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59章 论述装甲部队

后明余晖 第59章 论述装甲部队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28:07

第59章 论述装甲部队

第59章 论述装甲部队

“没错,就是它们。”周长风接过照片,发现反面用回形针夹着便签,上面写有大致的参数。

他扫视了几眼,将之放回桌子上,接着说道:“这个…九型巡洋战车我认为还不错,只是敌军的运用存在很大问题。”

“讲讲。”

“作为一种以机动性见长的战车,它们的装甲薄弱,不应该被用来伴随步兵进攻预设阵地,这么做的代价就是被防御方的反战车火力轻松击毁。”

轻型坦克显然不适合直接撞预设阵地,这个任务应该由中型坦克或重型坦克来完成。

“那换作是你,你手头上只有这些薄皮玩意,你会如何利用之?”

“如果判明对方没有战防炮,那么我会把它当作移动的直瞄火力点,部署在进攻出发阵地,这样对方战防枪无法击穿它们,它们却可以射击对方暴露的火力点。”

中校点点头,接着问道:“如果对方有战防炮呢?”

周长风伸手划了个圈,答道:“发挥机动能力优势,绕至对方战线后方。战防炮在预设阵地上占据优势,因为很矮很隐蔽,但是进攻方可以选择从其它方向进攻,乃至分多路进攻,使对方应接不暇。”

之前的那名国字脸的上校沉吟道:“但这只适用于开阔地形,纵然进攻方可以选择迂回攻击,但如果地方特殊、没法绕呢?还是会吃瘪啊。”

“您指的是强攻坚固阵地吧?”周长风微微一笑,说道:“那样的话,就需要重装单位了,以重型战车为矛头,在空袭和炮击的支援下,强行在对方坚固的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接着,中型战车和摩托化或机械化步兵的混合单位紧随其后,巩固突破口,或者迅速扩大战果。”

“这对各部队的协同配合能力要求很高,而且准备时间不会短。”那名看着很严肃的准将开口了。

“您说的没错,但这是目前看来极为有效的战术,一旦准备完成,几乎无法被阻止。”

而今大部分国家的军队的思维还停留在欧战,或者说进步不多,缺乏应对这种多兵种协同的运动战的思想准备。

这一套战术上升到战役层面,再完善一下空军对敌方纵深的轰炸,就是大名鼎鼎的闪击战了。

不过闪击战不应该被过分神话,实际上它只是德国人因地制宜设计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战役、战略思想。

古不帅认为德国相对英、法、俄,在战争资源上没有优势,以堑壕战为代表的持久战是德国无法维持下去的。

因此,必须速战速决,也就是发挥运动战的优势,大量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使敌方补充的速度赶不上损失的速度。

然而,能够实施运动战的骑兵和轻装步兵都无法携行重武器,因此攻坚能力很弱,一旦撞上敌方预设阵地就很容易被消耗大量时间,乃至被直接挡住。

因此,古不帅表示坦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坦克不仅能实施运动战,同时还具备不俗的攻坚能力。

闪击战在战役层面的核心是运动战,尽量避免死磕与强攻。

古不帅在其著作中阐明,是由于德国在整体上处于劣势才使用风险更大的闪击战,假如军队具备压倒性优势则无需如此。

倘若能一线平推、靠资源砸死对手,何必要冒险穿插迂回分割围歼呢?

美国大兵把咬了一口的巧克力随手一扔,喝了一口可乐,对这个看法点了个赞。

“……但是,战车目标大,不易隐蔽部署,物资消耗很大,维护保障麻烦,组织指挥也很复杂。因此想要正确运用装甲部队、扬长避短并不容易,这方面的理论建设可能还需完善。”

在经过短暂的交流后,几名军官都很满意,对周长风的表述与构想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几人都兴致盎然,大概是觉得他的言辞非常有价值,于是便一直交谈了下去。

那名中校放下笔,推了推眼镜,继续问道:“依伱之见,我国战车部队之建设何如?”

周长风目视前方,侃侃而谈道:“我国地形特征复杂,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且水网密布,道路条件不佳,严重制约了装甲部队的机动。再考虑假想敌的话,我认为装甲部队的建设方向应该是以中型、轻型、水陆两栖战车为主,重型战车虽然不可或缺,但只需要少量即可。”

“唔…我发觉你似乎更爱用‘轻型’、‘中型’的字眼来区分战车种类,你觉得这样更合适么?”

“是的,我认为以任务性质来分划战车太一刀切了,轻型战车可以‘巡洋’、中型战车也可以‘巡洋’,重型战车可以伴随步兵,其它战车也能,不是么?战车应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而不是一开始就从设计上把它们限制死了。”

对于周长风的话语,那位准将淡然评价道:“有理,此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灵活运用才是王道。”

这年头,不少国家都是以任务性质来分划坦克的,其代表就是大英帝国,他们把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前者装甲厚,机动能力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后者装甲薄,机动性能强,用于机动作战。

大明亦是如此,兵部将这两种任务性质的坦克称为游击战车和攻坚战车,还是很形象的。

这种分类方式不能说是错的,只能评价为比较古板,受限于时代背景,谁也不知道对错,世界各国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接下来,那名一直没开口的中校也提问了,他是兵部军器局的文职,问的问题也是跟武器装备有关的。

步枪、手提机枪、自动枪、轻机枪、重机枪、高射机枪、战防枪等等,一共十几张表格,从多方面详细调查反馈。

周长风大力夸赞了Vz.35重机枪的优秀性能,称其表现极佳,非常适合确定为下一代重机枪。

在这场述职汇报结束后,几名军官和打字员都陆续离开了,但那位国字脸的上校却在出门前停下了脚步。

他回头笑了笑,说道:“好小子,这回让你大出风头了啊,可算没埋没人才。好好治伤,等过些天……哼哼~”

推一本群友的作品,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