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490章 第一登陆远征军;英国人的特种部队

第490章 第一登陆远征军;英国人的特种部队

周长风从未停止过编组模式的思考,一直在探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配置出最好的两栖作战单位。

现今陆战旅编制所具备的易投送、易部署的优势没必要放弃,兵贵神速,一支能够说走就走的部队还是相当有价值的。

改良重点侧重于如何后继乏力的缺憾。

因此周长风把设立陆战师编制当作了备选方案,他汇总了一年以来多场战役的经验教训,打算尝试更加先进和灵活的编组模式。

首先成立一个独立的登陆作战司令部,第一梯队为某一陆战旅,第二梯队为强大且笨重的地面部队,包括中型坦克营、重型榴弹炮营、步兵团或步兵师。

除此之外要为该司令部配属含有火力支援舰、坦克登陆舰、两栖攻击舰、轻型航母的登陆舰队,司令部指挥官应有权命令舰队行动,而非由海军方面自行决断。

为此,他还专门撰写了一份报告来阐明其必要性。

「……登陆部队在进攻时除敌军火力之阻拦外还要面对浅滩上陆、逾越障碍等各种复杂情况,部队在编成上须具备尽可能强火力,拥有完备的支援部队……单一陆战旅仅能遂行浅近纵深之攻击任务,无法胜任独立夺取大型岛屿之行动……」

大明海军看这个计划很不顺眼——登陆指挥部居然还要全权指挥?哪有把舰队束缚在岛屿附近的道理?

不少海军将领觉得周某人是动了歪心思,怕不是想要逐渐脱离海军,最后独立成军!

那可是游离与陆海空三军之外的第四个军种,太不可思议了,绝对不能接受!

这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情况,周长风对此大感无语。

等回国返京以后,他一进宫便向朱泠婧吐槽海军当中有些人不识好歹。

“海军里有些家伙把乌纱帽跟银子看得太重,一点大局观都没有,太他妈的不是东西了!”

身着蓝白衣裙的朱泠婧只是瞥了他一眼,一言不发。

旁边的苏依依笑了笑,接着平静陈述道:“周待诏你迄今为止都在御前说了快十次脏字了,还有二十多次不用敬称。”

周长风:“……”

“人家有顾虑难道不正常吗?”朱泠婧淡淡道:“你最好安分些,否则成何体统。”

“但如果只是扩充规模、不改改指挥体系的话,效果肯定没那么好。”周长风不甘心地补充道。

“无妨的,够用便是。”朱泠婧又提醒了一句,“不要把朕的话当耳旁风,这方面的事……低调些。”

被指责“独立成军、争权夺利”在性质上很敏感,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老谋深算的朱士堰在当时突遭意外时确实做了最坏的打算,也就是选择已经有自身班底的朱泠婧来继位,并开始交接权力。

但随着情况趋于稳定,朱士堰很快就停止让渡权力,并为江王——朱泠婧的弟弟组建班底,暂缓了他未完成的学业,开始对他进行政治家的基本教育。

从大局出发,这样的举措确实合乎情理。

不过这也无视了朱泠婧本人的感受,她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有种被当作工具人的悲哀和落寞,不由得感慨生于皇家身不由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身为她手下大红人的周长风却想搞一些敏感的事?这就不合时宜了。

对于大明国内的政治变故,周长风一直都稍显迟钝,但不代表不了解。

权力中心发生转移对他今后大展宏图肯定是不利的,政治角逐的风险太高,要是太上皇还能多活几年,恐怕实际权力就要逐渐转移到江王身上了。

摆在周某人面前的一个抉择难题就是要不要继续追随朱泠婧?

要是继续追随下去,那就要做好以后朱泠婧黯然禅让的最坏打算,自己也大概率会被边缘化,给一个地位高但没有实权的闲职。

反之,如果想改换门庭,那么现在还来得及。

他与朱泠婧四目相对,默然对视了六、七秒之久。

后者的眸子中闪烁着异样的目光,相处了这么些年,周长风认为自己能领会她的眼神。

“陛下放心,我有分寸。”他如是回复道,接下来又补充了一句,“既然这么多人反对,那就不碰舰队管辖的事了,先扩编再说。”

朱泠婧“嗯”了一声,颔首道:“这些天好好歇息,等升衔吧。”

“陛下,这次能直接升中将不?”周长风禁不住笑了。

“想的美。”面露无语之色的朱泠婧拿起印玺轻轻晃了晃,没好气地说:“一步登天难道就是好事么?”

“咳咳,陛下,我说着玩的。”

“识趣就好。”

有意思的是,谘政院中的民选议员们倒是很感兴趣,不少人赞同把专项权责给剥离、独立出来,如此便可变相的分化一下体量巨大的大明海军。

这些议员们或许可以当作不错的助力?

不管怎么样,两栖远征军一定要有一支单独的、可供直接指挥的舰队,使其效能最大化。

一个岛屿适合登陆的地点是有限的,敌人完全可以守株待兔,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存在航线规划负责、舰队调度困难的问题。

同时敌人布置的雷场与障碍物都会影响登陆部队的顺利展开,早就已经标定好的射击诸元可以让守军炮兵快速压制滩头。

周长风致力于在保证能够快速部署登陆部队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第一梯队的防护能力和通讯协调能力,追求迅速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

根据他的规划,兵部军制局草拟了关于登陆集群的编制章程,不过在细节上略有调整。

第一登陆远征军总兵处为中枢,主要下辖海军陆战队第一旅,另外配属两个陆军远洋混成团、一个陆军野战重炮旅、一个陆军攻坚战车营、一个汽车运输团。

陆军远洋混成团是以普通步兵团为基础,额外加强一个步兵营和一个中型战车队得到的。

同时非常重要的是,登陆远征军的全部团属步兵炮队都进行机械化,侦察单位也进行半机械化。

团属步兵炮队的4门三七式112㎜步兵炮升格为8辆四〇式轮式突击炮。

团直属队斥候排也获得了6辆四〇式轮式侦察车,从半摩托化升格为机械化。

突击炮和侦察车实际上是同一车辆的两种型号——去年周某人视察武汉扬越公司时的图纸如今已经投产。 突击炮型号安装一门一八式80㎜山炮作为主武器,车内备弹22发;侦察车型号则使用一门老旧的厄利孔ms.cal.60型20㎜高射炮,备弹240发。

大明陆续淘汰的老式厄利孔机炮实在是太多了,当年进口加自产的有大几千门,现在虽然被三四式20.8㎜高射炮所替代,但其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用于对地射击时,其稍显落伍的对空性能一下子就成了无足轻重的事,实际上美军现如今除了m2a1中型坦克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抵挡老式厄利孔机炮的射击。

一门三四式112㎜榴弹炮都要2.3万圆,这样一辆便宜够用的突击炮或侦察车的采购价却不过2.64万圆,实在是太划算了。

除此以外,虽不起眼但地位比武器更重要的技术装备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无线电通话机的装备数量将进一步提升,此前每个步兵营只配有三台,而今增至五台。

这将进一步增强各兵种协同能力,显著增加作战效率,甚至比给一线单位换装新锐自动步枪来的更有效。

方便好用的步话机一直很受基层将士的喜爱,可惜数量有限,而且存在信号差、重量大、耗电快的缺点。

上海雍畅电气公司深知利润回报丰厚,大力支持这种潜力非凡的设备的发展。

三六式无线电通话机的下一代产品现在已经交予军器局测试,试制四〇式无线电通话机在维持重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通信距离、改善了稳定性、延长了寿命。

其工作频率为36mhz,全重16㎏,正常情况下语音通话距离为4㎞,电码发讯距离可达15㎞。

综合下来,第一登陆远征军的纸面数据相当惊人,放眼全世界也是独一档的两栖入侵力量,让人望而生畏。

经过他三年如一日的努力,陆战一团再到如今的陆战一旅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内部氛围的积极程度远超其他部队。

当年,他受历史上卡尔森少校的做法的启发,在陆战一团试行了一部分军事民主的办法——包括丐版的“官兵一体”和“士兵委员会”。

并且,陆战一团以及如今的陆战一旅都贯彻了“尽可能让每个士兵都清楚征战之目的”的条令,明显提升了士气和主观能动性。

再加上大明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亲儿子,薪饷待遇良好,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皆能满足普通士兵的需求,士气和氛围高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意思的是,其他部队的将领也有偷师学艺的,然而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这样的内部改革压力重重——会让军官没面子、丢份儿,所以大部分尝试模仿的将领最后都不得不废止尝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周某人那样有后台和毅力。

模仿得比较成功的主要有空军伞兵一团、仪鸾司、陆战二旅,严辰武倒是不耻于学习,而且他的背景够硬,也全心全意想把自己的部下打造得更强。

仪鸾司则要特殊一些,一方面蔡治琛本人极有远见,另一方面在于特种部队的作战模式本来就容易抹去“官”和“兵”的差异。

至于自己的晋升,周长风倒是不怎么在意——都已经经历了这么多次战役,晋升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区区一个少将而已,还能跑了不成?

“太好了,周克行你先前的功劳都要‘一笔勾销’,再上一级那就是少将,按品级来说……正二品,这在古时候就是朝廷大员啊。”

得知皇帝许诺了晋升,夏筱诗表现得比周长风还要欣喜。

哭笑不得的周长风伸手捏了捏她的脸蛋,笑道:“小诗你这成语用的不恰当吧,这又不是欠的债。”

“哎呀,怎么就不是债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是换别人来领军,朝廷不知道要多折损多少兵马、战车、大炮,对不?”

周长风禁不住噗嗤的笑出了声,“牙尖嘴利啊小诗,你跟那些贵妇们学坏了。”

“哼,应该说伶牙俐齿!”夏筱诗骄傲的说:“我在宴席上讲话,她们都是乖乖听的!”

“这说明我家小诗很优秀,对吧?”周长风随口赞许了她一句,然后提醒道:“最近有些家伙把我的提议给妖魔化解读了,你要注意哦。”

“啊?他们咋啦?”

于是周长风向妻子解释了一下关于登陆集群争取舰队统一指挥权之事的来龙去脉。

后者不以为意,轻蔑道:“他们不识好歹,恶意满满,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事实证明,自己这边拖后腿的家伙往往比敌人更讨厌。”周长风无奈的耸了耸肩。

就在这天,当帝国京师应天府被夜色浸没之时,马来亚半岛……

地处更西的槟城还未迎来日落,夕阳距离西边的海平线还有近两拳高。

一团黑影逐渐浮现,很快就有一艘潜艇忽然从海面冒了出来。

舱盖随即打开,一个个身影从中钻出,接着跳到了艇前甲板上。

几艘绑缚在外边的舟艇也被解开了,他们接二连三地登上了舟艇,很快便朝着东南方向的岸边驶去,而潜艇也在几分钟后下潜,消失在海面上。

当年重点保护的线人在巴达维亚遭到始料未及的强袭,军情六处巴达维亚站点的主管格伦达受到了嘲笑。

不过他并也因此受到启发,决心创设一支类似职能的渗透小队。

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处处碰壁,但他还是结识了一名志同道合的陆军上尉吉罗德,随后成功组建了一支特别行动小队。

在战争爆发以后,英军节节败退,妄想通过正规力量来发起反击暂时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非常规部队的奇袭就成了值得尝试的好办法。

毕竟,战争就是要不择手段的削弱敌人嘛。

这支部队暂时被称作丛林远征分遣队(Long Range Jungle Detachment),成员来自英印军、英军廓尔喀营、英国本土志愿者,总人数47人。

这次他们出动了22人,乘坐三叉戟号潜艇从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海军基地启程,远赴明军控制下的槟城执行首次奇袭行动。

“老大,两英里!”

“检查你们的武器,准备干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