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597章第六章 “算术柜”;异动敌人的反攻

第597章第六章 “算术柜”;异动敌人的反攻

第597章 第六〇〇章 “算术柜”;异动——敌人的反攻号角?

开战以来,重型巡洋舰数量太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海军,在实战中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海军条约固然约束了设计师的发挥,让重型巡洋舰性价比低下,但终究不可或缺。

例如敌人派出了一支由重巡领头的分遣舰队,己方至少要派出同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力量前往应对。

然而大明海军在大战爆发时仅有六艘重巡,在西起印杜、南及澳洲、东达夏威夷的广袤战线上根本就不够用;高速战列舰又太过金贵,不可能为了点小事就万里调动。

终于,大明海军盼星星盼月亮,熬到了成化级特务战列舰服役,可算是化解了原先的窘境。

除去成化、弘治、正德这三艘独具特色的轻型战列舰之外,大明海军又另添两大助力。

在至昌三十七年时,随着海军条约过期失效,大明海军打算开工建造五艘不受限制的巡洋舰——意图一口气把以前欠下的补回来。

当时设想的方案有好几种,例如:3座三联装208㎜主炮、1.4万吨级的;4座三联装208㎜主炮、1.7万吨级的;3座三联装240㎜主炮、1.85万吨级的。

第一种方案本质上是武夷山级的改进型,大明海军不感兴趣——毕竟没了条约限制,自然应当更大更强。

海军内部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争执不下,等到年底才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是为秦岭级。

这时候谘政院已经通过了次年的财政预算案,不愿意再做改动,只许诺之后再新增临时拨款议案。于是拖到了至昌三十八年,谘政院才通过了五艘中的四艘的拨款议案。

可在那个时间段,海军在权衡之后发现远洋投送能力同样不够充裕,必须再加强些,所以又补建了多艘大型运兵船、大型登陆舰、高速给油船。

因而秦岭级只有两艘开工,另两艘一直只存在于纸面计划中。

两艘秦岭级巡洋舰——秦岭号和南岭号均已完工服役,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

有了二者与三艘成化级,大明海军再不用担心组建分遣舰队时捉襟见肘了。

“成化级的装甲足够防御敌方重巡洋舰的舰炮吗?”

主炮全前置的布局在周长风看来有些奇怪,不过据说有诸多好处。

“当然,主装甲带足有八寸厚,又有十二度内倾。预估美制重巡洋舰主炮侵彻能力不过二百公厘,不在话下。”副设计师很笃信地答复道。

“听起来都能以一敌二了。”

“这船归根究底是战列舰,重巡洋舰遇见了最好掉头就跑,哪怕三打一也有极大风险。”

周长风望着不远处停泊着的正德号,“看来英美要头疼了,这个东西对上不足,对下的压制能力非比寻常。”

“是啊,这便是绝妙之处,董前辈的手笔着实妙哉。”

三联装320㎜主炮尽管已显老旧,可依旧不是区区条约级重巡能够抵挡的,就是这么的不讲道理。

在瓜岛-图拉吉岛海峡海战中,元兴号对盐湖城号取得三发命中,就直接废掉了这艘重型巡洋舰。

因此对于英美重巡的舰长而言,在遭遇成化级以后就该走为上策了——自己无法击穿对方,对方却能一击重创自己。

等返回下榻地的时候,一个好消息忽然而来。

有人来报,表示已根据周某人的要求寻找到了有关“电子管计算设备”的人或物。

“燕山理学院?挺好,离得不远。提前通知一下,咱们明天一早就过去。”

“是。”

真有高手?不知民间自主折腾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希望不要白欢喜一场。

冬日的顺天天寒地冻,外边北风肆虐、雪花纷飞,寅宾馆里边却在暖气的加持下暖和得甚至有些热。

痛痛快快的洗個热水澡,换上宽松的睡袍,再随手拿份报纸看看,奔波劳累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周长风在期待中入眠。

第二天。

由于道路积雪,天还没亮就出发的车队走走停停,直至中午时分才终于到达。

燕山理学院是一所私立高校,前身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一所书院,历史颇为久远。

典雅古色的校园环境很清幽,白雪皑皑更添淡雅风情。

在这儿,大感意外的周长风见到了所谓的“电子管计算设备”以及它的创造者——四名学生。

因为数学系时常要进行枯燥繁杂的计算工作,师生们都不胜其烦,尤其是那些偏微分方程实在让人深恶痛绝。

故而一名叫程天异的学生立志要发明一种机器来辅助、甚至完全代替冗长的计算工作,他认为现有的机械继电器计算机没有发展潜力,运算速度有不可逾越的瓶颈,于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发明“更电气化的快速计算机器”。

他召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好友,还拉来了自己的女友——就读物理系的钟莹,四个人成功利用电子管、电容、电线制成了设想中的东西。

学院的实验楼很大,周长风在这里的三楼见到了所谓的电子计算机,他们称之为“算术柜”。

这是一台衣柜大小的简陋设备,可以看到一卷卷凌乱的电线和一根根电子管,旁边还摆着两台电风扇对着它,似乎是为了散热。

看来,想偷懒是进步的动力之源啊。不过……印象中埃尼阿克(ENIAC)有足足一整个房间那么大来着?

周长风回想了一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模样,沉吟着问道:“它的结构是什么设计的?”

“回禀将军阁下,”程天异表现的从容不迫,拱手介绍道:“逻辑元件是真空电子管,用的时候把打了洞的卡带插入,注入计算初始数值,数字信息用电容临时贮存,之后通过钢针打洞在另一端输出运算结果,大体如此。”

“用的是二进位制么?”

“对。”

“为什么用电容来贮存数据呢?”

“这个……阁下,学校拨下的经费不多,电子管太贵,我们就用便宜的电容代替掉咯。”

若有所思的周长风沉默了好几秒,指着前边的“算术柜”追问:“运算速度有多快?每秒多少次加减乘除?”

程天异摇头道:“这个机器设计来只能解算偏微分方程,您说的那个它做不了。”

他身后的钟莹小声提醒了几句,程天异才踌躇道:“要是重新设计做一台跟这个一样大小的,应该能做到每秒钟一百次加法或者三次乘法。”

“学校给了你们多少经费?”

“去年给了四千、今年给了一千二。”

“好,我看好这个东西。”周长风赞赏道:“你们申请专利了没?没有的话就赶快去。之后军方会介入资助,兵部先拨个十五万下来。”

“这么多?!”几名学生闻言都面露惊喜。

“你们要在两个月内做出一台更大更完善的来,要可以算多阶偏微分方程,线性的、非线性的。”心情甚好的周长风向他们许诺道:“军方要征用这个成果,但专利费不会少。”

“算术柜”一共由402个电子管来进行数字逻辑运算,每一组加法器由16个电子管构成(减法运算则通过二进制补码转换为加法),具有数据输入和输出能力,并且采用二进制。

因此,尽管“算术柜”十分简陋,只是一群学生的手工制品,但它已经包含了冯-诺依曼电子计算机的基本要素——二进制原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作为对比,历史上几年后才诞生的、著名的埃尼阿克(ENIAC)电子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每秒至多进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

至于当今,机械继电器计算机的能力与之相比就孱弱多了。

美国哈佛大学正在设计制造一种全自动、高精度的大型机械继电器计算机ASCC-Mk1,或者叫哈佛马克一号。

它每秒可进行3次加法,然而一个乘法就需要6秒,一个除法更是要花费15秒。

【配图】

为了完善、调整、验证核计划理论模型,金乌计划的一个子计划就是建造一台大型机械继电器计算机,为此不惜斥巨资。

这台机器已经设计完成,由紫云精密仪器公司承接制造任务,一共包含9.4万个机械元件,使用一部7.5匹马力的电动机驱动,预计重量达6吨之多。它每秒可进行5次加法运算,运算精度最高到小数点后20位。

可以说尚在雏形的电子计算机就已经表现出了亮眼的优点——运算速度超乎寻常的快!

这对军器局和陆海空三军而言也是喜事,至少以后不会为计算火炮射弹数据表而头疼了。

周长风感受着“算术柜”里边数百个电子管散发的滚滚热量,旁边的两台电风扇呼呼呼的吹着,他今天的心情无疑非常好。

可是他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很久。

下午的时候,他来到南郊的空军基地,视察正在进行的飞机对抗测试。

夏威夷远征军在11月25日时缴获了一架完整的P-51A战斗机,这架飞机在傍晚执行完任务后迷航,在茫茫大海上兜了一大圈,最后竟误打误撞的降落在了最西边的考爱岛。

明军如获至宝,立刻将之装船运回了本土。

兵部军器局和空军立刻组织了评估团队,顺天上行飞行器公司的几位设计师也加入其中。

他们发现野马的整体设计简洁明了,内部机械结构和仪表设备布置恰当,采用层流翼型,无可挑剔,兼具美学和性能。

同在现场的还有几名来自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工程师——他们负责指导交流外贸的Bf-109F4的维护保障。

大家都赞叹不已,上行公司的几位设计师为之折服。

周长风来的时候,这架P-51A已经在试飞员的驾驶下干掉了空军的三六式己型和还未投产的三六式庚型,海军最拿的出手的元年式舰驱也一样完败。

“难道全都要被斩于马下?”一名飞行员不甘心地说。

上行公司不得不拿出了正在研发的Sx-102战斗机原型机——高性能液冷发动机战斗机计划的成果。

这架原型机甚至没有喷涂油漆,还进行了额外的精细打磨,如此终于在中低空模拟空战时打出了个五五开的局面。

测试表明,大明空军与海军所装备的任何战斗机面对P-51A都处在劣势,后者的性能十分均衡,极速可达600㎞/h,唯一的弱点是仅有一级一速增压器,高度超过5000m后性能断崖式暴跌。

然而,太平洋战场的空战区间就是以中低空为主。

随后评估团队还使用外购的一架Bf-109F4进行了对抗测试,结果也只能说是打个平手或略占便宜。

德国人倒是比较淡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现在的Bf-109已经有更新的型号了。

不过德国人恐怕很快就会后悔,他们不知道现在英国人已经在尝试用梅林(灰背隼)代替原本的艾里逊发动机了。

“野马危机名不虚传啊。”周长风听完评估团队的叙述,沉声问道:“怎么应对?诸位说说各自的想法。”

“周佥事,我国的航空工业起步晚、底子薄,现在……”

“这个是废话,不用往下说了。”

周长风不奢求掌握制空权,但至少也要保证五五开的局面,不能单是己方挨炸。

房间中出现了良久的沉默,落针可闻。

少顷,一位戴着眼镜的设计师犹豫道:“机型设计我等会再加把劲、深刻钻研优化,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动机不过关也照样不行,还望朝廷重视,倾力支持。”

“已经下大力气了,但还会更卖力。”周长风点点头,叹道:“携手共进吧,争取早日解决这个威胁。”

大明军工部门早已放弃继续发展DB600发动机,这一年多以来潜心琢磨宝马117和西斯帕诺-絮扎12Y,二者的改良型号均能输出标称1200匹马力,还算不错。

其中,多数人认为后者更具发展潜力。

故而各方代表在交换意见后决定放弃宝马117,之后大力发展法国人的西斯帕诺-絮扎12Y/Z,改用四气门以提升换气效率,并应用缸内直喷技术,理论上可以做到1450匹马力。

至于风冷星形发动机因为结构上更容易提升动力,现在已经在琢磨2000匹马力级别的了。

好事独来,坏事成双至。

当周长风为战斗机感到担忧时,另一个让人心头一惊的消息传来了——

近期的无线电监听报告显示美军可能在西南太平洋方向有异动,目标很可能是马绍尔群岛,驻防塔拉瓦环礁的守备部队也报告美军最近的空中侦察反常的多,这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