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546章 多种学说齐头并进;拜托了

第546章 多种学说齐头并进;拜托了

第546章 多种学说齐头并进;拜托了

英美两国获得反坦克火箭筒实物的机会不少,南洋、缅甸、菲律宾、澳洲各地的战斗中均有火箭筒被缴获。

不过因为一系列战斗都以英美军队的败退而告终,零星缴获的武器装备往往没过多久就被遗弃了。

直到今年五月,两具在澳洲缴获的三七式火箭筒连同十几发弹药才完整后送,在澳洲进行简单测绘之后空运回了美国本土。

随后不久,英军也在雅鲁藏布江一线的小规模战斗中缴获了几具,同样顺利后送。

逆向分析之后美国人立刻弄清楚了这种轻便有效的步兵武器的原理,迅速展开了相应的仿制工作。

因为即将奔赴欧洲参战,急需有效反坦克武器的美国人可谓如饥似渴,他们选择两条腿走路——直接照抄明制火箭筒,先解决有无,然后同时研发自己的设计。

照抄三七式火箭筒的产品在一个半月前通过测试,被陆军定型为M12火箭推进榴弹发射器(RPG),由通用汽车公司负责量产,首个订单即有7500具和12万发弹药。

相应的,莱斯利-斯金奈上尉将空心装药战斗部和自己设计的火箭筒相结合,得到了可堪大用的新型步兵武器。

历史上这位上尉在四〇年时就完成了火箭筒的设计,可是却找不到合适的战斗部——因为火箭弹的初速太低了,动能远远不足以击穿装甲,因此直到两年后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才得以诞生。

而今因为有了现成的参考对象,莱斯利-斯金奈上尉很快就将这种不依赖初速的战斗部匹配给自己的火箭筒。

如果缺乏条件,那么临时堆放一些沙袋、木板、履带板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空心装药战斗部的特性在于有着最佳炸高,与目标相距一定距离起爆时的侵彻深度最佳,零距离撞击再起爆反而要差些。

因此装甲裙板可能会起到反效果——来袭火箭弹撞击裙板以后起爆,金属射流成功击穿了本来无法击穿的装甲。

作为一名科班生,周长风自认为自己是非常理智的战术家,不盲目追求某一种特定的打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境况不同而随机应变。

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复杂技术,只是应用得或早或晚而已,明军提前一年用上,那就占到了一年的便宜。

“确实,论起在岛上同美国人打交道,没人比你更懂。”罗符深以为然,笑道:“估摸着他们过两天就要来主动找你支支招了。”

同时身为专业的后来者,他能够站在穿越者的历史制高点来更加客观的审视目前的状况。

“大抵如此吧。”

“练兵场?综合性的?”

基于此前诸多战役的经验,兵部和陆军方面都发觉从前的训练和演习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应对措施也很简单,为坦克增添额外的格栅附加装甲就能有效阻挡来袭的反坦克火箭弹,使之卡在格栅之间无法正常撞击起爆。

“哦?有意思。”罗符目不转睛的浏览着卷宗,端起茶杯喝了两口,“陆军那边说是想挑個地方搞个大号的练兵场,克行你怎么看?”

毕竟很多疏漏在平常难以发现,而且部队因为驻地不同,训练环境也可能和目标大相径庭,比如驻地在北方的步兵师派往太平洋战场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看看描述、算算时间,周长风预估敌人应该也差不多掌握了空心装药战斗部。

类似于历史上四号坦克H型的装甲裙板则是不太合适的。

截止当下,他的设计已经吸引了美军个别将领的注意,弗兰克福德兵工厂奉命派出一个研究小组来加快研发。

第一种是在南亚次大陆与英军对抗的部队,比较常规,投入传统的、一般水准的普通步兵师即可,大规模装甲部队受限于糟糕透顶的气候与地形条件将很难发挥效用。

对于自豪感十足的美国人来说,如果性能一致,自然要优先用本国的产品。

因此不少官员和将领认为有必要开设一个新的大型训练基地,今后所有预计出国作战的部队都要在那里接受强化训练。

“看来还是有不少聪明人的,就该这么搞。”周长风拍了拍桌子,若有所思地说:“这夏威夷打完了回来无所事事了几天,我也该给自己找点事做了。”

大明的战争需求是非常独特的,因为目标地域特点,大明陆军需要同时部署三种类型的地面部队。

少量装甲载具也最好分散编入步兵师,承担伴随支援任务——类似于三号突击炮的履带式突击炮最为合适。

第二种是在澳洲大陆与澳军对抗的,这儿的自然环境就比较适宜了,步兵与装甲部队相配合能在澳洲最大化的发挥战斗力。

装甲部队在这里完全可以独立作战,明军现在还没有装甲师,应该加快对现有的战车旅的改编,把纸面上的装甲师草案变为现实。在这里,中规中矩的中型坦克是最恰当的选择。

第三种是在太平洋诸多岛屿与美军对抗的,因为夺岛和守岛的实战需求相去甚远,实际上又要细分为两种类型的部队。

先是要灵活的两栖集群来抢滩突击上陆,开辟登陆场,这就需要良好的海空协同,须着重强化通信协同能力,同时装备性能良好的水陆两栖坦克。

再是要火力充沛、后勤支援单位完善的重装步兵师来负责守卫岛屿,需要充足的炮兵部队和自行反坦克炮,给予敌人的登陆部队强有力的打击。

某种意义上来说明军的学业压力也挺大的,需要同时学习、研究、发展好几种不同的战役学说。

这对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能做到合格的是二流国家、能做到良好的是一流国家,如果想成为超一流的霸主,那就都得精通。

明军还暴露出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步兵师和野战重炮旅之间的协同困难、沟通不畅。

三十六年制步兵师不含重炮,只有在临战前才会得到野战重炮旅的配属支援,通常是144㎜榴弹炮营和112㎜加农炮营各一个。

这种编组模式虽然方便了平常驻训和投送,但是临时配属经常出岔子,甚至因为口音和方言问题而闹了很多笑话,对步炮协同造成了负面影响。

周长风的评价就是看似聪明超前,实则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老老实实回归传统,调整步兵师编制,默认为师属炮兵增加重炮单位。

武器装备方面的好消息接踵而至,除了四〇式中型坦克正式投产以外,新型两栖坦克的木制一比一模型也完成了。

现役的三五式浮游战车是战间期技术下的产物,性能早已落伍,因此去年兵部军器局就下达了加快研发下一代两栖坦克的指示。

不过,周某人当时在外征战数月,回来之后发现指标不甚理想,所以果断横叉一脚,军器局起初定下的指标被大改,所以正在进行中的设计不得不推倒重来。

结合自身经验,周长风对新型两栖坦克的要求是抗风浪能力为三级风和一米浪高。

火力与防护则是搭载一门80㎜短身管炮,车体正面能够抵挡美制12.7㎜重机枪,炮塔正面能够抵挡37㎜反坦克炮在远距离的射击。

该型坦克由燕京迅捷公司负责设计,颇具特色,并没有采用明军坦克使用的、更合理的主动轮后置的设计,而是将其它列强一样把变速箱与主动轮放在车体前部。

如此一来,尽管车体正面装甲依旧只能抵挡12.7㎜机枪弹,但是37㎜穿甲弹在穿透装甲以后会被变速箱阻碍,减轻对车组成员的伤害。

其所用的80㎜短身管炮和三八式攻坚战车一致,为三八式战车炮——实际上是老式山炮的车载版本,便宜好用,用来对付土木工事效果优秀,还可以发射正在研发的破甲弹来打击敌人的坦克。

该型坦克车体尾部有两个函道螺旋桨,能够驱使整车在水面上以8㎞/h的速度前进,但因为迅捷公司设计了一种特殊的W形齿履带,大大提高了履带划水推进的效率,理论上二者相结合能够使该车达到10㎞/h的速度。

另外大明陆军在南亚次大陆和澳洲大陆经历过诸多战役后也提出了若干需求,包括各种自行火炮,旨在提升炮兵部队的作战效率。

周长风就这个状况和罗符讨论了许久,后者作为精于机动车辆的专家,凭着记忆和估计就能大致判断有无可行性。

一是自行榴弹炮,由三八式中型坦克的底盘改装,固定敞开战斗室,搭载一门三四式112㎜榴弹炮,车载备弹量不少于40发。

二是轻型自行反坦克炮,由三七式轻型坦克的底盘改装,固定敞开战斗室,搭载一门三八式48㎜反坦克炮,用于打击敌人的装甲目标。

三是自行高射炮,同样由三七式轻型坦克的底盘改装,不过采用可旋转炮塔的设计,搭载双联装20.8㎜高射炮,车载备弹量不少于1200发。

因为战争烈度的提升,轻型坦克注定会变成形同鸡肋的东西。战斗全重8.8吨、使用38.4㎜坦克炮的三七式轻型坦克在战争初期或许还算不错,但这也是最后能发光发热的机会。

明军官兵不知道M3斯图亚特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战场上,并且英美两军的步兵也将拥有击毁它们的能力,而不像以前一样束手无策了。

从至昌三十七年定型量产迄今,燕京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燕京迅捷汽车公司、杭州惠丰拖拉机制造厂一共生产了1185辆,现仍有230辆的订单还未完成。

周长风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底盘,可以拿来大做文章——除了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多管火箭炮、无后坐力炮、大口径迫击炮等等或许都可以试试。

“哦,这个车啊,现在用量不大,厂区和港口还滞留几百辆无处可去,陆军那边打算给剩下的两百多辆订单取消掉。”罗符不以为意地说。

“停着几百辆?这也太浪费了。”周长风惊讶道。

“月均全毁的各种战车才几十辆,轻战车大概只占一半吧,这还是之前连着打仗的时候,现在只会更少。”

“需求量小也好,至少不用大费口舌了。”

连战连捷的好处就是己方在战斗中损失的技术装备可以回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维修。

坦克被击伤以后往往会遭到遗弃,不过这其中除了起火焚毁的类型,大部分受损坦克其实都能够修复,胜利方因此可以俘获不少敌人的坦克——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的东线战场尤为普遍。

正因如此,明军从去年打到现在,被记录为“完全损毁”的坦克不多,反而缴获了一些美军坦克。

以转战万里、几乎打满全场的陆战一旅为例,旅属战车队共编制有14辆三八式中型坦克,一年以来有记录的受损坦克为45辆,但记录为完全损毁的坦克仅19辆,本土自然也只陆续运送来了19辆坦克作为补充,其余的受损坦克都在修复后重新投入使用。

这使得大量出厂的坦克无处可去,一批批积压在厂区仓库或天津港区码头,可能一个月只装船起运几十辆,但同时有一百辆驶下生产线。

八月下旬,周长风一连好几天都在东奔西走,游说他认为比较靠谱的议员。

官兵及其眷属待遇监管混乱的影响正在扩大,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谘政院中的有识之士还是不少的,除民选议员外,十名特别议员相对来说更好游说,这些人本就不是政客,言行无需顾忌太多权利瓜葛。

在北城区的一座古朴宅院中,周某人及五、六人齐聚于此。

“这些姑娘如此绝情,太令人寒心了,闻者伤心。”一名年长的工商促成会议员唏嘘不已。

“是该给予少许约束,还要考虑是否有人在趁虚而入。”旁边的中年人看着温文尔雅,他是仁和党人士。

“这种事万不能泛滥开,否则军心士气就要散了。”

“订婚之前或许还能不作数,但婚约下定以后就不该说废就废了。”

现场看上去最为忿然的是中华党人士余杰秋,他叩了叩桌子,目光锐利,“既盼着(丈夫)建功立业一起享福,又不愿承担战伤的风险,岂有此理?”

大家纷纷附和赞同。

周长风笑了笑,郑重其事地说:“相应的监管律法也不能少,不然毫无意义,这方面的事情…在下无权干涉,只希望诸位做到应尽职责,拜托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