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551章 合同兵和征召兵;周某人大练兵

第551章 合同兵和征召兵;周某人大练兵

“指点?我是来把你们从‘合格’练到‘良好’的,不是来手把手教你们怎么对照条令练习的!”

“周待诏训示得对……”

周长风很生气,皱眉道:“你这一师之长是干什么吃的?自己的部下是啥样子心里没点数?”

“职也是有苦说不出啊,”沈学圣既委屈又无奈地说:“职上个月还在顺天(武备学院)授课,月底兵部突然一纸调令就给弄到这来了。”

闻听他这么说,周长风闭眼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前的训练是谁负责的?作训科的人出列!”

师部之内细分有若干部门——作训科(作战与训练)、镇抚科(军法与日常管理)、经历科(上下行文与内部协调)、军需科(后勤供给)、战情科(侦察与情报分析),其中担负训练重任的就是作训科。

一名苦着脸的少校上前一步出列,抱拳道:“卑职刘浦,一〇七师作训科科正。”

“给个解释。”

“唔……回告长官,本师兵员素质比较差,而且部分器材迟到半个月才运到,连三次大合练都没搞完,督府就下了开拔令。”

“征召部队就是这么个情况?我的天呐,坏了坏了。”周长风大为诧异,不免觉得心惊。

少顷,他挥手令道:“收兵回营!”

“遵命。”

两发绿色信号弹升空,清脆的锣声在夕阳下格外悠远。

周长风与军官们返回了大营提督府——说是府,其实就是一栋工字钢和波纹板搭建的屋子。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之前他要么在外领兵作战、要么专注于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发项目,实在没有余暇面面俱到,万万想不到战时动员体系居然有这么疏漏。

“兵备道那边没管过吗?”他问道。

“呃……”经历科科正踌躇着回答道:“我们上报过,讲明了情况,兵备道也没辙,说是要优先保障在外作战的部队。”

兵备道隶属于按察使司,跟广东都司(军区)、岭南都督府(战区)无关,负责监督地方军务,定期巡查、检视、整饬地方部队。

就眼下这个状况,广东都司和几个兵备道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最让人伤脑筋的事来了,周长风禁不住敲了敲自己的头,“还去个鬼的欧洲啊,先收拾自己家。”

他立即下令发电上报兵部,然后开始仔细追究问题之所在。

因为国情的缘故,大明平常采用志愿兵役制度,即使如此也完全不愁兵员数量。

由于是自愿从军,这些人都属于职业军人,签下的军契——也就是合同往往动辄十年,长久扎根于军营,训练充分,而且不存在被强制征召的怨气,天然具备可观的士气基础。

可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是最普通的列兵也要发给薪饷,给明军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简单来说,养兵费钱。

大战爆发之后自然要扩军,朝廷想要避免军费开支的浪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六、七亿人口几乎可以视作无穷无尽,有限的军费应该节省下来用于武器装备。

因此兵部又重启了征兵制度,广泛征召适役青年入伍服役。这些人在法理上属于义务兵,只需服役两年,但是不领标准薪饷。

大致就是后世俄军合同兵和动员兵的区别。

一名签订军契的明军列兵每个月的薪饷为32圆,生活津贴3圆,倘若已经结婚那么还有6圆的安家津贴。

如果奉命出征,那么自开拔之日起以天为单位计算额外作战津贴,每天1圆,基本相当于翻倍,因此这也俗称“开拔银”和“双饷”。

理论上养病养伤的时候也应该算作出征状态,不过这笔钱往往会被克扣,兵部对这种情况管得很松,算是半默许。

作为对比,一名应征入伍的明军列兵没有薪饷,只能领到每月3圆的生活津贴、每月6圆的安家津贴(如果结婚的话)、每天1圆的作战津贴。

这便是两种士兵来源的差别。

同时,番号从一〇〇开始的战时步兵师都采用两种兵员混搭的组合——每个步兵班有两三人是志愿兵,其余则为征召兵。

对于明军军官们而言,落差感非常大,以前的部下都是志愿兵——听话认真、干劲十足、任劳任怨。

可如今却突然来了这么多征召兵,经常出现怨气冲天、消极怠工的情况,甚至还涌现了许多受不了被老兵或军官辱骂欺负、一怒之下打黑枪的案例。

于是乎,无形的隔阂就这样产生了。

刘浦吐槽兵员素质差劲的还有另一个客观原因——训练时间短缺、训练器材不足。

一个新兵在服役后会先集中送到距离最近的练兵场,在那里接受为期30天的基本训练;接着划分兵种,接受为期60天的专业训练;最后接受30天的野外驻扎训练。

完成总计约四个月的训练以后,新兵会被分散补充去一线部队,或者组建为新的部队。

如果是后者,那么当一个新的步兵师组建完成后还要进行三次全师合同训练,大概一到两个月,这就是刘浦所说的“三次大合练”。

然而因为多线作战,既要补充又要扩军,兵员需求陡增,所以原本的训练时长被削减许多,很多新兵训练三个月就算合格了。

第一〇七步兵师和第一〇八师甚至只来得及完成一次全师合同训练,就接到了准备启程前往莫尔兹比的命令。

“唉!”周长风长叹一声,“没有交的学费迟早要补交啊。”

显然大明上下对战时征召部队组织办法毫无经验,没有先例可循,追溯先例的话只能在史书中翻找。

不过还好发现的还不算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另外值得庆幸的是大明硬是依靠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就达成了战争初期的一系列辉煌胜利,现在已是战略相持阶段,有充足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否则如果当前战况迫切、青黄不接,那么训练不足的师也照样得拉上战场。

“周待诏,咱们接着是按章程接着补训吗?”沈学圣问询道。周长风抬手看了眼手表,颔首道:“嗯,先接着练,补补课,基础的东西都没练好就别想着更高阶的了。”

“是。”

“然后你俩挑几个熟悉的参谋,我们来做兵棋对抗。”

沈学圣有些吃惊,他和一〇七师师长曾穆对视了一眼。

这是要考察高级将领的本领吗?那可得好好表现!

兵棋推演的预设场景是红攻蓝守,红方为沈学圣和曾穆二人指挥的两个明军师,蓝方为周某人指挥的一个美军师。

准备工作完成后,推演随即开始。

周长风对大明陆军高级将领的平均水平感到忧虑,这些人往往理论工夫良好,纸上谈兵和兵棋推演都表现甚好,但是实战中却表现平平。

一旦受实战中千变万化的突发情况的影响,将领们就会感到不适应,难以有效掌控其部下的行动。

相应的,也确实有极个别天才无师自通,从前没什么经验也一样能得心应手的指挥大兵团作战。

可是这类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普通明军高级将领都属于“学院派”。

“学院派”严重缺乏实战经验,他们往往年轻时在边境冲突中有过战功,但那种少则几十个人、多不过几百人规模的战斗没有什么意义,指挥分队和指挥大兵团的难度天差地别。

在这至关重要的实战经验上,九成九的明军高级将领都不及周某人。

周某人一开始就完整指挥过营级分队,此后又在西班牙指挥过团级部队,接着才开始率领陆战一旅这样的旅级部队。

“好,就这样吧,到此为止。”

在完成了一次干脆利落的防守反击以后,以一敌二的周长风从容撤退——蓝方的一个师迟滞红方的两个师六天之久,最后成建制撤退。

其实美军步兵师一般会配属一个独立坦克营,但这次兵棋推演中没有给。

周长风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抹了抹嘴,扫视对面二人,“你们的理论本事都是过关的,但是实战中没这么简单,可能一会儿这个营迷路了、一会儿那个营挨炸了、一会儿又有个团失去联系了……不要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去打败敌人,先要做到能得心应手的掌控自己的部队。”

“周待诏所言极是!”

“是啊,连麾下都掌握不好还谈何克敌制胜,周待诏说得再对不过了。”

接下来的五天里,一〇七师和一〇八师都在补训,针对突击检查中暴露的若干问题进行改进,然后完成全师合同训练。

在此期间,周长风申请的、联训大营所需的器材和弹药陆续运抵,补充给两个师的武器装备也随之而来。

为了进行更加贴切逼真的步炮协同和步坦协同训练,数以吨计的空包弹和发烟练习弹被运抵琼崖联训大营。

这里没有坦克?那就立刻发货!

积压在天津港区码头的大量坦克终究有了用武之地,五十辆三七式轻型坦克装上火车,从北到南跨越数千里来到了琼崖。

收货时士兵们才发现这批坦克竟是四月份出厂的,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锈蚀,甚至坦克内部都隐隐有些霉味。

修械所官兵抓紧时间整备这些看上去陈旧无比的坦克,使之焕然一新,其中二十辆被涂刷上了大大的白色五角星,扮作美军坦克。

周长风制订的实战强化训练章程已经印刷完成,同时他每天都在抽时间编写自己的“著作”——《南洋作战辑要》。

这份章程看得一〇七师和一〇八师的军官们心惊肉跳。

三十天体能强化?全副武装山地十五公里急行军?轻装山地三十公里强行军?步兵技战术强化?

最离谱的是还有步兵搭乘战车在炮兵徐进射击掩护下发起冲击的惊悚科目。

沈学圣感觉有些呼吸不畅,他感觉体能训练标准似乎太高了,而且还有不少科目是闻所未闻的。

在固有印象中,爆破清障是工兵单位的职能,步兵只需要处理一些简单的活就行了,然而这份章程中却要求每一个步兵都必须加强练习爆破作业。

而这只不过是“步兵技战术强化”类别下的一个科目而已,除此之外还有步兵反战车、步兵反空降等等科目。

“居然要多练这么多?”一〇七师师长曾穆惊诧道。

“为什么?”周长风微微一笑,“战场上变幻莫测,工兵不可能说来就来,战防炮也可能出岔子。本事不嫌多,单兵技能越多,分队作战效率就越高。”

鉴于国情不同、背景不同,周长风自然没有生搬硬套。

大明陆军很有自身特色,有别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半重装部队——步炮火力强大,组织效率一般,摩托化装备不够充裕,攻防兼备,擅长中小规模(师以下)战斗,拙于大兵团作战。

在他的要求下,琼崖联训大营挂起了横幅、刷上了标语、贴上了海报。

随处可见诸如「步兵之进取精神乃胜利基石」、「炮兵乃克敌战神」、「精忠报国、克敌制胜」、「苦练杀敌本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等等字句。

“差不多了,开练!”

“得令!”

训练从一开始就进入前所未有的白热化阶段——清晨的十里轻装越野变成了全副武装,一里越障突击由原来的三趟变成了四趟,营队之间的近战训练喊杀声震天动地……

甚至于为了助兴,师属炮兵奉命用两轮实弹射击来庆祝琼崖联训大营“开张营业”。

只见数百官兵跟随一字排开的二十多辆坦克发起冲击,烟雾滚滚,尘土飞扬!

野战炮群同时也在开火,为了便于控制徐进射击,炮群分为两组交替开火,始终维持炮弹落点在冲击中步坦分队前方二百米远的地方,直到步坦分队突入敌阵再转为纵深拦阻射击或妨碍射击。

“不错,倒是像模像样了点。”

坐在炮队镜后的周长风忽然想到步坦协同推进时普遍存在沟通困难的情况,或许应该为部分坦克额外加装一个车体后部的电话机?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忽然有通信参谋快步走来,向他禀告道:“报!兵部来电,召您回京述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