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538章 难处多多;最大的阻碍是酷暑

第538章 难处多多;最大的阻碍是酷暑

肃清怀厄奈岭南麓的众多炮台颇为麻烦,只能经由山间小径发动进攻,无法投入优势兵力,炮兵也难以提供直瞄火力支援。

好在朝鲜人得到了一批四〇式无后坐力炮的加强,大大方便了步兵攻坚拔点。

然而这并没能显著改变朝军第二十一团进展缓慢的事实,每遇到一个暗堡都要花上几个小时乃至大半天的工夫才能解决。

他们的低效和拖沓让督战看戏的明军官兵很不畅快,一点也不干脆利落。

一线传来阵阵枪炮声,不断有伤员躺在担架上被抬下来;二线的明军士兵们三五成群的叼着烟、打着牌,边唠嗑边打赌这些朝鲜人要花多久时间才能解决下一个暗堡。

此时此刻,城区……

火奴鲁鲁市政厅的市长办公室现在已经成了大明占领军总兵官的临时官邸,周长风自然是毫不客气的住下了,算是过了一把瘾。

柚木地板、马尼拉地毯、黄铜镶边电话……这里的装潢不像英国人和荷兰人的殖民地当局那样奢侈,但也称得上雅致了。

赵寒枫左手握着几支彩色铅笔,右手指着墙壁上悬挂的地图,报告着最新进展,“二二四高地拿下了,毙俘四十有余,接下来马上就要对付那个什么威利斯顿炮台了,估计要遇到强烈抵抗。”

正在斟茶的周长风“嗯”了一声,问道:“港区的火灾咋样了?有消退的迹象吗?”

“小很多了,估计再烧个一两天就能消停。”

“这浓烟滚滚的,感觉市区都被染黑了。”

“哎,四百万公吨的油啊,就这么一把火烧光了。”赵寒枫无比惋惜的感叹了一句。

这时候传来了敲门声,一身笔挺常服的姚良川缓步入内,不以为意的补充道:“坚壁清野再正常不过了,换咱们也一样。不过规矩就是规矩,都毙了。”

明军仍然秉持着以往的惯例——事先空投传单警告过不准在投降前破坏军需物资,事后一旦查出就会处决。

这个规矩是南安侯庞令启所提倡的,去年夺取南洋地区的婆罗洲油田和旧港油田时就遵循了这个规矩。

说着,姚良川将一张明细表递了过去,“缴获的东西都清点出来了,美国人在这经营多年,积攒的家底可真丰厚啊。”

周长风伸手接过,“这些东西都要尽快利用起来,运力就那么多,接下来要修复珍珠港,能节省些就节省些。”

恢复珍珠港这座海军基地的运作需要漫长的时间,先要扫清损毁的机器设备,其余必需品也得从本土制造、运送过来。

考爱岛的海军第三勤务支队派来了考察队,他们给出的评估结果是珍珠港至少要两个月才能初步修复,而且也仅能提供简单且基础的维护工作,更完善的修复恐怕要大半年。

作为重要的战略节点,瓦胡岛各地的仓库多不胜数,尽管美军在败退前夕尽可能的炸毁、焚烧了剩余的军需物资,但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落入明军手中。

据统计可用或可修复的武器装备统共有步枪7450支、轻重机枪881挺、各种子弹266万发、大小火炮32门、各种炮弹1.3万发、各种汽车530辆、装甲车和坦克24辆。因为此前的战斗中美军大肆挥霍,导致炮弹所剩无几。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食品、药品、被服、帐篷、燃油、线缆、炸药等等军需物资,尽管已被消耗、摧残过了一遍,但清点出来还是有约6.7万吨完好可用,实际上美军之前在瓦胡岛囤积的物资达54万吨(不含燃油)之多。

大明海军方面现在最头疼的是如何补充珍珠港的燃油,大型储油罐虽然庞大,但建造难度不算高,问题在于怎么把巨量燃油运过去。

龙朔级战列舰需加注6200吨重油、永乐级战列舰需加注6600吨重油、紫微垣级装甲航母需加注6100吨重油……甲字一八〇特务舰队单次出击就需要大约11万吨重油。

考虑到实战中少不了进行战术机动,一次战役期间往往要额外加油两次,也就是大约22万吨,这还不计入数百架舰载机所需的航空汽油。

既要运兵、又要运物资、还要运港区设备……

这也就罢了,同时得满足苏门答腊、爪哇、澳洲和太平洋众多岛屿驻军的需求,如此巨大的运力需求令大明海军捉襟见肘。

常言计划赶不上变化,事实还真就是这样。

大都督府和兵部忧虑的发现开战以来各种物资的实际损耗比战前所预估的数字大得多,少则一倍、多则两倍——实际情况注定比纸上谈兵存在更多麻烦和变数。

8月10日,下午时分。

兵部右侍郎张熙作为朝廷专员来到了瓦胡岛中部的机场,除他的座机以外,随之而来还有一架客机,上边搭乘着十多名欣喜无比的记者。

飞机还没落地的时候许多人就透过方窗不停的拍照,珍珠港的火势已经大为衰减,但黑灰色的浓烟还是直冲云霄。

机场跑道很明显可以看到一块有色差的地面,这些都是不久前才填补完成的弹坑。

两条交叉跑道的中间耸立着一个用砍伐的圆木搭建的简易塔台,这儿原先的机棚和塔台早就被战火吞噬了。废墟还未清理完毕,成群结队的美军战俘正在一点一点的搬运倒塌的扭曲钢架、波纹板残片、水泥碎块。

旁边停着十几辆越野车和卡车,周长风和一众将领专门赶来迎接朝廷专员的到来。

“辛苦了,大老远的赶过来。”

“哎哎,这话说的,再怎么样也比不了你们这些身在一线征战的啊。”

客套的寒暄之后,张熙坚持先去珍珠港周围转悠一圈。

他还想到造船厂和码头那儿去视察,可是受限于余威尚在的大火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不适的气息,类似于炎炎夏日时沥青散发的味道,闻多了会有些恶心。

周长风侧首问道:“国内状况怎么样?张侍郎。”

“别处不晓得,京城上下是欢喜得很啊,张灯结彩,欢呼雀跃。”张熙如是答道。“那公开的战报是怎么描述的呢?”

“比去岁要浮夸不少,日月社的头版捷报通篇都是赞美颂德,此战之损耗只言片语就带过了。”

周长风沉默了好几秒,“成功容易让人飘飘然。”

张熙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百姓不明真相而庆贺倒是合情合理,只是朝堂上也有不少人欢喜过了头,骄狂得很呐。”

“军部接下来做的什么打算?毛伊岛、拉奈岛、大岛就在眼皮子底下,留下去也不是个事。”

“海军当下是分身乏术了,舰队要大修,永乐号的三号轮机还不知道能否修好,修不好就得切开船壳更换,没个一年工夫办不成。”

“这么麻烦?其它的船呢?”

“尽量在年底再凑一支快速舰队吧,两条航母、两条战列巡洋舰,斩草除根,把敌寇从夏威夷这地方赶跑。”

“好像有点少,恐怕不太够。”周长风思索了一下,接着说:“这边的基本需求是年底前把缺额的战车和兵员补齐,还要十万公吨给养。”

“这……怕是无能为力。”面露难色的张熙苦笑着说道:“军港的各种设备要挤占绝大多数运力,给养可以削减些,收缴的东西也不少,可以先用着嘛,先只送人和弹药过来,兵五千、弹一万,周待诏你看可行?”

可供一个步兵师以中等烈度战斗一个月的战役标准弹药量总重量为3550吨;与之搭配的其余物资叫作标准粮辎量,总重量为3100吨。

考虑到缴获的大批物资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也能变相的减轻后勤负担。

直到日落时分,车队才返回檀香山城区。

当天夜里,周长风接到了返京的命令。

他来到了市政厅大楼的楼顶,眺望四周,只见周围一片漆黑——为防止地面灯火被美军夜航飞机当作参照物,檀香山正施行严格的灯火管制。

这倒不是完全禁止开灯,而是不允许灯光外露,住宅窗户的窗帘必须加厚,歌舞厅的霓虹灯则被强令拆除。

一道道雪白的探照灯光束刺向深邃的星空,各部的驻地中此刻还摆着丰富的宴席,持续了好几天的庆功宴还未结束,今夜是最后一天。

这是因为周某人只同意每次有至多四分之一的官兵与宴,因此进行了四夜。

驻足良久,他自言自语道:“搞不好要在这拉锯个一年半载喽。”

翌日,当他乘坐飞机离开时,南亚次大陆的攻势也正在草率的收尾。

从去年秋季开始,明军和南军接连发动了两次攻势,将英联邦军队赶到了雅鲁藏布江以西。

这两场战役都打得相当勉强,后勤之困难超乎想象,以至于轮换休整下来的部队被战地记者惊讶的称为叫花子大军。

印缅交界地区地形坎坷、遍布丛林,交通条件奇差无比,唯一一条“公路”是宽度仅一米多,还是用碎石铺成的土路,一下雨就完全被泥浆覆盖,汽车无法通行,人畜在这种条件下一天只能跋涉几公里远。

一线部队很多时候只能依赖空投补给,每当己方运输机从头顶飞过时,所有人都抬头昂首眼巴巴的期待这次能多丢些物资下来。

作为对手的英国人也好不到哪去,有人用英式幽默形容这是在石器时代的环境进行的一场现代战争。

当初马来亚之战结束后,十万余英联邦军队战俘有八万多人被运到了暹罗,承担建造暹罗至缅甸的铁路的土工任务。

大都督府和兵部自认为充满远见——如此一来,以后如果要攻略印杜,有了铁路无疑能大大减轻后勤负担。

最后图方便的明军直接沿用了多年前英国人勘察、规划的铁路建造计划草案,暹缅铁路在设计上是一条单向铁路,米轨(1000㎜),理论上每天可往返三趟军列,每一列五十节车皮,最大单日运力可达3000吨之多。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暹缅铁路沿线要经过崇山峻岭和坎坷丛林,大明国立铁路公司的调查队表示从起点和终点同时开始建造也需要二十六个月才能竣工通车。

虽然明军不断增派工程机械、调拨更多劳力,可无论如何也要再过一年。

因此明军和南军就是在缺乏稳定后勤保障的条件下在原始森林中不断进攻,可以说逢山开路、雨水搭桥,打得英缅军和英印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这两次攻势一共导致英联邦军队5.5万人被歼灭,损失了108辆坦克和装甲车、1229辆汽车、275门火炮。不过他们逃跑的速度非比寻常,绝大多数部队都在遗弃重武器后成建制的逃出生天。

明军和南军所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总计伤亡3.6万人,以及6.8万人的非战斗减员。很多官兵反复感染疟疾,疟疾感染率高达370%之巨!充足的奎宁供应极大的降低了病死率,可泛滥成灾的疟疾仍显著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尽管损耗巨大,但胜利终究是明军一方的,首相温斯顿对此极为恼火。

「敌人也是在困难、糟糕的状况下战斗,但他们战胜了我们,这证明他们比我们更有谋略,或者证明我们的指挥官是愚蠢的。」

不过因为这期间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也是连吃败仗,丢了菲律宾、丢了凯恩斯和汤斯维尔,托雷斯海峡海战败了、塔拉瓦海战败了,这反倒衬托出对手的强大,让英国人没那么难堪。

目前明军针对阿萨姆地区的攻势已到尾声,行动代号名曰“心悸”,目标是粉碎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声称牢不可破的恒河-雅鲁藏布江防线,攻占加尔各答。

明军投入了4个步兵师、1个战车旅、2个野战重炮旅,南军投入了3个步兵师,总兵力约15万。而且因为吉大港在上次战役中被夺取,明军通过海上运输准备了大批给养。

然而这场战役可以说乏善可陈,自6月28日展开进攻,花了大半个月才突破英军防线。截止7月20日,北线部队才将英军赶到恒河以西,南线部队进展更慢,虽然攻占了库尔纳,但距离目标加尔各答还有107㎞之遥。

严重困扰明军的不是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叫嚣的坚固防线,而是印杜地区夏季的酷暑。

动辄三十多度、时不时超过四十度的高温让明军上下叫苦连天,不仅人畜难以忍耐,而且以风冷发动机为主的坦克、汽车、装甲车几乎全部瘫痪,每天只有日落之后两小时到日出之前是勉强可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