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605章第六八章 墨西哥与巴西炮灰计划;荷

第605章第六八章 墨西哥与巴西炮灰计划;荷

第605章 第六〇八章 墨西哥与巴西炮灰计划;荷兰港之战

战役结束了,贝蒂欧岛上放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美军官兵,以及双方官兵的尸体,完全占满了这个弹丸之地。

无法轻易评判塔拉瓦防御战的胜负,它太特殊了。

对于明军而言,从战略上来说这不算失败,因为其战略没有因此受到干扰,远征阿留申的行动一切顺利。

至于战术上,以寡敌众、孤军奋战、力战到底,以二线守备部队打残了来攻的一个整师和一个加强团,恐怕也难称失败。

由于战略欺骗行动成功,美军在战役发起之前乐观的认为可以“付出不多的损失”取得胜利,所以神秘兮兮的邀请了十几名来自不同报社的记者随军。

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极惨极烈的四天三夜让大家瞠目结舌。

在登岛拍摄现场照片的时候,随处可见的残肢断臂和破碎脏腑让不少人呕吐起来。

一张著名的照片被《华盛顿邮报》记者拍摄下来——在成堆的尸体旁,三名陆战队员正在一边吃口粮罐头一边吸烟,他们看向镜头的目光充满茫然。

几天后,多家报社开始争相报道在这座环礁爆发的残酷争夺战。

比如《纽约时报》同时用包含了“bloody”和“sanguinary”这两个近义词的大写标题来描述这场战役之血腥程度。

通过那些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或横七竖八或趴或躺的士兵尸体,又或是海面上的浮尸。为了博人眼球,《纽约时报》甚至故意刊载了個别有破碎肢体的照片。

这深深的震撼了美国民众,让他们意识到战争的残酷超乎想象,绝不是电影中的那样光鲜和豪迈。

仅一个礼拜的时间,《永别了,武器》和《K连》这两本欧战反战小说的销量就连创新高——在幻想被砸的粉碎后,人们迫切的想了解关于真实战争的一切。

有几家报纸断章取义,对一些官兵的采访进行选择性摘取拼凑,刻意制造最吸引人眼球的内容,比如永不过时的阴谋论,以及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批评。

是不是海军之中有敌人的内鬼?是不是指挥官存在严重的失误?

巨大的伤亡和媒体的拱火导致群情激愤,面对层出不穷的质疑,美国海军部不得不专门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来安抚情绪。

海军部长弗兰克-诺福克小心翼翼的斟酌用词,生怕触碰民众敏感的神经。

为了平息民众的怒火,海军方面只能夸大这场战役的意义。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许多阵亡官兵的家属纷纷写信指责司令官切斯特-尼米兹,大量问责信纷至沓来,诸如“你害死了我的儿子”和“塔拉瓦的战斗是彻底的谋杀”之类的语句屡见不鲜,但他坚持亲笔回复。

因为问责信实在是太多了,参谋们不得不悄悄代他回复了相当一部分。

因为列克星敦号被俘获事件,不仅仅是民众,政界也对海军抱以不小的恶意和怀疑。

国会参众两院表达不满,议员们感到费解和怀疑——己方占据绝对火力优势,以三倍兵力进攻一个面积和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校园一样的地方,依然伤亡巨大,这合乎情理吗?

议员们自认为受到了欺骗,海军之中肯定有人玩忽职守!

里奇蒙德-特纳少将在回到华盛顿后参加了国会山要求举行的听证会。

一位参议院议员礼貌的质问:“少将先生,这场战役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那些中國人可以不遵循自然规则,要么是(你们)海军存在严重过失。”

面对数百道目光,少将镇定地解释道:“尊敬的先生,敌人一样能被杀死,我们缺少经验,配合不够熟练,但并没有出现关键错误,唯一的问题是陆军似乎不适合在太平洋作战。”

接着,他又说:“尽管我们在塔拉瓦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也学到了很多,未来的类似行动会做的更好。另外,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后半段航线也恢复了。”

“这场战争看不到希望,我已经受够了。”一名众议院议员激动的反问道:“我们还需要夺取多少个岛屿?死去多少人?占领的土地足够埋葬死去的青年吗?”

新开辟的美澳航线从墨西哥曼萨尼约启程,横穿南太平洋,中间只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库克群岛进行短暂休整,接着来到新西兰惠灵顿,最后抵达澳大利亚悉尼。

这条航线需要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波涛汹涌,海况不良,对于商船而言颇为麻烦,因此运力很低。

美澳联军通过这条航线运送的物资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第77重型轰炸机联队,下辖第180、第181、第182三个大队,大约维持着90架B-17E轰炸机和40架B-24D轰炸机的规模。

众所周知战略轰炸消耗甚大,每架重型轰炸机光是航空汽油加满就要一万升,还不算挂载的航弹和各种零部件,因而这条航线的运力几乎全被战略轰炸所占用。

麦大帅对此十分不满意,他高傲地宣称:“如果这些物资提供给地面部队,那么早就把明军赶出澳洲土地了。”

他的大声疾呼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再加之美国上层已经在做长远考虑,尽量扩大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美军发动塔拉瓦战役的初衷之一。

没了塔拉瓦切断航线,海运就要容易许多了。

现在一支代号SX-165的远洋船队已经启程,这支包括18艘自由轮和3艘C3远洋货轮的船队装载了可以武装4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武器、车辆、装备,以及大量机器设备和原材料。

可以说塔拉瓦战役震惊了美国上下,一些政客开始抨击联邦政府对东方的战略。

欧洲更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情有可原,可是真的有必要在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岛拼个你死我活吗?

一些右翼的激进人士甚至叫嚣要无视《日内瓦公约》而广泛的使用毒气,以减小伤亡。

理智的政客则建议要进一步拉拢墨西哥和巴西,更深入的影响、掌控二者,从而利用两国的人力组建大量陆军部队投入消耗战。

墨西哥现有约1900万人口,巴西现有约4200万人口,初步动员几十万部队不在话下。

世纪之初时,受美国干涉的墨西哥有70%的采矿业和50%的石油工业都被美国企业与资本掌控,深受美国人的压制,然而三十年代上任的卡德纳斯总统却强硬的将这些产业悉数收归国有,这引起了美国的极大不满,导致两国关系相当紧张。

横飞的战火让卡德纳斯意识到了一举两得的策略——向美国示好来充当“仆从军”,以牺牲换得独立自主,顺带还能争取到工业建设援助。

墨西哥上层萌生这样的想法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因为南美洲就有现成案例。

三九年时,美国为拉拢巴西而向其提供了7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用于经济建设,并派出教官团队指导训练巴西国防军。四〇年时,巴西总统瓦加斯正式向美国承诺:假如美国受到非美洲国家的攻击,巴西一定会全力协助。投桃报李,美国迅速通过了一项提案,无偿为巴西援建一座年产量150万吨的钢铁厂,也就是沃尔塔雷东达炼钢厂,历史上它是巴西工业化的象征。

几万、乃至几十万民众的伤亡换得经济援助,这值得与否?卡德纳斯认为是值得的。

想向前进一步就得向后抛弃一点,牛顿物理定律似乎在政治上也奏效。

不过,这不包含通过殖民掠夺一本万利而促使资本积累的老牌列强。

墨西哥和巴西都有以人力兑援助的念头,塔拉瓦战役让美国更为重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

另一加快美国上层对仆从军建设的直接原因是正在进行中的阿留申群岛战役。

经大都督府考虑,对荷兰港的攻势首次大规模投入了日本仆从军,效果还行,差强人意。

乌纳拉斯卡岛是阿留申群岛之中第二大的岛屿,东西长约129㎞,南北宽约59㎞,山峦纵横,地形崎岖,这座岛屿的军事价值相当高,坐落岛屿北部的荷兰港是重要的海军基地。

【配图】

明军参战序列为陆战二旅、四十四师、一三七师等部队,随后又陆续部署了三个联队的日本仆从军。

这是一次尝试,旨在检验藩属国仆从军的战斗力。

客观条件也很充分——阿留申群岛距离东瀛列岛较近,己方投送能力充足;乌纳拉斯卡岛面积大、多山,美军借助地形优势进行纵深抵抗,一点点肃清他们肯定伤亡不小。

这种情况下,当精锐的明军部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抢滩登陆、歼灭浅近纵深之敌,那么后续的繁琐肃清任务就可以交给仆从军来干了。

明军完全把仆从军归于己方建制之下,冠以“某某‘义从’”的临时番號,在古时候该词意为归附的戎狄部族,也有志愿军的含义。

此次参战的日本防备军分别为:琦玉第三义从联队、仙台第四义从联队、福冈第七义从联队。

为节省开支,这些仆从军的武器装备颇为独特,是纯粹的轻步兵。

他们甚至到了中队(连)一级才配有三挺轻机枪,不过,每个分队(班)却配有两支冲锋枪,后来更是加强到四支。

在兵部官员来看,冲压工艺的冲锋枪实在是非常好的廉价平替武器。

要知道一挺三三式轻机枪的采购价为720圆(渐降到650圆),而一支三九式冲锋枪却才94圆(渐降到60圆)。

当然,除了这些轻武器,他们也有重机枪、火箭筒、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火焰喷射器等等基本步兵伴随武器。

时至2月10日,荷兰港之战大局已定。

驻防乌纳拉斯卡岛的美军统共有2个步兵师、2个坦克营、3个重型野战炮兵营、2个海防炮兵营,以及若干勤务单位,总兵力约4.1万人。

相比起塔拉瓦环礁那样的狭窄弹丸之地,荷兰港美军的处境要好的多,更适合长期抵抗。

这儿有连绵的山麓,具备充足的纵深,回旋余地很大。

美军修筑了数以千计的永备工事和半永久工事,崇山峻岭之中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补给站。

自认为做好了准备的他们严阵以待,希望利用预设筑垒山地和强大的火力击败明军,复刻莫洛凯岛战役。

然而这次他们就没那么好运了,毕竟大明海军足足有七艘航母参战,丧失制空权的美军全程被压制,火力优势施展不开,漫天飞舞的都是明军飞机。

来自安宁府(齐齐哈尔)的陆军第四十四步兵师表现优异,首战告捷,仅凭一师之力就撕碎了美军半条防线,歼敌、俘敌上万。

在攻占并抢修机场以后,空军数十架俯冲轰炸机就立即转场进驻,几架重装炮艇机也紧随其后,不间断的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清剿工作比较费时,敌军是有组织的退入山区的,接下来应该还要花上个把月一点点压缩其空间。”

在昭仁殿东次间,周长风向朱泠婧汇报了目前的进展。

“这个四十四师要着重嘉赏。”后者又问道:“收复塔拉瓦的方略如何了?”

“敌军参战部队损失很大,不会久留,估计很快就坐船撤走休整去了。”周长风望着她,“喇包尔的一四〇师整装待发,等海军把舰队凑齐就能动身。”

“看来要放跑他们了。”

“嗯,不过那个陆战一师迟早会再参战的,只要被我逮着,必定吃了它。”

“塔拉瓦这一仗打得很好,是个机遇。”朱泠婧平淡地说。

她现在必须抛弃个人情感,以冷酷的政治家思维来对待这场首次全军覆灭的战役,准备大做文章。

根据战前的旨意,塔拉瓦守备部队兵升两级、官升一级,上官洵殉国时军衔为准将,按照规矩,兵部按部就班的追晋他为少将。

朱泠婧也不吝啬,还额外追封了个伯爵以示殊荣,守军全体亦特批双倍抚恤金。

“臣奋斗这么久也还就少将和子爵,陛下什么时候也给臣再加两级?”周长风跟她开了个玩笑。

“哦?你什么时候也关心官衔了?”朱泠婧也顺势接话,淡然一笑,故作认真地说:“卿现在自刎,朕赐你个国公。”

“这个……就算陛下舍得,朝野上下也舍不得吧?”周长风哭笑不得。

二人都笑了起来。

少顷,他提议道:“我打算请夫人去上官家登门慰问一下,陛下你还派人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