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656章 秋季攻势;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第656章 秋季攻势;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难道这样消极防守敌人就不来了吗?

麦大帅一语成谶,坏事很快降临在澳大利亚人的头上。

庞令启调回本土接任大都督一职,晋升中将未久的丁义平成了澳洲兵团的新任督师。

丁义平在九七年出生于山西沁水县的千户所,当时卫所军都还没改组为翊安军,他的父亲是千户所的镇抚。丁义平从顺天武备学院结业后长期在边军任职,亲身经历过的中等规模边境冲突就有好几次,尔后他返回内地步兵师任职。

大战爆发时丁义平担任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在达尔文之战中二十七师和陆战一旅并肩作战,伤亡惨重,最终拿下了那个挥师澳洲的立足之地。

判明敌我双方形势后,丁义平决定不再继续拖沓,尽快出击。

明军在十月末主动发起进攻,齐头并进的两路分为:

东边,两个步兵师、一个重装步兵师、一个战车旅从汤斯维尔出发,沿海岸线向南推进。

西边,三个步兵师和一个轻装步兵师从查特斯堡出发,沿着大分水岭西麓向南推进。

查特斯堡在汤斯维尔西南一百多公里处,二者之间相隔连绵的大分水岭,东西两边的部队虽然在地图上看只相距几十公里,但因为山脉的天然地形阻隔而完全没有关联。

明军参战部队达到了7个步兵师又1个装甲旅,航空兵部队亦出动约1660架飞机提供支援。

海军方面,甲字一九〇分舰队奉命压制美澳联军舰艇部队,同时起到牵制大量地面部队的作用。这支舰队以座旗号改装舰队航母、建武号战列舰、元狩号战列舰、弘治号特务战列舰为核心,附带一些屏卫舰。

座旗号是原本是平康邮轮公司运营的一艘中型邮轮长秋号,标准排水量2.2万吨,最大航速21节,舰载机在甲板系留时可达48架——舰驱20架、舰雷10架、舰轰18架,以及三种机型备用机共6架。

进攻行动代号:紫癜,美澳联军司令部称之为秋季攻势。

澳大利亚的地形决定了大兵团作战会受到很大限制,一次性投入十余万作战兵力推进还是明军登陆澳洲以来头一回。

内陆人烟稀少、广袤干涸,几乎等同于无人区;东部沿海地区又太过狭窄,从海边走到山脉脚下往往才十几公里。

明军在澳洲方向的大举进攻声势非凡,重型轰炸机部队也奉命参战。

空军第二、第三重轰炸队进驻汤斯维尔机场,总计有元年式(c)和元年式(z)重型轰炸机各36架投入战略轰炸。

10月29日,数十架重型轰炸机一齐出击空袭悉尼,对兵工厂、火车站、军营投弹138吨,自身损失7架。

11月1日,两个单位再次携手出击空袭更远的墨尔本,对各个目标投弹104吨,自身损失5架。

在这些天,澳大利亚最大的轻武器制造商——利思戈兵工厂是受创最重的企业,数十吨航空炸弹将两间厂房夷为平地,其余十多间厂房也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轻机枪的制造一度陷入停滞。

皇家澳大利亚空军列装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普遍装备很多挺.303(7.7㎜)机枪,密集的火力虽然可以撕碎轻装甲目标但是对付重型轰炸机就无能为力了,美援的P-40小鹰战斗机装备.50(12.7㎜)机枪也好不到哪去,唯有P-39飞蛇因为装备一门20㎜机炮而成了唯一希望。

然而飞蛇的高空性能奇差无比,明军重型轰炸机编队在吃亏后改在中高空进行投弹,飞蛇在这样的高度变得十分笨拙,拦截窗口期转瞬即逝。

迫不得已,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一架飓风战斗机使用撞击战术撞下来了一架明军重型轰炸机,这种高风险的玩命打法迅速流传开来,给明军的两个重轰炸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当澳洲大陆打的热火朝天时,夏威夷兵团却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从11月1日开始,随着司令官沃尔特-克鲁格中将签署命令,准备多时的美军第6集团军正式开始反攻。

行动代号:交流电(operation alterna挺 current),又称ac行动。

之前,通过为期两个星期的电子侦察,美军大致摸清了明军七成左右雷达的底细,包括开机时间、轮换时间、频率、波长、脉冲宽度等等。

在英军指导小组的建议下,美国陆军航空队制订了详尽的电子战方案,计划通过箔条和电子干扰设备瘫痪明军航空兵部队的管控调度能力。

①对于已侦测详细的雷达,采用窄频带瞄准干扰。

②对于未侦测详细的雷达,采用宽频带阻塞干扰。

③当己方航空兵出击时,采用欺骗干扰,声东击西。

④在任何时间段,只要条件允许,不间断进行箔条投放。

瞄准干扰和阻塞干扰都同属于压制干扰,顾名思义,前者是集中力量精确攻击,效果好,但是必须弄清楚目标雷达的工作特征;后者则是在不明确时进行范围覆盖,效果差。

不久前,英军就通过这种多管齐下的电子战手段重创了德军的防空体系,即使是最新型的曼海姆火控雷达也完全瘫痪。

德国人为雷达普遍加装了对付箔条的杂波滤波器,不过在面对多管齐下的打击时收效甚微。

挨了炸的德国人也没什么好对策,唯一办法是研制更大功率的变频雷达——通过大功率暴力“烧穿”干扰信号,通过变频技术“跳出”被干扰的频段。

这样的场景两个月前在欧洲战场上演,两个月后的现在又再次复刻在太平洋战场,只是更换了双方罢了。

自从年初利用箔条干扰收获奇效后,大明空军就急匆匆的为雷达批量加装了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滤波器,可以分辨箔条的假信号和飞机的真信号。

但是面对针对性极强的有源电子干扰,单一的滤波器显得孱弱无比。

因为轰炸机内部空间较大,美军将B-24和B-25改装为专用的电子战飞机,一共有二十多架完成改装的飞机海运至夏威夷大岛。

箔条则是根据侦测到的明军雷达特征专门定制的,全美四个承包商加班加点制造了15亿根,大约620吨,尔后每个月都可以提供10亿根。

明军部署在考爱岛、尼豪岛、瓦胡岛、拉奈岛的数十部警戒雷达和火控雷达尽数失去效用,不论是示波器还是平面显示屏都被混乱的杂波所淹没,根本无法判明真实情况。

配图

“果然,对德人用过以后也用到咱们身上来了。”

“邪门啊,滤波部件坏了?原先试的时候是有用的啊。”

“长官,咋办?!”

显示器屏幕上密布着光点,大家知道那些其实都是无效的杂波。

明军很清楚串通一气的英美必定会使用干扰办法来压制己方雷达,故而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现实状况却大大超出了预料。

别无选择,明军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应对措施——不间断让战斗机升空巡逻,时刻保证有战斗机在天上,并且通过防空听音器和防空观察哨来最大限度的提早发现来袭敌机。

这样的策略收效甚微,美军战斗机编队运用最近一个月总结出的新战术,给予夏威夷明军航空兵沉重打击。

这种战术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机载雷达和一击脱离,战斗机以中队为单位作战,一般是10~12架P-51B/c野马搭配1~2架装备了机载雷达的F6F地狱猫,编队在中高空飞行以防止被发现,然后通过机载雷达探测明军战斗机的位置,接着编队一起俯冲攻击,不管有没有击落对方都立刻脱离爬升。

因为防不胜防,明军战斗机往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突如其来的扫射击落,11月3日瓦胡岛北部机场的空战中,大明空军第二驱逐支队被剃了个光头,11架野马和2架地狱猫击落了8架三六式庚型,自身无一损失。

在这期间,美军亦尝试着运用欺骗干扰战术,也就是故意停止一部分干扰,然后再创造出大量虚假信号,营造某个方向有众多轰炸机逼近的迹象,结果明军战斗机编队匆忙赶过去拦截却发现空空如也。

从11月1日到11月7日,美军为期一个星期的空中攻势取得了显著成效,明军航空兵基本被压制得动弹不得,这期间有322架战斗机和130架轰炸机被击落或是击毁在地面上。

第一阶段行动完成后,第7航空队司令官乔治-肯尼汇报称:「敌人的空中力量已被压制,现在他们的战斗机只敢在防空炮阵地上空活动,威胁很小。」

随即,第二阶段行动展开,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明军运输线,旨在打击后勤保障,削减毛伊岛数万明军的战斗力。

美军完全效仿了明军在年初使用的攻势布雷战术,对珍珠港和檀香山空投布设了大量航空水雷,毛伊岛的马阿莱亚湾也不例外。

其中针对马阿莱亚湾一共布设了1020颗触发水雷和磁性水雷,期间又增补250颗带有实验性质的声学水雷,这些水雷在四天内炸沉炸伤4艘水面舰艇和7艘货轮。

乔治-肯尼中将所推崇的低空跳弹轰炸也得到了验证,相比起以往传统的水平轰炸,中型轰炸机在低空进行“打水漂”跳弹攻击是相当有效的,不过只适合对付运输船队。

执行跳弹轰炸的B-25轰炸机在70~80m低空飞行,投下的特制航弹因为惯性斜着飞向前方海面,触碰以后从海面弹起来再继续向前飞行,反复循环像鹅卵石打水漂似的,最后击中目标舷侧炸开巨大破口使之迅速进水沉没。

可是这样意味着要迎面飞向目标船只,免不了要受到劈头盖脸射来的防空火力,这又该如何是好?

美国人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火力压制,在B-25轰炸机的机头加装更多前射火力,少则四挺、多则六挺12.7㎜机枪,甚至有加装75㎜加农炮的计划。

配图

在11月11日这一天上午,十几艘扫雷艇、护卫舰、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在前往毛伊岛的途中遭数十架美军飞机围攻。

激战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这支船队受到灭顶之灾,除柴胡号护卫舰以外所有船只非沉即残,两千多吨物资和十几辆最新型的长身管火炮型号的四〇式中型坦克沉入大海。

暮秋时节的夏威夷没有多少凉意,不过晚上的海风确实要比炎炎夏日的时候清爽多了。

“……无果而终,遗尸数十具、战车五辆,敌军暂停了对丁四号防区的进攻,具体战果还在点验清查。”

“嗯,知道了。”

“督师您要出去?”

“透透风。”

尽管后方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危机暂时还没有蔓延到毛伊岛明军身上。

心情烦闷的周长风走出了指挥部,弯弯绕绕的走出去几十步远后自顾自的坐到了一个用空弹药箱堆成的椅子上。

“啧!被上强度了啊。”时刻被重担压着的他点着了香烟,感受着拂面而来的带着大海咸腥气息的晚风,寥以放松片刻。

危机浮现!

最精良的部队被困在两个大国交锋的最前沿,进退维谷,现在又面临丧失制空权、后勤无法为继的窘境。

第一登陆军、第三十八重装步兵师、第三十一轻装步兵师虽然纸面上只有几万人,可毫不夸张的说,这几万人之于明军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央集团军群一百多万人之于德军的重要性。

尽管看上去天差地别,可实质是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意味着德军丧失了主动野战的能力,而自己麾下这几万人同样同样决定了明军是否在太平洋具备主动登陆作战的能力。

其余几个陆战旅虽然也不差,可论起合同化程度就远远逊色于第一登陆军了。

让周长风感到郁闷的是美军正式派出仆从军参战,以墨西哥志愿者为主的第151步兵师出现在了毛伊岛,随即投入危险地段的攻坚作战。

明军前线官兵对这支仆从军部队评价不高,因为他们在11月9日进攻266高地的战斗中伤亡五百余人却无功而返,11月10日午夜发动的夜袭也在折损近百人后草率收场。

不过这却是一个不妙的信号,战术上意味着美军可以更快的消耗己方储备的弹药,战略上意味着美国民众的抵触情绪能有所缓和。

勉强让周长风安心的是得益于自己的先见之明,现在积攒下来了一个半标准弹药量和两个标准粮辎量,理论上可供部队进行一个半月的中等烈度战斗,不至于运输线一中断就陷入缺弹少粮的境地。

但朝堂之上显然还有不少人不清楚现状,这正是他最担心的——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