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吟游诗人混迹娱乐圈 > 第394章 采访(加更:1330)

第394章 采访(加更:1330)

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十多分钟之久,观众们在不断的鼓掌,陈硕等人则不断的在鞠躬回谢。

看着有这么多人真心的喜欢,他们心中升起无尽的自豪与成就感。

等掌声结束之后,在场的观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媒体记者跟着陈硕等人一起,到外面找一处空地进行采访。

另一部分片商则是拥簇着张维平、姜志强等人找了个房间,开始商谈代理发行权的问题。

张维平这边不必多说,陈硕、刘奕菲跟着张毅谋走出巴赞厅,找了个适合采访的地方。

张毅谋坐在中间,刘奕菲和张子怡在他两边,而陈硕和刘得华两人则坐在最外围。

没等五人坐下,就不断的有闪光灯亮起,坐好后更是持续了数分钟的拍摄。

晃得陈硕眼睛都快花了。

直至大家脸都快僵了,这才开始接下来的采访流程。

电影频道的记者率先进行了提问:“请问张导,《英雄》与《十面埋伏》都是以武侠为背景的电影,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张毅谋一共就两部商业片,还都是武侠电影,自然免不了要被拿来做比较。

对此他也早有答案,从容的说道:“两部电影都是在讲情,不过《英雄》是形而上的,讲的是家国情怀。

而《十面埋伏》则是形而下的,它所以表现的是普通江湖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前来采访的记者媒体,不论是不是会说汉语,但基本上都能够听得懂,或者配备了翻译。

“说起十面埋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但相比于《英雄》中那种铺天盖地的史诗级战争场面,《十面埋伏》中好像逊色了太多,不知张导为什么会取这样的一个名字呢?”

“万千人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大战,称得上是十面埋伏。但同样的,那层层叠叠、真真假假的情感埋伏,未尝不是一种更为凶险的战争。

《十面埋伏》不是战争性质的埋伏,而是情感上的纠葛,是真真假假的情感上的埋伏,大家也都已经看过电影了,想必也都可以体会到电影名称的这层含意。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当时在作曲时,我找人给梅林冒先生弹了一首《十面埋伏》曲,突然之间就领悟了这个道理,觉得这个名字十分适合。”

又有一位记者举手问道:“我想问一下张导,盲人不是应该行动上有所限制吗?

为什么你的影片中,这位小姐的行动闭着眼睛还跟常人一样,这样真的不会误导观众吗?”

张毅谋听了,有些兴奋的说道:“问的很好,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介绍我身边的这位刘奕菲小姐了。

当初我是希望她能够出演一个‘眼睛炯炯有神的盲人’的,在我的设想中,她需要将自己的行为模仿的和盲人一样,但眼睛却要比正常人还要明亮。

然而,她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她在蒙着眼睛体验盲人的生活时,竟然渐渐的习惯了那种状态,到最后竟然真的闭着眼睛也和常人一样。

其实当初我也犹豫过,是不是要这样做,不过如你们所见,最后我还是如实的呈现在电影中了。”

“不可能!”大多数记者听了顿时哗然,纷纷反驳道:“这是不可能的,眼睛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器官。

没了眼睛人的生活习惯将会大受影响,绝对不可能这么的轻松的。”

“说的再多,不如让大家亲眼见证一下。”张毅谋笑吟吟的说道:“接下来让刘奕菲小姐向大家表演一下如何?”

“怎么表演?”

“大家可以过来几位志愿者,各自选择位置站好,然后由刘小姐将明天的首映票送到各位的手上如何?”

在此之前,大家早就想过会有不少人对这事产生质疑,也早早的想好了十数种应对的办法。

像这种送票的行为,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

这一下大家纷纷踊跃的举手,负责维持采访秩序的主持人选了十多位记者上前,其他人则纷纷拿起摄像机、录像机准备记录这个时刻。

十六位记者随意的分布在场中,刘奕菲起身拿着十多张电影票,闭着双眼,感受着每个人的存在,自如的将票交到每个人的手中。

她的动作没有半点的迟疑,更没有丝毫的错漏。

就算有人故意向旁边伸手,她也能够跟着对方变化位置。

见到这一幕,大家仍是感到不可思议,觉得是她偷偷的睁开了双眼。

然而她对面的那人却能够保证,她将眼睛闭得死死的,绝对没有留下一丝的缝隙。

仍有些人不死心,提议用布将她的眼睛蒙上,却发现仍旧如此,这才让大家不得不信服,直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接下来的提问,大都是围绕着刘奕菲来的。

当得知她如今才十七岁,于是惊叹一番。

“刘小姐,请问你对于首次参与张导的电影有什么感想?”

刘奕菲想了想,说道:“蛮多的,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我的演技有了质的提升,张导真的很会调教演员。

陈硕之前说过,我的表演很大一部分是靠吃天分换来的,我之前演的每个角色,都是与我本身有着较大的契合度,可以说是半本色出演。

但在这部作品中却不同,影片中的小妹跟我的相似度并不高,可以说是重新塑造了一个‘我’。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角色会不会有什么印象?”

那位记者连连点头道:“有的,你在片中的每一个场景,我都能够清晰的记下来。”

刘奕菲听了开心的道:“那就好,看样子我的表现还算不错,没有辜负张导的指点。”

张毅谋笑道:“要说大家对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是你跳舞时的画面。

但我要说的是,你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雪地中,小妹在随风怀中逝去时的笑容。

那让我感觉到,我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爱情观,没有错。”

有人听了忍不住赞同,但也有人因此而表达出了自己的疑惑。

“请问张导,你不觉得剧中随风和小妹的感情发展的太快了吗?

如果我记得没错,他们从相识到死亡,也不过是短短的三天。

三天时间,真的可能产生这种生死与共的浓烈感情吗?

你不觉得不合理吗?”

张毅谋摇摇头,认真的说道:“我不认为他们的爱情发展的速度不合常情。

爱情有时候是非常理性的,但也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有时候,可能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三十年,也抵不过三天感情带来的撕心裂肺的感觉。”

说着他看向陈硕和刘奕菲,说道:“关于这个问题,你们不妨问问我们的主角,他们是什么感想?”

记者将问题转向两人,问道:“你们认同张导的这个说法吗?”

刘奕菲看了看陈硕,说道:“我没经历过,所以不知道对不对,但我感觉,世上总会有两个命中注定的爱人。

而当他们碰到一起时,也必然是能够产生这样如火焰般炽热的爱情的。”

陈硕接着道:“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意思是说有些人虽然相交已久,却如同初识一般。有些人刚刚认识,却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一见如故。

说的就是这种感情。

这种感情是否能够持久,谁也不敢保证,但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是有可能如同剧中一般,短暂而璀璨的。

当然,你如果说剧中的感情,就不能单单只说随风和小妹那烈火烹油的感情。

刘捕头和大姐,刘捕头和二姐所呈现的,同样也是感情的一种。

或许,如果随风和小妹没有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走上如刘捕头和大姐一般,由爱生恨,最后生死相向。

但现在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他们纯粹而炽烈的爱情之火。

五个人物的三段感情,其实也正是展现了爱情的数种可能。

爱情是个很宏大的话题,不是一个两个人,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代表概括的。

我想,张导只是将他自己所看到的爱**彩,在影片中,通过我们展现出来了而已。”

对于他的说法,大家倒是很能接受。

确实,爱情不是只有一种色彩,每个人都能够从其中看到属于自己的颜色。

指不定就绿油油的呢?

张毅谋又接着说道:“其实我们并不怕片子被人质疑,大家对这部作品的所有争议,都是对我们的肯定。

这种类型的电影,要制造3分钟一个的**,可能最后被记住的只是其中一个片段。

但是这3分钟是观众没有见过的,就够了。”

这话一出,顿时令这个问题上升了一个层次。

一部好的作品,该如何去定义?

让影评人称赞?让观众喜爱?还是让世人记住?

如果只是让人记住的话,那么这部片子无疑是做到了。

而且还不是被当做笑话一般的记住,而是有着让人惊叹的点。

如那一段水袖击鼓舞。

这一段为时四分钟的舞蹈,必将被人所铭记。

又聊了一会这个话题,也采访赞扬了一下陈硕。

记者又将问题指向刘得华。

“我们都知道,刘得华先生如今成了新晋的金马影帝。你在拍摄张导的戏时,会不会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谢谢。”刘得华先是双手合什,对记者提起他金马影帝的事表示感谢,随后正色道:“恰恰相反,我感觉我已经在竭尽全力的表演了,但总是觉得还是没有达到张导的要求。”

“张导,是这样吗?”

“华仔谦虚了,其实他表现的很好,我们当初找他,就是因为觉得这个角色他能够演绎的过来。”

“感谢张导的认可与包涵。”

又有人问道:“刘先生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是哪里呢?”

刘得华认真的说道:“对于最后阴谋曝露之后的刻画稍显不足,总感觉我演的不是那么的到位。”

他是真感觉,自己在最后的段演的不够好,没有演出那种野心勃勃,为了**舍弃一切的感觉。

“确实,当时我们在看的时候,总感觉刘捕头还应该再外放一些,那这是否代表着,你在那场戏中的表演不合格呢?”

听到这话,刘得华不禁眼神一变,这个问题已经可以说是满满的恶意了。

他如果承认了当时的表演不合格,那岂不是说他的金马影帝,有些浪得虚名?

如果否认,自己刚才都已经说了,感觉不足,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

看了看那名记者,是来自香江的,那就怪不得了。

正当他思考该怎么说时,陈硕突然开口道:“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华哥之所以觉得自己演的不够,是因为他太过善良,演这样的角色时,也会心有不忍。

就如同张导所说的,请华哥来演就是因为他适合这个角色。

从雪地大战中就能够看得出,刘捕头并不是个绝情的人,他会因为女儿的死而失魂落魄的离开。

因此在最后的关头,虽然他渴望着权利,但并不代表着他对大姐、对飞刀门没有了一点感觉。

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做到绝情觉性的地步,最后他才会被随风所杀。

也就是说,实际上,华哥的演绎才是对这个人物的正确诠释,没有一点问题。”

张毅谋也接着说道:“对,我们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讲情。

所有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他们为情而生,为情而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正是因为有了感情,才有了随风与小妹的壮烈,才有了刘捕头和大姐的生死纠葛,才有了这部剧。”

电影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并不是被创作出来的,而是众多创作者的灵光一闪,然后发现了一个本就存在的东西。

就如同《十面埋伏》,张毅谋等人当初创作的时候,跟这个故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但是就这么随着一遍遍的更改,一遍遍的打磨,才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

又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妥协与灵光一闪,才造就了今天这这版《十面埋伏》。

然而,一版已经定了型的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同样有着不同的模样。

这就是作品的魅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