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1038】国民女英雄12(四千)

【1038】国民女英雄12(四千)

穿越这么多世,她早就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晨跑更是如此,尤其这个年代的空气,真的一点污染都没有,重工业还没发展起来的年代,好好珍惜才是真的。

她跑的时候,坚果也都跟着,绳索也在这个时候放开,因为狗狗还没养熟,她担心出什么意外,所以只有跑步的时候解开,晚上睡觉的时候解开,其他时间都拴着它,养熟了就给予它自由。

大汗淋漓的跑回家,那俩姑娘还没回,她估摸着怎么着也得一个上午的谈判,回家后煮牛奶吃鸡蛋,刚刚给他们做的时候,她没吃,吃了饭跑步不舒服,所以她都是回来以后吃。

吃完饭收拾好灶房,这年代苍蝇比较多,除了锅之外,其他东西她都收到堂屋的橱柜里,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因为他们家没有粮食,所以老鼠什么的也很少,就是苍蝇蚊子这些是真的多,避免不了,晚上要是不穿长裤长袖,你就出不了门。

好在东北的夏天没有中原热,冬天家里有炕,外面冰天雪地的,也都不出门,所以她觉得这边还是挺适合居住的。

她家屋后面,还挖了地窖,因为东北的冬天长,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挖地窖储存蔬菜,她本来不打算挖,毕竟自个儿有空间,但做工的人家压根儿就没问她,直接就给挖了,想着这是本地的习惯,也就没吭声,不过多半是要被闲置下来的。

村东和村西头各有一口井,这样方便给庄稼灌溉,一两公里外,还有河,这边取水什么的,都是从这几个地方挑水,当初不是没想过给自家院子挖一口井,但又怕自己行事太过张扬,毕竟谁家都没像她这样铺张的,一个人住三间房,那么大那么高的围墙院子,政府凭啥对她这么好?私下里不知多少人议论她,甚至还有人说她上面有人,跟人家有一腿儿,什么难听说什么。

这些都是她挑水或者在庄稼地里干活的时候,听力好听见的,虽然很生气,但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行事要低调。

所以她每天早上也要去村西头挑水,好在距离她家不远,也就一二百米,大水缸就摆在房檐下面,上面盖一个木盖子,一大缸水需要她挑三担水才能装满,三担水就是六桶,挺累人的,但是这水的质量还真不错,比河里面的干净多了。

说起这边的河,很深,每年夏天都有淹死人的事儿,到了晚上还有很多人到那边洗澡,男人女人分开,都在边上洗,晒了一天的水还热乎乎的,当然,是上面热下面凉的那种,不过去河边洗你起码会浮水,要不然很容易出事,因为这年代的河水深,下面的资源也很丰富,常年下水的人会知道哪儿的水浅,哪儿的水深。

如果放在后世那就危险了,因为常年抽沙,抽的到处都是深坑,吓人的很,一不小心就会滑进去,不像现在的河水,下面还有泥沙给支撑着,她去河边看过,水质还不错,还见过水蛇在里面游呢,不过她宁愿麻烦点在家洗,也绝不去河里面洗。

到了六七十年代,这边应该也会修建河堤,只要有河流的地方,都会修建河堤,这是为了防止发大水做的保护堤坝,生产队一开始就得修水渠、河堤,只怕日后的河堤,也会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在。

刘家屯这边的土地虽然不是黑土地,但是看起来还挺肥沃的,家门口她种了一畦韭菜,种多了吃不完,一畦足够了,还种了往墙角爬的有梅豆角、丝瓜、南瓜、冬瓜,这些爬满了她家所有的院墙,反正能种的地方都给用上,多接点吃不完,放空间里留着冬天吃。

这些都是很能接的蔬菜,还是她拿红薯土豆跟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换的种子。

韭菜需要到镇子上买韭菜苗,然后栽种到地里,以后每年春天就会自己发出来,吃的时候拿着刀沿着地面割掉就行了,过没几天,就又萌发出来,一茬一茬的,到了秋冬天的时候就会变黄,在此之前,还有韭菜花可以收,将韭菜花收集起来,还能做腌制的韭花,吃面条的时候很有味儿。

老一辈人会交代这种割一茬长一茬,或者掰着吃(金达菜)的,都不适合在家里种,寓意不好。

但是像指甲草之类的花草,却很适合种在家门口,不知道什么说法,反正她在门口撒了指甲草种子,夏天还给自己染了个指甲,花捣碎加点白矾,用植物叶子一包,第二天就红彤彤的,虽然指头上染得都是黄褐色的,但过几天就会洗掉,指甲的颜色则越变越纯粹,天然指甲油,还挺好看的。

这种学名叫做凤仙花的指甲草,还是一味中药,它的花收集起来,泡到白酒里面,可活血消胀,治跌打损伤。

其实不止是它的花骨朵,根茎叶都是有药用价值的,且非常广泛的被运用到中医药的范围里,她家门口一共种了十来棵,长得都挺好,花开了,她就收集起来,难保日后没有用到的时候。

院子里有个三四百平方,种了一小块儿红薯,主要是为了吃红薯叶方便,还种了各种青菜香菜香葱蒜苗芹菜辣椒番茄茄子黄瓜豆角等等,每天都能有收获,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都放在空间保鲜,头茬的豆角她做成了酸豆角,也就是南方所说的酸豇豆,不管叫什么,这菜腌制入味儿之后,那是真下饭。

越嫩的豇豆腌制出来的越好,如果长老了,就空皮了,不好吃,没有弹.性。

还有最嫩的那种黄瓜。

如果青菜吃不完,怕老了,也可以做成梅干菜。

像他们家后院儿的二三百平方,她则全都种上了白菜和萝卜,这可是冬天的储备粮,等院子里的小葱长大了,还得专门找一块儿地方单独栽种围起来,冬天就能吃到大葱了,这都是北方地区冬天储存的热门菜。

伊水很擅长做饭,家里的油盐酱醋那都是之前空间储存的,够她自个儿吃个三五年没问题,三五年之后,她这物资就又攒起来了,基本上不会断顿,还能保证自己吃好喝好,当然,她也没那么夸张,像后世那样生活是不行的,吃的食物也是少盐少油少调料,万一太贪嘴,在公众场合吃不下饭就尴尬了。

很多人到了陌生地方会适应大半年,她不一样,习惯了各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加之自己周边又没什么邻居,每天该干嘛干嘛,一点也不耽误她生活。

从小日本投降到五三年初来到刘家屯,中间的这八年时间,她是全国各地的转悠,以物换物,包括海边的海鲜,她都换来的有,为的就是找个合适的地方住下来,这不,兜兜转转才选择了东北为居住地。

这个时候他们使用的,是从48年底到53年底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不过这套人民币于55年5月份就停止流通了,她其实对这套币种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币值太大,通货膨胀的厉害。

最小的1块钱,最大币值是伍万元。

币值大并不意味着买东西多,伍万元的币值才能买两只鸡或者二十公斤大米,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五块钱,而一套和二套的折合率达到了万倍之差,所以未免有这个麻烦,她那几年基本都在为自己日后的口粮做奔波,压根儿就没使用过钱。

除非必要的交通,她都选择以物换物的方式,因为她知道这一套币种,很快就会被淘汰,她只留了两套做纪念,包括民国时候各地流通的货币啊大洋啊,她都保留的有,也没什么特殊的想法,就觉得这是自己踏遍整个中国的痕迹,留下来作纪念挺好的,毕竟从这个动荡的年代过来,怎么着也得给自己留份念想。

空闲的时候,她会写一写回忆录,抛开自己利用空间作弊的地方,大都选择记实的方式,因为她缴获的有日军的相机和一些珍贵的资料,所以她能拍照的全都拍照留存了,而那些原件,早在抗战结束之后,她就递交到相关部门了,这都是证据,日本人磨灭不掉的战争证据。

她空间有收音机,可是家里没电,也没买电池,一点用没有,听不着相关信息,不知道祖国的发展脚步,只能拿着箩筐摘了菜,坐在院子里凉快的角落,一人一狗择菜,不时抬头看看万里无云的蓝天,深吸一口气感叹生活的美好。

夏天刚挑上来的井水特别的凉,用来洗菜特别得劲,不过洗着洗着,她就想到了一些关于井的传说。

好像旧社会很多女人选择自杀的地方,都是村子里的井,他们这边距离河挺近的,这井……

伊水砸吧砸吧嘴,叹息一声,算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日本侵略的时候,这井里面沾染的血水还少吗?

她嫌弃的过来吗?反正一直以来他们家洗涮的都是井水,只有入口的水才是她空间的水。

以为空间的水不是随取随用,得系统出现洒水的标记才能洒水,趁着那个功夫,才能给自己空间的大水缸装水,每次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她总不能因此不水吧?

一切都是心理作用罢了,原则上水一直在用,又有那么多土壤进行净化,她根本嫌弃不过来。

想明白这点,也就无所谓了,洗干净了菜,她将酵子化成水,活了一盆高粱、玉米、荞麦等掺和在一起的杂粮面,焯过水的红薯叶和面揉在一起,等晌午发起来就整一锅菜窝头,她就蒸一屉,基本上一天就能吃完,如果那两个丫头过来,一顿可能就吃完了,因为面发的并不多。

有番茄有茄子,一会儿再清炒个菜,腌两根蒜黄瓜,熬一锅大碴子玉米汤喝,绝对是上等人家的待遇。

黄瓜配上院子里的新鲜的辣椒提前腌制,能更好的入味儿。

做好这一切后,她回到自己屋里,把棉花里面的籽取出来,空间里有织布机,回头用这些棉花织点手工床单和被罩,织布机当然也是她捡回来的,因为那户人家的人全部遇难,她将织布机收入空间,也算是对传统手工的一种尊重和传承,总比让它们被大火烧了的好。

她有缴获的怀表,也有钟,不过都不能摆在明面上,只能偷偷的看看时间。

大概晌午十一点,她早上发的面鼓起了大泡,将棉花都收进空间,净水后开始和面上锅蒸窝头。

刚把窝头蒸上,那姐妹俩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头发也散了,衣服也烂了,看那模样,明摆的打了一场硬仗啊,光脸上的抓痕,看的她心惊肉跳的。

“你们,还好吧?”

她们的脸色肯定不好看,眼睛都是红肿的,肯定经过一番恶战,样子有些让人心疼。

两个人一言不发的坐下,从怀里掏出了几份稿纸一样的东西,她接过去一看,松了口气。

事情是办妥了,净身出户是肯定的,啥也没分到,看这情况,怕是连衣服被子啥的都没给往外拿,脸上身上抓痕累累,唉,这算是撕破脸了吧?

“屯长说,过几天就给我们办户籍,房子说可以暂住,因为也不是村子里的房子,如果将来人家有亲戚来,再给钱也行,反正那房子破烂的,还得大修。”

经历过战争年代,又空置了这么些年,没有人气的房子,坏的很快的,即便他们不住,将来也是塌的结局。

村长那么说,其实跟让她们免费去住,没啥区别,如果有亲戚来,早就来了,何至于等这么些年?

伊水叹了口气,给她们打来水,让她们洗了脸。

“既然闹到这一步,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好在其他事儿进展的还挺顺利,户口给你们落在哪儿?是不是那些旧房子里?”

两个人同时点头,“屯长说了,我们俩随便选,要是住在一家,就落在一家,要是住两家,就分开落。”

村子里像这样的房子,大概有七八家,想想这七八家的结局,心中又是一阵唏嘘与难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