人员认为这种迷彩在背水而战时很有效。

但因为局限性太大,只适合登陆时使用,所以相对来说也是最鸡肋的。

在周长风看来,这些迷彩都相当不错——种类丰富,伪装效果良好,实战价值很高。

不过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大明军部上层有些顽固,一些陆军大佬们武断的拒绝将这些迷彩样式应用于衣装,只允许应用在帐篷布之类的物件上。

◆ тTk дn◆ ¢ ○

他们的理由是,这些花花绿绿的奇怪纹饰图案有损军容,军人形象应当严整威武。

但这与海军干系不大,虽然周长风发现有几位海军将领同样有些不满意,或许他们也有和陆军那些人一样的执着。

不过海军陆战队毕竟规模小,只是从属于大明海军的一部分,所以海军上层倒也没有强硬反对,还算比较开明。

陆军一共订购了迷彩斗篷和迷彩两用雨披帐篷各四千套,云豹、大虫、碎块、树荫迷彩各占四分之一。

大明陆军显然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海军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气直接订购了一万套碎块迷彩和树荫迷彩野战服、钢盔盔罩、两用雨披帐篷。

或许在如今的人们看来,纯色的衣装才更为顺眼,可周某人却一直期待着全军装备迷彩,他觉得那样才显得先进而炫酷。

他重回皇城中的办公处以后,罗符可谓喜笑颜开的欢迎,因为这下终于可以不用一人干俩人的活了。

“你应该还不知情,今早刚来的消息,据可靠情报基本可以确定德国方面往俄国派去了干涉兵马,啧啧,这样下去又有好戏看喽。”

“干涉?”周长风目光一凝,“以志愿的名义吗?有多少人?”

“没错。”罗符颔首肯定,答道:“但具体规模还不明了,大概在三到四万人的样子。”

“名称叫什么?部署地在哪?进军方向是哪?”

“跟在佛郎机那一样,还是叫红鹰军团,他们走的北线,刚到立陶宛那边,看这架势恐怕是想直奔圣彼得堡。”

五月中旬,德社依照原定计划重新组建了红鹰军团,不过相比起在西班牙的时候,这一次的红鹰军团规模更为庞大,下辖两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两个工兵营和其它支援部队,另配属两个联队的空军单位。

其总兵力达四万人,比大明估算的要多不少。

这支名义上的志愿部队实际上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其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其中一个步兵师甚至换装了毛瑟g39半自动步枪,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普及半自动步枪的师级作战单位;而那个装甲师更是首次装备了使用50㎜坦克炮的III号e型坦克。

德社的III号坦克与历史上略有不同,c型就已经是正式量产型了,D型是加装了远程电台的指挥型,最新的e型则搭载了KwK38型50㎜坦克炮,车体正面装甲亦加厚到40㎜。

“俄人内战的变化倒是不大,国民共和军(蓝)被吃掉了两个步兵师,不过倒也稳住了战线,在斯摩棱斯克方向迫使▇▇▇军(红)后退四十里。”

“话说回来,英人是真的不讲情面,据说圣彼得堡的俄皇那帮人求爷爷告奶奶,可英人还是没理睬,照样把兵器移交给了国民共和军。”

罗符指着旁边墙壁上悬挂着的地图向周长风简述了一下这两天的变化。

“这有什么情面可讲的,国与国之间利益为先。”后者不以为意,只是盯着地图沉吟道:“德国人这几万人可不好拦哦。”

沙俄内乱迄今也有段时间了,大明朝廷一直在关注着中亚和西伯利亚那些不听号令、割据自立的沙俄军队头目,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实力各不相同,性格与人品自然也不一样。

朝廷在评估究竟选择扶持哪些人为妙,最好一开始就选对人,免得到时候再出乱子。

大明陆军也已经遵从指示开始组建派遣军了,准备在恰当的时机越界,扶持选定的当地军阀建立傀儡政权,并协助抵御可能到来的外部威胁。

计划派往阿巴坎和哈萨克地区的部队有一个很复古的名字,叫安西军,总兵处已在兰州成立,包含四个步兵师和两个野战重炮旅。负责西伯利亚地区的部队就要直白许多了,叫岭北军,总兵处设于库伦,包含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旅、一个野战重炮旅。

有意思的是,朝中有人提议向沙俄派出一支远征军,越过乌拉尔山脉,在沙俄欧洲精华部分那儿趁火打劫一波,不管是搜集金银珠宝还是搬迁机器设备,肯定有的赚。

“哎,明面上来看,蒸蒸日上,不过我看工部那边给的报表,还是有些尖端玩意短缺啊,上行集团有两条航发生产线产量这个月下降了三成,目前还在琢磨代用品。”罗符喝了口茶,感慨道。

“没办法,只能慢慢来。”周长风也伸手拿起了那精美的白釉茶壶,“老天爷又不会刻意偏向谁,欧洲人占了工业革命先机,肯定会占据优势地位的。”

“这一仗不知道要争斗多少年,顺利的话,战后就能翻身逆袭了,要资源有资源、要人力有人力,缺人才就去墙角……”面带憧憬之色的罗符伸了个懒腰,轻松地说:“这么说来也算天佑中华了。”

周长风瞥了他一眼,“得亏占到了欧战的便宜,要是之前二十年耽误了,那可就难办喽……”

“工业化”三个字应该说是后世的人们站在历史制高点做出的总结,当时的人们实际上并没有清晰与完整的概念,许多时候都是缺啥搞啥。

值得庆幸的是,大明在宪政以后的首个内阁的人员构成相当不错,丞相殷训北很清楚技术官僚的重要性,大大减少了不懂行的官僚瞎指挥、拖后腿的情况。

在大明工业建设的征途中,殷训北功不可没。

“好了,不谈这些了。”周长风拉开了抽屉,从中取出了一份空白文书。

鉴于军器局和大明陆军都有些磨叽,他决定借自己职务之便加快推进一下反坦克炮的研发。

研发到位了即使用不着也可以当作技术储备,随时可以投产,但要是等到前线遭遇窘境、火烧眉毛了再开始研发,那恐怕到最后黄花菜都凉了。

大明陆军现在装备的战防炮有两型——三四式25.6㎜反坦克炮和三八式48㎜反坦克炮。

前者没什么可说的,只是战间期的一种一厢情愿的轻型反坦克炮,没多少人料到坦克技术会发展的那么快。

而后者则要正常许多,其发射风帽穿甲高爆弹在500m距离上可以击穿60㎜厚度的垂直放置的轧制镍锰装甲钢板,可以有效对付战争初期的大部分坦克。

并且重量只有五百多公斤,较为轻便,所以大明陆军对其相当满意。

不过这种水平的反坦克炮很快就会落伍,说不定美国人明年就能把m3格兰特给折腾出来,三八式48㎜战防炮面对它就很吃力了。

过渡品m3格兰特尚且如此,之后接踵而至的m4谢尔曼又该怎么办呢?

不过他也纠结于下一代反坦克炮的设计路线该如何选择。

在不考虑炮弹制造水平的前提下,想要提升火炮的穿甲深度通常就是两条路——要么增大口径、提高炮弹重量;要么加长倍径、提高炮弹初度。

当然,也可以扩充药室容积增加发射药,但这种磕药手段会影响寿命和精度。

与现有弹药体系保持同口径可以减小变更生产线的难度,在总体战的背景下,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如果选择第一种路线,那么下一代反坦克炮就会是80㎜口径,缺点是重量会更大,非常影响战术灵活性。

比如著名的Pak40型75㎜反坦克炮,身管为46倍径,战斗全重达1430㎏,虽然性能优良,可这样的重量已经超越了人力极限。

历史上很多完好的Pak40就因为来不及转移而被德军士兵们忍痛遗弃,因为牵引车无法及时赶到,而人力又没法长距离拖拽它。

配图

第二条路——保持48㎜口径但加长身管倍径虽然可以相应的减少重量,可细长的高膛压火炮身管制造难度很高,成本奇高。

最佳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57神针”——zIs-2型57㎜反坦克炮。

zIs-2的穿甲能力与Pak40相差无几,身管倍径高达86倍,穿甲弹初速接近1000m/s,战斗全重也不过1100㎏。

相应的,其制造成本高昂得发指——制造一门zIs-2的成本可以制造十门物美价廉的zIs-3型76.2㎜加农炮。

其寿命也很短,实际测试中发射数十发次后就出现了精度下降的现象。

配图

大明今后要在复杂坎坷、人迹罕至的岛屿丛林中作战,武器装备肯定是越轻便越好,否则部队的行动速度被武器拖累怎么能行?

可大明的工业能力虽称不上穷困,但也远远达不到浪费的地步。

便宜就会笨重、轻便则会昂贵。

“哎,头大,这简直是两难啊!”颇为郁闷的周长风把钢笔往桌子上一搁,不禁感叹了一句。

“怎么?为何烦闷啊?”

这个声音从门那儿传来,好像是……

闻声,周长风和罗符不约而同的瞪大了眼睛,抬头看去,只见一位看着硬朗、精神奕奕的老者缓步迈过了门槛。

他俩立刻站了起来,抱拳行礼,“参见卫国公!”

吴维焕慢悠悠的上前两步,笑道:“还有什么能令我‘周大将军’苦恼的?说来老夫听听。”

尴尬、太尴尬了!

“呃…您言重了……”周长风干咳道:“回告卫国公,职一直在关注欧洲战事,发现时常出现普通战防炮无法击穿重战车造成的窘境,所以在考虑建议我国及时开展下一代战防炮的研发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