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六六八章 可怜的占比;滑翔炸弹

第六六八章 可怜的占比;滑翔炸弹

战争是如此的可恶,以至于无法随心所欲的买到日常消费品,真可谓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啊。

妻子的话让周长风心里五味杂陈,他接下来的好长时间都沉默不语。

恐怕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大明在这场争霸战争中的获益――胜利的果实来的太容易、太轻松、太简单了。

如此轻而易举的夺取了充足的战略空间、大量的石油、无尽的矿产,今后真的会珍惜吗?

在历史上,几乎丢光了殖民地家底的英国总计有大约160万军人伤亡,本土人口约4700万,占比3.4%;另外又有14.7万平民因空袭而伤亡。

美国总计有大约107万军人伤亡,人口约1.4亿,占比0.76%,其中死亡数字为31.8万,包括战斗与非战斗死亡。

英美基本是大战期间本土损失最轻微的,前者只受到空袭,并未卷入战火,后者更是几乎安然无恙。

不过与之相比,战争导致的军人伤亡对大明的影响简直小的可怜。

自至昌三十九年年初战争爆发以来,解职现在靖和二年年末,明军陆海空三军的损失为:

一,总伤亡136万人,其中死亡33万人。

二,战斗阵亡19.1万人。

三,事故死亡1.8万人

四,疾病死亡11.4万人。

合计大约136万军人伤亡,人口约7.2亿,占比仅有区区0.019%而已。

这个占比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战争的伤害,如果百姓平常得知十里八乡要操办白事,十有**是有人病故了。

周长风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朱泠婧之前闲聊时漫不经心地说:

去年,靖和元年一整年大明本土各种死亡人数就有大几百万,例如交通事故致死10.8万人、溺死9.3万人、刑事犯罪致死4.5万人、无数疾病之中仅肺结核就杀害了16万人。

庞大的人口明显放大了各种自然和非自然死亡原故,相应的也稀释了战争伤亡。

或者说,这种不波及本土的战争对于可怕的人口大国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即使烈度翻上几倍也没多大差别。

连民众都不在乎,更不要说既得利益的权贵了。

见周长风后半程都默然不语,夏筱诗握起他的手,有些疑惑地问:“先生,你不高兴了么?”

“没,只是……唔……感觉这种对外作战实在是一本万利。”

他这样说着,又煞有介事地补充道:“挺好的,百姓能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世界大再好不过了,作为军人,这其实也蛮值得自豪的。”

这话说的夏筱诗更纳闷了,她不解的盯着他,眨眨眼反问道:“还能怎样?”

“不怎么样!”周长风打算中止这个话题,伸手掐了一下她的腰肢,接着看向车窗外说道:“马上到建邺大学了,这可是你的母校。”

出于安全考虑,周某人前来公开演讲是保密的,两所大学上下压根不知情。

直到车队驶出了三山门,兵部的通知电话才打了过去。

这个操作很基础,就像著名美术家在巡回演讲时经常临时变更路线和场地,为的就是让刺杀者无法准确把握情况而提前做足准备。

周某人的突然到来让学生们兴奋无比――不管是否对军国大事感兴趣,至少今天可以少上两节课了。

建邺大学和帝国格致大学本就紧挨着,这次演讲场地直接放在了两所大学之间,巡警们还封掉了三山门外大道。

演讲的提纲是几位阁臣抽空罗列的,随后交由两名中书舍人汇总扩写成草稿。

周长风嫌这份草稿用词太过于文邹邹,而且拖泥带水不够简洁,索性就围绕那几条提纲自己重写了一份。

等真正登台发表讲话时,望着人山人海的学生们,事先准备的草稿其实多半没用上。

他知道妻子也是这数不胜数的听众之一,但是放眼望去根本找不见。

夏筱诗当年的导师是位优雅的中年妇人,这么些年过去了,导师也老态尽显。

当年一批批学生之中夏筱诗并不是最出色的那类,不过导师对她的印象还算深刻,首先她的父亲是刑科给事中,其次她本身开朗活泼的性格也很惹眼。

从自己门下出师的学生有朝一日成了以将军夫人的身份返回母校看望,说不欢喜那是骗人的。

周长风的演讲首次提到了诸如“今年以来敌军意图反扑,多线出击,无一成功,我夏威夷兵团置身最前沿,毛伊岛部队后勤不畅,在艰苦卓绝之境况下屡屡挫败敌军强攻,胜利的那一天距今不远了”之类的言辞。

对朝政敏感的人很容易就能从中嗅出不一样的味道――这跟平常报纸和收音机里讲述的战局明显有差别,原来己方在夏威夷方向也是勉力坚持。

所以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周长风这一天的演讲就像是个引子似的,从此开始,向来只报道己方小赢、中赢、大赢的官方通讯社也一改风格,逐渐添加己方蒙受损失的报道。

各大报纸也忙不迭的跟风,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一连串的专家分析和大师点评。

在战时新闻媒体管控下,自由自在的高谈阔论已经很少见了――大大小小的喇叭虽然发出的声音存在差异,但主旋律却完全一致。

十一月下旬的最后几天弹指一挥间就从指缝间流逝,日历翻到了十二月。

在山东莱州,随着北风初显寒意,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大都换上了厚实的冬衣。

从南京驶来的专列呜呜呜的鸣着汽笛,稳稳地停在莱州试验场的专用火车站一号月台。

一众官吏提前一刻钟在此等候,大家在月台旁分列成两排,当周长风一行人走出车厢的时候便一齐拱手行礼问候。

“周佥事大驾光临,咱这地方蓬荜生辉啊。”

“这话说的,我像是成了太阳?”

在场众人都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伤愈之后的周长风一天也没闲着,一边处置纷至沓来的军务一边马不停蹄的安排视察日程。

遥控制导滑翔炸弹和新型舰载轰炸机双双完成了初步测试,已经到了可供检验的程度,故而周长风专程坐火车从京师应天府赶来一睹为快。

其实素来追求高效的他不喜欢慢悠悠的火车,可是朱泠婧认为他这个层次的人只有十万火急时才允许坐飞机,于是一道口谕就限死了他坐飞机出行的资格。

这时候是正午时分,简单吃了顿午饭过后,一行人来到了莱州试验场的贮存区,这里的十几座仓库中存放着小到步枪大到坦克的各种武器装备。

走近其中一座仓库的分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枚粗大的、带有机翼的炸弹,形似一架小飞机。

“该弹以空军制式两千斤重磅炸弹为主体,增添了两边短翼和控制尾翼,下边悬吊火箭推进器,最远可有二十里射程。”

周长风走近以后端详着这枚制导炸弹,问道:“这助推器是液体火箭还是固体火药火箭?”

“呃……回禀周佥事,是这样的,液体、固体两种都有,不过您知道的,液体火箭不靠谱,用起来怪麻烦的,所以开发重点还是在固体火箭上。”

“嗯,正确的。”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比冲高,工作时间长,推力大小可调,但是结构相当复杂,使用前需要临时加注燃料,颇为不便。

滑翔炸弹无需追求太远的射程,使用便捷性是首位,故而简单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就成了最佳选择。

试制二式遥控滑翔炸弹由顺天上行飞行器公司研发,今年年初试制出首枚样品,尔后一整年都在反复修改、解决、完善各种各样的问题。

该型滑翔炸弹本质上是航空炸弹、控制装置、助推器的结合体。

主体是一枚1000穿甲爆破航弹,装填有320丁型炸药。

控制装置有无线制导和有线制导两种,都配备了电动陀螺仪,航弹头部的小螺旋桨带动发电机为陀螺仪提供电压为9V的供电;两块大号12V碳性电池为尾翼舵面的运作提供电力。

助推器固体火箭的药柱形状为特殊的十字形,初始峰值推力320,之后平稳下降,总燃烧时间5s,燃尽后为避免影响飞行姿态而不脱落。

在2.5高度投放以后,该型滑翔炸弹可以达到780/h的终末速度,能够贯穿大约125厚度钢板,最远可以飞行10之遥。

为方便投弹手观察辩识,滑翔炸弹尾部有四个构成方框的红色和黄色发光灯管,同样由那两块大号碳性电池提供电力。

翌日,莱州试验场组织了一次实弹投放展示,出于安全考虑这次使用的是训练弹,战斗部以沙土代替了炸药。

通过炮队镜可以看到两架元年式中型轰炸机在两千多米高度徐徐飞来,先后丢下了机腹下挂载的滑翔炸弹。

配图

随后大家就瞧见天空中冒出了光点和长长的灰烟,那是火箭发动机点火动作喷吐出的尾焰。

滑翔炸弹急速俯冲而下,朝着地面标靶猛的扑去。

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标靶附近尘土飞扬。

没过多久,第二枚滑翔炸弹也飞速坠地,准确无误的砸在标靶位置。

“好!”

“居然这么准?”

“水平投弹百难中一,这回倒是开来眼。”

“这是个好东西,应该多造。”

尽管已经初步了解了制导滑翔炸弹的技术特点,不过军官们仍然对宣称的精度持怀疑态度。

现在亲眼目睹了两发两中的惊艳结果,大家的疑虑烟消云散,纷纷叫好赞誉起来。

有此利器,可斩英米鬼畜!

搞错了!

得此神兵,何惧英美洋夷!

周长风倒是没有大惊小怪,表现的尤为淡定。

等大家的兴奋劲过去以后,他评价道:“这个东西有阶段性的意义,不过局限也很大。首先就是太重,只有岸基轰炸机才能带;其次是操控引导过程中飞机不能乱动,一动就失控了。”

一名海军上校也紧跟着补充道:“而且这打的是固定靶,如果用来炸军舰,军舰又不是不会跑,我觉着这个东西真没说的那么灵。”

这个话题被打开以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罗列出了许多潜在的缺陷,比如最关键的是该型滑翔炸弹需要目视引导,如果目标释放烟幕来遮蔽自身那就抓瞎了

德军现在已经小规模装备了hs293滑翔炸弹和sD-1400X制导炸弹,至少两个轰炸机联队多次使用这两种武器攻击盟军舰队,命中率确实要比普通航空炸弹更高,不过战果平平,至今也只炸沉了1艘重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7艘商船,炸伤十几艘船只。

而且盟军也吸取了经验教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对抗德军的制导炸弹,比如优先集火妨碍投弹母机平飞、开启电子干扰器、驱逐舰释放烟幕掩护等等。

已经具备实战价值的试制二式制导滑翔炸弹在周长风看来只是多了一种新奇的攻击手段,但是将之神话则大可不必,光靠这玩意也改变不了大局。

真正让他感到满意的是在航空发动机取得技术突破――双排十八缸星形发动机和液冷十二缸发动机都先后开始小规模量产,大毛病已经妥善解决,小瑕疵不耽误使用。

飞机制造企业利用强劲的发动机打造了若干新型飞机,已经量产数百架的山雀是其中之一。

昌扬公司设计的双尾撑、双引擎前拉后推的舰载轰炸机性能惊艳,然而存在发动机较易过热、维护保障困难的先天缺陷。

故而大明海军拒绝让这种贵物上舰,可又舍不得放弃,因此决定将之用作岸基轰炸机。

另外,攻击手段的升级迭代也至关重要。

由于攻击方式天然具备高突防率优势,俯冲轰炸机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一直表现出色,可是好日子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周长风担心随着美军装备无线电近炸引信,己方俯冲轰炸机的优势会被削弱。

他的忧虑来自于已知历史上美军曾经在大战末期广泛装备了无线电近炸引信。

那么,必须寻找可以弥补的攻击手段,滑翔炸弹只是之一。

尽管鱼雷机在航母对决时暴露出生存性堪忧的问题,不过没人愿意轻易放弃鱼雷这一兵器――威力巨大,而且可以在较远距离投放。

正因如此,军工部门一直努力改进航空鱼雷从而使之能以更高的高度、更快的速度顺利投放,以免因落水时的巨大冲击而损坏。

如果可以妥善解决这个短板,航空鱼雷又将要扮演起海空大战中的重要角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